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姚崇研究辑存

查看数: 32850 | 评论数: 131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1-10-9 15:14

正文摘要:

作者简介姚学谋,姚崇后裔。1948年6月出生,河南省渑池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老三届学生。1968年8月毕业于河南偃师高中。自幼热爱文史,喜好研究历史人物。1972年6月被录用为国家干部,一直从事行政工作。曾任 ...

回复

姚紫洪 发表于 2011-10-28 16:06:34
谢谢阿斌提供的资料,学习学习!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1-10-9 18:12:41

一部盛唐人物研究的力作——《大唐贤相姚崇》

杜建成


( L* ]! w- M7 @2 [! o. v, y4 l中国有2000多年封建社会,隋唐时代则是其繁荣时期,其中的唐代“开元盛世”则是繁荣的顶峰,在这个峰巅上产生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李白和杜甫,更产生了一代大政治家姚崇和宋璟,这两位中国古代官员的典型代表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推向了极致。尤其是姚崇,做为从陕州大地走向大唐朝廷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首佐玄宗起中兴业”,对盛唐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乃至哲学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铸就了千秋辉煌。


5 V3 {1 c8 V  ^6 Y* p0 ^姚崇本名元崇,后改名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属三门峡市)人。姚崇年青时就以文思敏捷、下笔成章闻名。出仕后,一生曾在多个职位上任职:下至挽郎,上至宰相,外至刺史,内至中枢,军至兵部,用至司仓,所至均有上乘表现,任相时,其阅历之丰、国情之熟,才行之隆,当世无出其右者。他提倡正气,主张仁和,反对严刑,抵制则天时之酷吏,以百口保百官;他人品可贵,参与五王拥唐,但仍能不忘武则天旧恩;他不趋炎附势,太平公主专权,他宁被贬职而不去无端附合;他曾在多地任地方官,深得民心,政声卓著,去留民思;他曾在前线主持军务,后又常兼兵部,娴熟兵马,精通军国要务,文武兼备。基于以上谋略、文才、吏治、人缘等方面条件,在开元时他成为唐玄宗寻觅宰相的首位人选。他为相四载,之初提出十事要说,史称“洞明君心”,成为治国大纲。他以人为本,灭蝗灾、抑佛道,重视农业,人赞“救时之相”。毛泽东赞为“唯物论者”。他精于吏道,有“为政以公”的吏治思想,亲写《五诫》,倡导勤政、廉慎,重德行,诫奢糜,去冗员,惩贪庸,大力整顿吏治。他理政强调权变,不囿于成规俗务,执行政策果断,是一位善变成务的改革家。他在则天、睿宗、中宗时三度为相,“三起三落”,信念不移,终得大用,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史称其“忧国忧民,爱民如子,未尝私于喜怒,唯以忠孝为意。”司马光评论唐代宰相时,以姚崇、宋璟“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法清省,百姓富庶”,赞其为一代贤相。

因此,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就不可能忽略研究隋唐史;研究隋唐国运,更不能忽略研究姚崇;研究河南中古文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也不能不研究姚崇;研究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寻求更大程度的全面发展,也不能不回首进行姚崇的研究。

在中国的人物研究中不论从什么角度去考虑,姚崇实在是一个应列入首选的重点人物之一。但是,历史上有关姚崇的研究却很少,古代提到姚崇的,除新、旧《唐书》外,基本没有专门论述。在近现代,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国内史学界才开始关注这样一位震古烁今的杰出人物。可惜,姚崇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要么只片面地研究姚崇在开元时期的贡献,难以在人物活动时期上有所突破;要么就是将姚崇研究,附属于对唐玄宗的研究,错误将姚崇个人的作用笼罩于一个所谓贤明皇帝的光环之中;要么是注意其某一方面(如姚崇的政治或者是军事方面),不能全面深入研究人物的生平。以上的情况,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人物的研究的一个缺憾。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研究的广度都非常不够,研究的手法和角度都很有局限。近一百年中,国内有关姚崇的研究,仅有十多篇论文发表。截至目前,国内外出版的各类书籍报刊上即使有关姚崇的通俗类介绍也不多见

姚崇研究即使与姚崇的后代、唐代的诗人姚合的研究相比也差很多,固守正史记述和断章取义的评论成为当今姚崇研究的两大弊端。国内尚且如此,也就遑论国外了。

$ {  x2 g# G) @" e8 h
20055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大唐贤相姚崇》(姚学谋著),这部厚重的学术著作,适时填充了中国姚崇研究的空白。著作的作者姚学谋是姚崇的后裔,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用了数年之力搜罗资料,其足迹达数省,资料上广征博引迄今为止,还没有那位学者能象本书作者那样翔实占有姚崇史料的。其在正文中引用的正史、文集、笔记、碑碣、方志、文书、谱谍等文献资料多达100余种,而全文辑录和集注的史料竟有96种,发愤著书,终于使《大唐贤相姚崇》面世。其书前有“引言”,综述姚崇事略及其贡献。下分三大部分:《姚崇传略》(分:少年时代、初涉仕途、武后辅臣、中宗岁月、辅佐睿宗、玄宗拜相、开元之治、灭蝗救灾、荐贤自代、晚年暮歌、姚氏世系等11篇)、《姚崇生平年表》(以编年史体记述姚崇的生平,后附引文文献目录)、《文献集注》(内分:《姚崇文集》收文章24篇,《姚崇诗集》收录姚崇诗作9首、有关姚崇的诗作7首,《制诰表书》14篇,《碑碣石刻》13个,《正史传记》2篇,《姚崇轶事》27篇)。


% ^: N* t: b1 k《大唐贤相姚崇》,整部著作洋洋洒洒,既有全面记述,又有重点分析,成为目前姚崇研究之集大成者,具有三大特征:其一,研究起点高。本书在学术思想上有着很高的起点,作者综合了古代史学巨匠和当代政治伟人的学术观点之后的研究成果,在正文中围绕着司马氏关于姚崇“善应变成务”的观点,全面地论述了姚崇的施政思想、方法和功效,以翔实的资料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雷厉风行的优秀改革家的形象,在借重古人的论断作为命题依据的同时,更把当代伟人毛泽东研究姚崇的观点移植为本书灵魂;其二,学术有突破。本书突破了已往姚崇研究的局限,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前人的缺憾。它不仅是一部文字达30余万字专门的姚崇研究的鸿篇巨制,而且是对姚崇一生71年生活的全方位研究。更可贵的是,此书在学术观点上的大胆突破。既肯定姚崇的施政主张,热情地歌颂姚崇大无畏改革精神,在接受毛泽东赞姚崇是“唯物论者”观点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姚崇“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唯物论者”,这是对毛泽东史学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其三、体例有创新。为反映历史的真实,书中若大量地引用加注的古文字史料,势必艰涩难读。为增强可读性,若译古文史料为现代白话文,则有将学术著作降为通俗读物之嫌。针对这两种成例的缺憾,本书在体例方面积极创新,融合了两种体例的长处,既有现代文体的姚崇传记,又有古代史料的释读,加上编年体的姚崇生平大事年表作为史纲贯穿其中,这种做法,有效地将与知识性、可读性难以共存的科学性、学术性浑为一体。

中国著名唐史专家、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教授牛致功和马驰二位先生为这本姚崇研究专著写下了热情洋溢的序言。盛赞了这部“值得学术界关注的专著”。我们有理由期待,由此书的出版将姚崇研究乃至盛唐人物研究引向一个高潮。

(本文原载2005年河南《文艺报》,作者杜建成,中国唐史学会会员,河南省渑池县县志主编)

  

) A7 R! g, e. v. `, ]' {+ D7 t
57岁的姚学谋,在工作之余,翻阅史籍,实地考察,求索乡老,请教专家,用三年的时间,写出了洋洋40余万字史学专著《大唐贤相姚崇》。唐史研究专家称此书“是关于姚崇研究的最为厚重的学术著作”———

三年研究结硕果 学术专著受推崇

艾会宗  崔婷


, c$ `0 H; i# Y# s. J0 H, T
4 V- ~6 e. O; n0 V
0 T4 Q5 [3 G# c8 R% f1 v! s% |6 U研究源于一句诫勉 9 s- G3 R2 x* q& n0 Q  s
        中国唐代四朝宰相姚崇,为政以公,而善变应务,被历代推崇为大唐四大贤相之一。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与白居易齐名、号称元白之一的大诗人元稹在《连昌宫词》中写道:姚崇宋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至公。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一记载: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宽平,刑法清省,百姓富庶。唐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璟),他人莫得比焉。1 w# t8 Y/ f5 C1 N' j6 A
        毛泽东在《新唐书·姚崇传》上批注: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读姚崇十字要说时批注: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批注指出姚宋二人道同,方法有些不同。毛泽东还评论姚崇抑制佛教思想韩愈《佛骨表》祖此

姚学谋是姚崇后裔,自小他便听闻老年人讲述姚崇的故事,深为先祖丰功伟绩而自豪。而他系统地研究姚崇生平传略及文献集注,则源于史志专家杨静琦女士的一句诫勉。199810月,时任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地方史志协会副会长、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杨静琦到渑池作学术报告。其间,杨静琦从渑池姚姓谈到了姚崇。杨静琦说,她对姚崇非常之景仰。报告会后,时任渑池县政府烟叶生产办公室主任的姚学谋陪同杨静琦,到英豪镇谷水村查看了当地姚氏族谱,并参观了村学校收藏的姚崇手书藩篱题刻。看后,杨静琦非常高兴,诫勉姚学谋要研究一下先祖生平业绩,并整理出系统的姚氏宗谱。杨静琦还提出了研究姚崇历史的作用:有利于增加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有利于吸引海外资金。当时姚学谋虽然答应,但由于政务匆忙,没有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1 g9 F& a. M, x+ x9 g

4 s- v/ ~9 L# Y( k1 _2002年,姚学谋从行政岗位退下来,进入渑池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这时,他又想起了杨静琦的话,遂开始了他研究姚崇的学术性工作。


" ?0 B1 t) ]6 u  ~; U, {$ Z- C4 t: I/ L; `/ O
在浩翰史卷中求索
9 B1 Y% R& Z& g: k6 R. T9 r. s% y2 M0 {! S5 |        历史考证是一项严肃而纷繁的系统工程,对于仅有高中学历的老三届毕业生姚学谋来说,这个工程难度就更大。# E6 r) H) N& u8 w$ K
        姚崇虽然是历史名人,但其事迹除了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有载外,系统地记录、研究姚崇的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在许多地方自相矛盾。姚学谋的研究,依托正史,却并不囿于正史。他的研究除依托正史中关于姚崇的记载外,还借鉴史书中有关人物的记载,并通过文学类史料的只言片语,参同时期文人学士的笔记、野史,多方考据,多方订正。为研究姚崇,他将新、旧《唐史》和《资治通鉴》看得韦编三绝,并查阅了《全唐诗》《全唐文》《唐会要》《贞观政要》《大唐新语》《明皇杂录》《唐语林》《太平广记》《金石萃编》《唐代碑石文化研究》《唐五代笔记大观》《中国宰相全传》《中国百家姓秘典》等60余种诸多门类繁杂的料书籍。一开始,他听到哪个地方有有关姚崇的记载,就千方百计将书借回来,然后将相关记录摘录下来。9 P9 k' T  i0 R% I0 V6 T
        几年下来,他已摘录了厚厚几大本的记录。后来,他又通过照相、影印、买书的方式,多方搜集资料。由于考证系统、全面,姚学谋的研究在许多方面证明了史书上记载的错讹。9 I' }, W% h. G7 }
        例如,新、旧《唐书》关于姚崇生卒年月的记载,都记为姚崇逝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享年72岁。这个说法后来得到史学界的质疑,一时成为一段公案。姚学谋在研究姚崇的过程中,以《姚崇神道碑》记载为依据,推算出姚崇实际年龄为71岁。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姚崇的父亲姚懿有子三人:姚元景、姚元崇(即姚崇)、姚元素。但姚学谋在研究中发现,姚崇兄弟实有十一人之多,而且姚元崇为姚元景之兄。过去史书记载,姚崇死后谥号是:“文献公,但姚学谋研究后发现,姚崇的谥号应是文贞公。另外,姚学谋还订正了《全唐文》《全唐诗》中关于姚崇著述的记录。

: Z( X; u: J1 T9 f2 U9 P
. A; f* I" ^- N* y  c' r9 ~# Z

  L( g# F8 r" g! D8 r; i+ Z在实地考察中求证
( d2 Z* c+ e  N4 Q$ }' ~( D- e( {- U# Z1 s8 M7 s% b
" V; j. b: Z/ @; M- g. N
历史研究不仅要考据史料,还需要大量的实地考察。几年来,为研究姚崇,姚学谋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姚崇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以及有关姚崇家族的墓葬地、碑刻处。
1 z4 Y$ N, m1 q: M% n" N: d        为考据姚崇故里,姚学谋多次到史料中记载的陕州硖石寻访。经过咨询专家和当地老人,并查阅古陕州史志,姚学谋发现姚崇出生时的硖石县为今陕县菜园乡南县村,而不是如今的硖石”(今陕县硖石乡),而姚崇故居在今陕县张茅乡中附近。姚崇墓在洛阳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姚学谋也曾多次实地考察。他还到张茅旌贤寺、孟州姚氏宗祠、陕县刘秀峰姚崇父姚懿神道碑处、洛阳龙门石窟姚崇为母造像处等地考察,并到洛阳、郑州、西安等地,察看有关姚崇家族碑铭。# ]; b: o+ ], w+ y* S! l
        为实地考察,姚学谋时常冒着严寒酷暑,四处奔波。去年底,姚学谋在一本学术杂志上看到洛阳第二文物工作队存有一块姚妻刘氏夫人墓志铭碑刻,就多方联系,想要前去实地察看。有一天,洛阳方面通知让他第二天去看碑刻。第二天5点多钟,姚学谋就起了床。当时天还下着小雪,长途客车司机开车时得不停地擦拭窗玻璃才可以看清前方。8点钟,姚学谋到达目的地,他急忙拿出相机想拍照时,才发现电池已被冻得发不出电了。


  `6 D' S2 c! A4 Z% H, Q0 C 学术专著受到肯定
  I/ E% r7 X7 \- \( Y9 z% k2 j% F1 s. f6 p7 B; c$ P) x: l
        2004年下半年,姚学谋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凡成绩,他开始着手构思他的鸿篇巨制。经过半年多努力,不久前,他的专著《大唐贤相姚崇》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三门峡市市长李文慧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史研究专家牛致功、马弛为姚学谋的著作作了序。
+ |8 c. z" l5 U3 f( j        牛致功、马弛是国内研究唐史的大家,其威望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有广泛影响。2004年底,当姚学谋亲自到西安拜会两位专家时,牛致功正躺在病床上,马弛也正在忙着收录千唐志斋碑铭。但二老经过和姚学谋简单交谈,即成了莫逆之交,并欣然答应为其书作序。    4 i/ n, Q% s  e0 v6 [$ n
        领导和专家对姚学谋的著述给予了极高评价。李文慧在序中说:姚学谋同志积数年之功,潜心研究,编著了《大唐贤相姚崇》一书,为弘扬三门峡人文历史文化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值得赞成和支持的。曾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史研究所副所长的马弛在序言中评价说,姚学谋的著述研究起点高,学术有突破,体例有创新。他的著作从司马光评价姚崇的贤相论出发,以毛泽东关于姚崇的点评为基点,分《姚崇传略》、《生平年表》、《文献集注》三部分,全方位研究了姚崇的一生,是关于姚崇研究的最为厚重的学术著作


5 V7 D# e2 @) a5 u: z1 Y(发表于 2005831《三门峡日报》)     

4 q) N, u, B/ {1 ]; @' h! g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1-10-9 18:11:35

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姚如学、省旅游局长苏福功一行

视察姚崇墓园建设

' n8 k& u1 x3 O
2010年1023日,河南省原政协副主席姚如学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苏福功、河南省人民政府外务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傅劲松等一行,到洛阳市伊川县对姚崇墓园建设进行了视察,并对墓园建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4 W3 e2 z) B; D  u洛阳市旅游局局长林基建、伊川县政协主席李其昌、伊川县政府常务副县长金纯超、副县长郭玲娟,河南省姚姓及姚崇文化研究会会长、伊川县原政协副主席姚和文,常务副会长姚学谋,副会长、洛阳市工商局副局长姚宏兴,伊川县文化旅游局长李耀曾、史志办主任姚六喜、老干部局副局长姚东喜等陪同视察。

    姚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曾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为开创开元盛世立下了不世之功,是唐代四大贤相之一。姚崇公元651年生于陕州硖石,公元721年逝世于洛阳慈惠坊,朝廷谥号文贞,葬于洛阳万安山,即今伊川县彭乡境内,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仰慕姚崇,也葬于此,与姚崇墓园为邻。姚崇墓园,由于种种原因墓冢被毁。2007年到2009年,河南省政府发改委、旅游局先后投资90万元恢复、修葺姚崇墓园,重立墓冢、丰碑,又建姚公祠大殿。

    姚如学、苏福功、傅劲松等省领导一行怀着对历史先贤崇敬的心情走入墓园,他们仔细查看了新修建的具有唐风格的姚公祠在姚文贞公墓前进行了祭拜他们分别向先贤上了香,还把特意带来的茅台酒洒在墓前。接着,他们视察了姚崇墓园内的文物,详细查看询问了近年来的建设情况。

    姚如学、苏福功等领导对姚崇墓园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们说,姚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是中国人民历代敬仰的先贤。搞好姚崇墓园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好事。因此,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搞好每一项建设项目。同时,要把姚崇墓园和范仲淹墓园建设放在一起,做成伊川县乃至洛阳市、河南省一个大的旅游景点,从墓园建设,道路建设,旅游市场建设等通盘考虑,做大做强,把先贤遗迹做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附:

《大唐贤相姚崇》简介

中国唐史学会会

' ~! H! \( Q' f6 j7 e* u( O1 C& z
姚学谋著,350千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5月出版。全书共分为十一篇五十一小节,即第一篇少年时代,第二篇初涉仕途,第三篇武后辅臣,第四篇中宗岁月,第五篇辅佐睿宗,第六篇玄宗拜相,第七篇开元之治,第八篇灭蝗救灾,第九篇荐贤自代,第十篇晚年暮歌,第十一篇姚氏世系。书后附有:姚崇生平年表、姚崇文集与姚崇诗集,此外,还将所撰写的与姚崇有关的诗歌、制诰表书、碑碣石刻、正史传记、姚崇轶事等,也都附在书末。此书不仅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大唐名相姚崇的生平,而且也将有关姚崇的相关文献包括碑碣等收集在一起,非常便于读者查阅。此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图片资料,对于后人了解姚崇的事迹及其家乡、宗族的情况很有意义。

关于姚崇这个历史人物的研究目前还不算多,至于专著就更凤毛麟角了,所以此书的出版对深入研究姚崇这个历史人物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促进隋唐历史人物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


' A5 c0 M0 e' l& s0 ^  L. G) r(摘自2005年《中国唐史学会会员新著》)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1-10-9 18:11:16

台湾云林县虎尾镇参访团谒拜大唐贤相姚崇墓园


/ L$ p" B# d0 O9 Q- \" b: g2010515日,台湾云林县虎尾镇下溪里三块厝姚正宫庙组团一行27人,由主任委员陈福来,副主任委员陈俊劼带队,谒拜了河南省伊川县彭婆乡境内的大唐贤相姚崇墓园。
6 y7 h! v) F/ P1 d


/ k6 ^) @; x0 H/ }& ~15日,风和日丽,春和景明( F4 R9 y$ v# u% F1 S; u: W
。上午10时许,伊川县万安山下正在修建祭拜大殿的姚崇墓园迎来了第一批前来参观谒拜的台湾客人。台湾客人详细参观了墓园的神道碑、历史文物和正在建设的大殿;并怀着崇敬和虔诚的心情举行了集体谒拜姚王爷墓仪式,他们把从台湾带来的水果、糕点和其他祭品摆放在神道碑前,点上香火,许下心愿,祈祷神灵保佑国泰民安,人民幸福,集体行了三鞠躬礼。他们还纷纷自发地解囊捐资资助姚崇墓园建设,共有台湾客人15人(家)捐资台币47000元、人民币1000元。
7 E! F8 ?1 ~0 b/ T+ _7 C+ S


6 ^" L- n' r/ g7 g1 U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会长、伊川县政协原副主席姚和文,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姚学谋,伊川县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宋赞斌等接待了台湾客人,并向客人详细介绍了姚崇墓园近年建设情况。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负责人希望台湾客人今后能经常来参访,相互交流,特别是来参加2011年姚崇公诞辰1360周年活动。还向客人赠送了《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会刊第一期、第二期。台湾客人愉快地接受了赠送和邀请。在台湾姚正宫庙除云林县外,其他地方还有两处。台湾的朋友表示回去后,要联络其他两处,共同谒拜姚王爷陵墓。同时,台湾客人也邀请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的客人到台湾云林县虎尾镇姚正宫庙参访。

& A2 \! V# a$ ?/ Q4 `* Q6 J
据姚学谋著《大唐贤相姚崇》一书载:“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以各种方式怀念姚崇。唐代开元年间,老百姓甚至还把姚崇的画像当作真神来供奉。许多地方还为他修盖了庙宇,希望他能保佑人民,降临福祉。至今,在台湾省云林县的虎尾镇还保存有姚王爷庙,祭祀的就是唐代贤相姚崇。”


& H- x3 H$ F" ~: u7 l: t/ x" v2 B台湾云林县虎尾镇下溪里三块厝有姚正宫庙,祭祀的正神就是大唐贤相姚崇。参访的台湾客人讲,他们也不知道姚正宫庙创建于何年何代。知道他们祖祖辈辈祭祀就是姚府千岁姚王爷姚崇。他们自从2007年知道河南伊川有大唐贤相姚崇公墓园后,就准备到这里祭拜,这个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这次参访的除目前主持工作的第四届庙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外,第二届主委和第三届主委等也随团前来。宾主会见气氛融洽,并合影留念。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1-10-9 18:11:01

陕县举行庆祝姚崇故里遗址碑落成典礼

2010418日,河南省陕县隆重举行大唐贤相姚崇故里遗址碑落成典礼。河南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姚如学、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姚龙、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姚昌君、陕县人民政府正县级领导张儒雷、三门峡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李久昌等领导出席庆典。张茅乡干群及出席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第三次会议全体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庆典活动

姚崇(公元651721年),字元之,唐朝陕州硖石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世系陕郡姚姓。父姚懿(公元590662年),历任隋硖石县令、唐鹰扬郎将、水陆道总管、峡州刺史、嶲州都督,后殉职于边疆。唐高祖武德四年至高宗永徽年间,姚懿举族定居于今陕县张茅镇西崖村(今张茅中学处)。姚崇即出生于此。他以制举入仕,先后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兼兵部尚书,为开创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与经济基础。宋代司马光誉其为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伟人毛泽东赞扬他是“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故里有故居遗址、姚懿墓遗址、旌贤寺遗址、姚公祠、唐姚懿神道碑、姚崇手书“藩篱”石刻等。

故里的人们一直为有这样一位政治家而感到自豪。年过七旬的陕县张茅籍陕县职业高中原校长陈宝禹和陕县政协原秘书长崔九龄,志慕先贤,图谋远功,自2009年下半年起,在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与参与下,为申报姚崇故里遗址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纪念碑而四处奔。他们的行动得到了故里所在地的西崖村、张茅乡的支持,并取得了三门峡市和陕县文物局以及陕县县政府的关注与支持,通过调查和上报,姚崇故里遗址、旌贤寺、姚公祠等被陕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姚如学听到这个消息后,欣然为姚崇故里题词。他们进一步发动他们的学生及社会贤达共33名连同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共捐助资金17000余元,树文物保护碑三通,纪念碑一通。

418日,春和景明,天朗气清。姚崇故里遗址碑前,搭起了彩门,上书“庆祝姚崇故里遗址碑落成典礼”,“张茅古镇再展新姿,贤相故里重光山河”的对联悬挂两边。故里西崖村像过盛大节日一样,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庆典会场,锣鼓队队员身着表演古装,擂起大鼓,挥舞大釵起劲地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

上午十时,陕县文化广播电视出版局领导宣布庆典开始。一霎时,鞭炮声、锣鼓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会上,陕县张茅乡乡长刘博致了欢迎词,陕县文物局局长曹铁钢宣了陕县人民政府关于姚崇故里遗址等为县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决定,陕县职高原校长陈宝禹介绍了姚崇故里概况并宣布集资人名单。

陕县政府正县级领导张儒雷作了重要讲话。他代表陕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为此次活动给予充分关注和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强调,姚崇故里遗址碑的建成和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第三次会议在三门峡召开,对陕县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扩大陕县在国内外影响、凝聚姚姓后人回归故里寻根问祖、投资建设意义重大。他要求今后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宣传、加大投入、规范管理、保护和利用好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让文化遗产在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的代表洛阳市工商局副县级调研员姚宏兴也在会上讲了话。

在热烈的掌声中,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姚如学、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姚龙、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姚昌君、陕县政府正县级领导张儒雷等分别为姚崇故里遗址碑和姚崇故里纪念碑揭了幕。

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还参观姚崇故里遗址(今张茅中学)和举办的姚崇故里文物展览。

与会人员认为,姚崇故里遗址碑的落成,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它不仅为海内外姚姓寻根问祖、追忆先祖提供了方便,也为陕县乃至三门峡市青少年学习先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立了基地,更进一步为提高陕县及三门峡市的知名度创造了条件,必将对地方文化经济产生良好的影响!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1-10-9 18:10:46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隆重举行纪念姚文献公诞辰1420周年公祭典礼

2010年4月18日,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举行纪念姚文献公诞辰1420周年公祭典礼。

大唐贤相姚崇之父姚懿,字善意,公元590年出生于陕州硖石。唐硖石县即今陕县东部地区,县治在今菜园乡南县村。姚姓自北魏时即定居硖石。姚懿为陕郡姚姓第七世。姚懿自幼英武过人。隋末,他利用父亲部曲安定一方,18岁任硖石县令。在唐初的统一战争中屡立战功。后遭谗言,遂带领全族,隐居于今陕县张茅中学附近达30多年。唐高宗即位,启用他为峡州刺史。后来嶲州(今四川西昌地区)邛蛮作乱,姚懿以71岁高龄出任嶲州都督,以武力为后盾,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安定了边境。但因劳累过度,73岁殉职于嶲州都督府。公元663年归葬于今陕县菜园村南阳村东。被朝廷追封为吏部尚书,谥号文献。

18日上午,陕州大地,风和日丽,百花开放。出席三门峡市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第三次会议,来自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开封市、南阳市、驻马店市、平顶山、周口、三门峡市等地会员和广东省深圳、福建省长乐、江苏省徐州、安徽省绩溪、山东省济宁、嘉祥、曹县的姚姓宗亲洛阳、三门峡市的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共150余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陕县菜园乡南阳村姚懿墓碑前,举行了公祭典礼。

公祭活动由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常务会长姚学谋主持,当他宣布典礼开始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云霄。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代表们向先贤敬献了花篮。

各地代表有秩序地分别净手上香。

河南省姚崇及姚崇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河南省政协原常委副主席姚如学恭读了祭文。祭文曰:

维公元2010年岁在庚寅季春之吉日,值此大唐嶲州都督姚文献公诞辰1420周年之际,出席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第三次会议全体同仁,肃立于三门峡市陕县东古莘野之原,谨具鲜花清酒,佳果时馐,致祭于文献公之灵前曰:

先贤姚公,大唐都督。有虞授姓,帝舜苗胄。

其先吴兴,江南望族。因官北徙,始居陕州。

一世仲和,步兵校尉,时在北魏,陕郡始祖。

定居硖石,世代瑾瑜。四世宣业,刚毅英武,

征东将军,军中翘楚。五世安仁,文治卓著,

移风齐地,易俗魏都。六世祥公,修文尚武,

怀州长史,检校函谷。大名垂休,高门晋烛。

七世懿公,英武少年。年届十八,志存高远。

硖石县令,保境民安。秦王东征,文献挥鞭。

太宗识才,委以总管。诛灭伪郑,一统河山。

才显人妒,功高遭。审时度势,归隐林泉。

躬耕垄亩,寒暑卅年。高宗念旧,褒奖封官。

硖州刺史,一方大员。荆巫升平,万民讴赞。

龙朔初年,邛蛮作乱。朝廷重任,不惧艰险。

嶲州都督,千里平叛。训吏以正,治军从严。

民族和睦,境全民安。戎马倥偬,染病边关。

以身殉职,七十有三。灵柩归里,举州敬挽。

长眠莘野,安阳之原。朝廷追封,谥曰文献。

盖世功德,堪为人范!兰桂腾芳,裔裔绵绵。

文献懿德,代代相传。或为宰相,或为庶官。

为政以公,居官清廉。或以美政,或以文传。

贤相崇功,盛世开元。名垂青史,千古流传。

天地运行,世事沧桑。时至今兹,吾族大昌。

四海一源,九州敬仰。先祖功德,永誌不忘。

今逢盛世,风清天朗。孝亲敬祖,蔚成风尚。

文献华诞,地久天长。群贤毕至,济济一堂。

纪念懿公,缅怀贤相。一杯水酒,表吾衷肠。

报效国家,谱写华章。华夏复兴,誓做栋梁。

伟哉文献,万古颂扬!

全体代表恭恭敬敬向长眠1420年姚文献公行了三鞠躬礼。

大家表示纪念文献公诞辰1420周年,重要的是学习和继承其懿德和爱国爱民的思想。学习文献公,首先要发扬他自幼胸怀壮志,奋发有为的精神,激励我们树雄心,立壮志,继续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创新国家而作出应有的贡献。其次,学习文献公,还要发扬他善于顺应历史潮流,不断进步的精神,激励我们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永不掉队。其三,学习文献公,要弘扬他为政廉洁,勤政为民,兴利除害的精神,激励吾姚姓族人,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为官。“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做公民要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取之有道。当干部要为民谋利,廉洁奉公,有所作为。其四,学习文献公,要发扬他为国家统一、稳定,民族团结、和睦,鞠躬尽瘁,死而后的精神,激励我们团结一致,精忠报国,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1-10-9 18:10:29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第三次会议在三门峡市召开

    2010年417日,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第三次会议在三门峡市崤山宾馆召开。

    17日下午2时半,水电部十一局会场里,悬挂着“三门峡′2010•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第三次会议”的横幅会标,主席台前摆着鲜花和绿树,庄严肃穆。120余名来自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开封市、南阳市、驻马店市、平顶山、周口、三门峡市等地会员和广东省深圳、福建省长乐、江苏省徐州、安徽省绩溪、江西省吉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曹县的姚姓宗亲及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爱好者130多人,佩戴着会议出席证、携带着会议文件,精神抖擞地走进了会场会场里座无虚席。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名誉主席、河南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姚如学,三门峡市人大副主任邹援朝,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姚龙,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姚昌君,陕县人民政府县长级领导张儒雷,三门峡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久昌,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的顾问、三门峡市党史地方史办公室主任李健三门峡市文物局原局长侯俊杰三门峡市文物局原副局长、副研究员许永生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振华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百灵研究员、《河洛春秋》杂志副主编王化昆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会长姚和文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姚学谋副会长姚德茂、姚梦松、姚宏兴、姚河予等在主席台上就座。

    三门峡市人大教工委主任杜宗文,驻马店市体育局局长姚新建,开封市农科院院长研究员姚清志,三门峡市煤炭局原副局长崔跃,三门峡市财政局原副局长苗鸿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教授倪玲玲,三门峡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石耘,三门峡市文联副主席杨凡三门峡市农科院副院长、高级农艺师李忠民,三门峡市虢国墓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王治国,虢国墓博物馆书记、副研究员田双印,三门峡市作协、影视家协会副主席、三门峡市电视台专题部主任苏醒世,三门峡《砥柱》杂志社总编辑蔡啸天,三门峡市党史志办《三门峡史志》副主编武铁成,中国唐史学会会员、偃师市教育局正科级干部柳金福,伊川县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煮酒伊川》杂志主编宋赞斌,陕县文物局局长曹铁钢,渑池县史志办主编杜建成等出席会议并在前排就坐。

    会议由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姚学谋主持。

    会议开始,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三门峡分会会长姚林致欢迎词。

    大会宣读了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姚大力的贺信。

    河南省上官氏暨上官仪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官松筠代表河南上官氏暨上官仪文化研究会、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洛阳周公研究会、洛阳中华姓氏文化园项目建设组委会、华夏姬姓文化研究会、洛阳孙氏文化研究会、洛阳马氏文化研究会向大会致了贺词。

, q. C8 d$ r6 d8 F
& S1 B9 j' y. t6 ^7 ^3 ~' V
江苏省徐州市姚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姚永代表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会秘书长姚杰、福建八闽姚氏宗亲联谊会、山东巨野姚姓理事会、山东鱼台政协主席姚光明、甘肃灵台《姚姓氏族考》作者姚玉甫、浙江省绍兴姚启圣后裔姚德忠、陈国强等致了贺词。

1 ~- g9 f3 y- ~& o2 M/ @2 E# S7 r
7 O4 C2 R( e" ]' O1 v6 I* S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编剧姚梦松传达了2010年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暨换届大会精神。


# e' o+ t/ ~# M* X9 n- L* }  ]
" d" u, a' D4 f8 v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会长、伊川县政协原副主席姚和文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09 年工作隆重举行了庆祝重修大唐贤相姚崇墓碑落成典礼;成功地召开研究会洛阳第二次会议;撰写了研究文章,出版了《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会刊第二期;协助伊川县政府做好姚崇墓园的二期工程建设工作;协助做好申报陕县姚崇故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树碑工作;整合和发展了姚姓和姚崇文化研究队伍;以姓氏文化研究为纽带,加强了联谊交流。2010年,一是要以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把姚姓和姚崇文化研究和寻根工作做得更有成效;二是要继续协助伊川县政府搞好姚崇墓园的二期设计、建设和姚姓名人遗迹的保护工作;三是要及早动手,搞好2010纪念姚崇诞辰1360年各项准备工作;四是要继续办好《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会刊;五是要加强和完善研究会的组织建设和会务管理;六是要加强和海内外姚姓宗亲会和研究组织的联系,积极组织和参与姚姓举办的寻根谒祖活动。

7 Z! v8 y1 W) C) Z' f- U* U: q

+ x4 H! g  H7 \3 P1 ^研究会名誉会长、省政协常务原副主席姚如学主席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肯定了研究会一年来的工作,勉励大家继续努力做好姚姓和历史名人遗迹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工作,争取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力争有更多的研究成果问世,为弘扬姚姓暨姚崇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b# {" \( m' i最高人民检察院姚昌君在会上讲了话,他勉励大家要继承先贤姚崇精神,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努力工作,报效国家;并表示要广泛联系全球姚姓华人,为祖国统一大业和经济文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 D3 O4 ]) w7 O) D1 ^4 |/ }) Z( a. {0 p. m
会上,还进行了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的交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李久昌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振华三门峡市原文物局副局长、副研究员许永生三门峡市虢国墓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王治国洛阳学者姚智远三门峡市原煤炭局副局长崔跃等专家学者交流了学术成果和对研究会学术开展工作的建议。


) L/ |7 R4 q! C- F, `; T: S; b* n1 ]1 k/ G8 V6 F
本次会议收到了陕县陈宝禹、福建姚诗殷、姚行亮、青海姚念文、湖北姚高悟、河北姚会才、江苏徐州姚馨远、河南济源姚景强、渑池姚学谋、洛阳姚友爱、姚孝敏等提交的论文、文章和诗歌。


0 \& ?- ^9 o7 p) P; g7 @
- @/ c% k& Y* X大会还收到了青海姚念文、开封姚清志、偃师柳金福、伊川姚东喜、济源姚天杰等为本次会议创作的书法作品。


1 \: W! ~2 z. B  o, X, B% d6 h; S# S. \# u
大会一致通过了姚和文所作的2010年研究会的工作报告。


2 X# D" ]; \7 s: m' E
0 X  {+ y* u) ]: I  x* B- W! _本次会议通过了聘请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姚龙、最高人民检察院姚昌君、洛阳师院教授郭绍林、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李久昌、三门峡市原煤炭局副局长崔跃、三门峡市虢国墓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王治国等为研究会顾问的决定。

# Y1 I; p- O+ X

, V0 e2 U$ c4 Q$ C) i大会补选了三门峡市建行原行长、三门峡市分会会长姚林为省研究会副会长开封农科院院长、研究员姚清志三门峡市环保局副局长姚清泉林业局副局长姚明虢国墓博物馆书记、副研究员田双印等为研究会常务理事;三门峡市建行原行政科科长姚世友等为研究会理事。

, ?! x/ _% S% W' G0 a9 \

1 {0 e6 e  G) F  v会议期间,与会的全体代表到陕县菜园乡南阳村姚崇父姚懿墓地举行了纪念姚文献公诞辰1420年公祭活动,还到陕县张茅乡参加了庆祝姚崇故里遗址碑落成典礼。


! d) |1 ]; Y6 ^/ u. C
) ?( q' o2 Q7 F5 a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省内外参加人数最多,会议和活动办得最成功的一次会议。


7 a: E/ Y& |5 \- {9 o4 s0 r5 a
3 t" g% ?0 c+ o5 N4 J9 K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200711月成立于省会郑州,迄今已召开过两次会议。这次在历史上著名的姚姓发祥之地暨大唐贤相姚崇的故里三门峡市召开,对海内外姚姓后人寻根问祖、研究姚姓暨姚崇文化意义深远,也必将对三门峡市的文化经济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1-10-9 18:10:11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第二次会议在洛阳召开


" j" x+ q8 r3 k. e, }$ X/ y' t5 y4 {; B5 \4 ]. E; z/ Z
2009年516日至17日,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第二次会议,在久负盛名的九朝古都洛阳召开。来自郑州、洛阳、三门峡、南阳、鹤壁、焦作、许昌、平顶山、信阳等地区的70余名理事或代表参加了会议。研究会名誉主席、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姚如学,武汉工程二炮指挥学院原系主任、大校姚国桢,洛阳关公庙研究员赵振华及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的部分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u! q+ m( V* ?2 E( B* Q# e+ o: x; E, S/ l" H, i$ U$ {+ u9 l
16日,位于伊川县彭婆乡万安之阳新修葺的大唐贤相姚崇墓园内,丰碑高耸,松柏青青。参会70余名代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墓园,并举行祭拜活动。研究会的代表向先贤敬献了花篮,各地的代表分别上香。研究会名誉主席、省政协原副主席姚如学恭读了全体代表向先贤行了三鞠躬礼。还发布了在此墓地出土的姚崇四代侄孙《姚合墓志》五代孙《姚勖墓志》的有关史料信息!


! {$ W( p" L$ l  o
6 [' B- F. n  u9 X) V0 t2 c17日上午,由研究会常务会长、秘书长姚学谋主持,举行大会。

  y' A- g; k# m  I3 {

# y3 t; A$ ?" J8 k研究会常务理事、洛阳市工商局副县级调研员姚宏兴代表世世代代生活在洛阳的姚崇後裔致欢迎辞。


. m4 r; Y# t$ S" s0 N7 O( x  S/ b: D
研究会名誉主席、省政协原副主席姚如学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研究会成立以来取得了的成绩,尤其是在保护、开发、先贤遗迹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姚崇墓园初具规模。今后要继续努力,深入开展姚姓与姚崇文化研究,同时积极动员支持社会各界对大唐贤相姚崇墓园的保护、开发及募捐工作。会上,姚如学向姚崇墓园修建捐资一万元。

1 a+ T$ O- Z. c' W% j$ m

. \0 ]4 I5 N  t$ l2 l研究会顾问、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秘书、人民日报农村工作部主任、高级编辑姚力文,信阳师范学院教授姚学贤等分别向大会发来了贺信。

6 t, f: O  U9 A; H

9 L, e" J& Y% u洛阳周公文化研究会、姬姓文化研究会、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中华文化园组委会代表姬传东向大会致了贺词!


' \9 ]$ c# P9 m* a, X8 T4 D
6 r  w+ q/ D  I# E5 Y/ T& w洛阳市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振华、伊川县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宋赞斌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作了学术报告!


+ o1 _# g) l; E* l: x1 X) {7 P, g' I7 a0 ?1 N
研究会副会长、许昌市档案局局长姚宗堂传达了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二届五次会议精神。

' W) L, _) a+ Y+ }# T
6 G8 m: b3 F$ g
研究会会长、伊川县政协副主席姚和文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他总结了一年多来的工作:出版了《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创刊号开办了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网站;协助地方政府重修了姚崇墓园;协助地方政府申报姚姓历史名人文物姚懿碑、姚崇墓为省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了文化研究撰写了研究文章;广泛联系了省内外学者和姚姓后人。2009年,要继续贯彻十七大“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坚持以民族优秀文化为根基,努力开发姚姓及历史名人文化,为推动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而作出新的贡献。要有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加大对姚姓与姚崇文化的研究力度;继续协助伊川县政府搞好姚崇墓园的二期设计建设和遗迹的保护工作;继续办好《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及研究会网站;完善研究会的组织建设和会务管理;积极组织参与寻根谒祖活动,加强与海内外姚姓组织联系,不断推动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 g7 S9 Q" d- b; [" X
: e0 E9 B! D3 }1 u. u+ u' D研究会副会长、三次获得国家级劳模、原巩义市税务局局长姚德茂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 {# P+ }$ z# W1 D
9 T- e# G, P$ ]& i- b
大会通过了聘请白象集团董事长姚忠良为名誉会长洛阳市关林庙研究员赵振华,洛阳历史文化考古研究所书记吕九卿研究员刘百灵、副研究员王化昆,洛阳龙门石窟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杨超杰为研究会顾问。

4 M: I6 g+ r; \/ S; j) @" _

! B2 u& @. P- p) e  z8 ?4 L7 P1 D会议还增补选举了洛阳市工商局副县级调研员姚宏兴、南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姚河予为副会长,增选了姚雪伟、姚正权、姚光泽、姚振雷、姚林、姚法、姚金吾、姚东喜、姚瑜、姚红豫为常务理事,宋赞斌、姚天才、姚铁军、姚保奇、姚要立、姚青峰、姚建立、姚守琦、姚正学、姚京汉、姚栓龙、姚振康等为理事。


$ H, p5 `! Y+ a: p1 W- ]; D4 `& s
$ U' F- B7 E, n1 l7 B# `大会通过了河南省保护、开发姚崇墓园基金会《关于大唐贤相姚崇墓园捐资的褒奖办法》。

与会代表纷纷拥护并通过了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认为保护、开发大唐贤相姚崇墓园,要以国家为主、以文化为主、以伊川为主、以姚姓为主的原则,对上多争取,对下多鼓励,对内多管理,关键在认识。要从长远出发,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高标准施工。

大会上,群情振奋,踊跃发言,有的陈述自己有关姓氏文化研究的成果;有的提出了振兴创新文化研究的新思路,献言献策;有的慷慨陈词,有的吟诗朗诵,会议现场气氛活跃!大家决心以实际行动来纪念2011年大唐贤相姚崇诞辰1360年!

- w) _) n: [. C1 t& w

$ M5 D4 O8 z4 \3 J会上李发立代表中华姓氏文化园组委会向大会赠送了姚姓源流卷轴画。济源姚天杰、姚景祥,伊川姚东喜,洛阳姚智远等还向本次会议赠送了墨宝。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1-10-9 18:09:40

姚崇後裔隆重集会举行庆祝重修大唐贤相姚崇墓碑落成典礼

2009年36日,来自洛阳、渑池、孟县、巩义、郏县、伊川等地姚崇裔共400多人,齐聚在伊川县万安山姚崇墓园,隆重举行庆祝重修大唐贤相姚崇墓碑落成典礼大会。

庆典由中国唐史学会会员、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学谋主持。上午十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庆典开始。

伊川县文化旅游局局长李耀曾在会上致词。

李耀曾首先对重修大唐贤相姚崇墓园的初步落成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关心、支持重修姚崇墓园的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及姚崇后裔致以诚挚的谢意!他说,大唐贤相姚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一生五朝为官,三朝为相,为唐王朝的稳定、发展、尤其是为开元盛世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时人称为“救时宰相”。被宋朝大史学家司马光评价为唐朝四大贤相之一;被当代人民领袖毛泽东赞誉为“大政治家、唯物论者”被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誉为中原名流先贤之一。而受到历代人民敬仰、纪念。但可惜得是姚崇墓园过去遭到了破坏,墓冢被毁,墓碑湮没。恢复、重修姚崇墓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值得庆幸的是,在伊川县委、县政府努力下,得到了省政协原副主席姚如学的支持,经省有关部门拨款,由伊川县文化旅游局具体承办,从2007年秋开始,到20084月,重修大唐贤相姚崇墓园工程已初见成效。已建成的姚崇墓冢方圆60多米,高5米;由伊川县政府树立的大唐贤相姚崇纪念碑高4.18米,宽1.4米;墓碑由县委书记陆会峰题字;所圈墓园约5亩。他要求,今后还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继续搞好姚崇墓园的建设,初步计划要建设姚崇纪念堂,姚崇文化碑廊,并且要搞好绿化等等。他要求,一定要更好地继承、发扬、学习先贤姚崇精神,古为今用,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努力工作;同时也期望着各界有识之士和姚氏宗亲积极行动,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智出智,共同参与这件功在当代、泽被千秋的文化盛事。使其成为人民瞻仰、凭吊先贤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全国各地姚姓後裔寻根谒祖、慎终追远的先贤圣迹。

由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巩义市原税务局长、副县级离休干部姚德茂和洛阳市工商局副县级调研员姚宏兴为落成的姚崇墓碑揭幕。

洛阳市、渑池县、孟州市、巩义市、郏县、伊川县等地的姚崇後裔代表分别向姚崇墓碑敬献了花篮;洛阳姚崇後裔宗亲联谊会副会长姚文刚等洛阳、渑池、巩义、郏县、义马的姚崇後裔向先祖上了香。

全体人员毕恭毕敬地行了三鞠躬施拜礼。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会长、伊川县政协副主席姚和文恭读了祭文。

文曰:

维公元二○○九年岁在乙丑仲春之吉日,值此庆祝重修先祖姚文贞公墓碑落成之际,来自河南洛阳、渑池、孟州、巩义、郏县、伊川、义马等地之裔孙,谨具鲜花佳果、清酒时馐,致祭于先祖文贞公暨列祖列宗之灵曰:

乙丑清明,阳春伊川。姚氏苗胄,汇聚万安。

涕泪洒扫,瞻仰墓园。墓园清幽,九都之南。

西接伊阙,东望嵩山。先祖陵园,毁于兵燹。

寂寞先祖,仲淹为伴。松柏掩映,口耳相传。

念我先祖,功若日悬。武功赫赫,文治灿灿。

三朝为相,河清海。敢言直谏,忠心赤胆。

任能举贤,倡廉自廉。诫人以箴,金玉为篇。

以政称雄,思想为先。恩及九州,光照宇寰。

为国为民,日月可辨。其情殷殷,山河可鉴。

大写人字,伟人称赞。一撇一捺,华夏蔚然。

欣逢盛世,崇文敬贤。国家出资,县府具办。

重建丰碑,修葺墓园。国人称庆,后昆欣然。

祭祖数典,代代流传。今我后人,祭祀先贤。

缅怀先祖,夙夜黾勉。盛世修葺,以志永年。

伊川县吕店乡姚沟村鼓乐队表演了乐舞敬拜。姚崇墓园所在地许营村鼓乐队也到场进行了助兴表演。

出席庆典活动的还有伊川县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宋赞斌,新安县政协委员、毛泽东文献收藏研究工作室主任姚法,洛阳市祥懿建安公司总经理范土旺等。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17 07: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