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明 发表于 2016-7-7 00:17 点评【宋】李光谱序和上虞姚谱世系表 【宋】 李光云:“唐贞观戊戌吏部尚书高士廉、韦挺,中书令岑文本等重编,合二百有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为九等,号《姓氏志》。高宗永徽间,许敬宗以不叙武后氏世玺请改之,乃命孔志约、吕才等刊定二百三十五姓,千六百八十七家,为九等。显庆丙辰书成,号《姓氏录》。中宗景龙中,柳冲、魏元忠、萧志忠、徐坚、吴兢等复修之。元宗先天时,复诏柳冲,侍中魏知古、陆象先、刘子元讨缀,书始成,号《姓系录》。开元初,诏柳冲与薛南金考定二十六姓,十姓为国之柱,十六姓为国之梁,而吴兴姚在柱”) ?! X8 A; O2 y2 O+ S 解读——唐代三编姓氏书:唐太宗朝《姓氏志》,唐高宗朝《姓氏录》,唐中宗朝《姓系录》;都有李唐王朝的政治目的。然而,“考定二十六姓,十姓为国之柱,十六姓为国之梁,而吴兴姚在柱” 即,姚是柱之10姓之一,国姓也,上等之姓。* w4 Z! ]% t# @+ t. O 0 r3 g7 R1 `; I/ R* D 上虞夹塘姚谱世系表载:“至梁大医正僧坦生察、最、宿。思廉,察子,博学洽闻;魏征表荐,继父修梁、陈二史,推究总括,以卒父业。” 点评和解读4 b. f2 A" i( | 1﹑也许在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时,或是在清同治七年戊辰(公元1868)时,僧垣公的名字已有异化,错为僧坦。湖北仙桃文史专家姚高才(又名姚高霖)却一味怪责中华书局和我说《是姚僧垣,不是姚僧坦》。- U4 M/ O/ B# S9 z 2﹑ 这里(上虞夹塘姚谱)记僧坦有第三子宿。而闽粤两省韶溪派姚谱和《新唐书 唐宰相世系表》只载“僧坦二子:察,最” , x% W/ h/ U4 w5 I& f/ l, |4 k( j |
姚尚明 发表于 2016-7-7 00:17 “至梁大医正僧坦生察、最、宿。思廉,察子,博学洽闻;魏征表荐,继父修梁、陈二史,推究总括,以卒父业。”——解读:7 B0 N4 o( J8 N' V9 i- k; R1 m 1﹑也许在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时,或是在清同治七年戊辰(公元1868)时,僧垣公的名字已有异化(为僧坦)。 2﹑ 这里(上虞夹塘姚谱,或【宋】吏部尚书李光)记僧坦有第三子宿。而韶溪派谱载“僧坦生二子:察,最”! p: u, l) N2 b4 v [! t |
唐代三编姓氏书:唐太宗朝《姓氏志》,唐高宗朝《姓氏录》,唐中宗朝《姓系录》;都有李唐王朝的政治目的。然而,“考定二十六姓,十姓为国之柱,十六姓为国之梁,而吴兴姚在柱”即姚是柱之10姓之一,国姓也,上等之姓。 唐贞观戊戌吏部尚书高士廉、韦挺,中书令岑文本等重编,合二百有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为九等,号《姓氏志》。高宗永徽间,许敬宗以不叙武后氏世玺请改之,乃命孔志约、吕才等刊定二百三十五姓,千六百八十七家,为九等。显庆丙辰书成,号《姓氏录》。中宗景龙中,柳冲、魏元忠、萧志忠、徐坚、吴兢等复修之。元宗先天时,复诏柳冲,侍中魏知古、陆象先、刘子元讨缀,书始成,号《姓系录》。开元初,诏柳冲与薛南金考定二十六姓,十姓为国之柱,十六姓为国之梁,而吴兴姚在柱。 |
9 R g, [: E p; g5 ], D# N+ p: V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