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立论引用宗亲们的观点也需要谨慎,族谱上的说法可以引用,正式出版物商定言论也可以引用,但是别人在微信上或者网上说的观点最好不要引用在著作中,因为在这种地方发表的言论大多都不够全面,也不一定全对,而国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本本主义,总以为发表在著作里的东西都是正确的,所以那些不正确的言论一旦收入著作就很容易产生误导。就比如我,关于蚌埠、凤阳一带姚姓情况,我过去发表过的言论就不一定都正确,即使对了也只是一家之说,代表不了其它宗亲。以凤阳、蚌埠为中心,以50公里为半径,这一带的姚姓宗亲至少在十万人以上,少说也有几十个宗支,这么多的宗亲究竟都由何处迁来,远不是哪一个人或几个人,几年或几十年,甚至几代人能说清楚的。 |
辉县姚勇 发表于 2017-7-29 08:22* P* N' u( i9 I; Z2 [: c1 f5 y& M) X: v% _ 这种情况不了了之到是一大幸事,如果没有根据的合谱,那是误导了后人。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干嘛非要凭空合谱呢?东姚、西姚不合谱也是一家,难道合了谱就亲一些啦?!你们那里此事最后不了了之说明明智的人还是大多数。搞历史的人务必以史实说话千万不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 |
向宗祖致敬!与宗亲同行! |
![]() ![]() ![]() |
我们一个村有两支姚姓,俗称“东姚”、“西姚”。西姚有家谱记载为元代名儒姚枢之后,明初迁至现址。东姚迁居时间比较晚,没有家谱。近几年,当地好多所谓的“专家”武断地认定这两支同属姚枢之后,还有人建议合谱。但是,西姚家谱从始迁祖开始,就没有关于东姚的任何记载,两支的字辈也不相同。合谱完全是个别人的主观臆断,遭到了两个家族的反对,最后不了了之。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只能维持现状,不要轻易下结论。 |
尊重大历史,向幸福出发! |
舜后裔,姚族人;我姓姚,我骄傲 |
姚廷明 发表于 2017-7-16 16:49) [% R& K: X8 w6 w3 \/ Y7 w- W 这个问题,值得探讨。3 t5 {! n c( M7 ^3 d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