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舜裔姓氏:我的舜裔姓氏观

查看数: 1549 | 评论数: 7 | 收藏 2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5-12-11 21:50

正文摘要:

                                               ...

回复

姚小平 发表于 2015-12-12 10:55:21
pszyyao 发表于 2015-12-11 21:54
●    舜裔(姓氏)现状和《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舜裔姓氏现状怎么样?舜裔姓氏,无论是“三姚的135个” ...

好帖.学习收藏了!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12-12 09:21:11
pszyyao 发表于 2015-12-11 21:52
●单源姓和多源姓以及异姓同源和同姓异源  舜裔诸多姓氏可分为2类:单源姓和多源姓。因此,也便有了“异姓 ...

     好帖子!学习了!
     值得收藏!
彭城姚其瑞 发表于 2015-12-11 22:22:45
教授治学严谨,考据清晰,不允谬误流传贻误子孙,可敬可佩!


河南姚树江 发表于 2015-12-11 22:17:45
沙发被抢走了 ,坐个板凳看
yqllz 发表于 2015-12-11 22:07:38
pszyyao 发表于 2015-12-11 21:54
●    舜裔(姓氏)现状和《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舜裔姓氏现状怎么样?舜裔姓氏,无论是“三姚的135个” ...

长知识啦,谢谢教授。收藏了。
pszyyao 发表于 2015-12-11 21:52:19
●单源姓和多源姓以及异姓同源和同姓异源  
舜裔诸多姓氏可分为2类:单源姓和多源姓。因此,也便有了“异姓同源和同姓异源”问题。
单源性的舜裔姓氏,例如:姚,妫,陈,第五,第八,等。
多源性的舜裔姓氏,例如:
胡,田,王,陆,车,吴,蒲,申屠,甄,满,
陶,孔,艾,光,孙,丁,厉,敬,苟,文,
宗,邱(丘),箕,等。
胡——胡有三支:一是来自陈胡公妫满的后人,是舜裔。一是西周胡国王族。一是少数民族改为胡姓。
田——敬仲陈完避难奔齐改姓田(完),为田氏始祖,这一支是舜裔。土家族改姓田,非舜裔。
王——来源复杂,支分派别。据《通志  氏族略》记载,除了出自舜后妫满妫姓之王(北海王,陈留王),还有出自姬姓之王、子姓之王、虞姓之王、被赐姓之王、少数民族之王。仅《广韵》记载着名的王姓家族,便有“北海王、陈留王、太原王、琅琊王”等20家。以致有人说“姓王的想要从姓氏上追溯自己的血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陆——齐宣王少子田通封地平原陆乡(今山东平原县),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此乃舜裔。而后魏步陆孤氏入中原后改为陆姓,非舜裔也。
车——车氏多源,其一源出(齐)田,而黄帝时车臣、春秋时子车氏、以及鲜卑车非氏,均非舜裔。
多源姓氏,就是来源不单纯。因此,姓“王”者未必都是舜裔;或者,是“舜裔姓氏”的人,很多实非舜裔也;姚网版主姚小平有参加九嶷山祭祖的丘(邱)姓朋友是舜裔,而姚网版主姚寒松有参加河南省“首届中原家谱展评与互联网家谱研讨会”的丘(邱)姓朋友,不是舜裔,因为他的“邱”来自“姜”姓。——这些现象是“同姓异源”造成的。
“同姓异源”还有一层意思,即在“真正的舜裔”的姓氏中有“同姓异源”问题, 姚振宗公很注意这个问题。他在“姚姓别出他姓七十余”有,舜裔姓氏77个,其中“司徒”和“”各重复1次。 即:“其中司徒氏、陈氏两见,盖其时其地前后不同,非关重复。”  2“司徒”氏:一是“舜为尧司徒,子孙氏焉。”;一是“陈成公子司徒招,其后为司徒氏。”  2“陈”氏:一是“舜后胡公满受封於陈,为楚所灭,以国为氏。”;一是“齐国陈氏,陈厉公生敬仲完奔齐,以国为氏。”
这就是舜裔姓氏中“同姓异源”问题。只因为2司徒氏和2陈氏的顶源头是相同的,都是舜帝姚重华,所以我将姚振宗的舜裔姓氏计为75个。
只因为舜裔姓氏中存在“同姓异源”,所以我不敢断然说运城舜帝陵“舜帝后裔传五洲”匾含连续的2个“登北、登北”是错误的。要等待回复:是应有2个“登北”还是其中一个是“登比”之误?【⑷】
再说异姓同源,舜裔姓氏,例如“妫汭五姓”,五个不同的姓氏,却是同根同源。“真正的舜裔”的姓氏,诸如:(齐)田,第五,第八,汉丞相田千秋(车丞相)的子孙的“车”氏等是同根同源,近源是陈敬仲(田完),源头是舜帝姚重华。
●舜裔姓氏的总个数
舜裔姓氏究竟有多少个?
实际上,本文文末前10份文献的各位著者以自己的研究水平回答了上列问题:六十多姓,一百余,183个,214个。直至2014年,专家还说“明确的六十多姓,后来统计有一百多”
一百多年前,[清]会稽姚振宗开了舜裔姓氏研究之先河,指出“姚姓别出他姓七十余”,我验证实际总数应是82个。振宗公考证和论述的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和严谨性,迄今未有出其右者。一百年后,2000年福州姚恩健论述“姚氏衍生繁姓纂”,列出60个。我认为姚恩健的舜裔姓氏实际上是57个,合并“二姚”(姚振宗和姚恩健)的舜裔姓氏是102个;而“三姚”(姚振宗姚恩健姚钟尧)的舜裔姓氏135个,详见表1;可以说“明确的”舜裔姓氏有135个。
我尊重每一份舜裔姓氏研究文献及其研究者(或专家),我承认每一位研究者的真诚和独立性,但我不仰视专家,对于有些专家的说法,必须审视之。
我认为每一份每一位都是有其特点的,譬如:
姚振宗的舜裔姓氏75个(或82个),却不能完全覆盖姚恩健的57个,姚恩健的20个是姚振宗的所不含的【⑿】。
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数量够多够大,但不能完全覆盖姚钟尧 “补说的”33个、姚恩健的57个和姚振宗的75个(或82个),后者“三姚”不被李生顺覆盖的舜裔姓氏是【⑿】:
姚钟尧的(2个):箕,姚铁。
姚恩健的(7个):申屠,艾,即墨,安平,厉,丁,姚李。
姚振宗的(9个):釐子,子仲,廪邱,子芒,穰,爰,苴,息夫,恭。
甚至 [闽南]陈泽钜《舜裔十姓源流的探索与考证》,虽然只含舜裔姓氏48个,但不被“李生顺的214个”完全覆盖,“有虞,柄,爰,穰,东郭”5个是李生顺不含有的【⑼】。
关于舜裔姓氏总数和个体姓氏,为什么不同的文献有这样大的差异呢?我看,有几个原因:一是研究者的查阅(或检索)广度,一是研究者的研判水平,一是研究者的研究态度。举个例子,同一资料,不同研究者的不同研判和利用:
《路史·后记十一》说:“舜年百十有一。三妃,娥(尧曰:是“娥皇”吗?)亡子。女英生义均及季厘。季厘封缗,为桀所克。义均封商,是为商均。”“次妃癸比氏(有的书籍近笔画为“登北氏”),生二女曰霄明,曰烛光。…… 庶子七人,皆厘降于齐人”。圭、胡、负、遂、庐、蒲、卫、甄、饶、潘、傅、邹、息、有、何(尧曰:李生顺是“河”)、母、辕、馀姚、馀、姚(尧曰:疑“馀、姚”是“馀姚”之误和重复)、上虞、濮阳、馀虞(尧曰:李生顺是“徐虞”)西虞、无锡、巴陵、衡山、长沙皆其裔也。
这段资料,在不同网站不同贴吧(不同人发的或说的)可见到,而这里引用的是蔡建军、雷运福在其专著《舜帝与九疑山》中所述(见 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潇湘文化专题网),我未搞清整段话是否源自《路史》。《路史》是杂史,记述了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取材繁博庞杂,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南宋)]罗泌撰,全书47卷,其中后记14卷,国名记8卷。
按照此资料,可以认“圭、胡、负、遂、庐、蒲、卫、甄、饶、潘、傅、邹、息、有、何、母、辕、馀姚、上虞、濮阳、馀虞、无锡、巴陵、衡山、长沙”25个是舜裔姓氏。然而,不同的研究者所认不同:
李生顺不认“无锡、巴陵、衡山、长沙”4个为舜裔姓氏,认其他21个。
二姚(姚振宗和姚恩健)是读和查过《路史》的,其舜裔姓氏不含“圭、卫、饶、潘、傅、邹、有、何、馀姚、上虞、濮阳、馀虞、无锡、巴陵、衡山、长沙”16个。
上虞,传说舜帝会百官之地。传说虞舜避丹朱之乱来此。是虞舜后代的封地,地名虞宾。甲骨文中有“上虞”的记载,建县2200多年,今仍有大舜庙。《太平寰宇记》说余姚:“古舜后,为余姚之墟”。我也认“余姚、上虞、馀虞、西虞”等是舜裔姓氏,因为古人因地域为氏而名,“余姚、上虞、馀虞、西虞”这些地名,反映出是舜裔迁徙之地,有可能为氏而名。
说到这里,可以再次回应“舜裔姓氏究竟有多少个?”的提问:舜裔姓氏大约180多(详见表1和表3,不会超过200个。接着顺便回应下述的问题。
未明氏云:“中国姓氏经历过不断演变,诸如:战乱、灾害、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这为研究其一姓出处、考其一姓源流带来了很多困难。《家谱》虽有记载,但《家谱》何其多,谁也无法窥其全。同样,舜裔族谱浩如烟海,难以搜括殆尽,舜裔究竟有多少姓氏也许永远找不到完整的答案了”
这话有道理,但不是完全的道理,结论有点绝对和悲观。社会统计数据,不需要也不可能有十分精准的答案,相对完整、大致准确可也,像中国人口数量。


(2)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5 02: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