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4 18:01:44

湖北红安麻城行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4 18:51 编辑

   湖北红安麻城行
   前几天,还是在湖南岳阳的时候,湖北红安的姚创宗亲向我发出了去湖北红安采访的邀请。一回到南昌,红安宗亲会的会长姚少华宗亲,又打来了热情洋溢的电话,希望我近期去一次红安。
    我是在姚网当中与湖北红安籍的宗亲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尚明站长只要一提及姚网创始之初的情景,就会提及“瓦姐”。这个“瓦姐”就是姚门才女姚淑蕾,笔名姚瓦。一个生活在广东江门,非常有才气的女作家。
   尚明站长为什么对“瓦姐”情有独钟,以姐弟相称呢?原来,尚明站长在创办姚网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姚网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红红火火的局面。开始几年,他都是自己贴钱,维持姚网的运行。是这个“瓦姐”给了尚明以信心,并捐助了一千元钱,鼓励尚明把姚家的公益事业做起来。
    前年,我与姚瓦在南昌相识,说起来她还是我姑姑呢。她几度邀请我到她老家红安去看一看,我也答应了。
    我理解姚瓦。她的祖父叫姚清安,正是1947年红安姚氏“濬哲堂”的修谱人。虽然姚瓦已经远嫁广东,但是她对家族的情谊巾帼不让须眉。看到祠堂败落,家谱未修,她是心急如火。去年,红安的二十位宗亲打着“我们回家了”的横幅,参加了灵源彦国公祠的庆典,令人动情。回到红安,这二十个宗亲奔走相告,很快成立了宗亲联谊会。于是,修族谱、建祠堂立马提上了议事日程。好一个“深圳速度”!
    萍乡在修祠堂,凤阳在修祠堂,醴陵在修祠堂。接踵而至的红安也要修祠堂。南昌姚氏宗亲会好像并没有刻意去动员、号召。这应该就是钟尧老总结的,是“彦国公祠庆典的效应”吧。
    卿芳、卿堂老听说我打算去红安,表示大力支持,并开心地愿意与我同行。我们已经定好了火车票,明天晚上即可抵达红安。

姚网QQ群主交流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4 21:20:08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4 21:17
这就是麻城文化馆的余炳俊馆长。

   姚自琪宗亲一直陪同我们来麻城。

姚卿芳 发表于 2015-6-5 08:18:46

pszyyao 发表于 2015-6-5 07:16
注意(清安公1947年修的)黄安(今红安)姚氏“濬哲堂”族谱,有没有类似平江(南昌姚)谱的百世世 ...

    谢谢钟尧老关注,我会按你的要求注意查谱.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8 11:02:31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24 09:33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6 23:17
姚先星是何人?他著的谱与姚瓦祖父著的是不是相同的谱?这个问题需要红安的宗亲来解释。
    关于 ...

      十二。难忘大别山。
    红安与麻城仅仅是大别山的一个缩影。我无法描绘大别山究竟有多大。当年,毛主席作出了刘邓大军不惜代价,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决策是何等的英明!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不仅直接威胁到了大武汉,国民党的首都南京无险可守。无怪乎淮海一决战,国民党就兵败如山倒了。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6 22:49:54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16 22:51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6 15:16
十一。麻城有多少姚家人?
    麻城现有人口总数超过了120万,几乎是红安的一倍。我原来估计麻城的 ...

    我来麻城一趟不容易,力求把麻城姚家人的情况摸清楚些,希望能够给从麻城外迁的宗亲提供参考。姚自祺宗亲与余馆长满足了我的要求,中午的时候,特意把姚卫兵宗亲叫过来陪我吃饭。我于是又了解了更加细致的情况。
    虽然麻城的姚家人非常少,但是形成了二个村庄,从上面的资料看,几乎各个乡镇都有姚家人居住。姚卫兵宗亲不太懂谱,但是他知道他祖籍来自浠水的团陂,也知道是从江西过籍来的。
   下图,中间者就是麻城的卫兵宗亲。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6 15:16:32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16 15:29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23:14
李鹏总理的家谱来自重庆,在麻城的博物馆里,我看到重庆与麻城的李姓家谱完全对接成功了。我提出一个 ...

   十一。麻城有多少姚家人?
    麻城现有人口总数超过了120万,几乎是红安的一倍。我原来估计麻城的姚家人应该是比红安多得多。当我拿到一份资料,仔细看了姚家人的数字,仅仅只有区区的2060人,委实让我大跌了眼镜。
    统计数字表明,姚姓人口仅仅占麻城人口的百分之0·18.也就是说麻城每一千人当中,不到二个姚姓人。在麻城百家姓的排名当中列86位。远远地低于全国的平均数字。
    具体分布如下:
    龙池桥办事处112人;鼓楼办事处123人;南湖办事处26人;中馆驿镇412人;宋埠镇180人;岐亭镇270人;铁门冈乡524人;山河口镇67人;乘马冈镇141人;福田河镇30人;黄土岗镇22人;顺河镇37人。。。剩下的分布在零星地区。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15:04:14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14:51
十。为人作嫁的阎伯屿。
    作为南昌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滕王阁”。“滕王阁”的成名得益于王勃 ...

   看了以上的文字介绍,作为一个了解“滕王阁”历史的南昌人,应该是不能忘记这个为王勃作嫁衣的麻城乡贤阎伯屿,他为南昌作了一件特好的嫁衣。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14:51:24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15 14:55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08:41
麻城一度也叫过“仙居”,当然与麻姑仙女有关系。

十。为人作嫁的阎伯屿。
    作为南昌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滕王阁”。“滕王阁”的成名得益于王勃写的“滕王阁序”的推波助燃。当然,王勃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一下子就殿定了他“初唐四杰”的地位。但是,如果没有“滕王阁序”这篇骈文,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要大打折扣了。
    王勃是偶然来到南昌的,给予他这个机会的是南昌都督阎伯屿。虽然【滕王阁序】里王勃特意感谢了“都督阎公之雅望”,也赞美了阎公女婿“孟学士之词宗”。但是,如果没有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哪里又有这样的机会与滕王阁结缘呢?
   

   江西省府南昌市,一座高楼“滕王阁”,一篇名著《滕王阁序》,一代文豪王勃,还有一位高官阎伯屿,这足以让人浮想联翩。现在是资讯发达的时代,打开“百度——搜索”:阎伯屿,湖广麻城县人(今天湖北麻城市),唐代洪州都督。仅此数语,怎能让读者过瘾?再搜索、再翻阅资料,得知阎公是一位开明的地方官,一千多年来,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和南昌的旅游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我们何不借阎公之盛名来推介一下麻城。    下面就是麻城市权威人士和政府机构记载唐代名人阎伯屿的资料:
    1、2009年5月,时任麻城市长,现任麻城市委书记李开寿在《麻 城 赋》中写道:“王圆箓发现藏经洞,阎伯屿重修滕王阁”。
    2、麻城官方对外简介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麻城旅游资源亦十分丰富。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革命遗址、古战场和古文化遗址随处可见。有三国魏尚书仆射毛玠、晋代名医王叔和、唐代名贤阎伯屿的墓葬,有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隐士陈季常经常相聚的遗址杏花村,有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著书讲学的遗址钓鱼台“芝佛书院”。
    3、阎家河镇这样介绍自己:阎家河镇毗邻麻城市区,版图面积121平方公里,辖28个村,人口46800人,因唐代洪州都督阎伯屿居住此地而得名。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优美,是闻名遐迩的历史名镇。已载入史册的文化古迹有柏举战场、柏子秋阴、桃林春色、钓鱼台等。其中钓鱼台距市区8公里,明代文人李贽曾在此著书、讲学。现在柏子塔、钓鱼台均被列为国家重要旅游景点,每到春暖花开,桃花灿烂,秋高气爽,柏塔姿雄,游人如织。
    4、再说《滕王阁序》一文的由来:王勃的《滕王阁序》本名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正文七百七十三字,字字珠玑,千古不朽。成语“人杰地灵”、“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临别赠言”、“物换星移”皆出自此篇文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脍炙人口、令人叫绝的佳句。
    雄峙于赣江边上的滕王阁最初由唐太祖李渊最小的儿子,即第二十二个儿子滕王李元婴在洪州(今南昌)任都督时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所建,并以李元婴的封号作为阁名,所以叫滕王阁。
  公元675年,时任南昌故郡洪州都督的阎伯屿,重修了滕王阁,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朋友,举行一个赞颂滕王阁的“笔会”。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他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内)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也在被请之列。阎伯屿也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经他精心修改的序文,以便到时展露而成名。宴会酒过三巡,正在酒意酣畅之时,都督阎伯屿提出为重修滕王阁作序之事,宾客事先毫无准备,都托辞不作。当阎伯屿请至王勃时,王勃却不推辞,他立即接过笔墨,站起身来,拱手说道:“不才探父路过洪州,有幸赴都督盛宴,不胜感激。都督盛情难却,不才斗胆试笔,尚望都督及诸位先生不吝赐教。”说罢提笔行文如涌,阎伯屿心下虽然不悦,却也不便当众发作。便走出宴所,坐在阁外,凭栏眺望江景,以排解心中的烦闷,同时暗嘱部下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来,报与他知。
  顷刻之间,一个部下跑来报告《滕王阁序》的开头两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伯屿一听,只冷冷一笑道:“老生常谈,没有新意”。接下去,王勃写了“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闻报,慢慢吟味,并开始感到出语不凡,但未置评。待王勃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突然腾地站了起来,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道:“奇才,奇才,真是奇才!”
  听见阎都督的拍案叫绝声,全场皆惊,所有的宾客全都往王勃的席上围了上去,看着王勃即席作出的这么一篇情景交融、才华横溢的序文,都赞不绝口。吴子章那篇先写好的序文,对比王勃的序文,自感望尘莫及,便再也不好意思拿出来了。当然,这只是戏说,既然吴子章的序文没有公开,而且我们现在也没有看到,这等家丑怎么可能外扬呢!
  5、由此可见,一篇《滕王阁序》得以诞生并传诵海内外,虽历千百年而不衰,阎伯屿功不可没。
    在中国历史上,江西和湖北(麻城)有许多不解之缘,民间都是这么说的,家谱书上也是这么写的——我们都是从江西南昌筷子巷迁过来的,正所谓: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是发生在元末明初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大量江西人迁居到湖广(今湖南湖北两省),影响十分深远。而在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据重要地位。现如今,麻城孝感乡的移民文化炒得很热,寻根问祖之人不计其数。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以后,非常渴望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乎,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是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迫切需要得到答复。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08:41:52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08:39
九。孝感乡与高坎堰。
   姚网上经常看到四川等地的宗亲说到他们的祖先是“湖广填四川”来到四川的。 ...

   麻城一度也叫过“仙居”,当然与麻姑仙女有关系。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5 08:39:04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15 08:44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4 21:20
姚自琪宗亲一直陪同我们来麻城。

   九。孝感乡与高坎堰。
   姚网上经常看到四川等地的宗亲说到他们的祖先是“湖广填四川”来到四川的。并且还提到一个叫“高坎堰”或者“高杆堰”的地名。
   到了博物馆,听了介绍,才明白了这些事情。原来,麻城县孝感乡位于举水的冲击平原上,麻城境内有三个码头,其中就有二个码头在孝感乡。自古以来,孝感乡就是一个十分忙碌的交通要道。以江西移民为主的移民在元末的战乱以及明初洪武强迫性移民的推动下,麻城是前往四川的中转站。孝感乡的二个码头,一个叫高河岸,一个叫江家堰。博物馆的导游告诉我,麻城话里的“江”读“钢”。我一听,哈哈大笑,江西的土话也是这样读的,分明就是“江西填湖广”的见证与标志。祖籍江西的四川人,到了四川一段时期以后,估计是被四川的花椒把舌头给整麻了。“高坎堰”或者“高杆堰”于是就出现在他们的记忆当中了。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4 21:08:48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14 21:00
麻姑的父亲叫麻秋,当年是他来到麻城筑城,不分日夜,让民工夜以继日不停地劳作。当时定下的规矩是, ...

    在五脑山主峰的山腰中,爬过一大片茂密的竹林,就可以看到麻姑仙洞。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4 18:36:32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6-4 18:46 编辑

    不翻字典,我还真的不知道“濬哲堂”的“濬”就是“浚”的异体字。那么,这个“濬哲堂”作何解释呢?
    还有,那个曾经在姚网里提及的“姚八斗村”是什么模样?它与“才高八斗”有什么关联吗?
    红安过去一直叫黄安。据说,家谱里记载的黄安“姚家田”已经更名为“黄土嘴”,它又是什么模样呢?
    姚网里,经常看到外迁四川的宗亲提及一个“麻城孝感乡”,这到底指的是什么地方?
    还有太多的问题想搞明白。想必,去一次红安与麻城是值得的。
    红安是有名的将军县。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董必武,曾经代理过国家主席;李先念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主席。他们都是红安人。著名将军韩先楚、秦基伟是红安人;那个【亮剑】里李云龙的人物原型王近山将军也是红安人。
    因此,红安与麻城,我不得不去。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4 19:25:33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4 18:36
不翻字典,我还真的不知道“濬哲堂”的“濬”就是“浚”的异体字。那么,这个“濬哲堂”作何解释呢?
...

    这就是姚门才女姚瓦。我们明天去她的老家。
http://www.yaogens.com/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308/1308061050ce4ba973b8142a6b.jpg.thumb.jpg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4 19:33:59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4 19:25
这就是姚门才女姚瓦。我们明天去她的老家。

   广东惠州锦光宗亲、卿芳老、绍弦、尚明与姚瓦留影。
   http://www.yaogens.com/portal/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308/130806185915d8cf89558434b6.jpg.thumb.jpg

姚小平 发表于 2015-6-4 21:22:3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4 19:33
广东惠州锦光宗亲、卿芳老、绍弦、尚明与姚瓦留影。

期待你的好消息!

姚克毅 发表于 2015-6-4 23:10:28

祝您红安之旅顺心顺意!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5-6-5 00:05:32

祝您红安之旅顺心顺意!

姚保海 发表于 2015-6-5 06:04:37

对你们这样为咱们姚氏家族事情奔走的人真心表示感谢,在这里道一声‘辛苦了’。。。

pszyyao 发表于 2015-6-5 07:04:49

       也请注意红安和麻城等地祠堂。
    姚瓦祖父叫姚清安,正是1947年红安(黄安)姚氏“濬哲堂”的修谱人。 今红安宗亲修族谱、建祠堂,是重修“濬哲堂”还是新建祠堂?

pszyyao 发表于 2015-6-5 07:11:21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6-4 19:33
广东惠州锦光宗亲、卿芳老、绍弦、尚明与姚瓦留影。

                姚瓦祖父姚清安1947年修的黄安(今红安)姚氏“濬哲堂”族谱,姚瓦持有之外,谁收藏?
    今红安姚氏修谱,是继1947年的吗?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红安麻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