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绍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一大支姚即将回归南昌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3: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5-9 23:31 编辑
1 }2 O3 V, J& x+ S4 y
pszyyao 发表于 2015-5-9 21:57
  N0 m( P' ^/ T/ A" {你的湖北寻亲行帖发完了,我得再向你弄清楚这3支姚氏的基本情况。
& C" H$ p: j1 I+ Z5 I8 M! B+ L; {. ^+ A( G& D3 f
       湖北松滋姚氏(姚海 ...
" s- f8 y( n8 h% y6 q5 R- W  d; |) y
; z5 {! V' u' B* T' I( R
    这次湖北宗亲的寻根问祖得益于海峰宗亲的穿针引线,没有他这样的热心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海峰家族在松滋,与宜都的永生宗亲同为一族,他的老家与宜都的姚家湾山水相连,因为祠堂的旧址在宜都地界。故他们将自己的姚族命名为“宜都姚”是不会有争议的。他们的发祖是志显公的二儿子。长江对岸的枝江姚家港一族是志显公大儿子的后裔,家谱上清晰地记载他们的发祖志显公落籍宜都,然后才开垦了姚家港的水渠,从此有了“姚家港”这个地名。他们对自己冠名“宜都姚”没有异议。他们这对亲兄弟的后裔愿意共同修建一个新的祠堂,表示要加强长江两岸兄弟家族的团结。南昌宗亲看到这一幕非常高兴。3 T# H% `+ U# I- C% O, Q/ M5 _
    与我合影的就是海峰宗亲。6 V4 f8 F$ u. n' @+ A% V* `; c

SAM_0877.jpg (938.91 KB, 下载次数: 430)

SAM_0877.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5-9 23:27
! n) T! t' I: Z这次湖北宗亲的寻根问祖得益于海峰宗亲的穿针引线,没有他这样的热心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海峰家 ...
0 ~8 k4 _, d. ^$ w* P2 _$ W- x
     松滋陈家业的这一支姚,肯定是南昌竹林姚。他们家谱上记载的“大栗树”与竹林家谱记载的“大枥树”是吻合的。我手头上还有湖北其他地方记载“大栗树”的姚族,过段时间再仔细研判。
, y5 Z$ W8 d, ?  O9 `    另外,枝江市还有五支以上来自江西的家族,我在等待他们的资料,一同分析。
4 f1 S* O2 H0 d/ X* B  b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6: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5-5-10 13:26
# u1 U8 h0 I4 [$ ~  m0 L请问,你们始祖相儒公是志显公之后,那么志显公是谁的后人呢?南昌谱中有记载吗?

& {+ t1 e& \0 F) j7 v$ S6 k% ~    绍峰老弟是懂谱的。我们在宜都也探讨了这个问题,现在竹林姚都是仕洪的后裔,同一字派的36位的仕字派后裔都下落不明。理论上说,志显公是这37位仕字派里的一位的儿子。虽然我们可以去查一查老谱,但是查得到或者查不到都没有关系,查到了当然更加好。南昌家谱向来实事求是,如果没有查到,下一次修谱,可以列进“志”字里面,说明一下就可以了。/ ?9 E5 O' h. \: I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09: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5-11 09:20 编辑
; v2 M2 Y& i( I6 V5 q' L& q5 M* [
二水(姚中正) 发表于 2015-5-10 22:45, w+ P- ?/ l/ S% w- D
向卿芳老,卿堂老,绍弦宗亲致敬!
  Z( T. l  z$ `3 u8 T' ~* ]你们为家族无私奉献不遗余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6 C/ o& z% Z+ s4 B: }; |* g7 \
! z' M, I1 x% U  l
二水宗亲:
, F( \, c9 V  m    我们这次行程匆匆,没有来公安与您相见,甚以为憾。为您对于父亲的孝心感动。9 M  q+ {! t* i1 z, E3 c0 X: ^
    南昌家谱记载了许多公安的信息,请帮助留意关注。
6 O2 U* P% G+ A' v    伯秉:字月桂。寓居公安白湖乡,生于明朝宣德年。子四,叔滋;叔治;叔润;叔湖。居公安无稽。
, w/ Q9 Z0 i! g- E$ S2 `: w    季艾:名稘,行七。子二,元丝,元伦。明朝初期人。居公安。
8 S6 O) Z/ O% b4 A- ?1 m    谢谢您!  W4 i. R8 {" M; U8 B, H$ U' Z6 ~
/ h$ g8 b+ _+ p! n% r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12: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5-11 14:49 编辑 7 o* ]; e) f* S: y& ^
姚元平 发表于 2015-5-11 11:19
: u! l  G3 H- }: L绍弦宗亲,你辛苦了。不知在你们的南昌老谱上,能不能查到从南昌迁到湖北松滋的那些老祖宗的名 ...

/ }( g7 ]" M$ k1 O  m! s4 z( C5 f
1 Q+ ]; Z, i+ ^2 l    就整个竹林团的家谱看,生于明朝宣德元年的志程,字云万,妻陈氏。他是竹林团家谱当中第一个留下去湖北沔阳信息的人。这是竹林团去向湖北的端倪,我正是从这个端倪上,发现了竹林团去向湖北的轮廓。你们祖先到达陈家业的时间在明朝末年,还必须查看大量的湖北家谱,进行比较、分析,才能给出答案。
& n' l+ p- ]" _* c% _    竹林家谱里关于四川省的信息还有:* X  W/ {9 v1 f
     成都、南台寺、灌县石羊场、石阳场东禅寺、新繁县、牛华溪、五通桥巴头井、万县西门外官山、夔府、成都府彭县、嘉定府桂家山、健为县石板。。。
: d1 o: |2 n8 w2 B% h. D( }    以上是我随手翻阅的。南昌其他村庄的家谱基本上都留下了四川的信息。因此,对于湖北以及四川的寻根问祖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3 k! F0 ?$ c
, X9 J) V# \  Q1 Z8 u: ^! m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15: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5-11 12:17) f8 R8 a. |0 V- Z/ O
就整个竹林团的家谱看,生于明朝宣德元年的志程,字云万,妻陈氏。他是竹林团家谱当中第一个留下去 ...

) Z/ _5 h* L  B& v+ l    康熙22年【1683年】,竹林团的英佐公主持了南昌姚氏的第六次修谱。他生于明朝崇祯4年,故于清朝康熙40年。
' G, w8 r. b# R- ^1 B' Z/ u* B    英佐公是一个府庠生,他的父亲是邑庠生,他的爷爷是县庠生。可以说是“书香门第”。因此,竹林家谱在他所处的年代是比较清晰的。为我们研究竹林家谱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8 N" m+ B/ F% O6 \8 V# V& P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6: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元平 发表于 2015-5-12 11:37
% B/ J) y# x( p) Y谢谢菁菁宗亲的鼓励。
2 R2 i# f" K, |
     这个帖子得到了许多宗亲的关注,说明大家对寻根问祖工作特别的关心。在此一并谢谢大家!
* n1 ^  X5 I$ i     就湖北宜都姚氏的寻根问祖工作,已经有了一个结论。我原来打算就此打住,另外开一帖子。但是,考虑到有些事情还真的与竹林姚有关系。不妨接着写下去。如果把上述帖子作为音乐剧的第一乐章,下面且把它当做第二乐章。
+ H' X5 f; ^4 x/ p6 c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6: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5-12 18:34 编辑 9 ]5 N9 D, ~" ~7 V) N$ K; D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5-12 16:049 h/ T+ [& s( r2 ~) \* @( p
这个帖子得到了许多宗亲的关注,说明大家对寻根问祖工作特别的关心。在此一并谢谢大家!
" u$ J/ g, W  o0 p/ @     就湖 ...

, h; [% ~2 n+ D" D/ l
* P) K* r' v* d$ L& v% |% b! {. d   一。鄱阳湖的草。) p, W$ ?/ \' N: E9 l, b. b
   “鄱阳湖里咯几根子草,变成了南昌人餐桌上的宝”。这是著名音乐人吴颂今为电视剧【松柏巷里万家人】作的主题歌“黎蒿炒腊肉”里的一句歌词。
. e5 W! k; E6 U0 y' {! Z    其实,无需颂今老师的推波助澜。在南昌,如果不知道“黎蒿炒腊肉”,他还真的不能称自己是南昌人。
1 T( w! ~; f0 W  U2 r; t    “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南昌人对于黎蒿的喜好程度是外地人无法理解的。就像槟榔对于湘潭、株洲、长沙人的特殊情结。
& ?4 m- q0 f) n: b+ N: [5 [    南京人也吃这种草,当地称为“芦蒿”。许多年以前,我在云南昆明的滇池,也曾经看到过这玩意。一问,得到的回答是,几乎没有人吃这种草。0 D& N; P; {8 X! `; ^
    黎蒿在长江流域都是存在的,但是,吃来吃去。南昌的黎蒿它的一股清香味确实与众不同。现在,“黎蒿炒腊肉”成了南昌人知名度最高的一道菜。
" j) M/ I7 ?7 d0 I* @    整个幽兰镇位于南昌县的东部,滨临鄱阳湖。据说,老百姓引种藜蒿到水田里的面积就达5000亩。这是为反季节蔬菜搭的大棚。江南水涨的季节,农民随便拔一船藜蒿就可以在城里买上上千元。藜蒿的珍贵是因为它的时令仅仅半个月。半个月以后,它就老成了柴火了。5 J5 S0 N4 X% m! |' a; P% b$ I7 a
    数百年前,湖北宜都的宗亲离开江西南昌时,留下了“蒿子坝”这个今天已经变迁的地名。但是,一旦他们回到南昌故乡,故乡宗亲点上的第一道菜,一定是“藜蒿炒腊肉”。
0 b  y7 o6 z) ]( }, i$ n
7 N% u/ J; g* `% J( _7 v% ~/ f4 p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绍弦 发表于 2015-5-12 16:499 _6 A# T' f% x5 P: |4 w3 k, J
一。鄱阳湖的草。! A+ o- O  K, Z7 v0 y1 e) q
   “鄱阳湖里咯几根子草,变成了南昌人餐桌上的宝”。这是著名音乐人吴颂今为电 ...
+ z; a6 `, G% D7 k, U% P6 o4 [
   二。卿堂大叔收藏的资料。9 t! u, q0 [/ @2 J0 M- M
   卿堂大叔是我入门南昌家谱的老师。我认识他的时间不长,记得第一次在灵源的芳里,南昌宗亲联谊会去了近20人,原本是想与他们交流感情。没有想到遇到一伙不懂谱的宗亲。卿堂大叔没有与他们争议,把我拉到一边,指了指家谱,对我耳语了几句,我马上意识到卿堂大叔是一个懂谱的人。一个靠谱说话的人。! C  F- w" n8 P
     后来,一与卿堂大叔接触,他就手把手地教我。我对南昌家谱入门就非常快了。
. w( }# n4 I% l# F4 c      原来卿堂大叔退休以后,一直在接触南昌家谱,现在已经快20年了,一些关键的节点他都了如指掌,倒背如流。' c" l( R6 ~3 d: |& H; }
    他有一个好习惯,他把历史上各个村庄外出的宗亲记在一个本子上,外地宗亲来南昌寻根问祖,他也会把信息记录下来。下次工作起来就方便了。下面是他留给我的资料:
3 K# B0 a* k' ]! _    1,陈友谅叛居沔阳,天下兵灾,惟三楚最重。。。迁于饶州之乐平,或迁于南昌之厚旬者也。。。【撰于咸丰辛酉】
3 w- i( Q# o* |  j    2,“九菊、九日二公,自南昌府南昌县信里厚旬社,是时某桥[桥失名]竹林迁居竟陵之西门外雁集关。。。【撰于乾隆22年】4 x& I7 a' Y1 G4 Y' m9 y2 o; X
    3,“何以周知百世之源流乎?我祖九菊由江右始居竟陵雁集关,历二世。。。【撰于光绪十年】3 w1 ~. A! k' A+ ^$ I1 i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21: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公凤 发表于 2015-5-12 21:069 S( d6 m2 ?- a) C
绍昡辛苦了,下次来九江我请你藜蒿炒腊肉

" O' E) T4 w5 b& l2 G    谢谢公凤爷爷!绍弦是您的孙子,您请孙子吃藜蒿炒腊肉是应该的。有机会一定来九江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2 14: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