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54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普通话历时四千年 朝韩、越南、日本受影响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0 21:4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近日,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普通话研究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区别于现在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中国古代也有着独特的标准音。通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郑张尚芳先生对于古音的研究,我们似乎可以穿越历史的长河,用古音来诵读《诗经》、《论语》和几千年前的孔子进行一次“交谈”。
; T* N3 O% W0 S8 F( K5 \& T/ [  G; ^% f6 C  @& t3 V
  古时候就有“普通话”,以洛阳话为标准音历时4000多年' f7 b2 c( M& w2 {. T

6 Z& s( e( I7 y% J6 m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按照古音的发音应该是“zhiang(将)zê(则)mraeng(蒙)ngüad(虐)guang(广)”;“ng-i(捏)jie’(节)dih(底)jiangh(尚)shiang(爽)。”郑张尚芳告诉记者,并且尝试用现代拼音进行标注,而《北京科技报》按照上古音应该念做“beeg(比)grang(关)kaal(扣)ggre(归)buugs(罢)”,郑张尚芳说,在这些注音中,声母双字母表浊音,韵母表长元音。音节尾-表上声,-h表去声。
7 K3 \$ K1 c; L* ~8 V# G
) L: D- U+ N4 \, k9 \+ \  “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民族的共同语言,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有了当时古代的‘普通话’。”郑张尚芳告诉记者,因为我们的国土面积很大,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还有不同的民族,因此大家交流起来就会遇到一些问题。) ?' a+ |- G& B, m( O% T

# ?9 @' h$ j8 K* `" |; O  例如,孔夫子的弟子三千,来自全国各地,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语言,很多弟子就会听不懂。所以,当年的孔夫子就是用雅言与弟子交流的,《论语》里就曾提到孔夫子是:“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而雅言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它也是古代的官话。
! Z. `0 c2 S9 g4 B5 u1 e
0 Q) T, \1 F& l' r: p1 Q5 ~. k  说到雅言的起源,郑张尚芳说,我们知道孔夫子生活在周代,周代文字学的是殷商文字。周人在洛阳建立成周,把殷贵族知识分子集中在成周,周人就向他们学习文字,学文字的时候就按照他们的发音学。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所以,古代的雅言就是夏言。古华夏人是汉族的核心,说的夏言有着巨大的凝聚力,众多古代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民族后来不再出现,实际都通过使用汉字改说汉语融入汉族大家庭,北魏鲜卑拓跋王朝改元氏就是史证。" A8 {6 Y$ |5 ?
0 P3 }0 c; L& D6 q4 t* J) J" Y
  而夏建都在洛阳,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所以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这一点一直到唐、宋、元、明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洛阳话为标准音的。从上古、中古一直沿袭至近代官话,历时四千多年。, m% @# d  C# c# G0 t
9 }. Y9 X. u9 s' Z4 ], n( G! d, M
  语言系统分为官话和民间两套,很多东南亚国家都受中国古音影响
) }( i" g5 t! q  g$ g- C+ j# t8 \8 B
; x% H4 ^* b8 H% }; U. v2 @; b  古时候我们的语音系统是两套,一套是官方的,一套是民间的,民间是方言口语音。在古代,读书人或者是上层的知识分子,做官的,都用雅言说话、教书,包括外交场合,各个国家的使节在一起、诸侯会盟来讨论问题的时候,都是用雅言。1 V+ ^( X3 m) ]' v% G
5 V5 ]- P% B) H$ Q8 R
  而官话以中州音为准,指的是洛阳的读书音为办公用语,并非洛阳口语,更非现在的洛阳口音。中国历代都有官方工作语言和生活语言的区别,各地也都有书面语和口语区别,书音和口语音同时存在,例如
! D+ S9 A/ h1 x( e, O2 m4 a# a% K3 W" E* L2 s( q3 P" ?8 ]
  京剧舞台上,上等角色说韵白,下等角色说京白。韵白里有不少“上口字”:“日”读i韵,“住、处、书、如”读yu韵,“歌、各”读o韵,“内、类”读uei韵等,都是更早阶段的旧音传承。后代人看上口字,有点儿做作,但老辈人就是这么念说的,老师口里那是不能含糊的雅音正宗。: L# @* |, l% _; l8 Z

1 M4 |! ^; b: E% I& A7 n+ Y$ w  “不仅今天的普通话里也有一些古音的保留。其他的东南亚国家语言的发音里也有我国古音的保留。”郑张尚芳说,因为很早以前我们就曾与朝鲜相互交流,汉代还在那里设立了乐浪郡,越南古代叫交趾、交州。因此当地早就都有汉语的教育,代代都教读书音。古代我国的很多邻国都学汉字,朝鲜、韩国、越南、日本都用汉字教育,他们现在的音一般都保持唐朝的音,还有一些词是汉代的。比如朝鲜人说孩子是“a—i”,就是杭州说的“伢儿”,这些词其实非常古老。5 Z7 `+ v% U3 v. J% k  l

1 `( N& W4 p/ X2 y, t9 ?$ h! q; p/ [  现在的普通话最为接近的自然是清代的语音,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确定现代汉语规范问题  ?* u& A- I* J) L; \9 t" L$ C

: P7 G& d3 H8 O& ]6 N  为什么直到今天,我国依然存在很多不同种类的方言,尤其是南北方方言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呢?郑张尚芳说,有人说,中国的语言方言复杂。这其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复杂的方面,还有一个统一的方面。从黑龙江到云南都能通话。复杂的是东南这一带,正因为原来住的是少数民族,越族和南蛮,学汉语学得不标准,所以形成方言,比较复杂了。1 S% ~) O$ u# e: x; y

5 x" H6 i: a$ o+ n  又因为北方人南下,时间不一样,有的是汉代来的,有的是晋代来的,有的是宋代来的,不同的时代,北方的语音也在变,到了这里留下来,这个地方的人就留下了当时的发音。大家都知道杭州话。宋室南渡,是从宋代汴梁(开封)迁过来的,就把开封话带过来,然后跟土话结合形成的,里头有大量边音“儿”尾词。
$ Z# T. J& A% ~2 G5 i/ F( y" `$ \( Z
) v  M' j5 f6 E1 z. ?$ B9 k+ \  而与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最为接近的自然是清代的语音。北京话的底子应是中原和河北的官话。满清进京以后把原驻民赶到了外城,旗人住内城。因此今天北京话是东北旗人话和北京老话合起来的,东北味很重,听东北话声调就比天津话还更近北京些。
; |, Z& K- @/ F( f* ^% V2 z8 v* z( x
- D3 i- ]$ n% |+ T  清夏仁虎《旧京琐记》说京师“言庞语杂,然亦各有界限。旗下话、土话、官话,久习者一闻而辨之”。比如北京土话说“你和我”念成“你han我”。但是我们的普通话、过去的官话都是讲的文学语言,读书、唱歌,古代唱戏都要讲究咬字,不能不标准。北京的官话不同于北京土话、旗人话,后来这三种话以官话为中心结合起来,成为普通话语音的基础。" o: }. r% C5 Z

7 @$ t# X/ I; E8 i# x" X( c4 H  对全国官话标准来说,北京话的地位是到清中后期才这样提高的。民国时教育界已提出以北京音为国语标准音,但当时的教育部未批准,直到解放后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这才确定下来。2 a$ @  e; O' W# Z2 b& |

7 H6 U* I$ a7 ?; z  专家观点:推广古语不现实2 d* p7 ?9 ]2 S' p) c
  E- k( c- i4 S* Q- R; _4 \0 S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这是为什么?难道古语不能够推广吗?郑张尚芳说,推广古语不太现实,因为重新构拟出来的古音只是个大概,不能确定古代是否就是这样发音的。用古音来念古诗文当然更有味道,能更好地体现其原有的韵律美,但是普通人根本听不懂,这样做也就失去了意义。
) X" Z# ]( y! j% u5 m7 U7 ?1 X
# ^! Z+ B. y0 F, u9 ]3 b  而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小孩儿刚出生根本不会写字,但是会发音。所以,语言应该是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支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是由汉语继承下来的。从古至今,“普通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股巨大凝聚力。所以汉语在国内、国外,在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7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发表于 2011-4-11 00:41:08 | 只看该作者
我说的普通话不标准,很多时候变成了不懂话;P

签到天数: 4074 天

连续签到: 3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1-4-12 10:23:22 | 只看该作者
我说的普通话不标准,很多时候变成了不懂话。! d) p8 u$ G" d( @
姚广南 发表于 2011-4-11 00:41

# `1 L" {. j9 T6 f% ?* P
. A+ ~; a, @) s( f& o% e9 @  ]) p1 a0 V, G% i8 ?- _  Z& [
    加强学习!:lol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2-5-29 16:31:37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家说家乡话,到了外省要憋普通话,尽管憋讲很吃力,但人家说“你讲的四川普通话我们基本听得懂”。我还蛮自豪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7 16: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