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和古村:不是城镇 胜似小城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6 14: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罗冈围的古建筑群让人惊叹,在范和村古围村中也最为恢宏。

/ `  R, W! O* N7 n

村落是城镇、城市的昨天,不少村落形成时间往往比一座城还要早。在惠东稔平半岛,范和港旁的范和村出现的时间比稔山圩还早。范和村古风犹存,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被评为 “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和“中国古村落(广东传统民居)”,该村又热闹如旧,1万多的人口、50多个姓氏的村民在此定居,像一个热闹的小城。


/ [$ O' f: O, @$ I( C

城隍庙兼具广府和潮汕风格


3 ~8 F, L  i- y% h3 v' z; E' u

稔山境内周朝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晋唐以后,由于中原战乱,大批百姓被迫不断南迁,稔山境内也成为一些中原人居留之地。


8 i! x9 v) u% [

范和村古称饭罗冈,亦有饭箩冈之称,相传以地形貌似饭箩而得名。后因当地方言“饭箩”与“范和”同音,在清代乾嘉时期,村名饭罗冈已慢慢改为范和冈。

1 t2 m8 s$ g* l) s* e8 p0 i  d

据2014年版 《稔山镇志》介绍,明洪武元年(1368),朝廷在饭罗冈置巡检司,设巡检、吏各一人。当年,潮阳一带一些躲债逃生的民众经海上漂泊来到范和定居。


% C' v' c1 d9 p1 }! J0 H' v- e$ U4 G

深谙惠东文史的惠东县政协原主席刘桂儒通过史料考证,认为范和开村时间最晚应不迟于元末明初。他认为,内外管巡检司设置于明洪武元年,这说明饭罗岗早在明朝之前已形成聚落,结合村中各姓的谱牒资料和源流传说,范和村的开创时间大致是元代至顺四年(1333)。


4 R) p6 m# x  r0 m8 ]5 j$ v

尽管是一个村落,但范和却有一座建于明末的城隍庙。该庙在范和村罗冈围外,至今保存完好,兼具广府风格和潮汕风格。

8 e5 v% _( @; b5 ?8 Z6 K

明有范和清有稔山


3 @" |; z% ^" C4 ?1 H

先有范和,再有稔山。稔山圩开圩时间,已经是明代的下一个朝代。《稔山镇志》记载,“清康熙元年(1662),稔山圩开圩,建圩时圩集设在今天的老市场。”稔山因圩镇东侧的山岗上稔树丛生而得名。这是北距范和两公里的稔山圩,首次踏上城镇化的征途。


. D; v: |* x+ P

范和的地位在清代也有所提高。《稔山镇志》介绍,清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四年间(1704~1715)大棚守备协标右营驻平山后,转驻范和,设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和外委四员。清康熙五十五年春,提督王文雄提移平山汛守备于范和,稽查渔船,建官署18间,兵房100间。及至乾隆八年(1743),范和为归善县城守营,共有官兵584人。

% I% j: b# f5 }0 ]2 b7 j

据记载,范和村在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就有了颇具规模的集市,最早的贸易市场在三角街、老米街、新布巷一带,稔山、铁涌、吉隆等地的部分海产品在此销售,光商店就有上百间。

& C( {3 z/ |. ~9 T  }$ s6 }# g

一度设立乡政府

* {. S! h1 L2 T4 L

数百年来,归功于发达的渔业和盐业,范和村发展迅猛。该村变成城镇的梦想,一直未曾泯灭,一度与稔山圩“分庭抗礼”。


, a) P5 H& i) p0 ^

1958年10月,惠阳县稔山乡与铁涌乡合并为稔山上游人民公社,社址就设在范和。当年10月,惠阳县上游人民公社获国务院奖状 “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奖状上亲笔署名,该奖状的照片至今还被展示在稔山镇政府会议室荣誉栏显眼位置。


8 ]; O- z. @- r) V4 B9 ~

到了1983年,范和乡政府设立,范和人第一次运作基层乡镇政权。此后,随着商业的发展,范和成了一个小圩镇。1987年,范和设村,至今归属稔山镇管理。

8 |% @1 c6 y6 M, E1 ]4 T/ e4 G4 X

据范和村老一辈村民说,上世纪90年代,范和村民曾集体打报告给上级部门,希望设立范和镇,然而,该报告没有被通过。

/ W1 y5 t. [; h

今天的范和,地域占了稔山全镇的约九分之一,2013年末户籍人口达到12867人,50多种姓氏的村民在此定居,从事渔业、餐饮、养殖、办厂等。范和港边,该村商贾繁荣,车水马龙,一派繁华之景,不是城镇,却胜似小城。


4 V. ?+ H# ]. C6 d$ _$ C) s! E

范和,以一种勃发不断的活力,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先祖的城镇梦。本组文图 《东江时报》采访组文字 侯县军 刘建威 廖桂旭图片 周楠


' o& U; K+ r8 [7 q' v5 X

延伸阅读


4 i% p. A" M7 Z

罗冈围俨然一座微型城池

* A, l( P$ e4 }9 u4 b* L  s

范和村罗冈围古围村呈正方形布局,长宽均为99米,设有东、西、南、北4座门楼,门楼之间用108间房屋相接而成围,围内有坐北(偏西)向南的8排建筑,每排建筑各有布局和结构相似的6间房屋。站在高处鸟瞰罗冈围,48座房屋排列整齐有序,排列之间是宽3米左右的,用花岗岩石板或河卵石铺砌的巷道,再加上南门的有着多个铳眼的小瓮城,罗冈围俨然就是一座微型城池。


' u( A0 ^& h& a  Y! J

据惠东县博物馆人员考究,从罗冈围现存房屋来看,它们均为潮汕地区最为常见的爬狮 (或称下山虎)布局,一层砖木结构,青瓦硬山顶,墙群用花岗岩条石砌筑,最迟始建于清代中期,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 I& _  T- ~0 a' Q
/ f% E) X* M2 \$ R4 k! D2 J/ q, 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1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3 11: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