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yqll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帝舜有虞氏派下世系源流考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1: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家修谱找姚网
yqllz 发表于 2023-7-5 07:48
$ d3 ~, m4 E( d5 `, ^, d9 M胡母氏、母丘氏、母氏:《元和姓纂》:妫姓,齐宣王封母弟于母乡,其乡本胡国,因曰胡母氏。汉有太史胡 ...
# G- K4 ?. q7 ^+ m8 p" }
# K% G( D) d2 B5 Q* W& \
五王氏:齐有威、宣、湣、襄,至王建五王,因以为氏。《通志、氏族略》曰:“以族为氏者有五王氏,妫姓。”又曰:“齐有五王合为一,谓五王氏。”

2 @% s; G& @% d$ y$ T' S2 |% t. r7 Z
法氏:齐襄王世子,法章之后,秦并齐,子孙不敢称田姓,故以法为氏。《元和姓纂》:“法氏,本妫姓,田氏之允,齐襄王子法章,支孙以名姓。望出扶风郿县。后汉南郡太守法雄。三国尚书令法正,法章裔孙。”《通志、氏族略》曰:“以名为氏者有法氏,田氏之裔也,齐襄王名法章,支孙以为氏。”     

2 k9 @; {7 I$ A0 u( O" J1 v- F
廬(庐)氏:《国语》曰:廬()由荆妫。聿昭曰:廬()妫姓之国,荆妫廬()女,为荆夫人荆楚也,廬()后益灭於楚。故左氏文十四年传有:廬()戢黎。

2 h: @0 \% ]! e3 L
陶氏:陶唐氏之后,因氏焉。虞思为周陶正亦为陶氏,则虞氏之后亦有别出为陶氏者。
7 K( r. w2 f! ]9 C7 y9 A* O" Z
    夏氏:西周初年,周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十六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杵臼庶子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夏征舒,字子南,亦称夏南。夏征舒四世孙夏区夫仕陈为大夫。裔孙夏御寇仕齐,为大夫。《元和姓纂》:夏后氏之后,以国为姓。又:陈宣公孙御叔,亦为夏徴舒,其后也。
  n- A# D1 E5 f& S0 ~9 g# d
第一氏、第四氏,第六氏,第七氏:世系不详。据《姓氏考略》、《风俗通、姓氏篇》载:“齐田氏后,汉时齐诸田徙至京兆房陵,以次第为姓,有第一至第八氏。”
7 u; B$ x( G3 m8 V0 F; ]. m0 C! |
第二氏:系出田齐,国为秦并,其先齐诸田,汉武帝徙之诸陵,以门秩次第,田广之孙田登为第二氏。
* k$ h5 Z; _' c7 o; L9 ?    第三氏:田广之孙田癸为第三氏。
第五氏:郡望陇西,系出田齐之后。《元和姓纂》:汉初,诸田徙奉园陵者,多人次第名。章帝时,有第五伦。世居京兆长陵,字伯鱼。为东汉会稽、蜀郡太守,因其峭直无私,官至司空,位列三公,有传。第五伦子第五颉历任郡太守,汉顺帝时为将。第五伦曾孙第五种,汉桓帝时任兖州刺史,有传。
/ F/ g  F8 q, p: [   
第八氏:郡望陈留,系出妫姓。《元和姓纂》引《风俗通》:齐诸田之后,齐王田广之弟田英,列为第八门,因氏焉。王莽时有讲学大夫第八矫。
- v9 {+ ^9 a! K2 T0 Z$ a0 o% J4 E1 Z  G
; ^6 `2 g3 l1 r& ^- m6 [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3: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yqllz 发表于 2023-7-5 11:00
$ c6 W1 k' C8 F) H五王氏:齐有威、宣、湣、襄,至王建五王,因以为氏。《通志、氏族略》曰:“以族为氏者有五王氏,妫姓 ...

  Y* P- b+ G% l, B# Q3 a2 T8 n
. T1 K! v  v- B5 E
息(鄎)氏:《元和姓纂》:“息(鄎),妫姓,侯国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今新息县,其故地也,望出襄阳。’《通志、氏族略》曰:亦作鄎,侯爵,妫姓。今蔡州新息县是,庄十四年,楚灭之,子孙才国为姓。
0 I% w5 W' o5 K
息夫氏:《通志、氏族略》曰:”妫姓之国为息氏,息公子边受爵为大夫,又有息夫氏出焉。汉有光禄大夫息夫躬,世居河内河阳。息夫躬,《汉书》有传。
3 U# H( F9 p% {8 ~# k' i! T
文氏:文姓出自妫姓,齐国田文(孟尝君),避田甲乱,逃到魏国,任相国,谥号文子,子孙以谥号为氏。又敬姓于五代时,为避石敬塘之讳改文姓。宋潞国公文彦博其先祖为敬氏、为恭氏。

/ U, V0 t. c" D& N  V
恭氏:《通志、氏族略》曰:”敬氏至宋朝以讳改为文,今潞公家是其氏也,亦改为恭氏。”姚振宗按:宋文彦博封潞国公,有传。

9 c3 k5 P* [8 f* q0 m5 Z2 |
光氏:《通志、氏族略》曰:“齐人以名为氏者有光氏。”《状》云:“田光之后,秦末子孙避秦害,以光为氏。”另:姞姓之后,封于光地,以地为姓。

: [$ s" c5 d& _; n- z
車氏:郡望京兆,系出田姓。《氏族略》曰:“汉武帝时,田千秋为丞相,以年老,诏乘小车出入省中,时号“车丞相”,其后因以为氏。”《通志、氏族略》曰:后魏疏属车裩氏,改为车氏。又云:黄帝臣有車区。则后此二氏非舜裔。
' P9 |- p# [' ]  \: P+ C
铫氏;《元和姓纂》引《古今姓氏书辨证》曰:其先姚姓,避难去女从金。颖川郏县铫氏,汉桂阳太守卫安成侯期,期二子,葛陵侯丹;建平侯统。丹麦生舒。舒生羽,羽生蔡皆嗣侯。铫音姚。

" k& ^/ }  M* C+ S5 Z
(以上是姚振宗前辈列举的78个舜裔姓氏及渊源,有凭有据,可信。

9 }% s& ^8 w; _1 K  L# @" T% l
原氏、原仲氏:《元和姓纂》:陈大夫原仲之后,以王父名为氏。楚大夫有原仲蔑。又:原氏仲尼弟子宪之后。
9 L( {, }/ o! Z% F( A
鍼(针):《元和姓纂》云:”陈僖公之孙针子,以食邑为氏。其孙,卫大夫。八世孙宜臼,奔楚为箴尹。”《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云:“陈为舜后,妫姓,故此针氏当以邑为姓。”
# w4 I2 [) G" R+ c( ~
闘門(斗门):《元和姓纂》:陈父之后。
) _1 b& h% j! H+ \  x
恩氏:陈大夫成仲不恩之后。
. V9 I" S$ g- d7 E. Q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6: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yqllz 发表于 2023-7-5 13:59+ x6 m0 |. e  Q2 i
息(鄎)氏:《元和姓纂》:“息(鄎),妫姓,侯国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今新息县,其故地也,望 ...
' E$ V1 M! Q& Q$ N! ~/ E

5 ~- L9 ], e) I4 @
公良:陈姓之支族。春秋时孔子弟子公良孺,陈人,贤而有勇。曾以家车五辆跟随孔子。

7 E, d* e. |( V, E+ A) n) w- e
赐氏:齐大夫简子赐之后,因以为氏。

) k5 q- A0 I  H' g
於陵氏(于陵氏):田氏之后迁徙於陵,以地为氏。《元和姓纂》引《风俗通》云:陈仲子,齐世家也,辞爵灌园于于陵,子孙氏焉。

# a& u2 _/ N2 b
(以上是姚振宗前辈列举,姚钟尧教授认可,但没有明确论证的7个舜裔姓氏。由姚庆礼给予补充注释。)
3 n7 P5 p% r* s/ t
妫、虞、舜、甄、蒲、濮、遂、司徒、申屠、胜、吴、胡、满、陶、侯、陈、田、袁、敬、文、敬、衡、孔、陆、车、束、王、艾、光、法、孙、威、厉、薛、尝、庆、丁、靖、针、宗、招、胡毋、毋丘、毋、安平、即墨、偃师、司城、子夏、夏、子芒、子仲、子宋、子占、占、铫、姚李等。
" z. m$ @8 r& _! t  s$ F* r
(以上是福州姚恩健考证舜裔姓氏57个。)
( d6 I8 x! I* ]6 P% z* q$ [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7-6 06: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yqllz 发表于 2023-7-5 16:15
/ O  O# y6 ^* r) v. O公良:陈姓之支族。春秋时孔子弟子公良孺,陈人,贤而有勇。曾以家车五辆跟随孔子。
5 z! A. _$ E: n- u: p赐氏:齐大夫简子 ...
* e" c* ^0 O% u1 `9 D5 M, |2 S

  d6 J4 q" R8 c! j8 k& T( ]6 ~
舜氏圣祖虞舜大帝姓姚,名重华,字都君,国号有虞氏,谥号舜,史称虞舜。虞舜胄裔,或以国号称姓虞,或以谥号命姓舜,于是有了虞、舜二姓。舜姓在今北京等地居多。(《姓源》:虞舜之后,以讳为氏。《元和姓纂》注:见《姓苑》周舜华,晋大夫。宋舜俞咨,嚞兴教授。明舜用禹,刻漏博士。)
6 K, H. U3 ]( B6 ?
濮氏:(《中华民国姓氏渊源》:郡望鲁国,系出虞帝舜之子,散居於濮者,即百濮之族也。又云:卫大夫朖采於濮,因以为氏。《通志、氏族略》卫大夫食采於濮,因而氏焉。其地在澶州濮阳,今新定有此姓。望出鲁国濮阳。宋朝登科,濮俊民,开封人。濮温其,邵武人。《古今姓氏书辩证》:出自卫大夫食采於濮,后世因氏焉。)
1 z  G; ]+ p  U2 w) [
     蒲氏起源有二,一支出自舜帝。虞舜践帝位后;建都蒲坂(今山西永济县);禹承舜位建立夏朝、封舜帝子孙于蒲坂;舜帝子孙或以蒲为姓。一支出自西羌族,因其酋长家有菖蒲如竹、以为吉兆,遂以蒲为氏。(《中华民国姓氏渊源》:郡望河东,系出妫姓。夏封帝舜之后於州蒲,因氏焉。又云姒姓有扈氏后,世为西羌酋长。晋蒲洪改为苻氏。据《万姓统谱》载:蒲坂,古邑名,虞舜建都于此。《帝王世纪》载:“舜都于蒲坂。”据《姓氏考略》载:“夏封舜后于州蒲,因氏,”)( H6 K8 c3 M( g, t$ R; p/ P
   
胜屠氏、胜氏申屠。复姓,起源有二:一支出自虞舜之后。夏时为胜屠氏,后改为申屠氏。申屠氏再衍生申、屠、胜。一支出自姜姓申侯,居屠原,支庶子孙因以申屠为氏,非舜脉。(《风俗通》云:“胜屠,即申屠也”。《路史》谓申屠即申徒,舜后。(《古今姓氏辨正》谓:“前汉有河东太守胜屠公”。《姓源》:“舜裔胜屠氏之后。”)

- ^* `; _! B) c' l! p) \) ]
胜氏出自夏朝之后,是虞舜后代,原为复姓胜屠氏,至西汉仍无改,后省文去屠氏两字为胜姓。今胜姓中一部分为满族人,系清皇室或公族之后。(《元和姓纂》曰:“本胜屠氏,后世避仇,改为胜氏”。周公时有胜书。清朝有国祥。)

8 x8 X# g8 F& {, M
滿源出胡公妫满。妫满子孙或以祖先名字为姓,遂有满氏。荆蛮有瞒氏,因嫌其字意不佳,改为满姓,非妫满之血统。(《中华民国姓氏渊源》:郡望河东,系出陈胡公妫满之后,以讳为氏,汉有满昌。)

" Y+ a/ A" D, v5 {/ A2 P" i" \4 q
衡氏起源有三:一出自姬姓,二出自伊姓、三出自袁姓。东汉末大将军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大败于曹操,几个儿子自相残杀,其子孙中有的为避仇杀,躲匿湖南衡山,改姓衡氏。(《万姓统谱》载:三国官渡之战,袁绍败绩,袁绍几个儿子自相残杀,袁姓部分族人避难于湖南衡山,以居住地为姓,改姓衡。(《通志、氏族略》衡氏有三:伊尹为汤阿衡,子孙以衡为氏;又鲁公子衡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又袁氏改衡氏。《古今姓氏书辩证》:又临淄衡氏,袁绍败后,支孙避衡山,改为衡氏。)

3 u" M7 ?$ ~2 ~6 \( U
(柬)束氏出自田姓。战国时田齐踈姓部族,至西汉末一直为踈姓。汉宣帝时踈广为太子老师,在任五年,功遂自退,荣归故里。其曾孙孟达为避王莽之乱,自东海(在今山东枣庄)迁徙沙鹿山(在今山东大名县),并去足旁改踈成束姓。(《通志、氏族略》踈氏避王莽之难,去足为束。踈广之曾孙彦,避王莽于太原,改为太傅。附平声,疏氏。宋登科,束向,扬州人。束长儒,博州人。)
: ?9 S& @7 N2 T4 Z
艾氏源出三支。春秋时齐国大夫田孔封于艾陵(今山东泰安东南)因以地为姓,取名艾孔,亦名艾陵,源出田姓。其余二支均非舜脉:一为禹王后代,始祖汝艾,以字称姓。一为少数民族艾斤氏,改单姓艾。(《通志、氏族略》:艾氏有二:大夫艾孔之后;又《河南、官氏志》艾斤氏改为艾氏。)
7 S( c+ G  o. }8 \, z6 s7 v& S. M
即墨氏前279年田单在即墨用火牛阵大败燕军,齐襄王命守即墨。田单支庶子孙或以所守城池即墨称姓。(《通志、氏族略》:齐将田单守即墨,支孙氏焉,《汉书、儒林传》:城阳相即墨成。)

! K5 V5 w' V3 y
安平氏复姓。公元前279年齐国大夫田单用火牛阵击退燕军,收复城池七十多座。齐襄王任田单为相国,封邑安平,为安平君。其支庶子孙或以安平为姓。(《元和姓纂》:齐将田单,封安平君,因为氏焉。) 《通志、氏族略》:齐将田单封安平君,因氏焉。)

4 b, _+ X! Q: O) [5 u0 m9 F' r$ _
毋丘氏、毋氏出自田氏。齐宣王田辟疆封其弟于毋丘,以奉祖先胡公满之祀。于是,远本胡公,近取毋邑,遂赐姓胡毋氏。其后代分为三支,形成胡毋、毋丘、毋三姓。胡毋、毋丘二姓,后省文为毋姓。至于由毋盐、毋车、毋将、毋楼、毋终、毋知等复姓省字改为毋姓,则非田派血统。(《通志、氏族略》:其行先食采毋丘,因氏焉。宋登科有毋丘会,戎州人。毋丘氏或为毋氏。《元和姓纂》:毋丘氏或为毋氏开元右补阙田煛,洛阳人。)

2 e$ g1 A2 V5 ~; X- r7 x( g8 a
厉氏起源有四:一支由孙姓改为厉姓。三国时吴国有孙姓王族孙秀,弃吴奔魏,投降司马氏。吴主孙皓便下令孙秀族人改为厉姓,不准姓孙。孙秀后代在江东一支遂以厉为姓。二支为春秋齐厉君之后。三支为春秋厉国君主以国名称姓。四是唐宗室李晋之后。(《通志、氏族略》:谨按《春秋》,厉国在义阳随县北之厉乡,楚与国也。其后以国为氏。汉有义阳侯厉温敦,后居东阳,又后范阳。)
3 s( y: H1 k$ b- Z) V
丁氏:源头有三:一支出自姜姓,始祖丁公。一支派生自孙氏,始祖孙匡。汉末吴将孙匡烧毁军草,贻误战机,孙权大怒,不许孙匡姓孙,勒令改姓丁,以与其孙氏家族区别。孙匡之后裔遂沿袭丁姓,未复祖姓。第三支是西域回族,始祖元末丁鹤年。(《通志、氏族略》:田完之后有田书,齐景公赐孙氏,子孙凭,孙凭之后有孙武。《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孙权出自孙武之后,故这支丁氏为舜帝后裔。)
. R0 d' S3 T+ u
苟氏起源较早:少昊氏第三子句芒,子孙承句姓,直到宋高宗时,避其赵构讳,遂加草头成苟姓。古句、勾,相通。黄帝后代有苟宾、苟参,子孙承苟姓。敬姓避后晋石敬瑭讳,去文为苟姓。《路史》:“舜后亦有苟氏”。苟姓源于敬姓,敬姓源于田姓,仅此支为舜血统。近年苟姓经国务院批准改文姓。(《中华民国姓氏渊源》:五代时,敬氏避石敬塘讳,改苟氏。)

) p7 l: J" P% C: u5 A! k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7-6 08: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yqllz 发表于 2023-7-6 06:56
' e) P( u- I' o3 F/ t; }舜氏:圣祖虞舜大帝姓姚,名重华,字都君,国号有虞氏,谥号舜,史称虞舜。虞舜胄裔,或以国号称姓虞, ...

  \, b5 e( r) }8 h! N$ k, W2 r4 M* X. h- D$ Y! _5 z
薛氏田完十世孙孟尝君封于薛,子孙或以封邑为姓薛氏。虞舜后裔田婴被齐缗王封于薛,其子孟尝君(田文)袭封,至秦灭六国,失封,子孙星散。西汉初,田文裔孙田国、田陵迁居竹邑,以封邑命氏,遂为薛氏。三国时,薛综及其子薛莹,孙薛兼三代任吴国太子少傅,荣极一时。(《通志、氏族略》引河南《官氏志》云:叱于氏改为薛,此虏姓也。又辽西薛氏,本东北蕃。)
3 C! f8 c# K' W5 |* |5 _  Z
招氏陈·哀公之弟名招,招杀太子悼,逃往越地,子孙遂以招为姓。(《古今姓氏书辩证》:谨按《春秋》: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楚人讨而执之,放之於越,其后以王父字为氏。(《元和姓纂》:系出妫姓,陈哀公之弟司徒招,放於越,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 B9 ]( K$ B% }& |" \
姚李氏姚氏与李氏二姓合称。山西盂县有此姓。金代有姚李安隆、姚李绍先四兄弟,皆中举人。
9 A  [3 ~( ]3 J2 U8 o3 r
娥氏、英氏:(据《史记》载:“娥皇、女英尧女舜妻。”、“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娥皇、女英追寻而来,闻信投湘江以殉。世人景仰之,有以其名字为氏者,称娥皇氏、女英氏,后简化为单姓:娥氏、英氏。《帝系谱》载:舜妃娥皇后有娥姓。今越南北部山区分布有娥皇瑶,自称为娥皇之后。(此是否舜裔,有待考证。))

4 N$ V- S# F, y2 r+ P
侯氏出自妫姓。春秋时,晋哀侯与弟晋湣侯被晋武公杀了,其后代逃难它国,改用祖先爵位“侯”为姓。(《古今姓氏书辩证》: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侯,子孙因以为氏。一云:本姬姓,晋侯缗为曲沃武公所灭,子孙逃难他国,以侯为氏。)

! J; t  Q) f. T# y
(以上是福州姚恩健考证认定,有别于姚振宗舜裔姓氏21个(加括号者为庆礼以有关书籍史料注释。)有凭有据,也可信。

3 t( j- K6 R$ Y( }1 r; U; g3 J
丘(邱),馀姚,馀虞(尧曰:“徐虞”是“馀虞”之误),西虞,胡母(尧曰:“胡毋”是“胡母”之误),母丘(尧曰:“毋丘”是“母丘”之误),母(尧曰:“毋”是“母”之误),潘,邹,饶,咸,舀,圭,直,负,戏,盎,濮阳,卫,威王,原仲,原,登北,登比,
2 w- J* |6 `  j
癸比,纥干,无弋,储,司马,第,箕,李铁。

5 M; s7 a; D" E( h/ J# ~- q
(以上是广州姚钟尧教授考证认可,但没有注明其出处的舜裔姓氏32个。)

: Q: _6 }$ G% ~+ c) V! o3 z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6#
 楼主| 发表于 2023-7-6 08: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23-7-6 08:20 编辑 8 o. I" \$ r# P8 ~+ b$ G
yqllz 发表于 2023-7-6 08:139 D' d( r8 ?) ^
薛氏:田完十世孙孟尝君封于薛,子孙或以封邑为姓薛氏。虞舜后裔田婴被齐缗王封于薛,其子孟尝君(田文 ...

9 o5 P# \# \; X( s4 i# S/ c8 I6 Y/ @: I7 l: X. n( X8 a
丘(邱)氏:《急就章》注:出自妫姓,陈胡公设宛丘治,后以地丘(邱)为姓。《古今姓氏书辩证》:《元和姓纂》曰:齐太公封于营丘,子孙以地为姓,世居扶风。《左氏》邾大夫丘弱,汉平帝时,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属王莽篡位遂居江左,居吴兴乌程。)

; f9 Q! k% R! n
余姚氏、馀虞氏、西虞氏古人的地域因氏而名,反映出这些地方都是舜裔迁徙之地。《太平寰宇记》说余姚:“古舜后,为余姚之墟”。

9 ^( w) h+ E+ T: }/ E6 x/ k& f6 B
胡母氏、母丘氏、母氏出自田氏。齐宣王田辟疆封其弟于毋丘,以奉祖先胡公满之祀。于是,远本胡公,近取毋邑,遂赐姓胡毋氏。其后代分为三支,形成胡毋、毋丘、毋三姓。胡毋、毋丘二姓,后省文为毋姓。至于由毋盐、毋车、毋将、毋楼、毋终、毋知等复姓省字改为毋姓,则非田派血统。(《元和姓纂》:宋朝登科有毋丘会。政和有毋丘俨、毋丘斌,并阆州人。唐开元补阙毋景,洛阳人。宋朝毋堤,直龙图阁。)

7 t8 N& N4 o# J' y- s
潘氏:《左传》潘获,潘子者,本北燕州,贞观改曰妫州,今妫之怀戎亦曰妫墟。”罗苹注:“《魏土地记》:下雒城西南故潘城也。”则舜之后潘氏曾迁至下洛,后被周武王所灭,又封周宗子于潘。舜之后居于潘地,有潘氏。或曰潘地,舜之后裔潘氏所居。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子国,商未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潘氏。
$ S! J: `3 K9 N, r  H
邹氏:《路史、国名纪丁》云:“邹,桑钦《水经》云:’湿水经邹平故城,’郦元云:’古邹侯国,舜后姚姓,今在济南。’”

8 c6 f0 Z% R- k( H% m. f7 A: {6 _
铙氏:《古今姓氏书辨正》云:“铙,出自六国时,齐大夫食邑于铙者。”《姓苑》曰:“临川人,汉有鲁阳太守铙成,因家焉。齐并铙,仍以铙君封于故地,故铙氏为舜后。”
1 J4 b1 i% r# o9 o  d
咸氏:《路史、后记十二》以为咸即古鹹字,舜后盖善于煮卤土以为盐而得名。《姓苑》曰:“咸氏,商巫咸之后。望出汝南郡。唐开元有十八学士之一咸冀,明莱阳咸惟一,又有隆庆进士咸怀。

4 B: t, ~. v, M  m% C. `
舀姓:《路史。后记十一》:“舜帝后有舀氏。或以发明舀勺以为族名”
' O, X  s) z6 T. |' D7 T5 J
圭氏:望出陈留郡。《姓考》云:“圭国,舜后。”《左传》郑穆公妃曰圭妫是也。一作邽,历氏。因舜创玉圭,故其裔以圭为部落名,可为舜九子之一,后为商灭。春秋有鲁人邽僎,孔子弟子。
( @+ `- e' q( d/ D* D# L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7#
 楼主| 发表于 2023-7-6 08: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yqllz 发表于 2023-7-6 08:18
* X" y# p: y" H# p2 Z丘(邱)氏:《急就章》注:出自妫姓,陈胡公设宛丘治,后以地丘(邱)为姓。《古今姓氏书辩证》:《元 ...

! c' Z" R# ]7 M# o: {; V4 y8 g1 R. h" a6 g2 O0 [3 D
直氏:系出妫氏杜预《左传》注:晋之先有直柄,谓为这帝舜后陈氏之先也。汉景帝御史大夫、塞侯直不疑,南阳人。明朝直广,永乐举人。直凌霄,河源知县。
, j$ `1 [0 _- J# d; M   
负氏:《路史。国名纪丁》载:“负,《世纪》舜迁负黍。按少室一曰黍室,负黍城在其南定六年之负黍也。”罗苹注:“杜云,阳城西南有负黍亭,今在登封。”舜后有负姓。

! o9 h1 a  g5 d( v, D
戏氏:《山海经、大荒东经》有“舜生戏,戏生摇民”。戏氏即舜子戏之后,有戏部落。
, B  [  l- B0 I. |8 U7 r# d
盎氏:爰盎之后,即袁涛涂之所传。汉朝爰盎(《史记》作袁盎)子孙以王父名为氏。
, b- j  b1 \- d" t0 |
濮阳氏:据传:虞舜的后裔姚散,受封于濮,后世子孙以濮阳为姓,称为濮氏,尊姚散为得姓始祖。

4 R$ `! W; y* Q  @1 b6 @* S8 t* |
卫氏:《汉书、郡国志》云:东郡卫国,姚姓本观国也。周武王灭商,卫国也被所灭,武王封弟康叔于卫。姚姓之卫的遗族被逼迁至河北灵寿,后为中山国所并。卫姓最早出卫公国,为姚姓舜帝之裔。

; g$ }5 _  e, N8 R0 l8 r* e# n
威王氏、威氏源出妫氏,始祖田因齐。公元前384年太公田和卒,立田剡为齐侯,在位九年后被田午弑杀,田午改元为桓公。齐桓公在位十八年卒,於公元前357年立子因齐,因齐在位三十七年,于前320年卒,谥号威,史称威王。其支庶子孙或以祖·谥号称威氏。
7 I# G: _+ O& x% v  y5 m
原仲氏、原氏:《元和姓纂》:陈大夫原仲之后。
+ x2 h5 E1 K8 ?( b2 Q1 q2 i
癸比氏、祭北氏:国名也,女为舜妃。黄帝史官,子孙因氏,冯翊衙县人。【案:《姓氏辨证》引作癸北。】(此是否舜裔,有待考证。)
: l  m+ g5 s" P  R
无弋氏历史上罕见的复姓,其源有三:一是舜后有无弋氏;一是汉时西羌族祖之号,子孙以为姓;一是相传为夏禹之后。

0 b; k! k+ J7 y
第氏第氏,齐诸田氏之后,自第一至第八为氏,后或改为单姓第氏。
8 d6 t: `9 W" j+ m4 [- u; O# }
箕氏:《元和姓纂》:箕子封于朝鲜,支子仲,食采于于,子孙因合鲜于,为氏。《通志、氏族略》箕氏有二;一夏世箕伯之后,姚姓也;一纣叔箕子之后,子姓也,似误。《路史、有虞氏》云:箕伯之后箕子事纣,仍谏不入,阳狂为奴。纣败,囚释,为武王陈洪范,去朝鲜,以道义化其民,蔚为君子之国。后有箕氏、鲜氏、鲜于氏。
0 S4 \1 F6 d3 {4 Z% @
纥干氏:《通志、氏族略》:后周田弘为大司空雁门郡公,赐姓纥干氏。
6 r; Y6 v- y/ x( M5 V6 b
(以上是广州姚钟尧教授考证认可,姚庆礼根据资料补注出处的舜裔姓氏29个。)

# F4 @/ \% E. c/ T+ d! E; o- v
储氏、司马氏、李铁氏、

7 v% N: w/ V( Z
(以上是广州姚钟尧教授考证认可的舜裔姓氏3个,由于资料厥如,无法证明其出处,期待教授给予补充注释。)

$ \" F# q/ X5 g5 q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8#
 楼主| 发表于 2023-7-6 08: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yqllz 发表于 2023-7-6 08:26
6 j* |3 t0 W' i( |* r直氏:系出妫氏杜预《左传》注:晋之先有直柄,谓为这帝舜后陈氏之先也。汉景帝御史大夫、塞侯直不疑, ...

6 m0 b# _- k/ ^1 O$ k' {
3 o( `1 `! |* N- W" a( g. C
柄氏:系出夏直柄之后。 (出处《中华民国姓氏渊源》)《古今姓氏书辨证》:引《姓源韵谱》曰:泰山下邑名,居者因以为氏。
* s" _3 }* W7 d* E6 M& v& ~: l" e0 S8 F   
东郭氏:郡望济南,系出田齐公族,桓公之后。孟子公孙丑章有句云: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弔於东郭氏即齐大夫,亦为齐之公族也。《元和姓纂》:齐公族,桓公之后也。齐大夫偃东郭,书见《左传》。又:大陆子方,号东郭贾,齐人。《荘子》:有东郭子。魏文侯时,东郭子恵,见《説苑》。(出处《中华民国姓氏渊源》)   
/ L* n5 ]# ^  p& y    符氏:系出蒲氏,晋蒲洪改为符氏。(出处《中华民国姓氏渊源》)

8 U& t8 ?0 N, ~3 B  o/ J
耨氏《古今姓氏书辩证》:奴沃切。广信耨氏,本姓陆,避事改为耨。《元和姓纂》:广信府多此姓。本姓陆,避事改为耨。女玉切。(《路史》列为舜裔。)
* u6 ?$ S2 _6 o0 S' Q
五里氏:其先齐诸田。汉武帝徙之诸田,以门秩次第为族。田广、田孙、田登,为第二代人。(出处《元和姓纂》)
1 t+ `7 l$ d/ P8 k  m0 l
信都氏:元和姓纂》引《风俗通》云:张敖尚鲁元公主于信都,因氏焉。一云:本申屠氏,古信,申音同,故为信都氏,北齐有信都芳。河间信都芳,明算术,为丞相仓曹。贞元初,李纳将,信都承庆,为青州刺史。(注:《路史》将信都姓列为舜裔。)
" k# o+ y& q% \. Y$ E9 A
汲氏《元和姓纂》引《风俗通》云:卫宣公,太子伋之后,居汲,因为氏焉。汉淮阳太守汲黯,其先七代,为卫卿大夫,弟汲仁,亦至九卿,偃诸侯相。《古今姓氏书辩证》:濮阳汲氏,卫公子之后。食采卫州汲县,因以为氏。汉有汲黯,今望出濮阳及清河。(注:《路史》将汲姓列为舜裔。)

9 [2 b* m: X$ t4 d
黎氏据记载:黄帝的后裔,颛顼的子孙被封于黎,建立黎国,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其族人以国为姓。商周将黎国改封帝舜后裔,后又为晋灭,黎国人即以国为姓。(出处《中华姓氏知多少》)《通志、氏族略》:字亦作犁,子姓,侯爵,商时诸侯。《风俗通》云:九黎之后,尚书西伯戡黎,亦见《毛诗》。今潞州黎城县有黎侯故城,是其地。又齐有大夫黎弥、黎且者,即齐之黎邑也,此以邑命氏者。又有素嵇氏,改为黎,虏姓也。《元和姓纂》:周时侯国。《官氏志》:业黎氏,改为黎氏。
) c# z0 O8 l4 H+ U' U1 d
子襄氏:《古今姓氏书辩证》:《世本》曰:齐桓公子子襄之后。
- ?( Q5 y: o" g; p" D( C4 X
鲜于氏、鲜氏:《路史、有虞氏》:箕伯(《通志、氏族略》:箕氏:夏世箕伯之后,姚姓也。)、伯戏,中衰,成汤置之于遂,遂世守之,后为齐所灭。箕伯之后箕子事纣,仍谏不入,阳狂为奴。纣败,囚释,为武王陈洪范,去朝鲜,以道义化其民,蔚为君子之国。后有箕氏、鲜氏、鲜于氏。《古今姓氏辩证》:出自子姓,(与《路史》不符存疑)商父师箕子,佯狂避纣,为武王陈《洪范》,武王封之朝鲜,支子仲食采於于,因合鲜、于为氏。唐贞观所定高陵郡五姓,其一曰鲜于氏。《艺文志》有《鲜于向集》十卷。后燕翟真司马鲜于乞,翟成司马鲜于得。后赵将军鲜于亮。又鲜于氏之后或单姓,蜀李寿司空有鲜思明。《元和姓纂》:箕子封于朝鲜,支子仲,食采于于,子孙因合鲜于,为氏。后汉有京兆尹鲜于裒。劔南节度鲜于仲。又鲜于氏之后,或单姓鲜。

+ ~" v0 V1 ^# w8 A5 N! `
恭氏:《古今姓氏书辩证》:敬氏,出自妫姓,陈厉公子完奔齐,谥敬仲,子孙以谥为氏。或曰齐高傒,敬仲之后。宋政和中,尝诏民姓犯翼祖庙讳者(翼祖为赵匡胤祖父,名敬),并改为恭。

+ W# ^( ]" Z# s3 `4 {
(以上是闽南晋江姚庆礼考证皆有出处,应该认可的舜裔姓氏12个。)

; M% d* C% r8 o0 x+ |% x: j9 P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9#
 楼主| 发表于 2023-7-6 08: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23-7-6 09:04 编辑
9 Z; u4 P& m) }
yqllz 发表于 2023-7-6 08:33
! {0 F. ~) K$ k5 _0 I柄氏:系出夏直柄之后。 (出处《中华民国姓氏渊源》)《古今姓氏书辨证》:引《姓源韵谱》曰:泰山下 ...
$ @2 |( s* e* Z) M
7 \3 w( K6 d1 s/ ^, _: T4 d/ V. I
据《舜裔姓源》列出有别于“三姚”与庆礼确认舜裔衍姓150个之外的(37)个舜裔姓源,序列于后:
7 _7 b/ W) L. w9 u
雚氏:雚氏即观氏,后另分为氏。《续通志》载:唐雚璿,中书舍人。明雚永均,光禄大夫。
+ x/ S- y1 v" ^% A& u- e' A
西虞氏:《路史、国名纪丁》:西虞,齐桓公收西虞者。为舜之后。

( p7 H1 x8 p2 |4 A8 M
募氏:《姓觿》:《千家姓》云:吴兴族。按幕氏所改。

' B. K# E% T) G( Y
因氏:《古今姓氏书辨证》:上平声十七真:因氏:《左传》:遂人四族杀齐戍者,一曰因氏。又引《千家姓》云:齐郡族。
+ L- }( e6 ?6 B! n) C% I" t9 k4 u
因孙氏《舜裔姓源》云:《古今姓氏书辨证》因孙氏。按盖出于因氏。(注:《舜裔姓源》所引非《古今姓氏书辨证》原文)《古今姓氏书辨证》:出《姓苑》。
' S6 m# j6 c6 `2 X" I( ]
庹氏:《慈利(今划归桑植)庹氏源流考》云:“吾族系出有虞,田和耳孙田亮为蜀太守,田亮子田熙。田熙生二子:长田龙,次田虎。田虎长子田宗朝避难,更姓庹。《永定乡土志、氏族第九》(永定卫即今张家界):则如庹姓一族,在本境约近百户,考其得姓之由,相传其先田氏,世为宋显官,义不臣元,横被诛戳,因惧株连族坐,遂改而为庹。

' v9 V1 A; ~% u# n- C
茵氏:《元和姓纂》茵氏:《姓苑》云:人姓。盖出于因氏。
* e  P, a, ]( i# Z# h( ^
鍼尹氏:《姓觿》鍼尹氏:《姓考》云:楚大夫有鍼尹,本虞姓鍼无咎(陈僖公裔孙)之裔,因氏。又《路史》云:楚公族之后。
8 Q" }+ c' n2 D+ g9 e9 F9 z5 m
鍼巫氏:《古今姓氏书辨证》:鲁大夫鍼巫氏,庆幸公三十二年,使叔牙待命于家,使鍼季酖之,是也。姓书云:鍼巫,或去邑为鍼氏,盖指鍼季言之。

" i+ o7 j( Z) p7 e4 r2 n
陈方氏:《姓氏寻源》:陈方氏,《宋濓集》有凤阳定远陈方亮为宣武将军、羽林卫亲军指挥使,升镇国将军,本姓陈,育于方翁,太祖赐姓曰陈方,所以继二家之宗。
1 E! Y4 D0 ?6 a0 @, p
五父氏:《姓觿》引《姓源》云:陈佗名五父,后因氏。
9 J3 q0 ~7 m! `; i6 q. N5 N& S. y, J
甿氏:马祖常《息甿传》云:“息县有甿氏,妫姓。”
5 `+ R. m1 o2 v' }7 I
罗陈氏:陈氏过继为罗氏之后,乃改为罗陈氏。福建龙岩有罗陈氏。
9 t( f) R2 l- P  {0 R$ V: t
陆范氏:福建龙岩有陆范氏,乃范氏入赘为陆氏后,其后为陆范为氏。

8 \% b, {  F, q
稑氏:《姓觹》引《路史》云:田齐之后。即由陆氏所致。

' [. O: t8 p/ {* y
(阝焱)氏:音陆,系陆氏分支,见《太平图话姓氏综》。

5 r$ R: \, `" t' [
(阝上先下兟)氏:音陆,系陆氏分支,见《玉篇》。

0 v- _- s- E9 [9 z. M  O
坴氏:《姓氏考略》:系陆氏,睦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八》载:见《千姓编》。明崇安县丞坴常。
# }) ^' P4 K. m8 W  p4 B4 g" m
母仰氏:《新纂氏族笺》:系出田氏。齐宣王封母弟于母仰,以绍胡公之祀。赐姓胡母氏。其后分为三姓:胡母、胡仰、母氏。郡望巨鹿郡。
3 W, ^7 R8 o! X7 T" X
姆氏:见《姓谱》。为母氏所改。
7 e+ \! Z0 `6 f3 u8 p/ K4 j: o' |
姥氏:姥氏亦作妈,见《姓苑》。
" Y4 _* p6 h) r  ~" v; q
胡掖氏:《姓觿》:夷姓。《南蚇录》有胡掖氏,秃发寿阗之母姓也。《姓氏考略》:鲜卑姓。

: y1 {& g# U) S2 [% h' {/ X
潘氏:《路史、国名纪丁》云:“潘,故县属土谷,《左传》潘获,潘子者,本北燕州,贞观改曰妫州,今妫之怀戎亦曰妫虚。”罗苹注:“《魏土地》:下雒城西南故潘城也。”则舜之后潘氏曾南迁于下洛,后被周武王所灭。又:封周宗子于潘。

% k1 t$ m+ u- K+ B% a0 u
与氏:《潜夫论》云:陈敬仲后有与氏。《世本》陈桓公生子与为子沮氏。与一作舆。今浙江有与氏。

1 n6 q' g/ |0 b- j- d* C( M3 }; a
(上⺮下与)氏:《姓觿》:《千家姓》云:吴郡族。疑出于与氏。

8 Q  ?- `8 s4 @0 P+ o3 i9 C
苫氏:《古今姓氏书辨证》:出自鲁家臣苫夷,字越,生子曰阳州。

- |& ^' n6 Q( s% M. k$ E: x
《姓觿》苫氏《千家姓》云:鲁郡族。《左传》有便季氏家臣苫夷。按疑为占氏仁楚后任鲁所改。

( b. i+ ]( X0 w8 t6 z6 U
占尹氏:《姓氏寻源》占尹氏:占尹,古主占之官,以世官为氏。按:疑为占氏仕楚后任占尹以为氏。

( @% t. j! @+ r: m2 L
靖郭氏:田婴,齐威王子,封于薛地,谥靖郭君。其后裔子孙中,有以王父谥号“靖郭”为姓者,称靖郭氏,后或改单姓靖氏。

0 v  e1 k" l4 J9 X0 s
辱氏:据《路史》载:田和之后有辱姓。

' q1 [! B6 A6 Z) S: M8 ~
陆费氏:《陆费氏》:陆费氏,澍按,今浙江有此氏。据云:本陆鬻养于处家费氏,后承费姓,遂合为陆费氏。陆费墀是也。犹陈方氏、罗曾氏、黄周氏之类。
2 F8 r4 Y, B+ D: N" e/ O0 r$ U* J  X
假氏:《古今姓氏辩证》上声三十五假,见《姓苑》汉有陈留仓,字子骄,治《尚书》,受学于平陵张山拊,官至膠东相,骑都尉。《尚书》有假氏学。《姓氏寻源》假氏:《姓苑》:望出陈留。按:或出战国田氏齐王田假之后,今安徽利县有假氏。

9 F2 D' F% G+ S; v& U# |
田俅氏:《姓觿》:田俅氏:《汉书、艺文志》有田俅子著书。
, G) O% v' k; h; }: z
田章氏:《姓觿》:田章氏:《路史》云:郑公族。

+ `6 D( Q# H+ q- A2 _( Z" k% T
阳孙氏:《姓觿》:《姓考》云:秦穆公时孙阳伯乐之后。《汉书》有御史孙阳放。《姓氏寻源》:《姓纂》云:秦穆公时孙阳伯乐之后。澍按:姓孙名阳,字伯乐,一曰孙叔,徐错谓即邮良,非也。邮良善御马,伯乐善相马。

6 F( ]/ B' N$ W: a
沈陈氏:谭献《复堂文续、沈府君墓志铭》载:钱塘陈祥生嗣处家从沈氏,后遂合二姓为一姓。乃清初时事。

  c% J9 P! R- S
象氏:《姓觿》上声廿一马,《姓源》云:舜弟之裔。《千家姓》云:颖川族。《路史、国名纪丁》有虞氏后。《左传》舜弟所封。非舜裔。
# m& ?$ f2 T0 L% T' Q# p  H
蟜氏:《万姓统谱》高阳氏玄孙蟜牛之后。高阳氏之后,非舜裔。

& d6 l) \5 Y  m
容氏:《通志、氏族略》记载:虞舜的后裔仲容,其子孙以容为姓。(出处《中华姓氏知多少》)《元和姓纂》:舜举“八凯”,有仲容,或云:其后以王父字为氏。则非舜裔。

0 `7 b" Z, M+ \4 h* w1 q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0#
 楼主| 发表于 2023-7-7 06: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yqllz 发表于 2023-7-6 08:56" D8 ?6 j( n: a4 ~5 F9 t( S
据《舜裔姓源》列出有别于“三姚”与庆礼确认舜裔衍姓150个之外的(37)个舜裔姓源,序列于后:
2 w) }" z" D0 T  Z6 ]9 ]雚氏 ...

- R; R2 N6 |9 w0 ^
7 `% V! w8 g+ R$ M$ B
另有《路史·疏仡纪·有虞氏》列为舜裔衍姓,而有关书籍至今尚难确认的36氏,序列以下:
% g/ j. G$ \( D2 M) c
传(傅?)、有何、亡(无)锡、巴陵、衡山、长沙、胜徒氏、须遂氏、合博氏、李氏、有何、温氏、柳氏、逄氏、歂氏、弱氏、
& C. V& c8 v4 q$ S; ?
杵臼氏、驷氏、壶丘氏、司甄氏、皮氏、恪氏、尉迟氏、子于、
9 G! _7 l- O" E) f
丘子石、犨子、颛孙亡(无)宇,广武、霸氏先、慈母氏、慈氏、

+ V4 d  Q* i; {4 T
沙鹿留、研氏、滇氏、东氏、迷氏。
+ t% r; K% i) j+ L
《路史》所列或有所凭,惜未注明所自,又因年湮代远,稽考殊难,暂列于此,期待高人予以佐证、确认,是盼!“帝舜有虞氏派下世系源流考”诚博采众家之长,不敢称为舜裔源流集大成者,然其所征所引皆有所证所据,或为舜裔寻根探源有所俾益,则其努力将有所收获,诚心所在矣。

8 @5 C: t! G0 v/ Y2 w
参考文献:(本文参考以下书籍的研究成果并借用部分内容,在此对编者以及出版社表示衷心的谢意和敬意!)
7 i2 A, T, @" M2 w+ y, u1 {
  • 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本。
  • 姚恩健《八闽姚氏源流》、“姚氏衍生繁姓纂”。
  • 姚钟尧“我也来说说舜裔姓氏”详见“中华姚氏宗亲网。”
  • 王雪樵、郝仰宁《舜裔姓源》2008年运城市虞舜文化研究会编。
  • 唐·林宝《元和姓纂》
  • 《中华民国姓氏渊源》
  • 吴为汉《中华姓氏知多少》海风出版社2005年出版。
  • 何光岳《舜裔源流》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 北宋郑樵撰,詹招琳1995年校对、编辑《通志·氏族略》
  • 宋邓名世撰,王力平点校《古今姓氏书辨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舜裔一百二十六世闽南晋江姚庆礼
                          公元二零二零年二月廿五日

    / H% w, ]1 O, q" d

: |. ?4 o% F) ~' B: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0 01: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