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23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春堂”寻亲还在继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2 10: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十月二十号,lemoll宗亲发来寻祖帖子,希望寻找失散了两百多年的老家,他的祖籍是南昌,字派是“继武定公卿”,我查阅了家谱,已经确认了他是南昌斗门中房。我另外发了一个帖子,在“特大喜讯”之中。
1 H1 f5 g: N4 J- s- x; D       lemoll和我的交谈中,还希望查找他的堂亲,安徽龙岗姚公德家的情况,他提供的线索是姚公德的先辈也是开药铺的,堂号“万春堂”。
6 o* ^6 M4 ~& O2 N$ @- p6 U! F      南昌姚卿芳、姚卿堂、姚卿宸也非常关心这些帖子,积极寻找有关线索,又有一些关于“万春堂”的故事浮出水面。。。% V% m9 Y3 \% q' J( o! U; q; 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13: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姚尚明 + o2 H8 h# e* Z7 [5 C( g

/ o2 u+ T5 z, {* T( L( E& E
7 x" w; G0 J( q    谢谢关注!知道了,江苏徐州利国,姚世浚开的药铺叫万春堂。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10: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2-11-23 11:01 编辑
2 b& G% Z: p3 D$ b% B7 M7 X0 n1 y
( o4 M' U7 J7 J& R# k- O, [回复 4# 姚孝                                        
0 {& l2 m9 k" |5 l& w$ s* F- O  ^                        邯郸也有“万春堂”
; B- p, v' D, s( C        

$ T: }3 D9 i. @/ d& l
    南昌姚卿堂给我提供了资料,斗山有个姚武信,大约在清朝前期从南昌来到河北邯郸,行医为生,开设了万春堂,邻居程氏,也是江西人,曾经二次返回江西,将武信后裔的按家谱命名带回江西,一直延续到七七事变,之后与南昌家乡失去了联系。


/ k  r) M+ x& Y5 D' D6 K    武信生有三子:定清,定洁,定河,还有二个女儿。定字辈精诚团结,建有五个大院,颇有大家风范,在县城名显一时。家里原来带出了文武定公卿的谱号,续上了诗书保圣贤,忠孝贞嘉国,万古传留名

) \5 [7 J$ c5 ?, D) N
    十分巧合,提供这个资料给姚卿堂的宗亲也叫姚公德。安徽天长县龙岗镇也有一个姚公德,他们开的堂号也叫“万春堂”,难道他们是同一个人?据我查阅了南昌族谱,居然有十几个姚公德,他们会有什么关联吧?请知道的宗亲提供有关资料。

' ]7 N5 `* k( q/ M  t3 z
                                   / e3 p' m+ n) o! @* m1 Z- ]
* B9 b7 v% [7 l% e/ G3 ^
$ L# x- y7 n  n; o! P

* U% _4 h( Q9 t4 ~* m. [$ @- T5 H9 v0 C+ N. h1 E7 X

, x: z4 K* c) ^6 _0 U! |' M. u9 W$ L8 _- W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7 09: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2-11-27 10:16 编辑 6 k' ^. N$ _; _) }6 C

& _  R$ B  K- n& X4 h5 K$ a$ K回复 5# 姚绍弦 9 Y7 o3 L$ K/ `
9 f/ t+ t8 S; g+ N

3 E5 t+ K% T: W) k) i% q      我们已经知道,“万春堂”是个药铺号,南昌有,安徽有,江苏徐州有,现在又冒出了河北邯郸有,看起来南昌姚氏行医卖药早就有连锁店的概念了。
" l0 t. e8 G: v4 e. K      归纳起来看,南昌外出行医的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说明这个家族内部是非常团结的,互通有无,毫不保留。我查阅全国的许多中医世家的资料,像南昌这样的代代有名医,人数之多,涉及地域之广,历史之悠久,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中医可以说是南昌姚氏之魂。9 z+ ]3 D4 U- O+ ~
      寻根溯源,1165年--1173年江南名医姚谷清,号称“云谷道人”,他是有记录的,从灵源来到南昌行医的第一人。有一天他在行医途中,乘木排到南昌去,经过赣江一片水面比较舒缓的地方,半夜里传来了鸡叫声,因荒芜人烟感到奇怪,于是在江边插了一根竹子,许愿回来如果竹子活了,就可以在这里定居,结果灵验,遂从灵源迁居此地,这就是姚湾。
4 T* {6 U8 {2 N3 k' y/ h0 K      从姚谷清再往上溯源,我手头上找不到历史资料,往上查看谱系也比较简单,不便妄自臆想。可以肯定的是,从姚谷清往上的几百年,灵源姚氏是一个有文化传承的家族,是毫无疑义的。姚谷清至今近九百年,有近三十代人行医,真正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中医世家。8 t5 P$ {1 r- ^* d+ l  K
      斗门的发祖叫姚澄,他出生的前后几十年正值北宋末年,金兵南下,瑞州战乱,他随祖父到姚湾避难,祖父叫姚居敬,素有大志,乡绅荐于朝。居敬“以时不可仕,坚辞不起”,于是隐居在姚湾。如今南昌姚氏以斗门最为著名,外出的分支也几乎是斗门的后裔。他们仅仅在姚湾避难了八十年,为了感恩,从宋朝开始,每每家族聚会,他们都遵姚湾为老大,表示感恩之情。酒席座上,庙堂活动姚湾排位第一,八百多年来,从没有忘记得到过姚湾的恩惠,使每位知道历史的人心生感动。这是舜帝忠孝文化活教材,活样板。南昌姚氏成为本地区最有传统最有影响的家族之一。
+ P* m" c! X1 J+ U       据斗门姚卿宸回忆,姚澄也是一位医生,相貌堂堂,是个标准的美男子。祖辈传说,姚澄是挑着中药担子,悬着葫芦,做了斗门佘家的上门女婿,为了纪念姚澄的功德,传承了中医的家庭,都将葫芦作为吉祥物,挂在家中,成了传家之宝。斗门原来是佘家、杨家的聚居地,几百年之后,方圆十几公里都成了姚家的土地,佘家、杨家后人不知所去,直到解放以前几千人居住的姚家也没有几户人家种地,多从事于与中医、中药有关的职业或从商。土地也都是租给外姓人种。家族里流传一句话“外出赚钱,回来买田。”这成了南昌姚氏的传统。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10: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2-11-28 11:17 编辑
7 r! I! o6 |0 y: P* _; t0 w, y
! W2 H& x2 h, @4 g5 t. u回复 6#姚绍
& I2 k2 T, W; X; Z2 s                                                   关注盐城“万春堂”, h9 }( L' m, e! ]8 V' t) J/ t
   
: l! p1 ?+ d; P& p+ g- u8 K       南昌姚氏家谱记载,从明末清初开始,整个家族在江苏盐城的人,每个字辈都有上百人,可是截止到现在回归南昌姚氏大家庭的盐城宗亲也仅百人左右,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一定是有不少族人遗失在盐城的历史长河之中。这引起了我对盐城姚氏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 V0 S( h0 {- S' f$ I7 ~& I  l      盐城南岸分支是从1785年盛华公在南岸打出“万全堂”的旗号,此后代代有人行医,上了盐城人物志的有卿权、绍仁、绍德、绍智,其中绍德成就最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参与了高校《中医学》的编著,还是《江苏中医杂志》的常务编委,生前曾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图书馆馆长,参与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创建。可喜的是,这个家族90年出生的奉正,91年出生的奉阳双双考取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从他们的老祖宗盛华公算起,奉阳、奉正正好是第十代传人,科班出身,说明姚氏中医后继有人。* `9 C5 C3 I$ X7 j. N' Q2 w
      我在翻阅外出分支家谱时,没有发现“万春堂”的旗号,我向姚卿堂提出疑问,问“万春堂”与“万全堂”有关系吗?姚卿堂说,既有关系又没有关系,所谓有关系是指南昌家族里“万”字号打头的堂号很多,他们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所谓没有关系,是他们之间他们各自经营各自为战,地域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利于各自经营和生存。
9 `/ H# P( K% q; H( B, e      姚卿堂的一席话给了我许多提示,我从盐城的分支中没有找到“万春堂”的堂号,无意中从斗门团门楼房中在起汉的行传中,发现起汉随父客寓直隶濮阳县,在大桑树集南街路西开设“万春堂”药铺。起汉生于民国十一年,余未祥。南昌十四届修谱是民国十八年,所幸的是起汉的后代也在濮阳,他是万幸的,他家族一直与斗门有联系,所以他的后代就收录在斗门的门楼房中。
0 _& c' [; @2 \$ S
      但非常有意义的是,我从起汉上查六代,发现其祖继美公在清乾隆时到了盐城,当时的盐城归淮安府管辖,这个时候,“万春堂”的招牌立在了盐城,继美公有四个儿子,只有武数公后人留在了南昌,武书公后人在濮阳,尚有武礼、武射的后人仅可以查到定远、定道,之后便与祖籍地南昌没有联系了。这样的现象在南昌的谱系中还有许多。所以凡是在盐城附近,如果祖上有行医传统的或是听说祖先来自江西的姚氏宗亲,来南昌寻根问祖成功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如果听说过“万春堂”堂号的后人,来江西问祖的宗亲,则十有八九能找到根的
4 @  K4 Z8 I' J9 P" e% ]
   
& S* e: |: _1 H% E7 }- T' @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10: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姚建平
* x% @8 D6 b, K- I% o
8 L1 S* \. C6 M- _% z0 D+ u' }- Z, @9 W0 B$ C) i7 C  L- n& H) G
    "万春堂”里有秘方

" R. |7 q$ J1 M! D8 c* r8 F1 l8 q
      清朝中叶,斗山村姚文宣只身来到河北邯郸,开设了“万春堂”药店,历尽艰辛,第二代人努力拼搏,第三人发愤图强,终于在邯郸市购地建房,建有前三院后两院连成五院的大房子,颇有大家风范,一直到“七七事变”前,邯郸商会成立,“万春堂”主人被选为副会长。可见,姚家人在当地商界的影响力。
* a& p; _+ E3 k6 W6 _- {& v+ p0 ?      姚家医术在邯郸先以治疗伤寒而闻名遐迩,患者多赠“济世救人”的牌匾,东北军将领马占山将军曾到姚家“万春堂”治病,病体痊愈。痊愈后赠与“堪称良医”的牌匾。事实上“万春堂”在邯郸打响名声是因为自己祖传的秘方“疟疾丸”。当时疟疾盛行,方圆百里都有患者,口口相传,前来“万春堂”求医问药,由于药方神效,逐年销量大增,给姚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祖传的“脚气粉”也深受老百姓的好评。1 p: p$ I$ m9 b3 l- v6 b2 U
      我向斗山姚卿堂询问,“万春堂”里是否都有祖传秘方。回答是肯定的。姚卿堂说,南昌姚氏外出行医都很多,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有的是因为战乱出去的,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但大部分还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到各地行医,家里人之间也有所交流,既保持各地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些验方互相交流,形成了一个网络。尤其难得是,道地的药材也会交流,这样就保证了药效和姚家的声誉。当然,医术与配方一般是不外传的,外出行医形成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一旦立下足来,几代人就会长期以医生为职业,口口相传,积累了名声,生意就会越来越旺。所以南昌姚氏至今有二十多个分支在外省,就不难理解了。
# k# E% T( B! u" D* O9 a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0: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2-12-12 10:37 编辑
2 Q/ J5 c- F: j
1 X+ ^+ f0 K: U5 }

回复 10# 姚绍弦 7 L4 p1 O# h1 a9 W8 `1 r# V* J9 A

7 O; g' D& _6 [+ i5 p& C" m
8 H0 u1 n. A1 n$ l, p    姚公德的心愿与遗憾


) ]" y6 F& ]( b      从上文可以看到,邯郸姚公德与安徽长天姚公德不是同一个人,但祖上都从南昌外出,都开有药铺是相同的。: A' X1 }  }: y' ^) }' `- {
      邯郸姚公德老人从小就记得春节时年年家里门市上贴春联,都是由其父亲亲自手书,“万事亨通俱应手”“春色沁心亦宜人”,横批"济世活人”,而在药材库房明显的地方,贴上醒目的“爱药如金”“惜药如命”,警示从业人员及其子孙。& _, q/ D: ^) X% i4 H8 k
      公德老人说,他这个家族世代行医,现在有人发展到包头、尚义等地,但都是从事与医学有关的行业,联络起来也十分不容易,遥想到先辈三兄弟艰苦创业,他赋诗一首,表达了他的心声,“武信创业何惧难,医术迭起代代传,三鼎协力拥万春,昭示后人胜于蓝。”
& o( m6 M$ ^! ~* ~      公德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他也道出了他遗憾的心事。由于远离祖居地,当时祖宗外出仅带出“文武定公卿”五个字,几十年后,后代就不知老家字派的下文了。虽然拟定了“诗书保圣贤,忠孝贞嘉国,万古传留名”的字派,但现在家人分散各地,人各有志,不重祖训之孝,不可强求,以致所生男女自愿呼叫,难以约束,家谱形同虚设。这是他一生感到最为遗憾的事情。好在都没有忘记老祖先在南昌,没有想到南昌的家风如此浑厚,历史如此悠久,因此他希望邯郸的姚氏后裔无论所在何方,都要与祖居地保持联络,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20: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姚绍弦 # ]$ Q. q. K/ K& K; x2 U
9 c, }1 k7 U" G7 G* ]9 S3 d6 k

0 [) ]7 @) K3 f! ?    河北邯郸的姚群英在网上与南昌姚氏有过交流,希望他能上上姚网以增加对老家南昌的了解,我还希望他将邯郸万春堂的故事继续给我们讲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4 03: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