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6079|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湖南三公支系老谱两点记载的思考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4-24 15: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关于湖南三公支系老谱两点记载的思考

2 r, G4 E: ^5 o  ]6 b

1 U6 t+ y( v- f" G, X4 T: S& K
一、关于远祖的记载

- Z. N! s! }8 g2 `3 n" I" `5 N
辰溪方田谱中没有远祖姚思廉记录,但外迁湘西、四川、云南的谱上都有远祖姚思廉的记载。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没有依附记载远祖姚崇,而是记录远祖姚思廉,其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毕竟姚崇作为救时宰相名气比姚思廉要响亮得多。退一步讲,三公即使不是姚思廉直系后裔,也应该是姚思廉家族的后裔,这一点应该是可以确认的,最多就是在后人口述过程中因为姚思廉的显性记忆超过了同族人而已或者是仅仅只是因为姚思廉比较有名好记而已。所以三公是姚思廉家族后裔不容改变,而且三公支如果不遵家谱记载乱改会被其他姚姓指责的,正如姚恩健老人对三公支改入姚崇支的批评。

; ]' h9 b% i0 @- g6 t6 _
二、关于居住地点的记载

3 a) P( r! g% G7 V- g' _
各谱中相同的是“由蒲阪迁漳州”,有的记录更详细:夏后代耕历山,周末迁寓吴地,隋代宅于蒲阪,唐初住在漳州,有宋律兴,持盘向洪都而胥宇,大明定鼎携手望辰郡以爰居。如果远祖是姚思廉,居然没有记载京兆万年。有的谱记载了江西丰城许家巷烂泥湾。不同的记载大方向相同,可以互为补充。
' l; K/ `7 ^) [9 D; _- N+ J: y
一一分析如下:

* a4 N9 y, ~* J1 g  z3 k
(一)夏后代耕历山,这句应该是指禹成为天下共主之时,舜帝后裔从蒲阪回到舜帝当年发家的地方-历山,即今天山西临汾垣曲历山。
% ^0 Z% b' C) c
(二)周末迁寓吴地,指的是周武王封遏父的儿子妫满到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其后妫改姓田,再改姓王,直至汉武帝许舅舅王蚡恢复田姓,汉昭帝时(公元前86-74年)田蚡的孙子田渊为避祸逃到吴兴城山居沿溪之崖改回妫姓,妫渊之孙妫平恢复姚姓。显然,三公谱时间记录错误(可见这几句中时间不一定准确,后面对何时搬至漳州估计也有错误),迁寓吴地的时间应该是西汉。现在辰溪方田村姚氏旧居上还有吴兴字样。
) m5 ]; Z- m4 v+ x4 K' E* |6 y2 D1 T9 E0 h1 T
(三)隋代宅于蒲阪。姚思廉的爷爷姚僧垣和姚思廉的二爸姚最被隋俘获迁于京兆万年即今天西安城区。一块出土墓志铭:唐故游击将军行蜀州金堤府左果毅都尉张府君夫人吴兴姚氏墓志铭显示:夫人姚氏,其先吴兴人也。虞舜之后,舜生姚墟,因以命氏。其后子孙,徙居吴郡,吴分丹杨,置吴兴郡,历代居此,以为家焉。夫人因六代祖僧垣典郡关中,今为华阴人也。家传文史,代袭簪缨,远承帝王之宗,近继诸侯之胤,替者崇勋霸业, 如斯之盛者。曾祖:履谦,皇朝中散大夫,武功县令。祖:珪,皇朝丹州司马。父择友,皇朝凉州神鸟县令。可见,姚僧垣落籍在西安东北方向的华阴。唐朝时,华阴是河西,蒲阪就在黄河对岸的河东地区,华州经过黄河上的风陵渡20公里左右就到蒲阪。在唐朝这个时候,河东住的姚姓来源很多,有姚思廉家族,也有南安姚,因为这里是姚姓的祖地,姚姓人超多,估计姚崇家族应该也有人在这里。姚思廉家族在蒲阪有人的证据是一块出土墓志铭:唐故秘書監贈禮部尚書姚公墓誌銘,墓志载:有唐秘書監永安縣侯姚公諱子彥,字伯英。其先馮翊蓮勺人也。至高祖僧洪,徙家河東。祖思聰,秘書少監。父坦,汝州梁縣丞,贈秘書監。武康姚在其文章关于姚僧洪公及其家族中分析认为,姚子彦祖思聪公与吴兴郡姚氏最公子思聪公就是同一个人。姚僧洪估计是姚僧垣的兄弟,姚思聪为避父亲姚最隋时蜀王之祸,投奔至江东蒲阪姚僧洪处。所以三公谱上记载宅于蒲阪的时间正确。

: R" ?5 O/ e# v! A, j0 ~0 p) F
(四)唐初住在漳州。根据史书记载,唐初的漳州应该不适合汉人居住,主要住的是蛮獠即少数民族,所以才有武则天时期陈元光开漳,镇压当地少数民族叛乱,在此之前没有漳州这一官方地区。如果三公支在唐初就进入漳州居住,那入漳第一姚就轮不到陈元光府兵队正姚廉洁了!顺便说一下,三公祖上不可能是这位府兵队正,原因有三,一是跟随陈元光开漳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应该祖祖辈辈都会相传,正如那些真正跟随陈元光开漳的姓氏谱上或者口头都会记载这一要事一样,而三公谱上压根没有提。二是三公谱上没有提及姚廉洁,也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姚廉洁后人中有三公,为何要凭一己推断就擅自改变三公族谱上关于自己远祖的记载?三是姚廉洁后人也没有说三公是本支族人。所以,这里的唐初要么本来是唐末,要么这里的唐是指南唐初,即公元937年前后,但从三公谱的行文均记录的是大时代的时间来看,指南唐初年的可能性不大。

, W4 F$ C, Y0 x0 f
(五)有宋律兴。宋朝姚氏在漳州兴盛起来。在漳州住哪里?三公谱上提到两个地点,龙海孝贤坊和天宝山脚下九龙江边(姚荣得宝处)。现在已经找不到孝贤坊在漳州何处了。姚荣得宝的故事基本就是漳州知府王冕写的《漳州进珠表》中得珠进贡的翻版,可见北宋1013年之前三公祖上还住在漳州。根据福建天明公后人的记载,姚氏宋朝在漳州确实兴盛了,状元进士好几位。姚荣能够跟随从居住的天宝山飞出来的光跑到九龙江里获得宝盘,说明他住在九龙江边的山脚,从地形来看在现在九龙江北溪即长泰两岸的可能性最大。
1 k: E2 _7 S9 x
(六)持盘向洪都而胥宇。按照行文的时间,不知道前面要不要加一个元朝?从福建姚氏族谱看,整个元朝近100年的族谱是没有记载的,所以何时去的南昌不清楚。但也有谱记载为元至正年间也就是元末离开漳州的。按照农耕时代的乡土观念,估计也只有乱世才会持盘到南昌去找合适居住的地方。如此则,姚荣带家人从天宝山搬出,到永乐年间到辰郡时已经只有三公及口述的三公之父贵公,估计期间也就经历了三代人(荣公-贵公-良三公),即在江西居住时间不会太长,所以和姚勉也不应该有渊源关系,故而文贤公去江西按姚勉寻祖显然错了,再把三公谱接灵源谱更错。
3 {, W4 K; a: M. _' R: R1 {
(七)大明定鼎携手望辰郡以爰居,这句话就是指三公搬至辰溪,后面就很清楚了,不再赘述。
, c$ @* r5 g  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2#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15:40: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健老人批评的是有人将三公接入姚崇世系,老谱序中这些记载姚网上很多,外迁云贵川的后人手上也有。本文不是戏说,没人会拿自己祖宗戏说。本文和研究三公谱的专家是一样的初衷,从历史地理和记载尝试推理出三公来处。我记得看到辰溪有一份谱记三公父为贵公,但未说是总贵。三公接江西应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从方田老宅墙上也可以看出一直都有从江西出来的记忆,现在只是不清楚在江西经历了几代人而已。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15:45: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基本每年会专门为寻宗跑一趟目的地,并将思考写成文字放在姚网上,作为一个留念和总结,同时供各位宗亲批判和检验,以期抛砖引玉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4#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15:4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有证据,态度是严肃的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5#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15:57: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卫指出的错误是存在的。文贤公写了龙溪凹建祠序,序中就有姚氏迁移的上述地点。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6#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16:5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公后裔不一致。别人的根据我不清楚。我的这观点在老谱中有根据,写出来供参考。不然错误的观点会误导族人。三公后的分歧很大,包括和姚清的关系,我见过四川有谱把三公列为姚清之后,姚清是思廉公之后。记忆中接灵源的是荣恭,这块历史姚卫他们掌握得多,我们外迁的大多只有只言片语。但外迁的老谱上第一句话应该都是远祖姚思廉,我认为后人没有足够的证据不应该怀疑族谱关于远祖的记载会是错的。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7#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16:5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源好像不认思廉公吧?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8#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17:08: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现在接姚崇的好像越来越多,我问新晃去年编谱的人,他们也把文献公接到姚崇之后,具体谱如何写的得到长沙去看,但令我心急如焚,又无可奈何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9#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23:49: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三公姚氏还有清流存在,我们总要有声音发出,以守住底线,不忘初心

签到天数: 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00:0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永顺宗亲,我已经在那个群里,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5 08: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