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帖。
$ ~, A. f# y, Q( ?) u+ N; P$ t
9 d) d% N7 V0 j" t' z9 W1 r2 Y 1969年底国务院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天安门城楼。; n: e7 J( m1 Y9 e. G+ p/ V
被指定承担这项任务的是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现北京建工集团五建公司)。% ]) j9 F! K! V! I: e
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选派了一批根正苗红、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精兵强将,其中大部分为党、团员。他们按部队编制,组成了木工连、瓦工连、彩油连、架子工连和混合连5个施工队,当时的八级木工姚来泉就是木工连的组长。
/ m" G+ K4 F$ C' {! ?/ O
- P) z: k8 U+ h' t, s9 h' h. [ 天安门城楼除底座是砖混结构外,整个城楼为木结构。城楼上没有一根钉子
+ t; J- R: }$ j7 F! ` 拆城楼前首先要进行测量,公司指派懂得经纬仪的姚来泉配合测量局的同志工作。当时他还是不到40岁的精壮汉子,十几岁学徒,很快晋升为8级木工,并连续获北京市劳模称号,曾与李瑞环一起参加过市群英会。姚来泉和测量局同志将城楼所有的斗、拱、声、柱及端门等一一测量。测量后的数据直接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8 c, e) u, k1 m$ o
K& n& Z& f6 z r; [5 S z/ Q 姚师傅带着两个人登着杉篙绑起的梯子,爬到天安门最高的脊瓦处。按指挥部命令,他要找出正中的脊瓦。于是他在中央脊瓦作了记号,便赶紧向指挥部汇报。1 \4 V$ H$ M& L) {( j
领导指着中间黄色的琉璃瓦对姚师傅说,把它砸开。姚师傅用撬棍连撬带砸,瓦碎后露出一30厘米见方的木盒,尽管很旧,但上面仍清晰地显露出一对精美的二龙戏珠雕刻图案。领导示意打开。姚师傅用手叩叩木盒的面说,这是金丝楠木的。
' a- d2 }$ {2 e# y, M% v 领导又示意取出里面的东西。拿出来了!姚师傅说,看,一块“铜疙瘩”。专家拿过来,尽管光泽不那么亮了,但却实实在在是个金元宝。% N' S8 N: X: B1 t5 g
再摸摸!姚师傅又伸手摸,凉凉的,好像是块石头。那是块拇指大的红宝石。再摸出来的是一粒粒像红铅笔头似的东西,手指一捻,变成朱红色粉状物,若离若聚。专家们闻闻说,是朱砂。此外还有五彩粮:黄豆、高粱、黑豆、谷子和玉米,当然有的已分辨不清了。; V- t" K5 a s
据说金丝楠木盒里的所有东西都是避邪物或吉祥物,后来全部上交国库。: M7 A1 [: ]8 y2 Z; D
新盖的天安门城楼在原放“宝盒”的地方放了一块汉白玉石。这块汉白玉石高17厘米、宽12厘米、厚3厘米,上面竖着刻有:1970年1月-3月重建,金箔贴字,明亮耀眼。姚师傅事先招呼瓦工别打满洋灰,预留20厘米。他用水泥袋纸将汉白玉石下半部包裹了十来层,再将字体朝南、小心翼翼地插进混凝土里三分之一,然后将脊瓦盖好。这块汉白玉石将成为新中国重建天安门城楼的历史见证。" A [7 p4 G2 R! ]
( X# E: Z4 }# R5 O
天安门城楼究竟由多少块木料组成?谁也说不清。被拆的斗、拱相互咬合,上下垒叠,环环紧扣,严丝合缝,不管多大的木结构体却找不出一根钉子。这么复杂的工艺是怎么做的呢?连8级木工姚来泉都有点挠头。
, D H" r1 Z+ P/ P& g* } 姚来泉接受了安放国徽的任务。整整3个多小时,才把国徽准确无误地挂在了北京中轴线的位置上。
" w o% h! k5 N# c1 `- M7 N" E 重建天安门城楼工程,自196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到1970年3月7日竣工,整个工期112天。
4 ~% b7 g0 V/ V3 i7 a 重建的天安门城楼,经国家验收全部合格。1970年3月11日下午3时许,周恩来总理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视察。
! d1 l; ?9 l6 V2 k. I 1970年3月7日晚9点多,城楼上的避雷网和节日彩灯全部装完,所有彩灯都发出耀眼的光芒,普照四方,我们提前两天完成了任务。% H p% W( z8 g* l3 `: U) r9 f
姚来泉家现在还保存着当年赠送的“重建纪念”的一个8开大的镜框,里面装着一幅重建天安门时的彩色照片,下面是:
+ m( A" ?, F7 U; `- t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
' T L. ^# x5 @: `: e 毛泽东
2 J, j- p' Z9 } 二月四日(烫金手书)8 ~' X1 P+ @0 n& z; M
! S& {+ j c4 J+ K7 F8 l5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