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武状元姚大宁(广东省最后一位武状元) [打印本页]

作者: 姚炯桂    时间: 2007-11-12 20:11
标题: 武状元姚大宁(广东省最后一位武状元)
最后一位武状元是姚大宁(1772-1807年)。姚大宁字允盛,又名大令,南海县和顺镇大文教乡人。大宁7、8岁入读私塾,考秀才不就,于是弃儒学武,练就一身好武艺,23岁中武举人,嘉庆六年(1801年)中武进士。! N" F& y- T0 e  F; z( i0 ~) C
  清朝嘉庆年间的姚大宁,凭着一招“魁星踢斗”夺得武状元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但是,由于姚大宁官职不显,为官时间不长,所以史书的记载甚鲜。姚大宁约1775年生于南海和顺镇大文教村,传说童年时代的姚大宁,一天,碾米房的石春不平稳,需要修整。当人们把石春取出后,春底的泥洞内有一条黄鳝鱼。   s4 o% ]9 b' Y
  姚大宁对这些修整石春的人说:“这条黄鳝,能不能给我?”其中一人打趣地说:“你敢把这条黄鳝生吃吗?”大宁俏皮地回答:“我敢吃,你又如何?”“如果你吃了这条黄鳝,我们凑钱请你吃一顿好酒菜。”姚大宁平日有爱吃生动物的习惯,听人们这样说,他拿起黄鳝就吃起来。一条将近一斤重的鳝鱼,居然像吃面一样,吃得津津有味,鳝身吃完了,剩下的鳝头抛给了身边的黑犬吃。后来,人们发现,姚大宁的身材越来越粗壮,力气也大得惊人。
( U8 P' A# k+ n5 l  D$ A% s  对姚大宁的金榜题名,有些举子是委不服气的。他们认为,姚大宁赖以成功的一招“魁星踢斗”破绽很多,属于失手的动作,能中状元,靠的是侥幸而已,因此千方百计进行攻击,设计陷害。姚大宁厌恶这种互相倾轧的官场生少,一气之下辞官回家闲居。大宁满以为这样做,就可以脱离尘嚣,过几年清静的日子。然而,世间并没有真正的世外桃园,那些心怀妒忌者,又找上门来寻衅生事了。
' m0 ^8 Y9 J4 M  状元坊离状元府不远。姚大宁是在状元府居住的。来客先到状元坊,待家人通传后,才被引至状元府相见。 + u! q  I: l! \
  这次来寻衅的人,是个山东武举子。此人身高二米以上,力大如牛,武艺精通,这次前来,真可以说是“不是猛龙不过江”了。当山东举子一行三人来到状元坊时,刚好遇上姚大宁的师父钟江洪在坊内教氏的子弟练武。山东举子说明来意后,钟江洪说:“状元爷不在府,我是他的徒弟。师父吩咐过,如果有客来访,请稍候,午后就会回来。”钟江洪边说边转身走向碓房。末几,钟江洪右手托着石春,里面盛满茶水,在客人面前放下石春,笑着说:“客自远方来,无以为敬,请先用茶。”山东举子望着这个石春发呆,心想,这个石春连水少说也有三百来斤,这个徒弟托起来却不费吹灰之力,徒弟尚且如此,其师的厉害则可想而知了。再看钟江洪,已走到院子中央。只见钟江洪两脚轻轻一点地,整个人就如飞燕般跃上了对面屋顶上,再转身来一个童子拜观音之势,无声无息地半跪在瓦面上。
. J) Y5 e4 _' }- h7 {& a7 U- C2 B  山东举子与同伴相互打了个眼色,似乎在说,功夫了得,荷必自讨苦吃?于是笑着对钟江洪说:“打扰了,既然尊师状元爷不在府上,那就改日再来请教,告辞了。”说完,匆匆走了。
作者: 姚炯桂    时间: 2007-11-12 20:16
标题: 六件状元袍“晚景”黯然
想不到在南海小镇和顺的一个普通村民家中能有如此眼福———6件状元及其夫人的官服在昏暗的青砖民居中仍然熠熠生辉。日前,记者在广东最后一位武状元姚大宁的子孙家看到了这些代代相传的宝贝。 ; Y1 `. x5 l! ~' g! x; l% b
子孙相传八代护官袍 & D$ }/ _, A) v& d3 G0 n
  姚大宁是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的武状元。现今保存着姚大宁夫妇六件官服的人是他们的第八代子孙姚仕祥。在家里,姚仕祥热情地给记者看姚氏族谱,其中记载姚大宁是第15代而今年51岁的姚仕祥是第23代。他说他们家族对这些状元遗物视为珍宝,好天气时会拿出祠堂晒一下,然后用白绸布包好放到箱子里。
! }7 W  `+ J4 K, k# s* Q( o; E0 Z  姚仕祥说他小时候就看到祖辈把袍子一年拿出来晒几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他们把状元袍藏得严严的不敢拿出来,到80年代末再拿出来时衣物的质地已经不如以前了。
$ `4 b" B9 N/ C罕见二百年历史的状元袍
" b/ `, H" B( q4 k. a: L) j  记者所见到的6件官袍中,有4件是姚大宁的,2件是其夫人的。6件官袍的做工都很精致。据袁馆长称,现在藏于北京的清代官服可能有不少,没开封没有人穿过的也有很多。但是有特定的名人穿过的官服,其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而且民间保存近二百年的状元袍更是难得,所以这六件状元遗物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 5 {0 D& L& c2 h% `' {, L9 u
舍不得将丝袍交给博物馆
! U- J( z( H5 F3 m2 A1 A  记者在姚家看状元袍时,姚仕祥从里屋阁楼的一个箱子里拿出一个白绸的袋子,里面就放着折叠的宝贝。当他扬起一件蓝色的官服给记者看时,顿时有一股霉味扑鼻而来。他和家人都说很希望能保护好祖先的衣物,但不知该用什么方法。姚仕祥说:“我们顶多就是好天气时把它们撑起来晒晒太阳。”
! E  F" S" K1 v: y5 Y+ R/ K  然而,南海市博物馆的两位馆长在讲起这6件“宝贝”时都觉得很痛心,说它们是一年不如一年。他们说在1998年他们最初知道有这几件袍而专程到姚仕祥家看的时候,衣物的颜色还很鲜艳,质地仍较韧。而到了2000年,他们再次看到状元袍时,发现衣物的面料变得脆和薄,动一动就易裂开,且皱得比原来更厉害。博物馆曾派人劝说姚家子孙把状元袍给博物馆保管,而姚家还是不舍得祖先的宝贝离家。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11-12 22:02
  清朝嘉庆年间的姚大宁,凭着一招“魁星踢斗”夺得武状元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但是,由于姚大宁官职不显,为官时间不长,所以史书的记载甚鲜。姚大宁约1775年生于南海和顺镇大文教村,传说童年时代的姚大宁,一天,碾米房的石春不平稳,需要修整。当人们把石春取出后,春底的泥洞内有一条黄鳝鱼。
, D& f6 C7 }0 u0 M
8 h* b, T% `/ y' r1 f
7 e; U$ U& H: ^& k7 \& ]0 O  姚大宁对这些修整石春的人说:“这条黄鳝,能不能给我?”其中一人打趣地说:“你敢把这条黄鳝生吃吗?”大宁俏皮地回答:“我敢吃,你又如何?”“如果你吃了这条黄鳝,我们凑钱请你吃一顿好酒菜。”姚大宁平日有爱吃生动物的习惯,听人们这样说,他拿起黄鳝就吃起来。一条将近一斤重的鳝鱼,居然像吃面一样,吃得津津有味,鳝身吃完了,剩下的鳝头抛给了身边的黑犬吃。后来,人们发现,姚大宁的身材越来越粗壮,力气也大得惊人。 ; s0 g1 I9 Y5 e% _3 N' ]
. K6 ^* s6 L! b5 N5 \  s
2 U2 ^/ @5 ~6 f* B" ?8 W7 u
  对姚大宁的金榜题名,有些举子是委不服气的。他们认为,姚大宁赖以成功的一招“魁星踢斗”破绽很多,属于失手的动作,能中状元,靠的是侥幸而已,因此千方百计进行攻击,设计陷害。姚大宁厌恶这种互相倾轧的官场生少,一气之下辞官回家闲居。大宁满以为这样做,就可以脱离尘嚣,过几年清静的日子。然而,世间并没有真正的世外桃园,那些心怀妒忌者,又找上门来寻衅生事了。
& |, J0 }" w& z+ \0 c  |; H& ]
8 K% H. N! p" p0 A6 H! o1 J, W# k2 E
  状元坊离状元府不远。姚大宁是在状元府居住的。来客先到状元坊,待家人通传后,才被引至状元府相见。 ) r5 X$ T9 A/ U( ]
6 J2 _2 S6 O4 k; G* z' v. m

; o0 l& j- p% b$ L5 t$ @  这次来寻衅的人,是个山东武举子。此人身高二米以上,力大如牛,武艺精通,这次前来,真可以说是“不是猛龙不过江”了。当山东举子一行三人来到状元坊时,刚好遇上姚大宁的师父钟江洪在坊内教氏的子弟练武。山东举子说明来意后,钟江洪说:“状元爷不在府,我是他的徒弟。师父吩咐过,如果有客来访,请稍候,午后就会回来。”钟江洪边说边转身走向碓房。末几,钟江洪右手托着石春,里面盛满茶水,在客人面前放下石春,笑着说:“客自远方来,无以为敬,请先用茶。”山东举子望着这个石春发呆,心想,这个石春连水少说也有三百来斤,这个徒弟托起来却不费吹灰之力,徒弟尚且如此,其师的厉害则可想而知了。再看钟江洪,已走到院子中央。只见钟江洪两脚轻轻一点地,整个人就如飞燕般跃上了对面屋顶上,再转身来一个童子拜观音之势,无声无息地半跪在瓦面上。 + V$ D5 t7 I# J3 B! a6 v. T) v
$ T6 z# Q4 K& q. p& z8 e

2 }# R  e% H* T7 }6 Z  山东举子与同伴相互打了个眼色,似乎在说,功夫了得,荷必自讨苦吃?于是笑着对钟江洪说:“打扰了,既然尊师状元爷不在府上,那就改日再来请教,告辞了。”说完,匆匆走了。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11-12 22:03
标题: 南海历史上唯一武状元墓遭破坏
  和顺白岗村的姚大宁是南海历史上唯一的一名武状元,也是广东最后一位武状元。状元爷生前武艺高强、威名远扬,然而武状元在和顺石塘村的衣冠冢日前却被不法分子破坏得面目全非,就连墓前的一支华表也被人截为三段想搬走。: j( L4 x# f1 u) g7 E6 R

: Q' t: j6 E6 q* B/ R% t武状元姚大宁的衣冠冢位于和顺石塘村的一个山头上。相传姚大宁客死异乡后由族人将其生前物品葬于家乡的山上,并筑坟、刻碑、立华表来记念他。; b2 T5 j, _! {

+ J3 R" a3 Q: C. H$ ~( w. P  o1 b  日前,记者得知武状元姚大宁墓遭人为破坏,于是上山探个究竟。状元爷的衣冠冢深居荒山,在知情人的带领下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然而衣冠冢的破坏程度却令人震惊,立侍衣冠冢旁的一支华表遭到人为破坏,并断成三截。据文物部门人员介绍:该冢在若干年前曾遭人破坏过,这次估计不法分子是想打衣冠冢旁边“华表” 的主意,并将其截为三段搬到山下,可能由于石柱过重,而且处于密林之中,难以搬动才得以幸存。* k6 F+ E2 ]% M, D- W( [
: D9 V% W6 c0 B
  文物部门认为,姚大宁是历史上两个广东籍武状元之一,其衣冠冢既是难得的历史见证,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作为后辈更要倍加珍惜和保护。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7-11-12 22:13
名人姓名:姚大宁
5 }! `: H! \' r( t" ?名人简介:嘉庆六年辛酉科(1801年),广东南海。8 S/ ~. L+ C" H3 N
所属名单:清代武状元名录
2 F! ?4 E& n0 _名单简介:
作者: 姚炯桂    时间: 2007-11-13 13:09
各位:不好意思!在录入时部份字句存在差异,现已更正!
2 F) G" Z9 d, X  a* G- o+ Y  姚大宁是姚氏惟一可查到的武状元!

5348868982432776896[1].jpg (18 KB, 下载次数: 76)

状元牌匾

状元牌匾

作者: 天津姚氏    时间: 2007-12-3 20:25
标题: Re:南海历史上唯一武状元墓遭破坏
引用第3楼逍遥随风于2007-11-12 22:03发表的 南海历史上唯一武状元墓遭破坏 :
$ ?% T) O% l& \; v% I  和顺白岗村的姚大宁是南海历史上唯一的一名武状元,也是广东最后一位武状元。状元爷生前武艺高强、威名远扬,然而武状元在和顺石塘村的衣冠冢日前却被不法分子破坏得面目全非,就连墓前的一支华表也被人截为三段想搬走。* I+ y) w% W+ V) f% }
! B3 D! V) R( b: Y
武状元姚大宁的衣冠冢位于和顺石塘村的一个山头上。相传姚大宁客死异乡后由族人将其生前物品葬于家乡的山上,并筑坟、刻碑、立华表来记念他。$ f9 @! v' ]% V
; R+ h( k/ g) J
  日前,记者得知武状元姚大宁墓遭人为破坏,于是上山探个究竟。状元爷的衣冠冢深居荒山,在知情人的带领下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然而衣冠冢的破坏程度却令人震惊,立侍衣冠冢旁的一支华表遭到人为破坏,并断成三截。据文物部门人员介绍:该冢在若干年前曾遭人破坏过,这次估计不法分子是想打衣冠冢旁边“华表” 的主意,并将其截为三段搬到山下,可能由于石柱过重,而且处于密林之中,难以搬动才得以幸存。9 d* ?- x4 ?8 b- e
.......

作者: 姚炯桂    时间: 2007-12-4 20:25
据说:武状元——苏乞儿就是依照这位武状元的背景来拍的喔!% `& I& M, X3 x- C
姚氏新一代的武状元也不错——那就是姚明(NBA2002年状元),现代比拼的就是体育了,所以姚明这个状元真的为姚氏争了不少光。' H9 \+ S5 Y6 E5 f9 c7 |8 t9 _
姚明和叶莉结婚几个月了,祝愿他们能早日为姚氏生出更多更优秀的状元!
作者: 姚炯桂    时间: 2007-12-7 13:30
标题: Re:大文教与小文教
一河隔出两个文教村
- Q. s$ ?% Q! b7 f   一个尚文,一个尚武,各有各的“威水史”
+ f- D# O1 F! F$ X+ D$ r   两个古村都钟情于“文教”
0 q' O2 [# T4 R( {  T# d  在里水镇和顺办事处,如果你要问文教村在什么地方,那村民会反问你:你要找的是大文教,还是小文教。  
6 a1 n3 H( B* B5 {% U( G% U' ?, D  大文教是白岗村委会的一个村小组,一河之隔的小文教则是文教村委会。若干年前,这两个文教村分别叫大小运村,大概是村人觉得名字不够古雅,小运村就改名为小文教村,大运村觉得“文教”这名不错,也改名为大文教村。
$ D, r4 J. v- u1 D  这两条起始于明朝的和顺古村,都钟情于“文教”,各有各的“威水史”。
: T2 `; s- p, Z* T3 R  e  1、兴贤社学VS状元府) i# O7 R3 m2 @- h
●小文教
$ f" I! |+ Y! B0 w5 v  一棵大榕树,树下是一座古镬耳房,房前是石阶梯,阶梯下是脉脉流过的小河,这就是兴贤社学所在地。兴贤社学在小文教南部,一简小屋,正门横额上书“兴贤社学”四字,右边题款是明万历年建,周围散落着多个宗祠。
$ c+ {$ T7 [! m5 z/ c7 V2 X  兴贤社学所在的兴贤里大部分村民都姓唐,从明代迁入后村民就大兴社学,专门在村口建置一处地产,供族人议事和读书。
% K5 O2 N) ^# o- T. X4 @$ r! r; e  g: T/ {! T! x1 ]

  G) }* S/ W1 ^2 o ●大文教
( ?& ], n% W, E9 X8 L. {6 w  能记录大文教“威水史”的可能是已经被楼房包围的“状元府”。现在的“状元府”看上去是普通的三间两廊格局,不过与普通人家不同的,是全部用青条麻石砌墙直到天花,依稀显露出当年状元的庄严和气派。 % `8 b3 E$ c8 o' o( x* C/ J0 }
  乡人说,府第的顶部原先全为琉璃瓦镶砌,金碧辉煌,府内和左右都挂有许多额匾,上有名流书法,中堂悬挂着檀香木雕刻的“圣旨”竖匾。而在府第前面本来应该有一座牌坊,现在牌坊已经倒塌,倒是留下一块石头门额,被放在姚氏的宗祠当中,上书“状元坊”三个大字。
2 w. U5 u5 {! D/ J) @
5 O. r' x( D- x; q& E4 o  2、文化气息VS“武风”盛行
7 y8 E, R/ Z( x) z
* V& W! f* `6 V ●小文教9 Y& T) |2 G8 N% A7 `# L5 v
  村中最年长的老人是唐太,88岁的他依然思维清晰,能回忆起当年村中小孩在宗祠读书时的情景。在20世纪初那个民不聊生普遍文盲的年代,唐太读书读到了小学毕业,他说村中的孩子无论贫富,大多都读到了小学毕业。 6 A: S  z4 U, D* _, ~/ p/ b# a; @
  这个重视教育的小村到处散发着 文化气息,当年村内的一条普通土路,村人非常古雅地起名为“晋阳古道”,其名声甚至超过小文教在和顺地区享有盛名。保存最完整的建筑是宗祠,是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在整个小文教村有私塾六间、孔氏书院一间及梅松书舍。0 z0 I$ N. J0 m% c
# ?0 g5 I" u1 V& ?
●大文教
7 j- H' O" M) T; |  现在村民中仍有“小文教重文,大文教重武”的说法。大文教村重武是因为这里出了一位武状元姚大宁,这位南海历史上惟一的武状元使大文教一时“武风”盛行。 9 P  R1 M) w9 {9 a
  据说在状元府前面曾经有一个武馆,背后则是跑马场,当年的族人也有在此习武的习惯。据姚大宁后人姚仕祥回忆,以前宗祠中摆有族人习武的刀枪棍棒,有支铜棒印象中竟然有几十斤重  T) }" t% _% H. j& g
   3、一门九学士VS武状元; T, E  B7 u; e6 b8 E: d( R& t
●小文教
6 A! q) u6 G1 S+ u( M8 P' D  明清古镬耳房里培育了小文教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上世纪50年代,村中王少礼培养出“一门九学士”,九个孩子全部读大学,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 M. v/ R2 A8 Z5 N0 G- M
  王少礼自幼家境不宽裕,但对子女文化教育却十分重视,为了能将9个子女供上大学,他一天打两份工,他不抽烟喝酒,把所挣的钱全部投入子女学业中,在50年代,奇迹般把9个子女送进了名牌大学,这在当时的南海是非常罕见。 6 d" l, |8 u. K/ e1 k3 h
  王少礼9个子女都毕业于南京大学,华南理工等名牌大学,兄妹在各自岗位上都有不凡成绩。老四王行娟曾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曾任中国民间妇女研究所所长;老五王锦玲是女将军,为我国耳鼻喉科名医;而老六王行本则参与了三峡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核。
0 N  U5 A7 s4 T3 e9 s3 [& p  * X2 T4 e+ d9 T! `: w8 P6 R
●大文教
  r; w1 S/ y# z  J( D  大文教引以为豪的武状元姚大宁有着神奇的经历。清嘉庆年间,25岁的大宁以广东武举人的身份赴京赶考,第一轮试比“策论”,大宁顺利过关参加由嘉庆皇帝主持的殿试。参加殿试的人,只有弓箭上进入前十名才能进入器械类的比赛,大宁九发九中,提前晋级。
. h4 c  w% T3 W' w9 W3 v  器械比赛大宁最后一个出场,他束紧英雄带,手提80斤重的九环大刀,抡得虎虎生威,刀光罩住全身,看得皇帝频频点头。这时,大宁的大刀突然脱手凌空,正当大刀要下地之时,大宁把腿一伸,一踢腿把九环大刀踢过头顶,双手接住,来个童子拜观音之势收住阵势。嘉庆一听此招式名为“魁星踢斗”,龙颜大悦,广东历史上最后一个武状元就这样产生了。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