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闽南语大师姚景良与你《时间丛谭》 [打印本页]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24 11:01
标题: 闽南语大师姚景良与你《时间丛谭》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4 11:25 编辑 " v4 U3 D+ B: r1 K

0 f. d9 q6 C8 X+ U5 C                                                                  时间丛谭
: M# |6 C! d- R( C( ]5 `% N# O+ @       乡贤姚景良先生,祖籍福建晋江钱仓,长期生活于厦门。先后在公安和政府机关工作,但他从年轻时就对闽南方言充满兴趣,在繁忙的工作中业余搜集了大量的闽南俗语、成语、谜语、歇后语、俏皮话以及故事、传说、民谣、掌故等。几十年间,累积了大量闽南方言材料,并极为认真刻苦地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已经先后出版了《趣味闽南话》、《趣味闽南方言词语》、《闽南歇后语》、《时间丛谭》、《闽台方言集锦》、《厦门成语》等多本“闽南方言”系列书。时至今日,先生虽然已年届八十仍孜孜不倦、日耕不掇,整理出《闽南方言顺口溜》、《闽南合四句》、《闽南风俗》等书,为抢救、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作出巨大贡献。《时间丛谭》是景良先生“不知道花了多少日日夜夜,也不懂得花费出多少心神”整理出版的又一力作,经作者同意,发在网上与宗亲分享。为了方便宗亲们更好地领略闽南风俗习惯,解读闽南风俗文化,庆礼勉为其难、略尽其力,稍事注释。满心期望宗亲们共同感受,了解闽南的故有特色、景良先生的幸勤与奉献.. {$ Q2 n2 T7 M0 B/ M/ V8 r
1 W6 Z7 e3 B8 L& Y1 f! @9 _- B: `
. n, y" x6 v% o6 M
闽南语大家姚景良先生近照
3 U- {4 G' W! |: ?, @( ]9 W
( g( N! f* H0 z4 @: A
# D, t5 i% B) {8 o+ H
- r% A3 [( A1 U/ C! b
) N8 d& K9 f% P
闽南语系列丛书作者姚景良(中)、钱仓老人会长姚文款(右)、闽南合四句注释人姚庆礼相聚一起畅谈闽南风俗文化

& B9 z7 w/ o% h
0 }# q6 F+ e& _* m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24 11:22
                              前   言0 e$ y9 {5 E7 V' u
    我出于对时间的认识、对时间的追求和对时间的珍惜,于是,不知道花了多少日日夜夜,也不懂得费出多少心神,不间断地从收集“时间”的资料入手,到对“时间”分析研究,终于对“时间”有所认识,并取得了追求“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效益。而今,我编辑的这本《时间丛谭》就是认识的标志、追求的结晶、珍惜的硕果。它使我深深感受到时间的作用和价值。
: t  F5 {# o. E* z     《时间丛谭》虽然不能集“时间”之大成,却也能提供“时间”的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只要读者能耐心而认真地阅读,并加以思索,就会领略“时间”这一无价之宝的可贵,就可能与“时间”结下不解之缘。
: L$ U' ~2 Y  J- i         本书是作者利用多年时间收集、积累、辑录而成,由于资料不很充分,因而错漏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2 o, ~5 P/ M- V: P5 N! a! p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24 11:56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5 07:42 编辑 0 ?: M$ b& W1 s2 G; ~- s8 i
yqllz 发表于 2015-10-24 11:22' d& e5 \  m- P" u' T
前   言
# [+ P! f. J  X3 p0 A    我出于对时间的认识、对时间的追求和对时间的珍惜,于是,不 ...
* }& c/ F) g  n4 z  T9 B6 P
                                          一、时间的类目
' J; F9 a  S2 _3 l! b% |                                                  时      间
. V2 A6 c% n3 w) }* @1 ]& y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有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无限流转,有起点和终点。6 E0 s0 L; t/ E, p+ E
                                        时间的字词
3 L- d$ Q# }- g8 V  p$ [1 C           宙:指古往今来的时间。
, Y. A; H! W/ f7 ?9 k2 y7 V           (日乡上下组合):从前、旧时,即估计时间之辞。
' d' J+ x" ^0 f9 t8 g- Z          旧:陈、久、旧时、旧日、从前、宿昔。- y7 V/ M- W* M1 ~9 }5 l4 d; W4 L
          近:特指时间的距离。如最近、新近、远近、近来、近代、近世、比来、迩来等。" |2 a: V5 P0 _% ?) ~5 {2 {; l
          昔:从前、过去、昔日、爱日、昔时、昔年、在昔。
5 R9 ^* E5 u" H0 f, I; [; P          日子:日力、良辰。光阴。" ^  b" B' b  N: Y2 e$ ~; p& z) z" l
          时光:光阴时间,亦称年光。
+ Y8 {; C  |& I' j" q          流光:流年、光阴、岁月、年月。, O/ C( b& y4 p  I% e5 Z/ s# T
          荏苒:时间渐进之意。
  z* s4 w: B+ w& w          刚才:过去不久的时候。
% x7 J' }: ~9 u& A2 n8 Q& B          有顷:相距不长的时间。
1 {! T8 H+ V& w& H* ]: e+ v$ R4 X          一晃:时间过得很快。  S' c. Z+ Q" M8 n: d% N! p4 r
          侷促:时间短促,又称急促、勿促。
; A3 y9 q% W3 N          星移:时间的流转。5 d7 |' C* L8 D5 e- m$ D* ?3 v
          当时:过去之时也。; ~- [  _7 h) g. i# g
          头里:当初。& M4 w& ~* ^. C' {  P+ e
         多时:很长的时间。
8 M9 L) h8 Q- \6 _7 h* ]         移时:相距不久的时间,又称有顷、不久、过一会儿。
3 S" |& ?4 g; D) |& G         昔时:往日、古时、平昔。
- u6 x  g& g- n$ T         往昔:过去的、从前的时候,又称夙昔。! W$ F% c* Q. E  G8 k  ?7 b; `
         往日:从前的日子。
  F$ m8 I( C! t8 j         往下:将来,也称异日。- n+ f  B$ E1 o( U# R( b
         往古:古昔的时代。
$ B9 t5 n+ Z$ n9 O, m/ m         现在:现时、现今、当今、如今、从今、于今、眼前。
# r' W( t, r: M% ~( r+ u         今昔:现在和从前。
- A* |$ c, A9 N* d4 Y7 q2 p         今后:从今天以后。
- n8 p+ w+ P0 ^0 ~; T! _$ [3 J" R5 f         驰年:光阴速度。7 l: e0 z5 P) s0 h* o
         驹隙:光阴过去得很快,如白驹过隙。7 L# A+ U* Z2 z5 G$ d! k# k
         驷过隙:光阴的迅速过去。8 U$ T; ^+ P' U0 [
注:时间的凡此种种名称解释。( t  N$ F( r" h: d5 d5 k6 Y( C* v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5-10-24 15:48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10-24 15:55 编辑
4 w/ x! W2 q, Q; d$ H! Y
yqllz 发表于 2015-10-24 11:56
: I& {( L" I# ?一、时间的类目: A2 {0 ?- @( l. a) n) ?9 ]% A
                                         ...
6 G% O2 \  u5 `
敬祝闽南语大家(大师)姚景良先生幸福吉祥美满如意健康长寿向先生学习向先生致敬
" W' F, N7 J* L9 P8 k9 A3 y# k' a% s/ k  @' {% p+ ]
2 m; `! b8 I; z. \* K

0 U8 `* P2 a( t6 N3 j

7 U* S0 g# h3 s) R$ c! S2 S咱们这位老宗亲景良先生,是咱们姚家人做学问的榜样!做学问就得像先生这样才行,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不辞劳苦,耐得住寂寞,方能够做成学问,出大成果!) l: K1 ]: w$ e; C: A  ?8 v* f; b

5 H+ s% A( {, Z' U
4 E& v) r: _& o* A/ w5 O( k7 J
0 T4 q5 s; n& \) O" `; }4 ?
& q2 q, G; }% {( k
9 j. h0 p* `2 o% X+ L8 c3 `( J

3 Z2 [4 i, t, m1 m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24 17:39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0-24 15:48, g! z' B  S% m. N9 b* K8 c/ I
敬祝闽南语大家(大师)姚景良先生幸福吉祥美满,如意健康长寿!向先生学习,向先生致敬!

% z3 z7 A  `5 C8 _& z* b- e0 ~诚如教授所言,景良乡贤“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不辞劳苦”五十年如一日为弘扬闽南文化辛勤劳作,精神可嘉,这也正是庆礼向宗亲介绍景良先生佳作的原动力。5 G" b3 o' |8 X; I' f4 Z. A) \- |% G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25 09:10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7 08:05 编辑
7 B$ j. s, {5 n2 W" ~% h' F
yqllz 发表于 2015-10-24 17:39
1 \" L# e; o9 _" ]# j诚如教授所言,景良乡贤“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不辞劳苦”五十年如一日为弘扬闽南文化辛勤劳作,精神可嘉 ...
# X" _& |1 w. ~' M* O* ]. a

1 s% z# x5 L/ @) |: X- B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是怎样产生的?) P+ Q+ u) F: J1 ~. j
   17世纪,航海家已懂得使用纬度,但却一直未能掌握用以准确测定船只位置的经度。1675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下诏,在伦敦东南泰晤士河畔的渔村—格林威治建立天文台,由天文学家约翰·福拉姆斯蒂负责测出精确的经度来,为测量工作奠定了基础。又经过几代天文学家近20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测得精确的经度,以此绘出了格林威治子午线,并确立了一整套较完善的计时方法。到了19世纪,世界航海业蓬勃发展,但是,当时各国过都是依据自定的子午线各行其是,当遇到相互交换船只需确定时间、地点时,往往造成很大混乱。后来英国发明了一种报时方法:每天下午1时差5分时,在位于小山上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一根旗杆上升起一个大气球,差2分1点,球升至顶端,1点整开始徐徐下降,以此向进出泰晤士河的船只提供准确的时间。然而此举不能解决全球时间不一致的问题,甚至还因此而打官司。1858年11月24日,英国多塞特郡法院审判的时钟指在上午10点6分,身穿法衣的法官庄严宣布:由于诉讼人没有按10点开庭的时间准时到庭,本庭宣布其败诉。两分钟之后,那位败诉者才匆匆赶到,他向法官申诉说,按照他家乡肯柏兰郡喀来耳镇火车站的时钟指示的时间,他是准时到达的,本案必须重审。
2 F/ d# c% a. r6 G  {    喀来耳镇火车站与多塞特郡法院出现的时间差异,以及类似争执的不断涌现,促使英国国会决心敦促进行统一时间的工作。直到22年以后(即1880年),英国国会才通过决议以格林威治时间为全国的标准时间。
+ ]3 @" U5 L. ?' {8 [; s   为了结束这种局面,1884年10月,25个国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际子午线会议。于13日通过决议将格林威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子午线正式定为本初子午线,并以此线作为计算地球经度的起点和世界时间的起点。格林威治的国际标准时间由此问世。2 @* }* t/ x8 a* K0 o; C) Z
- H, s- {5 u  i/ v% ~. g$ R3 Z
                  什么是“北京时间”
( N7 b% h/ C9 g2 U  地球绕着地轴由西往东旋转,东方总是比西方先看到日出。我国与美国正好东西相对,北京和华盛顿日出时差13小时。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全球经度划为24时区,并把通过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那一条线定为零度经线,作为世界标准时间。在中时区以东、以西分别划12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千里,横跨经度61度,时差近5个小时。根据世界时区的划分,我国分属东五区至东九区,共五个时区。为了使用上的便利,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定名北京时间。/ O' C0 M( w, m- R2 T
   北京时间比世界时间早8小时。北京位于东经116度19分,所以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它比北京时早15分钟左右。
( V5 h# m2 ~- ?" M) u   北京时间是我国的报时中心——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授时给北京天文台,再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出来的。
3 t8 e+ l" F" x" }" @% K/ I   陕西天文台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个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授时中心。其授时部分主要是两个播发标准时间与频率的专用电台。:一个是短波授时台,一个是长波授时台。长波授时试验台是利用长波无线电波传播时间信号,它的精确度比短波授时台更高,有比短波授时更为复杂、更为精密的现代化仪器设备。这里的氢原子钟和铯原子钟等现代化授时仪器,建立了我国的原子时间标准。其精确度可以保持3万年乃至30万年才有正负一秒的误差。* ^5 r! L  o4 i. ?) x
) p+ i6 V+ ^5 E7 o2 O: H" K, Z- E
注:世界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标定。3 g9 o! q: O% R7 |
   
3 W% @4 b3 u2 Q0 y: A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25 18:13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5 18:15 编辑 6 \7 U3 A) h$ Q6 m# b2 s
yqllz 发表于 2015-10-25 09:10
1 Y. J' H7 h% J% o; `1 H5 S( Z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是怎样产生的?! `: k: C" Z: b5 m# T
   17世纪,航海家已懂得使用纬度,但却一直未能掌 ...

' F8 M8 z, \- s+ V/ e- J6 g5 M                                年4 z+ n. w: W8 e0 j+ N7 s" f
                          年的定义  P" q8 T6 k( N3 F4 x0 ?
     年:时间的单位,时间的记录。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即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一年。
% x' M7 s( N, q3 A1 D                                 年的字解8 I  `+ ^7 s3 k6 n; h3 D6 \
     年,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也是时间的大记录。
3 X3 q' W. m  ]) t9 f  r     年的古字”秊“(音HIAN),是稻、粮、菽、麦、稷等成熟的意思,《古梁传》“有年”“大有年”的记载,表示“丰收”和“大丰收”。( P3 T& Z: u/ Z
    “岁”是太岁,古人用以指木星。木星每12年绕行太阳一周。每年移动周天的12分之一,因以木星所在的位置作为纪年的标准。“岁”字也有谷物成熟的意思,古人说“望岁”就是盼望来年好收成。晁错《言守边备塞疏》道:“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这里的“岁”即“年”。4 b- @9 l0 C, x$ Y) O' L
       “载”字原来解释为开始,用“载”称年,始于唐虞,与人们平常说的“岁序更新”同样的意思。7 y, s0 O7 F2 n) e" _6 a# R
        “祀”,商代称之为“年”,《书,洪范》:“惟十有三祀”。《尔雅》上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祀”字除了作“祀祭”、“祀日”之外,如今已不用 了。
2 i2 E$ y* ?( u- w' W( s         “稔”与“年”同源。古代谷物一熟为“年”,因而也称“年”为“稔”。《国语、郑语》:“凡周存亡,不三稔矣”。
% B5 J" B2 P" s; W$ w3 q1 U
         “兹”《吕氏春秋》:“今兹美禾,来兹美”,“今兹”、“来兹”指今年、来年。# V+ h6 \2 j( E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字也可单作一年的意思。如“春”,高适《人日 寄社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秋”,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诗:“四十余帝三百秋”。“大地回春”、“千秋万代”的“春”和“秋”都是泛指“年”。还有“三春、三夏、三秋、三冬”,除用作各该季3个月的合称单指各该季第3个月 外,通常都指3个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亦即3 年。# K0 M/ Z) p3 o( j' w0 u
       年岁还有其它一些代称,如“星霜”(也简称霜),因为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霜则每年至秋始降,贾岛《渡桑千》诗:“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这里的“霜”即“年”。“霜”也用作“历年”。又如“寒暑”,因为“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周易》)。再如通常说的“寒暄”,解释为人们见面时谈一些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其实“寒”指冬季,“暄”指夏季,一寒一暄,也表示一年。
. q, l; X6 R8 l; m8 o1 K/ p$ ^+ ^2 ~, o6 U( o, X" R
注:引经据典剖释“年”在文明古国各个朝代几千年的名称及指代。4 ?9 d. x  e# q% [  m  s( {. ]

+ T& K$ d& J6 n% [6 h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26 08:45
yqllz 发表于 2015-10-25 18:13
! d7 G5 G8 u" |  j- ]
5 g3 x  G# ^3 H/ b! _8 b                          年的定义
$ h' U0 g2 r6 D. J     年:时间的单位,时间的 ...

' C0 v4 g" w0 e3 p/ B1 Z                                                                  年的别称+ _$ @. _2 Q0 u2 |' P! i
      头年:第一年、首年、元年。9 k& O& ?6 n- h1 j0 D0 g
        今年:今兹、现年、这年。& Q  b3 q- A# C0 H- ]: d) a
        明年:下年、来年、来兹、翌年、转年、新岁、来岁、嗣岁、下一年。
+ x0 e9 y0 \/ y8 Q- z8 h0 M+ X/ o        去年:上年、去春、去岁、客岁、客年。
. p: z8 _. w' Q4 ?        前年;前一年、往前几年。
0 b) e5 s- W6 W3 {/ i) z        后年:第二年。: H' B) ?8 D% j, s2 S! o& ]9 n
        早年:早岁、早期、多年以前。3 e8 \# l& `; T0 C
        往年:昔年、前年、从前之年。
( a( ^( U8 f) m& x+ H+ g& A; r        历年;行年、以往年代。+ a& e+ ~2 }2 n7 M# }  y- x
        比年:每年、近年。
( M; J1 |* \; Q" M0 `# X9 ~        洊年:过一年、又一年。( d% c" \9 V2 t
        经年:隔了一年。
1 q2 U8 u( t9 c; |, A        整年:期年、旬年、通年、一周年。' a, S# ]3 l$ r2 L3 \: d
        兼年:两年。, _! e  P' ], ~2 A" x
        终年;终岁、全年。
1 C; x# l# C( O1 F" b        太阳年;分至年、回归年。3 C# B+ V+ W; ~2 Q
        年命:寿命。
0 }; w! @; l' ?3 @! u- G        年来:数年间。
9 A$ n* v: n3 i2 J! l' }        年终;年底、年根、历尾、腊尾、暮发、岁杪(杪:末尾也)
- N5 H: P- w/ e+ I5 ^        年夜:年终一夕。# E1 T8 d8 b0 M; s, E8 x& J" W; X
        年腊:过年。7 w9 q( ?) m& J3 p& C2 K0 C
        大年:指农历腊月12月有30天的年份。
! J1 m- V# I' a6 c# a; X. a# h        小年:指农历腊月是小建的年份。
: r* U/ R: }- m        大年夜:除夕。% P6 a/ J1 Y# I% _5 j  s. v0 U
        小年夜:除夕前一天。0 s; l9 e9 B# k& C
        终世:一年。
. H# _0 \2 W" O' A) _' t3 d        星迥:卒岁、一年告终。
$ O" ?: _7 T/ y- T注:年的称谓之大成。
) U( _% o/ q# L$ x2 E4 D4 e  B" M; C6 p5 I , A+ z$ c* r9 E)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27 09:10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7 09:30 编辑 4 H, s/ y. J5 [5 V9 J0 T$ E
yqllz 发表于 2015-10-26 08:45" o* b' ^' l4 M
年的别称2 q; G6 W0 S' F, d8 K) n
      头年:第一年、首 ...

, F6 ~( j5 j: o9 e7 Q, a
  J$ ]/ R. B* C4 f  Q* f                         年的常识
6 f$ E+ |6 Q/ W' l* D3 v6 x    一世:30年。7 r/ w/ P0 M0 Z$ `
      一世纪;100年。
5 T) Z' n- \4 b, N      一宇宙年:太阳和太阳系要过225,000,000年,才能沿着其轨道绕银河中心运行一圈。/ m3 u, c( F+ a' U! Z, [8 r
       秩:10年为1秩。+ f: q1 B" }5 R9 }% \$ a& h
       章:15年为1章。章有7周,周髀算经:“四章为部,二十为纪(部)”三纪为元。
" q/ J" J* h  z" C* f5 |        周纪: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台隐公元年、贞观元年。又指纪年的第一年,台公元元年、回历元年。3 \1 }: |0 S/ s3 q/ ?  h3 O. R
        平年:阳历没有闰日或农历没有闰月的年份。阳历平年365天,农历平年354天或355天。换句话说,阳历第一、二、三年都是365天,故叫“平年”) {0 e0 i: Q: b& _( {; U3 |6 `
         闰年:阳历 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这年有366天。农历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这年有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农历的一年比回归年小11天,3年就少33天。所以,逢3年加1个月,就叫闰月。但是,3年1闰还剩下3、4天,仍旧不够精确,于是采用5年两闰法。可是,5年两闰超过了4、5天,又用8年3闰来补救。8年3闰仍不足2天,再订出19年7闰法。公元19年是6939,60天农历19年(包括7个闰年)是6939,60天,两历之间相差2小时左右。闰年的计算法:公元数用4除得尽的是闰年,用100除得是平年,用100年除得尽用400年也除得尽的又是闰年(如2000年、2400年2800年等)。 然而,如2100年、2200年、2300年2500年等,虽能给4倍除尽,但不称“闰年”而叫“平年”。这是因为隔400年要减去3个闰年。于是,人们又作出一个补充规定:每逢一个世纪的最后一年不设闰年。又规定:凡是4000年、8000年、12000年等年份也不算闰年,只有365天这样调整虽不是绝对精确,但4000年里才误差2小时左右。
& S5 r; H" e) T" F! ]- W       光年:计算星体间距离的单位。光每秒的速度约30万公里,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叫做一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 f5 v* Y9 P! K/ M. J5 x+ @
        纪年:是古代一个东正教僧侣发明的。我国过去用干支纪年,从汉武帝到清末又兼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公元纪年 用传统的耶稣诞生为第一年,即公元纪年的由来,以耶稣诞生前为“公元前”,耶稣诞生后为“公元后”。纪年也称“起年”。9 ^/ _/ ?7 V6 D# r4 h
       恒星年: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也是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同一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的时间。一恒星年等于365天6小时9分10秒。" [3 S. O2 p4 w. m, W5 ^# c3 z: _' L" S4 m
       年度:一年的起讫期限。" \# X5 W  F  f
       年号:专制时代君主纪元的名号。
1 f" L+ p$ ^! }) Y) Q8 t+ p       年谱:用编年法写成的传记。- J2 y4 L) S& s4 w# e
       年代:年代是以“0”到“9”计算的。每10年为1个年代。如20世纪90年代,应从1990年起到1999年止,但每个世纪最后一年,不包括在任何年代里,只说是某世纪最后一年。
  [7 X  T& n, d# k4 x       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世纪”一词出自拉丁文,即一百年的意思。其起算办法是:一个世纪一百年,应从第一年起算。如公元八世纪,第一年应是701年,最后 一年应是800年,二十世纪第一年从1901年起算,最后 一年是2000年。
( ]! ]0 a# ^* D5 h  Z: Y2 D: G注:详细介绍宇宙年、恒星年和世纪、年代等等的由来,知识面之广、之博尽在其中。 " d# a/ ?) ^% U, p- S+ U5 D6 X0 B' s
: x' v( E8 P3 R6 G1 i: @! O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28 09:08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9 08:34 编辑 7 z% q8 m( t% N5 Y2 a9 n% n3 v4 Y
yqllz 发表于 2015-10-27 09:108 l3 p% o" z- w8 L$ x( o: Y/ Z( p
年的常识
( S- o9 O9 D* X8 x4 p+ o) v; b    一世:30年。+ l4 h7 W% ~' c
      一世纪;100年。
4 A/ F0 S! L6 ~) u: J

' @4 G/ P( c+ c0 H                    年的由来* h( Q8 r# p2 `' p& q4 M' ~2 r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有一种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路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每到腊月最后一天,就出来掠食噬人,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由于人们不晓得“年”什么时候出山,因此,家家户户,黑暗白昼时刻加以防范。
! _$ @: P' N- z: h       一天、两天……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年”没有来。到了第十二个月刚过完,忽然,“年”出现了,很多人和畜又 遭到伤害。于是,到了年终腊月,人们就储粮备菜;每到十二月三十日晚上就关门闭户,磨刀提捧,彻夜不眠,准备与“年”作斗争。
: }# M( m; d: \/ O7 r9 v    “年”给人们带来灾难,带来祸害。谁也不知道哪一天会碰到“年”,担心过年,就象过关一样,所以把年叫做“年关”。
! [- v- E8 t" b     时间长了,大家从和“年”的斗争中,掌握了“年”有“三怕”:即怕红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大伙儿在门口帖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又偷偷二来一看,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心惊胆颤,调头就跑。此后,“年”再也没敢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宁的过年了。- ~( ?% H- u  H3 D
    古人在渔猎时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首先发现了白天黑夜交替的规律,有了“昼夜”的概念。到了畜牧时代,因为饲养的家禽,家畜成长的时间较长,如鸡六、七月,犬九、十月,猪十几月,牛马二、三年若以日为单位计算,数目繁多,记忆困难。由于生产的生活上的要求,古人注意到月亮有圆有缺,潮水有涨有落,逐渐形成“月”的概念。到了耕稼时代,农作物的培植生长和气候寒暧有密切关系。人类终于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根据寒来暑往,星象循环的规律,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才有了“年”的概念。这个重大的发现,对于农作物种植、管理和收获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人类生活的计划、安排和组织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h% w( q+ T7 b1 {2 D$ T* w
    年是四季的通称。为什么把一月 叫“正月”呢?我国古代每改换一次朝代,王者易姓,天子为了表示“受命于天”的庄重独尊,就要“改正朔,易服也”。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改正的第一个月,就叫“正月”。夏朝的正月和我们现在的正月是一样的。商朝却把现在的十二月作为正月。周朝又改十一月为正月。到了秦朝和汉朝初期又把十月作为正月。到了纪元前一零四年,即汉武帝太初元年,根据史学家司马迁的建议,汉武帝采用了“太初历”,才恢复了夏朝的排列法(夏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之月。这个规定大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清末年。辛亥革命以后,我国采用了阳历纪年。从此,阳历元月一日为岁首,阳历元月过新年。
0 U. F) V$ n  r6 S+ J% Z1 I+ t; Z    公元的“元年”是由基督教规定的。
7 M  X$ y: l! b6 ?    原来,有一个很有权威的基督教徒叫迪安西的,为了纪念耶稣,提议把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第一年;并说耶稣是在532年前诞生的,定这一年为公元前532年,征得众教徒同意后,公元的“元年”就这样被决定下来了。

& E; s( L* K2 X- l  i注:年的由来有传说有依据条分缕析,明白无误。
  f$ Y% ~6 O) A. b   
! B0 k. a4 _4 e/ a+ g' m  W% g$ u
3 ]1 d8 Z+ ~' k! }0 c6 M/ a& s( v( Q2 G+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28 14:13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9 08:24 编辑
. c. z, u) b" Q
yqllz 发表于 2015-10-28 09:08
( Y( P! y* A( ]1 @年的由来4 v+ V8 w) N+ i& U9 x4 y  T( O9 @' I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有一种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野兽叫“年”。它 ...

/ F6 h4 S' u4 i7 H( @1 k$ [0 c: Z2 l, c
                         什么是六十甲子年?
$ m$ [/ u& `$ ?6 f3 a) g     六十甲子年是我国特有的纪年方法。它是以10个天干数即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2个地支数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顺序组合的。如甲子、乙丑、丙寅等以次顺序组合,直到癸亥,经过整整60年。这个周期称作“六十甲子”,或叫“一个花甲”。
* R9 x4 R3 Y. A) A# }  t+ J      用天干的地支相配纪年,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开始的。4年后逢第1个甲子年(公元前837年),到1984年已是第48个甲子年了。宋代王安石曾出一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邀人作对,后人以“六旬花开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而对。- P6 @' {5 [+ G, _5 r
注:六十甲子纪年法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伟大创造。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 p2 b1 O. y7 h" B& r9 T
( v/ C/ R: }7 N5 q9 X# S6 n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29 08:17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0-29 08:30 编辑
! e& K/ C  C. e# V' [3 M
yqllz 发表于 2015-10-28 14:13
( P, l' a- h% n/ i什么是六十甲子年?
  X2 X6 k* h! X! p( {     六十甲子年是我国特有的纪年方法。它是以10个天干 ...
) Y' ^9 @# W2 @  i7 S+ r# Z
2 p4 E8 |% U- ?# t' A
                       季
$ P* ~0 |( {- S1 E$ P: H2 W                      季的定义
- I9 C  X+ [" U$ z/ L     一年的四分之一三个月为一季,也称“四时”、“四序”,即三个月为一时,一年为四时。: m/ m: f2 f- {1 P3 `- C6 y+ f
                                季的划分
- i: F0 N, b& ?( K     春季:第一季,阴历正月、二月、三月,阳历三、四、五月,即自立春至立夏。( p% b, d+ ]* R
      夏季:第二季,阴历四月、五月、六月,阳历六、七、八月,即自立夏至立秋。0 {7 n' r" B3 O, r1 S
      秋季:第三季,阴历七月、八月、九月,阳历九、十、十一月,即自立秋至立冬。
8 v7 P! p6 j0 t8 I& S" h6 H& K     冬季:第四季,阴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阳历十二、一、二月,即自立冬至立春。9 M- x8 q& n7 Z9 A  V
注:季的划分十分科学地确定农业、渔业生产的时令,几千年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k& \) ^, q# C  F8 u  @5 W9 E. F( R+ S

5 `- K# S: o1 C2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29 16:24
yqllz 发表于 2015-10-29 08:17# K' B3 f: ?% e* _7 x# N

. M0 @* w# P$ r5 H  ]/ @8 Q                      季的定义
# i: _0 y) ?& V7 ]* G: _$ Z     一年的四分之一三个月为一季,也称 ...

6 M4 |* _& b8 _; s( H                   季的词称# [5 T" i, |5 E% q1 j, @9 b! a
     季春:春季的第三个月。
- w$ K. H% v& Q% ]     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
- c1 n) Q5 t+ B* p' y/ j/ f      季秋:秋季的第三个月。
! N" Z! m/ A/ M2 b0 L3 z# o     季冬:冬季的第三个月。
% l& h" j2 C0 p4 y* ~7 v     季节:时令。
# x( X7 r4 v5 a6 W2 c' r- ^' l     季候:每年一定的时候。
0 N( {- R* y& }     首时:谓四时之始也。礼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公羊传六年:“春秋号无事,首时过则书。”注:“首,始也;时:四时也;过,历也; 春以正月为始,夏以四月为始;秋以七月为始,冬以十月 为始;历一时无事则书其始月也。”' X' S) ?! S' ^1 a* s4 ^8 T: F2 q
      首春:春以正月为始。* w: c' P: s" W! Q* ?1 }/ M( M
      早春:初春。
3 L/ t4 }' l1 b      春归:春天过完了。
! _5 ~! v' A/ e! G$ ^      九春:春天九十日。
7 p2 S6 u; S1 k3 c% e      九夏:夏天九十日。2 n. w* Z, D' L. N
      九秋:秋天九十日。
0 R( R2 C1 V* x6 c& b8 R/ {      阳秋:春秋。
' v  w3 U, b" D4 l6 a! |      九冬:冬天九十日。; w1 m! u" i& z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间。也称“穷冬”。: q7 K8 X$ G3 i% I0 M. \
注:季:第三的别称。古时以伯、仲、季表示排行一、二、三的数序;以冠、亚、季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的名次。
2 r4 Q, ^  P$ q( u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30 08:47
yqllz 发表于 2015-10-29 16:24/ X$ s1 z+ P! P4 p, w5 v
季的词称; U, c% Y2 ]* s( A0 Y6 ], R
     季春:春季的第三个月。
) P& L! s8 ?. Z1 F1 L" ?& `; ^     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

# @) @7 ^* p2 W1 h: L$ Q& {$ s2 ?9 W                         季之别称' E6 _! m& B5 t  B, ?1 P* B7 t/ e
     春季:春天、春令、大春、阳春、三春、青春、青阳、艳阳、阳节、淑节、韶节、苍灵。
& y3 x: t  y. @  c# J; K$ {       夏季:夏天、夏令、夏序、三夏、盛夏、清夏、炎夏、炎天、炎节、炎序、朱夏、朱律、朱明、长嬴。; q% c& _' i$ W  \2 N8 w
      秋季:秋天、秋令、三秋、商秋、秋节、高商、商节、素商、素节、旻天、旻序、金节、金天、阴中、肃辰、白藏、白商、凄辰。
3 }1 ^5 f4 `7 t      冬季:冬天、冬令、三冬、盛冬、清冬、隆冬、元冬、元英、玄英、元序、安宁、安守、严节、岁馀、寒辰。
# N: p  i7 @( w% n/ U8 p注:春夏秋冬四季古今名称之大成。
: z+ v% x5 g$ ]- p" ~, L( Q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31 09:52
yqllz 发表于 2015-10-30 08:478 \1 h6 ^" N+ b3 k1 o, |" a: F% I
季之别称5 f# R0 z. B( }4 x3 ]7 v
     春季:春天、春令、大春、阳春、三春、青春、青阳、艳阳、阳节 ...

) n; Q% U: F$ k; A5 U                                季末之称7 _7 a* V% {  \5 @8 Q; K! P/ S
     春末:残春、晚春、春杪。
7 @! B$ a$ b# o% n- e% r9 z3 E8 w     夏末:残夏、晚夏、夏杪、年中。
  i& G7 I+ H/ B  {0 J7 N9 f" J" \' o0 a     秋末:残秋、晚秋、秋杪。
1 W6 X8 A& j. h; _2 f     冬末:残冬、晚冬、冬杪、年底。: ]0 Y7 P1 L" V' t( ~

- @2 Y* ~5 E6 C& ~& t* ]注:“残”、“晚”、“杪”给人无限的思虑与惋惜。9 X# J. x- {% U- l2 i1 I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31 10:12
yqllz 发表于 2015-10-31 09:52
1 |) c. C; ?  r  V9 S2 V7 j2 d2 z  o季末之称* z6 x( m: Z& s- K8 N  G
     春末:残春、晚春、春杪。7 j) e3 v, |2 G7 L1 w
     夏末:残夏、晚夏、夏 ...
* M) O9 K9 q( r5 D7 a. F
                                 季的常识8 _* [! k: M8 m
     四季的划分:四季的划分有多种,天文学上规定以“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作为四季的起点。这样,春季大致是3月下旬至6月下旬。然而,5、6月白昼时间已显著增长,正午太阳高度角也较大,显然,春分日开始作春天太晚了。传统上以“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起点,立春日便是春季的开始。然而我国大多数地区“立春”仍是隆冬季节,末见春色。以“立春”始作春天又为时过早。民间习俗以农历的月份来划分四季,一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
% ?3 H" v# Y$ ?$ Z8 P3 L# Q      在国外,对春天的确定也不一样。英国以二、三、四月为春;美国则把春天定在三、四、五月。
* H+ _# B" u1 k6 k注:春夏秋冬的划分是一门科学,老祖先历经多年的经验总结的农历划分最为合理、合情。
$ _5 N& i8 v( W0 j0 N# j! B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0-31 11:54
yqllz 发表于 2015-10-31 10:12+ p0 p3 C, p% g
季的常识
; H5 _, m) o" }$ Q4 N0 \2 Z! z& h     四季的划分:四季的划分有多种,天文学上规定以“二分 ...
, z) ~5 a. F  ~6 I1 T! [9 F
                                    夏天的起止日期
- j4 }6 h: ]5 }- j3 y       从古到今,关于“夏天”的划分有五种。2 Z+ a3 u+ g/ {! C; X/ s: \" Q
       节气划分:从“立夏”到“立秋”为夏天。1988年共94天。
' E9 @- Y/ V! @& d; B       农历4、5、6月为夏天。1988年共88天。, K3 [! J* y5 ]3 W  C
       阳历月份划分:阳历6、7、8月为夏天。每年过都是92天。' F. |2 j  n% P6 }7 A7 Z: {
       气候学上划分:将5日平均气温叫做“候温”,并规定:气温22度以上为夏季。# s; h8 i) x  V9 b* f/ z
+ e% e8 d& k( A) F
注:明确夏天的种种划分方法,清楚明白,一览无遗。
  h5 A3 k; R' R3 s4 C" @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5-10-31 12:13
yqllz 发表于 2015-10-31 11:543 E! z; z. O% h* w# Y
夏天的起止日期2 c1 T+ ]  p- Q4 r! U) q; Q0 Y! S
       从古到今,关于“夏天”的划分有五种。0 Q1 J5 f4 R, L4 Q
  ...
  F  ?& e' E8 m3 Q7 K) ^' c
我是来学习的。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 09:51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1 09:53 编辑 5 D7 \' Q/ ?, h1 w
闽南姚斌 发表于 2015-10-31 12:13& d& ?+ q, E& p/ z6 g
我是来学习的。

  w; K8 n# Q! H( V" `% N( i                                月. c8 D9 w" I+ m+ Y3 q. g- u- J
                            月之定义
. ?) q* v9 S( e& Q     一年的十二分之一,有大小月 之分。从朔至晦,一年十有二月,闰年十有三月。但还有一些国家有不同的规定,如古代墨西哥一年分为18个月 ,每月20或21天,一年也是365或366天。目前公历规定:1、3、5、7、8、10、12月为大月 每月31天。其余都是小月,每月30天,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才有29天。% M0 C7 @% o( O( Z( |' d/ c
                                        月之字词
; a! q, w! V  s     月子:月。% d# Y' a7 Q) `2 `: b' g9 U! k
     月头:月首、月初、月朝。
( K& h  X/ I* V4 v; S2 n/ [$ J     月 中:月半。
& i$ L# d% J. `# C+ y9 v& a     月尾:月末、月底、月终、月杪、月夕。9 x1 W$ f: n3 v4 V- {
     月夕:阴历中秋节;有月的夜晚。; R* h7 T6 |0 r  o* P* h5 F0 E  s& _
     大月 :阳历31日,阴历30日为大月。亦称“大建”、“大尽”。韩鄂岁华纪丽注:“月 三十日 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4 {2 T/ N6 v" V8 `# d: D' @
     小建:阳历30日或28日,阴历29日为小月。亦称“小建”、“小尽”。
( p( x7 o4 I8 K  F: j     月建:阴历每月所建的12辰,如正月建寅等。亦称“月阴”。0 Y( ~! |% t4 s1 w! w
     月阳:阴历干支纪月之10干。; L: y" _8 t8 l% }% z4 Y
     月相:以月相定日,主要有4个,即朔、上弦、望、下弦(阴历每月初七、八、九日,月形上缺其半,如弓)。又如晦为阴历每月月底或末一天。还如望为阴历每月月中15或16日 这是月亮最圆的日子。
0 [! g' ^2 Z8 e; ]6 H     月忌:俗以阴历每月初5、14、23为月忌,遇事必避之。
' z* }& k8 m; |; F4 P2 z     月牙:新月、密月。
; o2 D4 R, i/ B7 y* t/ ^     月尽头:一月 终了。5 Z- O* S& d# R
     月黑天:阴历月末和月初无月光的夜晚,也称“月黑夜”。
" _. N7 x' {# ?% o, @     一个月:期月、迎月、满月、望月。
) b$ `. Q% k! \- q3 u; |     新月:眉月、朔月、阴历每月初三、四之月。/ t& l, `$ t- `
     平月:阳历平年的二月。! V% f* X6 ^4 y6 `6 d
     旬月:满一月 。
' O/ O" c9 g7 d; N# |/ D' S     期月:一整月。1 [! _1 d, u3 o( \" u
     阅月:经过了一个月。
; @+ G; d# M* w     弥月:满十月也。今通称出生满一个月。: |& q4 g. H$ b6 j/ O
     盈月:阴历每月15、16夜的月亮。+ D. j; g* q1 j* q4 W
     俭月:谷不足之月也。; Y8 r7 |# I9 S6 }% j
     农月:农事烦忙的月份,在立夏之后。
- ?1 @# a7 O3 q* G: d' f  }     斋月:亦称善月。伊斯兰教在封斋期间的一个月,即伊斯兰教历的九月。谓阴历正、五、九三个月也,佛经谓此三月,世人宜持长斋,慎言行,特修善业,故名斋月或善月。2 g8 g6 r9 f! a. B- M
     提月:月之晦日也。亦称“是月”。
" c& j$ z& S/ U     淹月:滞留一月。  F4 {; @2 r' @1 ?3 @
     季月:四时之末月。即每季之末月,阴历的3月、6月、9月、12月。
- Y$ w) M0 L, R+ k" s     闰月: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每岁较少于地球公转之期约十日有奇,5年中积奇零数而成的2个月,积以置闰,每逢闰年所加的1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如闰八月。2 q, v( A/ d# X  H5 E* k
     恒星月:月球绕地球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以某一恒星为基准,月球连续两次经过该恒星所需的时间。一个恒星月等于27天7小时43分11.5秒。; i: c/ C  i  c) V0 m3 C
     朔望月:月亮连续两次呈现同样的月相所经历的时间。一个朔望月等于29天12小时44分2.8秒(即29.53天)。阴历一个月的天数为29天或30天,就是根据朔望月制定的。亦称“公至月”、“回归月”、“太阴月”。/ @" l3 G: ?7 O( k9 T
     客腊:去年十二月。
; s' ~) S/ f, ^' }$ e. I7 n      四仲:阴历四时之仲月也,即2、5、8、11月。
. Z) C, g+ Y2 ]9 h     首时:四时之首。即阴历正月、4月、7月、10月。
5 n) ~; O0 p& m! X" b     弦:月半圆的时候,上半月叫上弦,下半月叫下弦。- w# v9 O7 [. r0 X" O2 B- a- V
     上弦:阴历每月初七、初八、初九日月形上缺其半,如弓称上弦。
( p/ s" A2 p! e) I' K! K5 V8 J     下弦:阴历每月廿二、廿三日月形上缺其半,如弓。
& A4 `3 O2 D' u4 K) I注:月有阴晴圆缺,圆时盈,缺时弦,亘古不变。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不见今时月。% A- G% W- q+ u0 a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5-11-1 13:23
yqllz 发表于 2015-11-1 09:51& _# F, L# F% u5 K: H
! K( J. ^# \4 E9 b/ _
                            月之定义
$ \/ j" I3 L2 m! b; a5 \  n     一年的十二分之一, ...

" `) e3 P# k7 [9 _' s谢谢庆礼宗亲的帖子.学习了!庆礼辛苦了!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2 08:26
姚小平 发表于 2015-11-1 13:23
/ N' }: o9 \6 g( y+ |' r谢谢庆礼宗亲的帖子.学习了!庆礼辛苦了!

* M8 u1 ]+ q' U% n谢谢小平老的鼓励和关注,自认为这些知识还挺全的也许有用,因此分享予宗亲。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2 09:06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2 16:20 编辑
: A7 c; X  N" r
yqllz 发表于 2015-11-2 08:262 l3 p/ ^3 K; j  n/ N# Z
谢谢小平老的鼓励和关注,自认为这些知识还挺全的也许有用,因此分享予宗亲。

9 H/ J/ v' J! [* W$ g. L                               阴历月的别称与由来
+ B0 a7 g9 m. J/ Q- o% e     正月4 o1 i8 w: n1 ~1 x( P  Y/ _
     正月:正月也,正月为一年之始,故云。
/ ?& Y' ]7 l  g' I8 ?" X     正月:岁之首月也。但是,“正月”不都是“一月”。夏朝以孟春月(一月)为正月,殷朝以季冬月(十二月)为正月,诗纬椎度灾云:“轩辕高辛夏后氏汉,皆以十三月为正。少昊有唐有殷,皆以十二月为正,高阳有虞有周,皆以十一月为正。”而秦朝却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汉朝继承秦制,使用古老的颛顼历,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一0四年),汉武帝刘彻下令改历,制订出“太初历”,开始把正月从秦制的阳春月 移到农历的孟春月,并一直沿用至今。
+ n5 c3 j7 A+ e/ f" w     政月:在我国古代,一月份是天子召集文武朝臣商定一年政治事务的日子,故称此月为“政月”或“议政之月”。7 Q5 R* M* q/ G
    初月:阴历一年的第一个月。周密《齐东野语.避讳》:“王义之父讳正,故每书正月为初月,或作一月,馀则以政月代之。”
% R4 c* |2 L5 [5 M4 B    端月:秦始皇名政,政正同音,因避讳谓正月为端月。按:端,始也,正月这一岁之首月,故曰端月。7 U3 G0 \5 j% Q9 D  b( a
    正朔:正,一年的开始。正朔就是每年第一天开始的时候。我国古代夏历以孟春之月(即冬至后二月,相当于现今夏历正月)为正,平坦(天明)为朔; 殷历以季冬之月(即冬至后一月,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二月)为正,鸡鸣为朔; 周历以仲冬之月(即包括冬至的月份,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一月)为正,夜半为朔。自汉武帝时的太初历直至现今的夏历,都用夏正。
& W- S2 S0 C/ D! U     正岁:阴历的正月。《周礼.天官.小宰.》:“正岁,师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尔雅释天》曰:“金经凡言正岁者,并为夏正建寅之月,别于凡言正月为周正建子之月也。”又云:“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王引之云:“《尔雅》曰:正,长也,建寅之月 为一岁十二月 之长故谓之正岁,犹月之朔日,为一月三十日之始而称朔日也。”% o% a0 V8 l0 ~2 j1 P" t& X6 R
     岁首:一称年首,一岁之首也。史记武帝纪:“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晋书律历志;“秦汉以孟冬为岁首。”* i: S. n% g' i7 m& C
     首岁:指正月,一年的开始。《汉书.萧望之传》:“三公非其人,则三光不明,今首岁日月少光,咎在臣等。”颜师古注:“首岁,岁之初首,谓正月也。”
$ g, `# e6 l. S9 P5 w# A$ Z8 S     夏正:谓夏正之正月也。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 ,周正以十一月。”按后世惟秦,以夏正十月为正月,汉初乃之,自武帝时,即改用夏正,历代因之,民国改用阳历,其制始废。
+ @3 @6 p0 P' `' ]' d! g! {     陬月:陬月正月也。《尔雅释天》:“正月为陬。”注:“离骚云,摄提贞于孟陬。”郝懿行义疏:“陬者虞喜以为陬訾是也。按陬訾星名,即营宝东壁,正月日在营室,日月会于陬訾,故以孟陬为名。”就是说,一月份太阳和月亮的视位置同在陬着这组星宿的空域内,因此取名陬月。% @  M9 Q, E) G! f) |5 m
     孟月:阴历四时之首月 。周礼地官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及四时之孟月 吉日,则属民而读邦法以纠戒之。”" F6 g- X$ v% o; b! r
     孟陬:阴历正月也。《尔雅天释》:“正月为陬。”史纪历书注:“正月为孟陬。”《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 J7 t8 `( S" y9 {8 t) x2 a7 J     孟春:阴历正月曰孟春,为春季之首。广雅释诂,礼月令:“孟春之月。”' _" }+ u$ ]3 y4 @1 Q5 E
     上春:孟春也。周礼天官内宰:“上春诏王后帅六官之人而生[禾童组合]之神而献之于王,”疏:“上春者亦谓正发,以其春事将兴,故云上春也。”梁元帝纂要:“正月曰孟春,亦曰春。”《初学记》卷三引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上春。”. Z7 }$ m' [9 |9 |  {, B: a
     首春:首,始也。春季也。春以正月为始,故正月也称“首春”。
( ?. d, K: m9 U: Q     亲耕:古代天子于每年正月,举行一次亲自扶犁耕田的仪式,表示劝农。《谷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供)粢盛。”后称亲耕为正月。
; {% v* }+ F4 z( m     此外,还有寅月、娥眉目、开春、初春、开岁、年首、新正、寅正、建寅等别称。
( n. b. X+ f0 H! p/ ]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人们操作生计、耕耘理想、播种希望的大好时光。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5-11-2 10:25
传承文化,为景良宗亲和楼主点赞!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2 16:14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2 16:24 编辑 : n; m  N( X8 u, R0 [4 U: B
姚紫洪 发表于 2015-11-2 10:25: |- L: w8 A6 y
传承文化,为景良宗亲和楼主点赞!

* G# T' K, \" P$ g8 u2 L* f" e: q
1 F7 O# i6 G% H" l; o) c二月' l: m7 k6 {, O9 g: R9 A9 Q
       二月,如月。《尔雅释天》:“二月为如”。郝懿行义疏:“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故作二月别称。/ B& C, `+ ~) m+ o. Q# T' P1 `
       仲春,阴历二月曰仲春,为春季之中也。
5 c" b$ }$ i9 O        此外,还有杏春、花月、丽月、酣月之别称。
* v4 T- F4 L( A) {5 J, k, X注: 二月如月,既有万物相随,茁壮成长,也有随心如意,欣欣向荣的祈愿。
- w7 m" o6 W9 w1 C! i) m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5-11-2 16:39
yqllz 发表于 2015-11-2 16:143 t' E7 Z* r' s4 j
二月4 p" Z+ I+ k& y5 ^
       二月,如月。《尔雅释天》:“二月为如”。郝懿行义疏:“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 ...
. ~- S, ]" E3 i+ {9 `
这些知识真的很有用让人大大地增长了见识。十分感谢庆礼宗亲好帖分享!# a/ |3 g$ m, S$ k5 `! b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3 13:40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1-2 16:39' `% \% v+ w+ [8 ?2 }- _* W
这些知识真的很有用,让人大大地增长了见识。十分感谢庆礼宗亲好帖分享!
) U* E: I# U" c0 p' M
三月1 }0 d# P* j3 G8 {0 [
       季春:阳春三月曰季春,为春季之中也。# J9 Z) |* C$ C+ H
       三春:谓春季三月也,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旧称阴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亦指春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三月。
! T; Z3 B2 i6 l) t1 D; ~     桃月:三月正是桃花盛开之月,故称之。/ r* g9 ?5 U. q  K8 u7 k+ Y  z# C( @
     ()月:三月也。《尔雅释天》:“三月为()”郝懿行义疏:“()本或作窝,窝者丙也,三月阳气盛,物皆炳然也。
! M4 t5 a. [& b2 W( x       嘉月:美好的月份。同作农历3月的别称。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0 c) e8 v' o* T+ n: Z8 t5 x, k& W
      亲桑:谓古代季春之月后妃亲治蚕桑之事。《汉书-文帝纪》:“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后称“亲桑”为阴历3月。- p( M! q# t4 K0 K
      蚕月;三月正是采桑养蚕的时节,于是取名蚕月。0 e: ~9 a2 {6 h" a5 u1 I% k' n4 u2 ?$ c
      春日;因三月里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故取节日景色而称三月为“春日”。3 d( ]* K2 K5 T7 G) X
       此外,还有季月、桐月 、晚春、暮春、亲桑之别称。" c+ S9 G2 t( {6 Q
注:正月天子亲耕,三月皇后亲桑,封建社会贵为皇族也要与民同甘共苦一翻。& B$ C, I" S8 l/ k* X- c, h- [. M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5 18:59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8 07:59 编辑
" {( [/ x$ ]8 r$ c7 J* e
yqllz 发表于 2015-11-3 13:40  X% D0 _0 }" W
三月) s/ Y$ Y5 u, L5 N
       季春:阳春三月曰季春,为春季之中也。% J- v7 M9 @, k! ^
       三春:谓春季三月也,班固终南山赋:“三春 ...
四月7 P7 C9 d6 L% y( Y0 Q2 Y- T
      首夏:阴历四月,夏之始也,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5 b7 S: g7 _9 Q" ^
      麦秋:夏历四月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孟夏之月麦秋至。”故后人称麦秋为四月。
# Z, [3 [, P( G7 y# [; m      孟夏:阴历四月曰孟夏。
+ [& {0 i  K  F: Y1 l      清和:俗以四月为清和月。魏文帝魏赋:“伊暮春既替,即首夏之初期,天清和而温润,气恬淡以安治,”白居易:“孟夏清和月,东都闲散宫。”" I; F/ p( r+ `* \
      梅月:夏历四月。梅子成熟的月份。贯休(寄王涤)诗:“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
      余月:阴历四月。郝懿行义疏:“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
8 Z4 r1 c, `- [! f2 y2 q( ^      乏月:四月谓之乏月。《太平御览》:“四月也,是谓乏月,冬谷既尽,夏麦未登,宜赈乏绝,救饥穷。”故称之。
' ?: J9 u8 k  H* d     俭月:谷不足之月也。宋徐耕传:“元嘉二十一年,大旱民饥,------得过俭月,所损至轻,所济甚重。”故荒年之月称俭月。
3 {- J4 j( v1 q1 L     此外,还有麦月、阴月、槐月、初夏、正阳、纯阳之别称。& {$ h% e0 R) y+ b1 F7 |! ?
     注:无论是乏月甚或俭月,与饥荒都有莫大联系,也应证了我们闽南的俗语:“四交五月,吆人乱跌”。. o0 y# i# e3 {# R  l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5-11-6 13:46
yqllz 发表于 2015-11-5 18:59, d$ I- V+ \( o! d; h3 c
首夏:阴历四月,夏之始也,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h* V, K+ }8 o: `' O! I  麦秋:夏历四月麦 ...
+ o  C3 ]: O' w4 ?, z
好帖子好内容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
' v: e; i; C: @1 M/ g! X4 J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8 08:14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1-6 13:46
) t/ W* }4 D$ Q% y" d# S0 Q5 r  Q, r3 Z好帖子好内容,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

7 w, f; b. H8 l* F五月
( S! X3 E, X# S0 q6 V' U/ C) U      仲夏:阴历五月曰仲夏,为夏季之中。7 O7 E9 ?; u) k3 x
      天中:原是端午节的别称,后俗称阴历五月。2 ^* j( s5 A9 @- I. Z
      午月:阴历五月也。夏正建寅,故5月为午月。又谓午夜之月也。阴历以地支纪月,顺序至五月为午月,故称午月。6 k' y' K$ s% Y, e$ \
     皋月:《尔雅释天》:“五月为皋”。
2 d5 o4 S" N- |# s) ~5 Q. F0 ^# |; K7 A     榴月:农历五月,正值石榴花盛开之际,因称五月为“榴月”。& L. N) V- o2 L# I0 _- ~1 w
     此外,还有恶月、蒲月之别称。
& u7 [% Y0 F0 S6 b注:五月之所以有“恶月”之称,当与旱涝的灾害有关。) t( Z* O: j) W0 @$ a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8 09:32
yqllz 发表于 2015-11-8 08:14% n8 Y, L, Y+ b* J, A
五月
2 W$ Q* i  g4 t$ \4 o" L2 T      仲夏:阴历五月曰仲夏,为夏季之中。
0 `- ?/ l' v, @; V9 n/ G      天中:原是端午节的别称,后俗称阴历五月。
5 Y; s- k0 P* [# B. [
六月 :
; G2 e0 b- ~/ ^0 y  \% e      季夏:阴历六月曰季夏,为夏季之末。
" U/ W; L3 H/ ?* `) H      长夏:指农历六月,因夏季昼长而得名。《索问、六节藏象论》唐王冰注:“所谓长夏者,六月也。”% y; I" m+ s9 G9 T  ?& o5 a6 N
       三夏:夏季三月 也,即阴历六月 。李颙诗:“炎光烁南溟,溽暑融三夏。”古乐府《夏歌》:“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9 d/ D: M: G1 O. b) ^* q
      溽暑:原指盛夏的气候。《礼记、月 令》:“季夏之月 ”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后人们称六月为“溽暑”。
0 X1 A9 E9 n3 T% N3 D# ~      且月:阴历六月 也。《尔雅、释天》:“六月为且。”郝义行疏:“且者次且行,行不进也,六月 阴渐起,欲遂上,畏阳,犹次且也。”
) M  e6 J9 E4 K% I6 c& I  g      伏月:自入伏到出伏这“三伏天”,相当于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下旬,正处阴历六月 间,故称六月为“伏月”。5 e- h1 j- w3 S3 v
      焦月:《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臭焦。”指的是六月。
) D" y2 ]9 K0 p) T" f' V8 \      此外,还有荷月、荔月、暑月、晚夏之别称。% i) n9 v+ W9 H6 m
注:六月之所以有“荷月”、“荔月”的别称,皆因江南六月荷花盛开、荔枝上市。
( r# U! Q7 ]$ {+ v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0 10:02
yqllz 发表于 2015-11-8 09:32" J7 a9 d' O7 m, P
六月 :
6 n  @  [2 M9 H! Q- k2 P! x7 T      季夏:阴历六月曰季夏,为夏季之末。
- e. A" A9 R9 M      长夏:指农历六月,因夏季昼长而得名。《索 ...

7 ~# }7 U( j2 J/ \七月+ m! h& m, M* A( _" c
      孟秋:阴历七月曰孟秋,为秋季之首。5 ~. `" @; z) g. v. S8 p' }
      上秋:秋季之七月。梁元帝纂要:“七月曰孟秋、首秋、初秋、上秋。”
5 H2 b# [( t+ ~0 `& o6 q) C3 X      首秋:秋以七月为始。王僧孺《秋月愁居答孔主簿》诗:“首秋云物善,昼暑且犹清。”
: r" u% B& |8 `0 W4 B; _* f* ~( b      兰秋:七月曰兰秋,梁、谢惠连诗:“凄凄乘兰秋,言钱千里舟。”. w0 ^# O- M7 n5 u- u1 x) V0 z$ F
      相月:《尔雅释天》:“七月为相。”
( T5 y, C2 g8 u- q  R  f      巧月:巧月初七夜为七夕乞巧节,俗称七月为巧月。
) s9 I. Z$ z- X( e; @2 e% T     此外,还有霜月、兰月、瓜月、初秋、新秋、肇秋之别称。
3 M6 k$ p7 Z/ k+ l1 ]注:七月秋气初度故有霜月、初秋、新秋、肇秋之别称;七月也是兰花盛开、西瓜出棚之月。 ( P1 S9 D' l8 S" r7 Y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0 10:27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11 08:21 编辑 . D# N' T7 A, [# G: A$ t
yqllz 发表于 2015-11-10 10:02
0 q3 W+ x/ c6 F" |# s七月
9 l1 A& [7 o( C( V; ~      孟秋:阴历七月曰孟秋,为秋季之首。) C. t0 T" P/ e* B+ ]
      上秋:秋季之七月。梁元帝纂要:“七月曰孟秋、 ...
2 @# d: c% |5 g2 B
" t8 A4 Z& r2 ]8 f
八月2 {3 n! E# y& }( h/ S, A* Y/ Y
      壮月:《尔雅释天》:“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
- i. I5 t& _0 ^  o  f      仲秋:八月为秋季之中。- K4 J( z/ C8 p* m& F, D
      桂月:八月桂花盛开之时,故称桂月。
# Q! Q/ U  B: D! L  n/ ?      此外,还有竹春、仲商之别称。3 n5 B) L/ [& F/ n1 _1 {9 s+ F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0 11:29
yqllz 发表于 2015-11-10 10:27; F2 I+ M3 h6 H/ x- Y! W
八月
( n& b( B5 z3 i      壮月:《尔雅释天》:“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壮者,大也。入月 阴大盛,《易》之大壮, ...
& N, X5 @0 G0 T4 H  l
九月
: `# s* ?& r4 I      玄月:阴历九月也。《尔雅释天》:“九月为玄。”《旑何草不黄》正义曰:“九月万物毕尽,阴气侵寒(侵与寝月),其色皆黑。”《国语、越语下》:“至于玄月,王君范蠡而问焉。”就是说,九月份秋霜降温,万物渐渐凋谢,阴气侵寒,大地呈现灰蒙昏暗景象,故称“玄月”。% r: E- d: _2 ^% d
      菊月:阴历九月菊花开,故称菊月。/ G- x  T* V" K8 D3 `- n$ K3 b* i
      季秋:为秋季之末。
; j) q+ \1 R$ f       三秋:谓秋季也,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时惟九月,序属三秋”。《诗王风宋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谓秋季三月也。虞世南《秋赋》:“观四时之代序,对三秋之爽节。”7 b6 \( P( K$ ]) P
      此外,还有朽月、晚秋、暮秋、暮商、霜序之别称。  {4 h2 ]6 g3 x$ [! m
注:农历九月秋霜普降,阴气侵寒,万物凋零,大地灰蒙,因此称朽月。% Z* s/ ~, B3 i4 w$ i1 m7 B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0 15:51
yqllz 发表于 2015-11-10 11:29
% O2 r/ l6 P! }, h0 j九月
. H% k! f( f/ K! T      玄月:阴历九月也。《尔雅释天》:“九月为玄。”《旑何草不黄》正义曰:“九月万物毕尽,阴 ...

5 C1 J9 {. M, x2 V1 `; q十月# {# h5 N  o1 V. N9 h, C5 J3 t
      良月:吉利之月份,谓十月也。《左传、庄公十六年》:“使以十月八,曰,良月也,就盈数焉。”按数至十则小盈,故以此月为良月。陶潜和郭主簿诗:“检素不获展,厌厌竞良月。”欧阳修《延福宫性智殿开启生辰道密词》:“伏以寒律正时,适临于良月。”" b3 f; T% E6 ~& x2 M9 E8 W9 x9 e
     阳月:阴历十月也。《尔雅释天》:“十月为阳”郑笺:“十月为阳,时坤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此月为阳月。”今按诗采薇正义诗纬曰:“阳生酉仲,阴生仲是十月中兼有阴阳,旧说非也。”《后汉书、融传》:“至于阳月 ,阴匿害作,百草毕落。”) Z8 C0 Z, j; _- V* a
     孟冬:十月为冬季之首。
, f; U& t3 E1 A$ x& G! j      上冬:冬季十月也。梁元帝纂要:“十月曰孟冬,亦曰上冬。”
- Z- j! A. E, Y# z; Y8 e      首冬:首,始也,冬季也。冬以十月为始。
" Y7 S# ]' J9 d       小春:岁时事要:“十月天时和暖似春,花木重花,故曰小春。”《尔雅释天》:“十月为阳,”因又曰小阳春。欧阳修《渔家傲》:“十月小春梅蕊绽,红炉画阁新装遍。”
( g1 Q' j3 `$ J/ u9 a      金秋:十月也,因收获季节,黄金时代而得名。
: G7 K# V9 H$ [      此外,还有露月、开冬、开素、初冬之别称。% |* ]7 _( k  R$ B: S) v1 M
注:
/ E) f" @& ?6 U; b4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1 08:47
yqllz 发表于 2015-11-10 15:51
# O6 S3 W: h* Y9 O$ \十月  H  E( Y; Y! \: d0 f. h
      良月:吉利之月份,谓十月也。《左传、庄公十六年》:“使以十月八,曰,良月也,就盈数焉。 ...
. E6 m) F) g9 [4 U3 e0 z5 |
十一月3 C8 m+ k1 a" f+ }- K4 F0 e
      冬月:“冬至”这个节气在阴历十一月份,故称“冬月”。. O) E6 i1 L- W7 y  F, Y. u. P
      辜月:阴历十一月也。《尔雅释天》:“十一月为辜。”
" e! q  L( h9 O3 j- p* n/ M0 G       畅月:《采纪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注:“畅,犹充也。”孔款达疏:“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故也。”孙希旦集解:“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
; e/ u$ {2 M8 J7 n      此外,还有葭月、龙潜月、促冬之别称。
7 r9 B/ G0 s/ Y  V注:( I2 c  _. k/ K5 Z3 F$ f! I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1 10:18
yqllz 发表于 2015-11-11 08:47+ z) U5 v! s# W. _7 {5 _; T' G
十一月
! X8 Z5 V' I' P0 u0 _      冬月:“冬至”这个节气在阴历十一月份,故称“冬月”。- Y, Z" R; i$ k# t" o& x6 S
      辜月:阴历十一月也。《尔 ...
% P9 v& p. H* r$ l8 B7 b* x( D
十二月4 c5 d/ s" l# j! C- F& d; i
       腊月:丑月也。古代十二月间行祭,冬至后戌腊祭百神,始于周代。后世因称十二月曰腊月。秦时以十二月为腊,后世也因之。《史记、陈涉世家》:“腊月,陈王之汝阴。”刘言史《过春秋峡》诗:“不知何时树函崖里,腊月开花似北人。”
& F" B6 ^+ W& q5 Y9 u3 W# ?% L. K/ J! G      涂月:阴历十二月。《尔雅释天》:“十二月为涂。”马瑞辰曰:“广韵涂与除同音,除,谓岁将除也。”. e" u  r/ d4 e# y* O$ T8 v
       小年:旧俗以阴历十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文天祥《二十四日》诗:“江乡正小年。”后人称阴历十二月为“小年”。
8 X0 U9 i; O, _% n6 u) [7 o) F       季冬:十二月为冬季之末。5 a* v) Q6 G# G" H, z+ `; T. d9 Y
       三冬:冬季。杜荀鹤《溪居叟》诗:“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指冬季的第三个月,故称十二月为“三冬”。) I4 J) ]$ K0 l$ }4 f: c
      嘉平:腊月之别称。史记秦始皇纪:“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
$ R3 T, _2 Y, O% f) W: B  D      此外,还有残冬、晚冬、暮年。除月、严月、冰月、冬月之别称。9 }' H+ b% Z7 q% J/ o6 a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1 11:32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12 09:06 编辑 1 ^( `+ j2 n& U0 n8 M4 H2 Q
yqllz 发表于 2015-11-11 10:18
5 _- d* y, g8 x1 i2 f' Z十二月! r8 z' J* m# I3 h
       腊月:丑月也。古代十二月间行祭,冬至后戌腊祭百神,始于周代。后世因称十二月曰腊月。 ...
4 m0 r( P8 r/ A: ?6 h
4 l: z0 m& F$ |1 t
                         公历月的别称和由来
- t. I5 _4 s1 ]+ v* D) b                                 石之月
8 i6 H6 u5 \$ h* ~! V4 d* M     一月;红石、榴宝石。    二月:紫水晶。2 r4 s8 s' X; ^
     三月:蓝绿玉。               四月:钻石。
9 \$ |3 G2 L/ f. g2 q$ m6 S3 D     五月:绿宝石。               六月:珍珠。
- X! J( k. l1 I     七月:红宝石。               八月:橄榄石。
' |( }" \  N% W     九月:蓝宝石。               十月:白宝石(即贵蛋白石)。
" O2 y3 v( A, x8 g) \& `9 x7 W  十一月:黄宝石。           十二月:绿松石(即土耳其玉)。
) b3 W* r9 o+ w. p& j. g- i                                    花之月
" h# F: ~; E1 w: }4 C" f, ?! k      一月:梅月。                  二月:杏月。  . u: \5 Y( @, f5 Z
      三月:桃月。                  四月:槐月。
# d- N; q. e1 ?8 I/ J# x      五月:榴月。                   六月:荷月。
' t0 a. Z7 J+ k% q/ Z$ Z      七月:桐月 。                八月:桂月。
. U2 T8 x. D. \      九月:菊月。                  十月:金盏月。9 {. [# m  J/ h) ]; d6 t8 ^
   十一月;葭月。              十二月:水仙月。' f5 f, @. K9 n3 i: p
                                   果之月(香港,以12种水果命月)+ T% p/ E3 A% }/ [! N
      正月:甘蔗。                  二月:枇杷。
5 q" Q: k; ~7 ^8 w9 T5 H" D+ {      三月:杨梅。                  四月:李子。
% w$ K" t# B; D- v5 s; G8 e, K" ~4 N      五月:荔枝。                  六月:沙梨。
6 A  _/ o( u: X5 j2 y      七月:龙眼。                  八月:菠萝。9 Y2 x. b; T5 I) Z+ a4 [
      九月:香蕉。                  十月:柑子。; g6 S' e) A$ ?
   十一月;橙子。              十二月:水仙花。5 @4 x6 y7 `+ C/ {$ I
# ?! R- _" ~- K* w% l! J

: P1 Q& Z- Y5 x6 f! B+ v, h; n# j2 E; P9 s% l
2 q- H  P8 H5 L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2 10:17
yqllz 发表于 2015-11-11 11:32
. x# ?2 D& a; R0 ?& V4 E公历月的别称和由来) n' c9 p9 `( C$ M6 s6 Q  M
                                 石之月
2 M% o+ g" \, E( o     一月 ...
5 z8 l$ ]' E3 b( R9 {- }
                           英国公历十二月的别称; A& I- {( T$ \5 u: [4 u
      一月叫“狼月”,因为这时饥寒的狼多出没森林,四处觅食。6 R) ^- y7 J! ]1 b8 a
      二月叫“芽月”,因为这是甘蓝发芽的时候。
( t) {; |% f) W* r      三月叫“疯月”,因为这时狂风四起。
4 L9 m: }4 ?9 F: X6 S      四月叫“活月”,因为这季节是鲜花初放、万物更新的时候。! U5 }0 b' g- a4 `. o- V$ |5 V
      五月叫“奶月”,因为是牛一天可以挤三次奶、又是鸟儿放声歌唱的时候。  ?: o" r4 y- C
      六月叫“旱月”,因为该国通常是六月干旱。5 P) Z: G/ o6 w" K7 J; G
      七月叫“草月”,因为这时牧草扬花。) b2 o/ M: ^9 Y. |4 K7 F7 R
       八月叫“瘦月”,因为转入秋季,植物开始枯瘦。
) ?! x( J4 H# O$ b  z       九月叫“谷月”,因为这是一年收成的时候。
. m+ q( M% Z- q       十月叫“酒月”,因为“啤酒十月黄澄澄”,以此命名。# y( n/ }" ^! H/ K* G
       十一月叫“牲月”,因为这时多宰畜祭天。
1 G- M' f  _& K3 O) ]5 K# c9 a" N# B       十二月叫“冬月”,因为开始进入冬天季节。
* ~8 n+ N2 u0 z) p7 {注:英国一年各个月令的称谓,通俗易懂,与农事息息相关。) K5 B  @! n, t; i4 u+ D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2 10:37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12 14:19 编辑 - J! l8 x$ k7 f5 J' f$ n. B, t
yqllz 发表于 2015-11-12 10:17% O5 X" M0 D+ \% @" ]
英国公历十二月的别称4 M2 J6 ^0 e6 d' Y9 h
      一月叫“狼月”,因为这时饥寒的狼多出没森林 ...
% y- H( I7 H7 K  |9 K
& b4 J9 G+ j9 _( f% p  q9 p
                                法国公历月的由来/ Y4 i& q% _/ [2 S: W$ a
     在法国,月的别称很特别,从一月到十二月分别是:酒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萌月、花月、草月、获月、热月、果月,但它的酒月相当于公历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各月按此类推。
! M1 i' {4 C- |      波兰人把四月称为“花月”,七月称为“菩提树月”。
6 S& k$ m9 ?8 ~+ u: M8 |; ^: u      印第安人把七月称为“蔷薇月”,十月称为“落叶月”。& a% x: ^8 Y: S7 l
注:法国、波兰以及美国的印第安人对月的界定很是特别,这风土人情的差异,值得研究、了解。$ t8 K; ?8 _% i
0 i! F1 F" ?  h3 U- Y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2 15:05
yqllz 发表于 2015-11-12 10:37( k& y/ D0 M6 w0 V( Z
法国公历月的由来8 q. t7 K5 [- K& K9 s9 O: y
     在法国,月的别称很特别,从一月到十二月分 ...
6 [  t; D+ p# h  R* I( m0 L
                              二月的由来
; J0 [8 \) y" a5 h      公元前46年,罗马第一个皇帝儒略、恺撒,在埃及天文学家沙西根尼的帮助下,修改了当时混乱的历法——“儒略历”,规定:1年为12个月,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全年大小月各6个,366天。
% x- n0 @! u) L& i8 w       从哪一个月减去这1天呢?& W" c- f0 r! Z# n3 E3 H* c
      2月是罗马帝国的“杀人月”,重犯都在这个月处死,故罗马人认为2月是不吉利的,希望它快点过去。于是,就在2月里减去1天,只有29天,闰年30天。) e% t# k& Z2 K
      7月是儒略、恺撒出生的月份,以正好是大月。他为纪念自己修改历法有功,而下令7月为“儒历月”。/ H% Z! B9 E+ P! w; \4 L8 O
      谁知改历的第二年,儒略、恺撒被刺身亡。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又下令把自己出生的8月为“奥古斯都月”,再在2月里减去1天,加到8月中去。从此,常年的2月就只有28天了,闰年的2月才加1天为29天,并一直沿用至今。( Q; K+ V1 q5 D( A& C
:埃及天文学家沙西根尼创建的历法,沿用至今。
: I2 X' ?% R& f  `& C/ M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3 08:12
yqllz 发表于 2015-11-12 15:05
& z9 }! |$ c- _% y8 M二月的由来& g: s) W2 w: M0 z% }8 Q5 c4 r" ?
      公元前46年,罗马第一个皇帝儒略、恺撒,在埃及天文学 ...

& J1 L/ P: J( ?/ Z4 a                          五月的由来% e2 [0 W- a7 t' w4 w$ z) G
      西方国家普遍把五月称为“梅月”,而且形成了传统习惯。在英国,每年5月1日起到5日,一早就要外出采集鲜花和楂树枝来装饰房屋,还要围绕着装饰好的花柱跳舞。而在罗马时代,人们则认为5月结婚是不吉利的,这是因为纪念贞节女神的惨死者的节日在此月。/ g6 Q2 ~- e  ~7 H, [! c* l
4 K+ v  d4 l' I* h2 F8 @1 v#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3 08:19
yqllz 发表于 2015-11-13 08:12
- ~1 R' p3 w% D% h: s五月的由来
) N$ l2 S( w: M" b, V- w6 w      西方国家普遍把五月称为“梅月”,而且形成了传统习惯。在 ...
* p$ }4 ^8 m3 _9 `9 y) P; H* Z2 l
                             六月的由来; A1 g8 F- Z$ l  E: `
      西方人认为,六月的名字来源于罗马的婚姻、生育、妇女保护神朱诺,故称此月为“朱诺月”;但也有人认为六月源于罗马字“年轻人”,是“年轻月”,以对应5月的尊敬老年人的月份。因而,自古罗马以来,6月一直是结婚的盛月,以示幸福之月。
6 r- S, a  m/ m  \4 M2 K  r: I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3 08:57
yqllz 发表于 2015-11-13 08:19
7 {- o. @! _. M六月的由来6 x; l& m; i. D7 }5 |
      西方人认为,六月的名字来源于罗马的婚姻、生育、妇女 ...

. X1 ?; W; B3 [: h" v/ B3 ]                           七、八月的由来/ b: Z  z! F; O* i1 Q
      公历每个月的天数,是30天还是31天,都是固定不变的。人们在记大、小月的时候,从中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就是阳历7月以前,单月为31天双月为30天。8月以后,正好相反,单月变为小月30天,双月变为31天,奇妙的是在1年12个月中,竟出现了7、8连续两个大月。原来,罗马皇帝儒略、凯撒为掌握统一时间,改革历法,规定1年12个月里面,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这样规定易记好算,不过,照这样安排,1年就有了366天。在“不吉利”的“二月”扣去了1 天,就剩下了29天。继承皇位的奥古斯都出生在8月份,刚好是逢双的小月,他觉得有失“尊严”,于是,把8月改成了大月,增加的1天也从2月份扣除;又把8月以后逢双月改为大月,逢单月改为小月,这就出现7、8连续两个大月。
& s3 w) o$ X) h2 w/ W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3 14:19
yqllz 发表于 2015-11-13 08:57
% @5 Z9 j0 V. c$ y七、八月的由来
$ Q9 _/ d5 c7 {# T# k$ e- H" h' j0 q) _      公历每个月的天数,是30天还是31天,都是固定不变的 ...
: A* b( u* Z. D3 x% x
                              九月的由来
5 {9 _1 P# X6 U" z4 y- l( i      公历9月,古罗马历是7月,公元前二世纪才改成9月。" a% r; f7 ?. _7 x" l( a
      9月,在北半球是秋天的开始,在世界放许多国家,也是新学年的开始,在农村,即是农作物改成的开始。在这个月,月亮圆满时给农民收获以光亮,于是,古英语叫这个月为“收获月”或“大麦月”。
+ k, t7 W, u" h) e6 {$ C8 Y + n" D. P# X" A) j" H9 E. X1 @

' D* e. F8 T9 E8 w  ?: X, u, d( p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3 14:31
yqllz 发表于 2015-11-13 14:19
- w0 t: U& r& p九月的由来
: n0 ~* y5 k; z6 `( A+ S$ o      公历9月,古罗马历是7月,公元前二世纪才改成9月。
- |3 x7 v, F2 i/ T4 |0 j" p  ...

: ?( x0 Q  X7 A5 m1 @5 {$ R' S                            十月的由来: |$ G) o0 h- g7 e% I+ x
      公历10月,在古罗马是8月,在西方沿用的拉丁文还是“8”月。古罗马在这个月,要举行盛典祭祀玛尔斯(战神和五谷之神),军队出动战马,农民献出牛羊作为祭品供奉。在古英语中叫这个月为“酒月”,因为这个月葡萄收获酿酒。
$ A- B; j2 X2 D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5 19:23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16 14:31 编辑 ! |. t# G% c+ w; D
yqllz 发表于 2015-11-13 14:31
. G4 M$ h5 v5 b十月的由来
. T" V! X2 p, i% S6 \; d, M  a      公历10月,在古罗马是8月,在西方沿用的拉丁文还是“8” ...
% X& Q& T0 d; G

/ |% @8 h; \% L% ?                              一年有几个月6 k6 Z) ?: ]' I3 T
      一年有几个月?通常是十二个月。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生活等条件和习俗不同。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纪年方法也不一样。# R$ |) M/ K5 b6 M2 c; _
      乌干部达的纪年方法是一年六个月,因为他们以干、雨两季做为划分一年的标准,而每六个月就有干、雨两季,结果 一年过了两次年。
  N( z. b% O0 {; x% }& s  V      埃塞俄比亚一年则为十三个月,前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第十三个月,平年5天,闰年六天。而且以公历九月十一日或十二日作为新年。
9 q$ ^4 n; C7 H+ B+ [8 u% ~      墨西哥曾把一年分为十八个月,每月二十天或二十一天,结果全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或三百六十六天。
% L8 C+ G" v( w: w' G+ S      缅甸是信奉佛教的国家,佛教纪年始于佛的生日,故采用“佛历”。以开始出现月亮到形成月满之间的时月算做一个月,即一个月只有十五天,一年便是二十四个月了。
. o4 e, V  B6 G; `9 s; _注:由于历史沿革、地域差异、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和信仰等等原因造成了年与月的划分不尽相同,了解这些知识不无坏处。* ?$ R: g( l0 J# I+ E4 n2 Y( h5 S! n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6 15:15
yqllz 发表于 2015-11-15 19:23
' ?- l4 Y7 {2 M& h一年有几个月
+ q  A/ M0 X6 p  ]5 g5 U4 r9 O' K      一年有几个月?通常是十二个月。但由于地理环境、 ...

6 M# l2 |, i2 w5 Q" g/ V1 n! g' F                            为什么有农历闰月
) d+ ~4 b; e& y      农历的月份,是以月亮圆缺一周期为一个月,它的周期为29日12小时44分3秒,叫朔望月。按照回归年和朔望月的具体天数,每年相差八天。因为19个回归年有228个月,余下的7个月就在19年内安排,所以我国春秋末期就设置19年7个闰月,每3年加1个月,5年加2个月。这是天文学家根据自然规律计算安排出来的。# N& f% X1 B/ _
      那么,闰月是怎样安排的呢?秦以前是放在年尾的,称13月,汉初因以10月初一为元旦故放在九月后,叫闰9月。汉武帝太初元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 同时第1 次把24节气订入历法,并制订新的置闰方法。置闰规定:凡遇到没有“节气”,就定为“闰月”。如1982年农历4月后的1个月只有1个“节气”——芒种; 而小满跑到了5月,“夏至”则落在6月初二,因此安排了1个闰4月,使“夏至”落在5月初二。这样,其他节气也就与月份相适应。又如1987年农历6月后面的1个月,也只有一个节气“立秋”,所以这年就要“闰六月”了。1984年是农历甲子年,闰10月。这种情况从公元伊始到2020年,共61次闰10月,相隔年数也不同,平均33年1次。甲子年又闰10月,次数就更少了,这两千多年中只有4次。3 V' @3 D7 A! \9 b1 F- ]1 L5 u0 X
      为什么会出现“闰月”呢?阳历1年是以地球绕太阳1周的实际时间为基础的,1年365.2422天,取其整数,平均为365天。但这种计算法,每4年即多出1天,所以规定4年1闰,而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1周的时间为1个月,从月望到月朔,中间相隔的时间是29.5306天,为计算方便,规定小月29天大月30天。月亮的朔、望循环变化12次是阴历的一年。这样,阳历1年和阴历1年,相差11天多。如果不调整,年月久了相差就会加大,15年即错出约5个月,出现寒暑对倒的现象。为此而采取闰月的办法加以调整,每隔2、3年加1个闰月,并把这个闰月附于某月之后,重称某月,1年有13个月,这样安排和调节的结果,历法既反映了月亮的圆缺,也与随阳历而来的气候变化相适应。这就产生了闰月。/ Z( _; A0 |6 l* H
注:; S+ X% L4 E" ^3 |. Y6 l- u) W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7 08:41
yqllz 发表于 2015-11-16 15:15
$ f' t3 I) }" c5 {8 a为什么有农历闰月
' L( M3 Z9 p) B! V* i$ }      农历的月份,是以月亮圆缺一周期为一个月,它的周 ...

& B, u( j9 Z& X! n6 V" F3 V! D                     《圣经》中的月份2 ~( u/ @! M/ I1 G  f
      《圣经》中多处提到月份,节期,有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逾越节、感恩节、无酵节(除酵节)、后补逾越节、四旬斋、圣安息节、吹角日、五旬节(七七节、收割节、初熟节)、赎罪日(禁食日)、住棚节(收藏节)、修殿节(烛光节)等等。
0 \, f* Q8 b  V3 K/ v- {     犹太历的月份,一月称为尼散月(NISSAN),二月称为珥月(LYAR),三月称为酉弯月(SIVAN),四月称为搭模期月(TAMMUZ),五月称为埃波月(AB),六月 称为禄月(ELUL),七月称为提斯利月(TISHRI),八月称为马酉斑月(HESHVAN),九月称为基斯流月(KISHRI),十月称为提别月(TEBET),十一月称为细罢特月(SHEBAT),十二月 称为亚达月(ADAR)。
7 n8 n) l+ @! @% u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7 15:51
yqllz 发表于 2015-11-17 08:41: n" p8 @- l7 [; w
《圣经》中的月份
: ~0 {5 H* E2 t0 t      《圣经》中多处提到月份,节期,有圣诞节、受难节、复活 ...

5 E# `9 P2 h) i7 a6 T0 T3 q                            伊斯兰的斋月
; K/ ~" b: r  h3 [+ ?) \! ?7 g6 E' [% i  l      七月初,是伊斯兰一年一度的斋月。在这个期间,信奉伊斯兰的教徒(除病人、孕妇外),从黎明到日落,严格禁食,吸烟人也要戒烟,以表示对真主“安拉”的虔诚。
# K- k: [% D" R) ~- K% x+ N! B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于公元五七0年(另说五七一年)生于麦加。公元六一0年,穆罕默德打出伊斯兰教旗号,把“安拉”奉为宇宙主宰。“伊斯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意为“顺从”。/ o$ p! |( `+ {+ v
      穆罕默德于公元六二二年迁徙叶斯里卜。这一年被他的弟子定为伊斯兰教历纪元元年。叶斯里卜改称麦地那,意为“先知的诚”。
$ U! M! [( \) V# S$ y3 {      斋月在伊斯兰教历九月举行,教徒们对此极为重视。斋月中,有的国家宣布减少或不同程度停止日常工作,有的政治领袖甚至声称,断绝同世俗间的来往,返回故居静心养身。难怪外国报纸曾评论说:一到斋月,中东政治的日历就要停止了。# t3 O, g; D( h; E( d0 U2 v
注:' f# z, [* ?* O3 q" ^1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8 08:39
yqllz 发表于 2015-11-17 15:51
1 |" ~' e+ S1 ^伊斯兰的斋月* [- ^+ L7 `" x# m, b5 R6 N
      七月初,是伊斯兰一年一度的斋月。在这个期间,信奉伊 ...
: J/ a% S- o8 K+ j
                        旬' i+ o# G* H: q* g8 N
                    旬之定义2 r* G8 y# P; j2 E
     10为1旬,1月有3旬,分上、中、下旬。
6 w4 M, ~: ?! g  V7 b+ T, t                          旬之字词; ]/ [" ^' @& D+ C* Z
        上旬:每月1日到10日。8 t+ }2 l& r9 N, U2 X* C1 a( U
        中旬:每月11日到20日。0 h1 ?0 U& Q' p0 |4 N$ f7 ?
        下旬:每月21日到月底。, H" i9 Z3 O$ _! p$ y# M' a7 }4 v0 [
         上旬、中旬、下旬也称上浣、中浣、下浣。唐代制度规定,官吏每10天休息洗沐1次,后因称之。
( V9 h& H: ^, M2 O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10天。5 {7 ?+ w5 ?8 \* K6 z+ h1 O" W7 h
        淹旬:滞留10天。
; b( m; l& [# O2 Z( p        兼旬:20天。% D' s+ X. k* X* u8 o
         旬日:10天。. P2 h) [, J, P5 l  b9 R
         旬岁:10岁。
/ \2 m1 H$ H' ?         旬月:满一个月。
- B1 X+ k+ Q; D; M% c' I* g2 W         旬余:10多天。
. G" u8 I* m8 m! F0 y5 k! y         旬溯:10日或一个月。# F2 c7 K1 G# \/ ], i2 i) l8 T
+ |6 E1 e% ^+ u& p" @- v2 L&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8 16:59
yqllz 发表于 2015-11-18 08:397 U2 t+ \& W& B$ `

" I+ b( k( h' N2 q                    旬之定义
! G' ~- ]  a! Q& X  W     10为1旬,1月有3旬,分上、中、下旬。 ...

1 e6 G8 P. G) c# X6 s                         周  A# Q* B* l: }
                   星期之定义
, u8 g9 i& J+ \) e6 T; F      星期,亦称周是时间的计算单位,也是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作息日期的计算 单位。星期,又称:周、礼拜、来复。
2 ]0 c0 _$ ]! O                        星期之另称* A% u" ?3 x" u( r# n
      星期一:月曜日。
' N- F- L. J( L      星期二;火曜日。
" o2 J+ q8 l& y: ?5 W& V6 I  q      星期三;水曜日。
+ {8 v4 J) q* B- z      星期四;木曜日。
2 D( t1 M8 y1 Q! t( O4 B      星期五;金曜日。4 M2 Y/ n& L, W/ S3 Q# O
     星期六;土曜日。
  g1 x1 \: O4 p0 f( Y     星期日;日曜日、日主日、日拜日、安息日、休息日。 ; U& x  z; i) A+ S! g& g
      1 l% P; x' ?7 Y1 U7 e
      
% \1 u3 Y9 t- [( m8 E& @5 ]&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9 09:10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20 16:33 编辑 , I$ `- p. `% S" r- a3 x
yqllz 发表于 2015-11-18 16:59
0 K9 X; ~- [+ b7 P1 u. w8 \, M1 Y1 G
                   星期之定义' |9 d6 _: Y* w& S# c4 U
      星期,亦称周是时间的计算单位,也 ...

; I- s) Y4 U6 g& s: {  O' c7 K6 y- X& ^
                        星期之常识
* S1 }% L- v* E) {      星期究竟始于何时何地?一说星期最早是埃及人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规律制定的。因为月亮从溯日到上弦,从上弦到望日,或由望日到下弦,由下弦再到溯日的间隔,都在七天左右。他们就依据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把每七天作为一周期,称为“一周”。这也许是“太阳历”的产物。
# h% Y9 n" u$ `/ v0 }      二说星期远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由巴比伦王国创立的,他们建有七星坛,高七层,从上到二依次以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为各层祭的神。每天分别祭祀一位神,每位神各代表一天,七日为一周期,七星分别代表七日的星期。从巴比伦出土的文物看,那时已有了星期制记日雏形,他们把一个月分为一日、七日、十四日、二十八日四段时间,间隔均为七天。直到现在,欧洲许多民族语言中还保留着这种星宿命名法。
/ g. o  J- L1 o4 q: y       三星期是犹太教《圣经》中的“创世纪”提到“上帝在六日之内创造了天地万物,在第七天休息”,于是把这日定为圣日。这一天,除礼拜外不得从事任何活动。又说,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当时罗马帝国统治的犹太地区,该教继承了犹太教《圣经》信包括“星期”等某些传统,但有所改动。犹太教的安息日在第七天(即星期六),基督教的安息日在这一天(即星期日),因为传说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下在星期日这一天。为此,他们又称这天为“主日”,也叫“礼拜日”。这一天,教徒们在教堂集会进行谈经讲道等活动,故把“星期日”称为“礼拜日”。
2 t8 I+ b5 L4 V' }2 |/ u: B       四说星期是根据星系命名的。相传以“七曜”命名星期各日的习惯,起源于罗马帝国。当时占星士根据七曜与地球距离的远近编造出一套星名命名法,所采用的是一日二十四小时制,一星期共有一百六十八小时 ,从第一天第一时起,按七曜的上述顺序每星主管一小时,而后循环,又规定以主管每天第一小时的星命名该日。这就形成日、月与五星的日名顺序了。
5 e. [0 ^* Y: z9 b4 h  x/ W        五说星期是与集市贸易的来源有关。现在历法学家大胆提出了新的看法:星期 的产生与集市贸易活动有关。因为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出现了产品交换,逐渐有将集市活动定期化的需要。如我国农村过去普遍流行逢一、十五赶集,而有些地区则逢一或逢一、五赶集。这样,也逐渐形立和固定的周期了。不过,这种说法恐怕难以成立。
5 i& y$ g. {: l. a- g0 \      我国早在公元四世纪时也一度有星期的历法,同样的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称为“七曜”。后来,也按照国际惯例,把“星期”作为工作、劳动、学习、生活和休息的时间计算单位。我国出土的周代青铜器铭文中,也有类似以“星期”的记载。: l, n; ~$ C) F# v# f8 v7 o
3 a$ j) k2 L. ?5 {: V0 w( b5 ?( I$ v
0 k" A! R/ s. L! o7 y7 \8 X

. M: J" Z4 o/ c3 w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19 09:21
                        一星期有几天
% w. w; l8 ]4 g5 J* Q& S+ t4 X      一星期有多少天?古埃及和希腊人把月份分为三个星期,每星期十天,罗马人一周为八天,西非一些部落,以四天为一星期; 古亚述人则根据六天为一星期来安排生活,一七九二年,法国革命议会曾制定一种十进位的历制,其中包括十日一周,以配合他们的度量衡公制,但不久遭到拿破仑摒弃。俄国人在一九二九年曾实行一周五天制,又在一九三二年实行一周六天制,都因为习惯势力的反对而作罢,到一九四0年再度恢复七日周制。$ r: L9 \9 b8 H2 y: J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20 11:06
yqllz 发表于 2015-11-19 09:21
7 E6 E3 `7 v9 O6 v) @一星期有几天
2 u6 i  p& g) N2 M      一星期有多少天?古埃及和希腊人把月份分为三个星期,每星期 ...
) b$ V/ ?1 v6 a# y3 Q, z' k4 c
               我国古代的星期假日制度# p$ B+ P9 S# C4 Q
      我国古代的星期假日制度始于西汉,当时官员在休息日,都要沐浴更衣,所以称假日为“休沐”。汉代规定朝官每五天返家休沐,故称“五日休”。晋代定有“急假”,官吏用以处理紧急家事。一年以六十天为限。后晋时,家居外地的官吏探亲时还给路程假。唐高宗永微年间,改为十天休一天的“旬休”,除定期的休息日外,还有节假日,如寒食清明给假四天,中秋节给假三天,而民间多在节日才有休假的机会。明代在冬至放假三天,元宵放假十天,以鼓励臣下尽心国事。清朝初年,我国宗教界开始出现“礼拜天”。辛亥革命后,也实行星期日休假制。& |, a+ S! N0 [

+ L. a* {! S9 ?' L4 r      3 U3 Z5 \8 r' [' i- _4 y1 B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5-11-22 06:36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11-22 06:40 编辑 4 w! e+ T& U$ d8 z  z* x0 |0 v2 u
yqllz 发表于 2015-11-20 11:06
& i8 t' [6 ]6 f- y6 L7 B我国古代的星期假日制度. a9 \8 y! K7 j1 H2 @( s
      我国古代的星期假日制度始于西汉,当时官员在休息日,都 ...

4 [# Z2 A# v# ~- u! @, d; g这里知识丰富、全面,有时间多过来认真学习,真是受益匪浅!多谢庆礼贤弟和景良先生!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22 08:00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1-22 06:36" {3 b3 J6 @8 L! B  E7 h
这里知识丰富、全面,有时间多过来认真学习,真是受益匪浅!多谢庆礼贤弟和景良先生!
( h" D9 Z; \' i1 d3 z& k+ Y) |
感谢教授的关注,这里面的知识正如你所说丰富、全面,可以学习,可以收藏。
; T4 q% s% q) g5 N- n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22 08:24
yqllz 发表于 2015-11-22 08:00, }: V' O7 F6 I" U  @
感谢教授的关注,这里面的知识正如你所说丰富、全面,可以学习,可以收藏。

) D7 k. B$ |' n! i% b/ p8 ]/ Q5 v                       各国每周工作时间9 r* {4 u. o+ C; M. H$ Y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资料,挪威某些工种的劳动者每星期工作不超过25小时,而南朝鲜同类工人则长达45小时,比如斯里兰卡51.5小时秘鲁47.4小时。而所有工业发达的国家也不是每周工作时数小于40小时。比如,在英国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某些行业的职工平均每周工作43.1小时,瑞士是42.4小时,美国则为41小时,其他一些国家同类人员的这个指数却低于40小时,比如,比利时是33.5小时,法国是39.1小时,加拿大是32小时。地东欧一周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是罗马尼亚(48小时)。保加利亚实行46小时的六日周(以六天为一周)。捷克和斯洛伐克是42.5小时,波兰是42小时,前苏联是41小时。
$ x* n5 q% S9 [6 B       在我国已实行5天工作制,即每周40小时。: ~( c% [7 z4 @1 n" j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22 08:48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23 15:23 编辑 # k/ a+ X3 X9 C  u' E
yqllz 发表于 2015-11-22 08:24
% N3 s, ]8 f/ I4 Y: k: W8 y' ]各国每周工作时间- F4 b4 p  D- {0 [* F+ w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资料,挪威某些工种的劳动者每星期 ...
4 y( z  O$ m3 o1 |9 k" l4 R
                          日
' O  d+ ~1 p2 ]* o
! y' O% E- {# U2 h                    日之定义; B( c3 R- m: Z, X" W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一昼夜即一日。6 \- ^& J9 M7 G, A& _
; ~& ^8 o% s1 ?% U  n$ F% q7 R
                            日之字词
7 o) }2 P5 W/ M& h8 O      朔:阴历每月月初;或头 一天。
" U" t2 s, B+ L& Z; w! x' L/ s! u      望 :阴历每月月中;或十五、十六日。
* E; L* h* W& G* p6 f      晦:阴历每月月底;或末一天。
1 y4 b# Z. E9 o& y" q& [6 C      昶:日长。* `' E) m6 e/ W8 C! u# M
      曩:过去的日子,亦称“曩昔”、“曩者”、“当日”。
' v! {# A9 A# f5 k      一日:一天、一旦、一朝、尽日、全日、竟日、整日、期日、终日、终天。8 {3 _' l+ R5 N. w5 z
      日子:日 脚。3 `9 y& M3 i  M/ Q4 u
      日日:每日、每天、每当。
7 ]" Z& _; h: C% z      日夜:日夕、昼夜、晦阴、一天一夜。# v* i5 U) n1 j& {) s* ]* E9 u
      日旰:日晚、即日落时。+ T* o# z. d. A7 \
      日内:日来、近几日、近几天 。
7 E8 y; C5 @3 B7 m: a      日后:今后、将来。
- h, S& h, y8 ^  t2 {1 b. p+ g# u/ i3 B      日前:往日、昔日、前日、向日、另日、异日、畴日、他日、前几日、前几天。
2 O9 S5 D6 F) x- j$ ^$ D( v$ m% U      日力:光阴。

5 B+ W) N. S( S           白日:白天、白昼、日间、镇日。5 m% a, k1 R' N9 v
      平日:素日、日常、一般的日子。
      当日:当天、今日、即日、不日、指日、今天。
9 K/ c9 N. k0 x' e. ]: L/ Q6 W5 q
2 [3 i; \  A% S7 b- }( l& D      越日:后天、他日、过了一天。
) k$ m6 t3 S! @% i" d2 V7 I2 D; p      刻日:限定时日。+ ^: k" N/ I7 [! m$ j6 q! N$ X
      时日:时间和日期。' o! j5 T6 `+ V  C
      刚日:甲、丙、戊、庚、壬等日。
- Y, A: E( R6 B0 \& x% Y; x, B      累日:连日。$ I, @7 w# o) y8 r3 d  G
      穷日:尽一日、癸亥日也。% g. p8 x" F: N4 T: U- n
      单日:只日、如一、三、五、七、九日。" t1 o- s* Q8 p- i
      双日:偶日,如二、四、六、八、十日。
" W* @  U' b, D% J      头日:头天、第一天、上一天。* I8 E' a- ]* ?5 z
      周日:周天,360度为周天。
2 w0 e' O8 O1 \( I: e! r! s% D       半天:一天的二分之一,或分昼与夜各半天。
* d4 c4 U7 `1 h, ?# [" G: x$ b       长日:夏季的白天。
! u, l; B/ A. e8 A& a9 G       伏日:伏天。( c" k2 H) t0 }. ?5 i3 B
       永尽:长日,长久。
; a5 s# I8 e0 F- m/ ?, ?+ m       夙夜:早晚,亦称“蚤莫”。
8 L$ `! `1 p. y       朝朝:天天。
4 Q  b! Z$ g, O' q5 s       愆期:延误日期。2 U( `& F( H& r
  G1 M% l" i  r( r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23 16:21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23 22:24 编辑
. U* m/ a3 D7 V- {7 c
yqllz 发表于 2015-11-22 08:48; h  F% ^6 c: u  X8 ^
' e) _( V& M* L

5 V% ]: {7 g, \) o                    日之定义

' E" \; p- G/ H+ I6 ^1 X  Y                      阴历日之别称, t1 x) ~8 N, g6 P% P2 I: Z$ ?3 T
       初一:元月、元辰、元朔、合朔、朔日、朔望、望日、端日、履端、天腊、正旦、月朔、月吉、初吉。
. U) _+ D) F  a       初三:哉生明。) v+ r/ a- a5 n+ _3 |
       初七:人日,上弦。8 O- c$ I4 J8 @$ s* R' P
       初九:既称上弦也称中九,九鸟。% O7 D) ~3 J/ Z9 L
       十二:浃辰,12日也。左传成九年:“浃辰之间。”疏:“浃为周匝也;浃辰,调周子亥十二辰,十二日也。”) y* u' I, n6 P
       十五:日望、月望、月半、上元(第一个甲子为上元)、朔望、三五(古语道:“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1 a; d/ z) ?) L) o7 Y4 k      十六:望月、望日、既望、二八、哉生魄。
3 [' L% ^# g! i, u6 A) X      十八:既生魄。4 T3 `9 ^! W1 ?( n$ @7 P
      十九:下九,旧称每月十九日。宋《采兰杂志》云:“古人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十九日为下九。每月下九,置酒为好友之欢--”
& z9 ]& N( f5 C! ~0 |, I      二十一:下弦。# f, c. I9 x( C4 Y/ O6 F  E
      二十二:下弦。5 g2 o' W8 X$ ~. }- H1 l4 c' G
      二十三:下弦。
$ W( s0 r8 W  \) v      二十六:念六。# W, ?# p2 w& j- S. v! b9 o
      二十八:丁未。
/ W* ^! P6 o- {      二十九:戊申、上九。
! ]% K. J/ @4 D/ Q, s6 V      三十:夏晦、月晦(也称最后一天。)
4 ^  [( p6 i: a6 \0 [1 u      涤秽日:上元之后的一日。* |9 K8 U9 c  Z2 ~: V; U9 ]- Y
      日中:春分之日。6 m& D  N2 O6 n/ T8 l/ a) E7 o
       社日:春分和秋分后的第五个日。
0 n2 \" ~; W2 W& _. _6 M% |       黄明:清明后一天。$ @" u  }/ ~# q3 W. t3 K# Q
      阳朔:十月初一日,亦称“小岁”。
- a5 Y+ b  P6 \2 c0 H$ K2 ?1 D      下元:十月十五日。
) n; R7 Q% ?: T1 E" A      日至:夏至前一日。
; [& [3 r3 v8 V. z! X      小至:冬至前一日。
, b/ [+ A6 ^& x, v      登高:九月初九日。* @7 h& S% t! X8 J' F
      腊八:十二月初八日,亦称“腊月”。
9 D" d  r/ K# }      小除夕:除夕前一日,亦称“小年夜”。
- @& S5 ^# f& S) v% ]4 x 5 S9 ]7 R0 i/ _+ Z0 L. y9 P3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25 10:48
yqllz 发表于 2015-11-23 16:21& p+ U7 @$ i# g" t1 u; Y) {
阴历日之别称3 @5 t7 k% E2 \' H9 |
       初一:元月、元辰、元朔、合朔、朔日、朔望、望日、端日、 ...
- O* d/ z" f; {: n
                       日之常识
# O; s. O- Y* ]7 @# N. c2 u$ x; a      一天,过去习称从第一天正午到第二天正午的一段时间为一天。而今,人们却习惯以夜凌晨零时起计算一天。
$ E% ~- \- i' E0 [8 B       闰日,阳历以地球绕日定历法,每年余时约6小时,故积4年之奇零数而成一日,加在2月之末,成29日,这天谓闰日。惟400年间,顺减去3个闰日。
; z& D& {3 ?, p3 G. k       远日点:元月4日,地球离太阳最远。这1天,快到小寒,天气已经很冷。亦称“冷天”。
% \8 u# x- F) b) b) o9 {2 Y      近日点:7月4日,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一天,已近小暑,已感天气炎热。亦称“热天”。  y/ ?; G# j& [/ L( c$ ~% F
      太阳日:太阳的中心接连两次通过同一个子午圈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地球在各个时间内运行的速度不同,所以太阳日的长短也有变化。为了便于计算,通常把全年中各个太阳日的平均数作为一日,叫做平太阳日。与此相应,把真正的太阳日叫做真太阳日。各个太阳日的长短相差不太大,人们是感觉不出来的。根据天文学家的精密测定,每年9月16日正午到17日正午的时间,是23小时59分39秒,而12月23日正午到24日正午的时间,是24小时零30秒。两个“日”相差51秒。这种有长有短的“日”,称为“真太阳日”。8 y- i% h( N5 N  z
       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或春分点两次经过同一子午圈所需的时间 ,也就是某一恒星两次经过同一条子午线所需的时间 。一个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秒。
* g4 C4 q! o- g2 [9 J( G- ?7 J3 S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26 08:58
yqllz 发表于 2015-11-25 10:48: `5 E% g- L4 s/ p
日之常识/ C+ X; s; U; G+ V
      一天,过去习称从第一天正午到第二天正午的一段时间为一天。而 ...

9 v( K, `3 Y; i7 H                      历史上的十天空白
; l* s0 q, j! V' Q) N. k       世界上虽然采用了现在通行的公历历法,但曾使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十天空白。& A6 h' A8 g+ W+ `
         原来,在公元前46年开始,世界上有些国家通行的历法是“儒略历”。由于儒略历不很准确,每隔400年即产生了3天误差,到1582年,3月21日的春分只得提早到3月11日,其间误差10天。$ }7 F5 B9 v( U* u
        为此,许多天文学家提出 了各种补救办法。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召开了有天文学家和僧侣参加的讨论会,会上,教皇接受了医生格列奥提出的公历方案,并于同年10月4日上诏,命令把1582年10月5日改成10月15日。这样一来,这10天就成了历史上的空白。这是人为的,实际上根本不空白。( I1 P, A+ i0 m
      我国在中西历法对照中,可见明朝万历10年(1582年)9月18日是阳历10月4日,9月19日却跳到阳历10月15日。这是历史的遗笑。
7 a5 j2 V6 y3 ~2 [6 I0 f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26 09:53
yqllz 发表于 2015-11-26 08:58# x, F+ Q/ z8 `- w# q# n1 Q
历史上的十天空白
1 K$ X- e& Y- k* ^       世界上虽然采用了现在通行的公历历法,但曾使人类历史 ...
( i: E7 N# T& p6 S2 @$ P8 r' x
                    兔年为啥没有年三十
4 {5 W* |; ^. B; i1 I* Q$ F       1988年2月16日是农历丁卯年岁末,这天是阴历腊月29.
+ d$ ]5 V" ^' \- e9 T- B8 \5 ~         这是因为我国目前除使用阳历外,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还使用阴历,由于朔望月的天数不为整数,所以农历的月份分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年除夕,正好碰上小月,也没有30,这种情况在农历的发生是无规则的,但可以预先算出来。* K( e# j3 A1 [# H/ x

# F' X) A4 A# C  ~5 X8 Q! P. p8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27 11:23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27 14:15 编辑
* s$ L1 l* e& w0 _$ [$ s
yqllz 发表于 2015-11-26 09:53
: s1 q( e3 _* y兔年为啥没有年三十
" U- H  V1 M+ G1 d* L7 [       1988年2月16日是农历丁卯年岁末,这天是阴历腊月29.
3 l$ h5 y- X& x  ...

4 Y0 G$ P& K6 b) h7 l) }# L: ?& C4 G' v2 b# K5 R+ v* j' P1 e8 f& j
                   年的“天数”的变化0 w0 Z( F  h( f; f+ I
       自古以来,年的“天数”变化很大,据科学家、天文学家的推算,在45亿年以前,也就是地球形成之初,一天只有4小时;远古代中期,距今大约13亿年前,一天是18小时,每年为507天;古生代初期,大约5.7亿年前,一天约21小时,一年为421天; 古生代泥盆纪,也就是4亿到3.5亿年前,一年约为400天;(根据苏联科学家对珊瑚虫化石的研究确定,3.6亿年前,一年为480天);古生代石灰纪,即3.5亿年到2.8亿年前,一年为395天,中生代三叠纪初期 ,即2.35亿年前,一年是376天左右;新生代初期,约0.65亿年前,一年有370天,而今,一年只有365.25天了。如果依此变化的速率计算,即二亿年后,一年只剩300天左右了,一天却变成30小时。  s5 s  v- y; A2 X
         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的时间越来越长,每年的天数越来越少呢?/ Q: r$ s0 y0 I* s0 G* V* H2 H: m
         原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基本不变的,而地球的自转速度由于潮汐摩擦的影响,却在不断减慢(每十万年地球自转的时间要增加一点六秒),这就引起每天时数不断增加,而每年的天数不断减少。, m' I& r& {3 ^3 ]

5 I( t' Y3 o, K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27 11:38
yqllz 发表于 2015-11-27 11:23
1 x7 I8 Q6 x; A6 X# g) q年的“天数”的变化

& x, e- q9 K$ Z/ I0 }                        昼" u& S! T# t0 A: E
       昼:整个白天,多指清晨6时到傍晚6时为昼,或是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为昼。
" M0 z/ y( h, [  \# i2 D$ a) w( U         昼夜:白天晚上。
( j3 o, k6 v- [" J; _9 T         昼分:正午,中午。
) O! v5 n* C! L. r' Y         白昼:白天,白日。5 N& P- u- d" F* q# c) z3 g8 \
         且昼:清早到日中。
% c/ }9 X- a" g& O' B! m0 C                                        地球的极昼
( ^6 y% z, C5 k       由于地轴偏斜,每年到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纬圈只有赤道弧线昼夜相等,其余各纬圈昼弧都大于夜弧。北极圈(北纬66度33)以北的纬圈地 则尽为昼弧。因此,赤道地区是昼夜相等,愈往北愈昼长夜短,到北极圈内则太阳终日不落,在天上转圈子。这种现象叫极昼。这里的“夜间”就是白夜。  G7 {. H& }) S' k% h. I  s

/ F5 U; h9 J4 w9 ~9 B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30 08:58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2-2 09:35 编辑 9 m. r& P% x- A; F, [' k5 E0 c" c
yqllz 发表于 2015-11-27 11:382 [8 V) Y- `- j

& Q- j' D6 O5 t( H6 p: P       昼:整个白天,多指清晨6时到傍晚6时为昼,或是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 ...

; @" K& V3 b+ s0 e9 j& s6 \4 M3 E/ V) ^  A  ^0 E9 `
                        夜
  U% t! p  Z- f- u8 ^* c( W/ ^       夜,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从日落到日出前的时间;一天的一半,又称“前夕”、“黑夜”、“夜里”、“夜间”、“夜晚”、“星夜”。* @  l/ P" b8 L9 ^' c
        夜:晚、夕、晏、暝、暗、黯、昧昧。
: ?, d# t; |" x        旰:晚上、天色晚。
2 L/ H* N  Q; e" u6 t: t       一夜:一宿、整宿、整夜。3 \$ W5 `7 N6 S( {
      遥夜:长夜。" e) u2 J  G' U
       年夜:一年最后的一夜,亦称除日、除夜、除夕。
- {) ~& {( w- T; F       昨夜:今昔。! ]/ I8 v0 X2 r; ]* Q0 j4 H
       夜夜:每夜、连夜、昔昔。8 E7 w' f1 B3 d4 m
       夜阑:夜终尽。) }( q# A8 c/ \* K5 ~7 a) _% Q
       整夜:终夜、彻夜、通夜、通宿、通宵。
# }( q1 U0 q8 ^1 i8 H' ?8 Q       甲夜:夜间初起到更时,就是六时至九时。这是古时用干支来形容夜间的早晏。
% x/ ~4 B5 a0 C* D/ a- z: W       永夜:长夜、久夜、遥夜。% U( H! U& V: T$ X* r: S
       半夜:夜半、夜分、子夜、丙夜、午夜、中夜、夜中、子中、中宵、宵中、宵分。
( z! e" t' X* u       深夜:夜深、深更、夜(指夜12时以后)。, M: Q4 c7 I" ~' n# R
       上半夜:前半夜、早半夜。) x3 H$ C# U9 [& ~
       下半夜:后半夜、晚半夜。
1 Z" O) }7 N2 L( w        响晦:日入时、天始黑。
& U! O6 z. ]$ ^& n        昏昃:黄昏和日偏西时。
  p9 H( v( K. M! W6 i: X9 v! w        傍晚:傍黑、日夕、旦夕、晨夕、黄昏、曛黄、朝晚、莫夜、暮夜、暮色、薄暮、旦暮。
0 G5 P. C+ m# P1 k( H        今宵:今夕、今夜。8 C5 i, [, K5 H' R7 j% c" W6 ?8 G( \
        申旦:从夜间到天亮。( x7 M" F5 \/ s
        淹宿:住宿一夜。
/ c  V7 G8 \3 A' }1 u1 r        信宿:过了第二夜。; T( \9 k7 R( n' {" L
        良宵:节日的夜晚、喜庆的夜晚。
! j1 x- O9 K' y- `) d2 a+ W5 Z         春宵:春天的夜里。
3 w0 t. c  z, o5 i, p& n5 s- U4 J" L( ?0 P2 L  l, u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30 08:59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1-30 09:42 编辑 6 x: p" |. X( Y2 p" z
yqllz 发表于 2015-11-30 08:58
7 O+ e; u0 K/ a. Z0 C( k% z
) a# p9 V9 V  c; B: H& R       夜,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从日落到日出前的时间;一天的一半, ...
& E: p% Z6 s0 q3 L- j1 D1 Z
, s1 t$ I2 q' m* @  t4 E! [
                         更3 Y* I5 u. g1 m+ e5 W1 X$ E
       更,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二小时。
- q" Y; l+ H1 M4 L5 ~6 g5 U         五更:汉旧仪:“夜漏起,省中黄门持五更。甲夜毕传乙夜,乙夜毕传丙夜,丙夜毕传丁夜,丁夜毕传戊夜,戊夜毕,是为五更。”自黄昏至晓之一夜,分为五刻;或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谓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因为报更敲鼓,故也称“更鼓”。7 p) Y1 E8 n: v: I% P4 z
       更漏:古时夜中视漏刻而知时,故谓滴漏曰更漏。
5 ~( X) t% s9 G1 A# y& Z) \       起更:夜间第一次打更。8 p4 u! ^$ V. B% S- s7 I" j
       一更(甲更):夜间六点到九点,初更时也。
' l+ |* u8 Q/ R, P) D       二更(乙更):夜间九点到十一点。
7 u" o7 A" J7 A8 I9 t7 A! Q6 s7 z4 d! W       三更(丙更):夜间十一点到一点。正是“三更半夜”也。
# U5 B. M1 R. [( L/ b$ e( ]       四更(丁更);夜间一点到三点。
/ y' G7 h7 s; V8 U       五更(戊更):夜间 三点到五点,也称“五夜”、“五更时”也。
- T1 T$ X9 ?. V: L% F2 A: S, P! ^
- u6 k: m3 _5 Y9 \' W6 m' i/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1-30 14:42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2-2 09:52 编辑 & P" A* ]& G5 d1 {9 g* S
yqllz 发表于 2015-11-30 08:59( Y5 u/ _% S' E" I' ~
) |4 x2 v% g1 ]/ {2 z/ R& o
       更,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二小时。* u4 L/ l$ I: J$ `: y* K
         五更:汉旧仪:“夜 ...

0 e0 q) {, m/ ~$ n% c2 @( J
4 `4 F( H5 B4 h* g1 I7 \3 ?                        晨) V( _; k; C) s! {# t) Y
       晨,从天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鸡报晓时则晨。从午夜十二到中午十二点以前都算是早晨。又称早上、早日、早早、早起。! u: ?7 K7 p, ?3 z7 r' x$ g
         旦:天亮。! f! n  C2 |1 b% F" p2 ^
         曙:天明。, Y9 ?9 e6 S8 f! X
         昉:天初亮。
1 e: I5 V4 @% u& }! K        眴 :天刚亮时。4 L: `* s1 ]5 @, i  ]2 G* x  _
        昕:日将出的时候。* a0 r0 h5 i& y+ G- k
        晨光:天光,早晨的日光。
# P: U+ v# `  C1 n7 T        迎晨;黎明时。4 f( Y0 k( n0 Q% W1 p% ^- C, l
       清晨;一旦、一早、朝晨、侵晨、晨曦、清早、一清早、天明时。9 X  ^) y( A1 d5 }* E4 w$ d- o
       翌明:天将亮的时候。明发、昏昕、分晓、拂晓、昧旦、朦胧。
& @& Y( L" S2 c; ?       质明:天明时。
7 K7 u' v' i: a6 |# ~( `       响明:是出时。
( E# c# ^; ~9 p5 `       平明:天亮的时候。0 j( r! A! w# @. S6 U* W( p. @# T
       迟明:天将明未明时。傍亮、昧爽、朏明、黎旦、昧旦、迟旦。+ ^( `! m3 `. |+ M( O
       破晓;拔白、天将亮。2 [* o8 @3 W  G, {) k
       昽曈:日欲明。
" u8 o0 S$ ^7 _2 f' A: w. l" f       曙光:天将亮。
& S) T+ l0 ~" ]% x! C       残宵:接近天明的时候。
. J9 Q7 A' T# s: z+ ]( t       日气:清早的气候。6 g+ u  G7 l/ h/ @$ }
       终朝:一个早晨。/ E: f. X+ ?' ]  _0 t8 {
       听夕:早晚朝夜。
( k$ h' O, g, R" w- b+ J/ h4 O      诘朝:明天早晨。
& `0 I$ N; {. B      昒扬:日将出而天尚冥。
. H) `; X: x" _' s/ ^0 ]' |+ N) b/ Z
       迎晨:黎明时。" @) }  X4 h7 I0 w) E: f* k# e
       清晨:一旦、一早、朝晨、侵晨、晨曦、清早、一清早、天明时。
, S. u+ }7 ^. y7 K( z* D' d# m  Z       翌晨:明天早晨。2 L( u- M2 D2 y! R% j9 r
       黎明:天将亮的时候。明发、昏昕、分晓、拂晓、昧旦、。+ K( k/ ?- A. K2 C" [" W3 i
       质明:天明时。
8 n. e- s. @) t       响明;日出时。! V& D$ ~  x8 y  t) {
       平明;天亮的时候。. ~% J8 E3 c* ]$ h0 P
       迟明:天将明未明时。傍亮、昧爽、明、黎旦、昧旦、迟旦。) J* ~" f5 _' ^
       破晓:拔白、天将亮。
. h% Z' n3 ^8 n6 t; r8 v              :日欲明。+ h0 d+ f& O1 B  m
       曙光:天将亮。- G. T5 G' r5 V- C6 N
       残宵:接近天明的时候。
  L3 s# K- \9 H' S' _1 T* v) w       日气:清早的气候。
4 ?0 p  h; M% i0 [( ]: H( T1 c        终朝:一个早晨。: X4 C: q8 U0 t3 H. z. U8 Y, G0 `
        昕夕:早晚、朝夜。# m4 R. c7 M- g- _& F8 \
        诘朝:明天早晨。; D  S, O7 S2 J5 e: H5 H
        扬:日 将出而天尚冥。3 [2 m, [" m0 q- z) c0 w8 h1 o
% ?* e) T' a8 K* A' a6 t" `. D
4 i" n% |4 \% D, l5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2-1 08:40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2-2 10:01 编辑
1 d* q2 O2 ~  Q: F/ n' \
yqllz 发表于 2015-11-30 14:42
" O6 c  G1 \/ {  }& \! [$ y) n8 O7 k% C- C8 p* y5 G( z7 J
       晨,从天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鸡报晓时则晨。从午夜十二到中 ...
, J4 f5 L) g8 @7 S+ Q; K" b- u
% O" u4 o7 E& O, ~1 o, j
                          午) y: r6 j$ ?. D: ~% H9 l( o7 N" C0 F
     午,白天分为上、中、下三午,上午:从清晨至十二点以前;也指从半夜十二点到正午十二点的一段时间。中午,即正午十二时前后,也就是十一点到一点的一段时间。亦称“午时”。下午;从正午十二点至十八点;也指从正午十二点到晚上十二点。3 y. S* ?7 e2 p9 r( v2 A& K
       昃:太阳过了正午,午后。如日中则昃。
  I' w- m8 }3 t( n1 i. J       昳:过了午刻的太阳。
( {0 X2 M$ }( N( @) t% C       晡:午后、申时、三时至五时。; }! }$ L# z8 ^0 t+ O* G: T3 c7 l
       上午:进前、头响、上半响、前半响、前半天、上半天、早半午、早半响。
9 \* I  \6 G( D7 V0 d& a0 y       中午:午中、卓午、正午、亭午、响午、日中。. e2 o$ N. y) R4 @$ |' A
        下午:午后、后响、下半响、下半天、后半天、后半响、晚半午、晚半响。' P# k* C9 W( m% k
        傍午:将近中午,傍响。# g9 J0 B+ H; w( p
        昼分:日正中之时。
1 G, O1 x. H% z, ]0 \) D; U+ a: H       # N" x7 M/ I, l. J/ o2 b

2 ?) }- N) @8 ]+ S+ C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2-1 08:53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2-2 10:38 编辑
2 g' R* z9 l' {0 F  r: I+ H) F
yqllz 发表于 2015-12-1 08:40
9 X7 D6 {1 g) T- \2 s9 z  O% k. c7 b6 n0 U- m
     午,白天分为上、中、下三午,上午:从清晨至十二点以前;也指从半 ...
9 I4 b* r0 f! q: u
/ ?, u: z7 B. W9 M2 w+ P! y* @
                         时
- ]" _/ L; L* A3 |$ s, `( N                    时之定义3 M! e9 o- p) C; @& z6 V
       计时的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小时;六十分为一小时。时,又叫“点”,“更点”也。因为旧时夜间计时用更点,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五更三点,所以“时”和“点”是一致的。韩愈东方半明诗:“鸡三号,更五点。”元史岳志:“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按点者,以下漏滴水为名,每一更又分为五点也,五夜又分为二十五点,每点又击点以记,或用钟鼓呜点。
: T9 X* G" `. l$ T' q                                  时、点之字词4 b! g5 F1 i% t& t
       哺: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 f/ t  m+ ~7 {4 J, F         映:午后一二时。
$ y9 q5 D$ F0 t; f- C         时时:时常。3 J4 ~1 r4 F& c9 n
         昼分:日正中之时。
: I1 L9 X) c5 _3 Q" o& E. X2 v1 d                艮时:午前二时至四时。
- I1 ~1 G2 |) e) U: b4 n  C( y4 V0 E         巳牌;午前九时至十一时。
6 P- ]5 t' o  s( w8 ]. Y+ D6 \3 q         正午:中午十二时。- o4 K4 x' J) T! V' |( I& C
         宿夕:时之暂也,也叫旦夕。3 ?6 \: e, M& o) l. g
         点卯:厂里官署以卯时检吏役。; }' b4 \# ?5 V0 }, x- [
         目下:近时。
' E" G- V* P/ F% `7 H0 {6 ^         今兹:此时。. Y3 u9 C& |& l7 e" \! q' V) G
        未岁:不多时。1 m  N- \2 Q- c
        守时;天文台先在夜间测出恒星的位置,再确定时间,然后立刻校正精确的钟——石英钟或原子钟,故亦称“测时”。" F- m) a: L4 }9 [8 P8 ]; a' x
        播时:天文台每天都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无线电广播准确地把时间播送出去。! \4 p4 o# ]' S& @
        太阳时:以太阳日为标准来计算的时间,以真太阳日为标准来计算的叫真太阳时,日晷所表示的时间就是真太阳时。以平太阳日为标准来计算的叫平太阳时,钟表所表示的时间就是平太阳时。5 ~( U# g4 g+ R3 y3 G! U
        十二时:谓分一日为十二时,即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入定也。
% T5 |4 G1 i' S+ m& L% B        十五时:古分一日夜为十五时也,即晨明、朏明、旦明、蚤食、宴中、偶中、正中、小还、铺时、大还、高春、下春、县车、黄昏、定昏也。
: q. X5 N7 k$ V( Z4 b5 z8 I6 s. T+ H        日 上三竿:上午八、九时。
+ J* B* I  G/ Q  X( l( f. k
& M( ~# p8 q4 o1 m6 I7 o7 M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2-2 10:20
yqllz 发表于 2015-12-1 08:53
4 ]7 j! k& @8 p" ~3 ?0 K; _* ^" `
. v/ W9 }. B! ?                    时之定义
' {+ [0 r& e+ W% ?       计时的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 ...
; H' s5 ~% R; Q% A* c3 u6 K
                         时的由来5 [9 r! [; A+ o; w5 a7 [
       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要求地时间进行更细更准的计量,于是从计年、计月、计日到计时单位的出现。据说,时是埃及人创立的。时的埃及文WNWT,与“祭司职责”同一词。祭司们根据特殊的星座,将昼夜各分为12时。也有说是我国创立的因为我国古代就有12时辰计量法,以12地支为名,1昼夜为12时辰,每时辰为2小时。
0 {% H3 j" }4 s, A       人类最早对时的计量是利用某种物体来计量的。如用香燃、沙漏、竿影等等。
3 |! A1 ]: m$ X$ J' M2 V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2-2 10:44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2-2 14:06 编辑 - |1 e/ a" f$ n& A( O! h" X
yqllz 发表于 2015-12-2 10:200 r" Y& H" b7 g
时的由来
! w8 h0 ~1 Z* T( z/ g4 I       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要求地时间进行更细更准的计量,于是从 ...
+ q- S, @. S7 S, S" @+ p
% c6 S; G3 V: o# V
                        什么叫时辰3 A, Z7 t$ X" d! g; Z
       时辰:从半夜算起,十二时辰是:4 f( X# x4 @& w! L4 s- Y
         子时:夜十一点到一点。
! T6 Z, o& T$ A% m         丑时:夜一点到三点。" B. Z: b! o* @3 W$ S- x" P
         寅时:夜三点到五点。
5 c) {4 H8 w- ]: ?         卯时;早晨五点到七点。+ H6 G% d& q% F# @3 u% c( n
         辰时;上午七点到九点。
$ W1 R1 \, l+ S0 m. E* H1 }; o         巳时:上午九以十一点。
/ n. U0 P3 C- ^1 k) j8 k. Q        午时;十一点到一点。/ Y/ p& ^  Q! G
        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
- `. n. ~& `  t/ @/ V2 P8 @        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
4 h, g. h4 N' U        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 T- Y1 k- s6 c& |5 T( N; J2 k( [
        戍时:夜七点到九点。, J  ]  L$ u1 I, m+ J6 O8 K
        亥时:夜九点到十一点。6 S; H! g$ C4 `& G) {. C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2-2 14:05
yqllz 发表于 2015-12-2 10:44
. d9 Y# D8 U! C7 k6 a; e! u2 \什么叫时辰3 a' ~) ~" _1 w
       时辰:从半夜算起,十二时辰是:
* m& z" m) a/ _         子时:夜十一 ...
- j  A& }0 k( Z  ~  K; K
                               古今时刻对照表3 T- X  g' S, n; `
        时辰           时段           时间
9 m) _8 `& Q; s- c& T- V       子时                  夜半               23—1点
" ]& s4 I% L+ e9 j4 |  Y5 f1 S         丑时                  鸡鸣               1——3点
0 Y+ b7 D6 F4 f5 I; u# U8 T         寅时                 平旦               3——5点
/ a5 b4 L0 f) b# b% W+ j; Y         卯时                  日出               5——7点' s* W: |& f2 Y4 B. t. i* J+ k6 t2 Y/ n
         辰时                  食时               7——9点* J% W6 r2 z% B; _5 z7 E$ b
         巳时                  偶中               9——11点9 A" R$ N8 q0 g/ u, f" ?
        午时                   日中               11——13点。8 P) b6 V; Y) J$ V+ H6 C9 X5 Z9 I
        未时                   日昳               13——15点。: f2 a) _6 }3 G# ^
        申时                   晡时               15——17点。
/ m0 v/ @! K# u( h, |        酉时                   日入               17——19点。
3 u3 f8 [; s+ f0 m& y        戍时                   黄昏               19——21点。$ N( w/ O  n# B
        亥时                   入定               21——23点。
: h- n8 ^" w7 P* x6 W
. I4 ?* Z0 W  B, Y5 Y4 p( T& V7 `1 v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2-2 14:23
yqllz 发表于 2015-12-2 14:056 A) N9 L, @! |1 X
古今时刻对照表1 N  ^" Y% C5 ^' E1 w9 g9 A# l
        时辰           时段           时间
7 A( W9 O9 ?& A0 C        ...

1 H$ H+ ]% L# U+ ]& h- |                       时     差
/ x4 e  V( _% @) k- J5 _* ?       东半球与西半球,这个国家与那个国家,中国的北方和南方都存在着时差。
1 d( h6 ]6 T$ A+ P4 @0 ~9 G          地球一面围着太阳公转,同时,又由西向东自转。地球在自转时,对着太阳的一边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边是黑夜。因而,地球上各个地区时间就不相同。, H' u, R. k6 v' ?# v  J  {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24小时,这是以当天正午到第二天正午来计算的。全球经线共有360条,各地的经度差叫经差。以360度除以24得15而推算出; 两地的经度每相差15度时间就差1个小时。
, w* I6 q  K, _, K! k+ T! j. a1 m) }+ S        我国共占经线60度,有5个时区,西藏、新疆西部属东6区,叫新藏时区; 兰州、成都等地属东7区,叫陇蜀时区;北京在东8区。我国大部份地区采用北京时间,北京在东经116.20度,而人民广播电台播时是以东经120度的时间为标准,所以播送的讯号时间并不是北京的正午,大约要过15分钟后才是北京的正午时分。5 p8 X, y' e+ X0 v
0 N9 {& c  w% w+ l- i& R( n) T! \+ G% k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2-3 10:24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2-3 10:55 编辑 5 ~5 j$ O( @, {& p

1 ~1 _" s* a# S9 a! W! q
yqllz 发表于 2015-12-2 14:239 T# W" P& i. {7 H; R5 R" x
时     差
; {. x  N5 Z0 W" J( \8 H       东半球与西半球,这个国家与那个国家,中国的北方和南方都存 ...
                        怎样计算时差
: a. U2 x: ~7 [, z( A  q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制订了时区制度。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隔15°经度 1时区 ,以本初子午线及荣东西经各7.5的时区为零时区,向东依次为东1区至东12区,向西为西1区至西12区。每1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区时。同时规定,以180°经线作为日期变更期,称为日界线由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增加1天;由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少1天。8 e0 a7 C/ q, L4 S/ T4 g7 k
    我国处于东8区,我们的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则是采用东8区时。美国华盛顿采用西5区的区时,因此北京时间比华盛顿要早13时。. D7 Z7 O( h+ r
6 ^/ q' z. P* K3 f) }( E2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2-3 10:54
yqllz 发表于 2015-12-3 10:24. m* u  [- A" g
怎样计算时差
& j& s2 Q6 v2 A4 }. y0 ?* h1 ]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制订了时区制度。将地球划分为24个 ...

, c  l; L# r4 y& ]                          刻
8 Z* U. B9 u% w! n                      刻之定义
' U: p$ z; d% W. J" Z" o       十五分钟为一刻,一小时有四刻,是时间计算单位之一。$ f! [! Y2 t7 |- S! D  z) B
                            刻之字词
$ H+ T  C( t( t, ^0 v& i# }) y  P       响;片刻。$ g7 ]0 v. Z* k0 \3 g2 m
        刻下:现在、眼前、时下。
4 b9 n! I) Y' o        刻日;限定日期,亦称刻期。
  G8 _$ F( x$ Y+ T        刻刻:时时。
1 s3 s7 F6 h; a! b1 L        刻漏;古代记时的器具。7 z, f  p9 p5 e/ E4 Y+ J/ T; L
        片刻;片时、须臾、斯须、即时、立地、即刻、此刻。6 b" W/ p: w7 t1 f& N7 N4 D$ ?! l9 W
        少刻;少时。
5 q2 L$ M6 f8 t+ S2 Y1 Z$ s6 `# Q* x       立刻:立时、登时、顿时、即时、立地、即刻、此刻。
: \8 a$ P) `/ h       晷刻;时刻。5 A! |( B6 p7 V! T& i) Z# x
       午刻;太阳正中的时候。
. e7 i: S5 `5 H       顷刻;极智短的时间。
6 p$ N0 y: Y& T, n1 n) }      旦夕:很短的时刻。% r+ {( ]( l( D8 A# n
      三商:即三刻。仪礼士昏礼注:“日入三商为昏。”按通雅天文:“ 三商,三刻也”。! G# ]6 U( o+ t2 I0 |
       转漏;古以漏刻计时,转漏移时,即为时不久也称转瞬,如是片刻之意。9 F9 K* E1 O8 b+ F
       须臾: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仪礼燕礼:“请君子之与寡裠须臾焉”按徐灏说文解字浅笺:“少惕谓之须臾; 因谓地不久日须臾。”( w$ P" z5 Z- r  Z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2-3 16:04
yqllz 发表于 2015-12-3 10:542 j8 x0 E1 O5 P6 f$ V
) z7 c3 b2 z* v- M; Q1 D. A  a, O' V
                      刻之定义! \7 h) D/ P3 Z; ^
       十五分钟为一刻,一小时有四刻 ...

2 w. [1 a5 q: v+ R# Y                         刻的由来
/ `, @) h$ q! R  t$ x5 X! {- Z       我国最早是以“插竿为影”来表示和计算时间。后来又以“铜壶滴漏”作为计时方法。: O# w6 |. x% F( G
         “铜壶滴漏”,是用铜壶盛水,底穿一孔,壶立一箭,上刻度数,壶中水漏渐减,箭上所刻亦依次显露,即可见“刻”计“时”,因为箭上刻有100度,分为昼夜,冬至昼漏40刻,夜漏60刻;夏至反之。春秋也分昼夜,各50刻,这就是“刻”的由来。
9 s& M- e: [3 i/ k$ c5 ^8 [       相传此仪器始于黄帝,《周礼、夏官》上已经谈到设官以管漏刻,可见周朝开始使用“铜壶滴漏”了。“铜壶滴漏”也称“漏刻”、“刻漏”、“漏壶”。杜甫的“五更漏声催晓箭”其“漏声”便是铜壶滴漏之声,《红楼梦》探春给宝玉的《结诗社贴》中的“时漏已三转”,即指夜已三更。由于“刻”的产生,因而在时间的字词上得以运用。如“一刻千金”、“刻不容缓”等等。% G- s2 y; ^/ }7 D% u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2-4 08:32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5-12-4 09:37 编辑 & y$ N- c* g( M1 M4 z4 o
yqllz 发表于 2015-12-3 16:04
2 |% j) Q1 o7 X" d# v刻的由来
7 \4 S& X, k8 ]& H+ Y) F       我国最早是以“插竿为影”来表示和计算时间。后来又以“铜壶 ...
" h# U7 k2 v" C, x

& S/ L$ p' @! ?                           分
. U/ e4 t  [3 |4 \/ q                     分之定义1 u- A& I  `& o) Q: d
       计时的标准,六十分为一小时,也叫一个小时的六十分之一。" t/ h" ~2 }8 C: {. F  [2 J
                     分之字词/ t" Z6 q; k- E, _- e
       分阴:言极短之时间也。即日影移动一分的时间。! _/ z; b8 K) B, i
          寸阴:指很短的时间。即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
% G* T3 }8 |! T3 A' P2 v8 {% P                   “分阴”、“寸阴”何来?) C8 A! Y; E( P+ z8 p# j
          据史书记载,我国在汉代以前已用日晷计时。日晷是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等12个刻度(时辰)。晷针为铜质,立于晷面和赤道平行,也就是说和地面杨一定的角度。在阳光的照耀下,晷针的影子就好像钟表的指针一样慢慢地移动。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的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的某一时刻。晷,日影;“寸晷”指一寸长的影子,借指时间。“一寸光阴”,就是晷盘的晷针的影子移动一寸距离所耗费的时间。9 @5 H/ P' L, w: d: L3 L, r7 C1 ?
         淮南子原道:“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晋收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 e: m( u. M6 Q" ]- D% @           汉、唐以后,在一些诗文中开始出现“寸阴”、“寸晷”、“分阴”这些词语。唐要诗人王贞白《白鹿洞诗二首》中有:“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3 ~; ~* _1 V& y: |, G! Q
4 R4 W2 n+ a( ^$ p'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2-4 09:45
yqllz 发表于 2015-12-4 08:32, F0 R7 T& h% e* j( P& {/ C

, H; D& q* R8 r1 I2 a- V6 X' _                     分之定义4 L+ O! t6 o+ @1 z6 `
       计时的标准,六十分为一小时 ...
) U2 J, ~& ^+ p# R
                        秒
! q, e5 u4 H) p6 x; e                  秒之定义4 N7 [* g) a, Z2 L) ^
          计分的标准,六十秒为一分这是计算时间最小单位。/ F4 f- x/ y( ?1 u1 _  m2 Z
                  秒之字词
' y3 g; @1 [7 m7 [) g          秒阴:极短促的时间。
" t& e) t/ y1 p$ |' o$ E             弹指:极快和短促的时间。
( p1 J0 o' ~; l5 ^             一会儿:很短的时间,又称少选。% L4 ?. o& i4 l0 R9 J0 F/ H
            一刹那:很短的时间。
, z* `# }+ J& W, s            一霎时:极短的时间。
: B! _6 f5 P+ w( L0 q           一瞬间:极短的时间,又称瞬目、瞬息、转瞬。
, i" Z) a+ Y. Z- x+ ^- X- p          一眨眼:眼睛开合之瞬间。
; G- ^7 s* M. v* y3 R. q$ O2 W! Q( G
( Q- I& r* r) `8 U- U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2-4 09:59
yqllz 发表于 2015-12-4 09:45
( n1 u- G$ L+ C* H; P. {' I) f! j+ F6 R! j, j9 ^
                  秒之定义
. Q$ N* i! K: G0 w# Z  C8 @          计分的标准,六十秒为一分这是计算 ...
- F- L: @; Q0 d- ]+ `8 q% J) }6 D
                     “一刹那”到底有多久9 }- K/ G1 r- [( ^6 Q4 |/ C5 T
       “一刹那”是表示一转眼的短暂境,“刹那”是印度古代语言梵音的音译,也是古代印度的一个时间单位。
' s) K  J( |, x          “一刹那”到底有多久?佛教著作中有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 有的说,一念中有九十刹那。“弹指”:比喻时间短暂。佛经说二十仿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苏轼诗:“一弹指顷去来今。”又见梵典《僧祇律》中解云:“一刹那者为一瞬,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根据现在时、日推算;须臾等于二千八百八十秒一罗预有一百四十四秒,一弹指就有七点二秒,一瞬间约三分之一秒,一刹那仅约五十分之一秒。
/ @( J1 v' g: ^8 W
- m" K) Z5 W+ ^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12-4 10:46
yqllz 发表于 2015-12-4 09:599 H7 E3 M( z- n8 c" l- a
“一刹那”到底有多久0 a+ K3 Q& n* y! d) @
       “一刹那”是表示一转眼的短暂境,“刹那”是印度古 ...

8 Q9 E" x2 Y, U, J                         闰秒. ]- }4 W2 Z4 @. C" t& h
       一九九二年是20年来最长的一年,美国海军天文台说,1992年6月30日,世界的时钟上增加1秒,这是闰秒。( I0 w- Z0 @9 {4 G
        一九和二年是闰年,也就是2月有29日这个闰年日,闰日加上闰秒,使1992年成为自1972年以来最长的一年。1972年是闰日加两个闰秒。, R; T, z2 u2 _3 \/ c
        一九九二年的闰秒是自1972年以来增加的第十七个闰秒。4 Q2 [+ u! g6 T3 Y$ q
        一九九二年的闰秒是在格林威治时间6月30日午夜11点59分59秒上。也就是说,12点以前的最后 一秒钟持续两秒。
8 }' u6 G4 L8 ?1 w" b' h: V$ w                           秒的时间概念
5 Y3 h2 e( `* Y8 f, |       1秒钟是钟表“滴答”一声。其实,这是不确切的。“555”挂钟摆动周期正好是1秒,而“上海”牌手表“滴答”一声证券为0.33秒。
( T$ x' s, v3 Y9 a  e3 ^5 r        为了确定1 秒钟的统一长度,科学家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如下的认定:
( W& L! S( ~* l7 a$ U        一是利用地球的处置确定秒长:1秒是1/60分,1秒等于1天的1/86400与太阳日的长度相等。这是世界日的秒长。
- n. K9 L$ [  m% f, {. r) x        二是利用地球的公转确定秒长:以地球绕太阳公转1周的时间为基准的计时系统称为“历书时”。历书时的秒长就是回归年长度的1/31.556.925.9747。) E0 ~% @/ L$ E; D. X
           三是利用 原子跃迁确定秒长:铯133原子跃迁频率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时间间隔为1秒。2 Q* Q# r0 Y0 w$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