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109|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浠水县团陂宗茂公后裔之精-英--姚明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9 20: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家义 于 2011-4-29 20:52 编辑
; b. p) l# G+ _+ b, B
: }. T  [9 q# o0 i- ]浠水县团陂宗茂公后裔---姚明恭姚明恭, 浠水县, 宗茂公, 后裔
0 J* T" |* Z* n1 U" g9 b3 I8 b) F+ _# ?2 \8 O
姚明恭(1583-1644),字昆斗,人称"姚阁老",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县)巴河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庶吉士,初任詹事,礼部右待郎。崇祯十二年(1639年)入阁,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任户部尚书参与机要。相位一年,回归故里。明恭宅心仁厚,曾致信告诫其弟居恭(任剑州牧)"洁已爱民,虚心听狱,严胥役,禁家奴。
( d, c. {+ O, U7 Z
; }$ S5 b2 R* g: r0 ^   功绩  明恭回居乡里时,蕲水漕米在蕲州“兑军”(作为年粮缴纳,由军队验收)。路远,又无押运者,军旅任意科旅。他为此向有关方面建议,改“兑军”为“兑会城”(漕米直接交专收粮的机构),百姓得免其苦。
4 [  ]) r. F  ?4 {) v- \$ n! S- z* K4 a' n$ y
史料记载  【清】张廷玉等著《明史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节选: " c) N! C( Y1 l
  福王时,复原官,不召。鲁王三召之,用其议,定称鲁监国。绍兴破,王航海,逢年追不及,与方国安等降于我大清。已而以蜡丸书通闽,事泄被诛。 0 m1 [. z" H2 U3 T# e# r, _
  张四知者,费县人。天启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崇祯中,历官礼部右侍郎。貌寝甚,尝患恶疡。十一年六月,廷推阁臣忽及之。给事中张淳劾其为祭酒时贪污状,四知愤,帝前力辨,言己孤立,为廷臣所嫉。帝意颇动,薛国观因力援之。明年五月与姚明恭、魏照乘俱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 a- S: U8 i$ w: C  明恭,蕲水人。出赵兴邦门,公论素不予。崇祯十一年,由詹事迁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给事中耿始然劾其与副都御史袁鲸比而为奸利,帝不听。明年遂柄用。 ! M4 n) P* A* j
  照乘,滑人。天启时,为吏部都给事中。崇祯十一年,历官兵部侍郎。明年,国观引入阁。
9 M6 L* K& J& `7 _' J  三人者,皆庸劣充位而已。四知加太子太保,进吏部尚书、武英殿。明恭加太子太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照乘加太子少傅,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帝自即位,务抑言官,不欲以其言斥免大臣。弹章愈多,位愈固。四知秉政四载,为给事中马嘉植,御史郑昆贞、曹溶等所劾,帝皆不纳,十五年六月始致仕。照乘亦四载,御史杨仁愿、徐殿臣、刘之渤相继论劾,引疾去。明恭甫一载,乡人诣阙讼之,请告归。后四知降于我大清。
  @1 g, W" m5 ?  m  光绪《黄州府志》载: ' E+ I& P3 z! l. t  M: H
  “黄之九属,数百年来,居相位者,惟明恭一人而已”。
2 Q# H9 Y$ {& \6 a

; k) y- e$ Q; U) D. a% T
姚明恭(1583-1644),字昆斗,人称"姚阁老",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县)巴河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庶吉士,初任詹事,礼部右待郎。崇祯十二年(1639年)入阁,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任户部尚书参与机要。相位一年,回归故里。明恭宅心仁厚,曾致信告诫其弟居恭(任剑州牧)"洁已爱民,虚心听狱,严胥役,禁家奴。
' J7 T$ H& J" t! B1 s2 U/ ^% a
* ]+ D+ d0 ?4 p) F1 V( F/ Z7 F9 [% b1 c   功绩  明恭回居乡里时,蕲水漕米在蕲州“兑军”(作为年粮缴纳,由军队验收)。路远,又无押运者,军旅任意科旅。他为此向有关方面建议,改“兑军”为“兑会城”(漕米直接交专收粮的机构),百姓得免其苦。 6 c2 b! L, x6 E2 a/ b! ~, ~

: S' w. D- V! w& f4 J* U史料记载  【清】张廷玉等著《明史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节选:
" w: M" u, _& m# [4 K! Z6 M  福王时,复原官,不召。鲁王三召之,用其议,定称鲁监国。绍兴破,王航海,逢年追不及,与方国安等降于我大清。已而以蜡丸书通闽,事泄被诛。
, W8 D- |# [6 {6 A7 A7 U  张四知者,费县人。天启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崇祯中,历官礼部右侍郎。貌寝甚,尝患恶疡。十一年六月,廷推阁臣忽及之。给事中张淳劾其为祭酒时贪污状,四知愤,帝前力辨,言己孤立,为廷臣所嫉。帝意颇动,薛国观因力援之。明年五月与姚明恭、魏照乘俱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8 x9 {$ n2 w# R* q  明恭,蕲水人。出赵兴邦门,公论素不予。崇祯十一年,由詹事迁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给事中耿始然劾其与副都御史袁鲸比而为奸利,帝不听。明年遂柄用。
  M: \: D# g4 X. h- _) w5 A; R  照乘,滑人。天启时,为吏部都给事中。崇祯十一年,历官兵部侍郎。明年,国观引入阁。 5 G, u# {/ R: P7 p2 i
  三人者,皆庸劣充位而已。四知加太子太保,进吏部尚书、武英殿。明恭加太子太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照乘加太子少傅,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帝自即位,务抑言官,不欲以其言斥免大臣。弹章愈多,位愈固。四知秉政四载,为给事中马嘉植,御史郑昆贞、曹溶等所劾,帝皆不纳,十五年六月始致仕。照乘亦四载,御史杨仁愿、徐殿臣、刘之渤相继论劾,引疾去。明恭甫一载,乡人诣阙讼之,请告归。后四知降于我大清。
% m$ G6 Q; P$ e1 G  光绪《黄州府志》载:
$ q6 p3 @9 J0 M9 E  “黄之九属,数百年来,居相位者,惟明恭一人而已”。
5 u* x* a: E8 l* @
$ u) ^& t" A: s0 o" ~' m
姚明恭(1583-1644),字昆斗,人称"姚阁老",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县)巴河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庶吉士,初任詹事,礼部右待郎。崇祯十二年(1639年)入阁,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任户部尚书参与机要。相位一年,回归故里。明恭宅心仁厚,曾致信告诫其弟居恭(任剑州牧)"洁已爱民,虚心听狱,严胥役,禁家奴。
/ u- Z8 S! B7 A$ j3 t0 }7 G3 j* p7 x, {" v# A! L7 o% g  U/ g
   功绩  明恭回居乡里时,蕲水漕米在蕲州“兑军”(作为年粮缴纳,由军队验收)。路远,又无押运者,军旅任意科旅。他为此向有关方面建议,改“兑军”为“兑会城”(漕米直接交专收粮的机构),百姓得免其苦。 ( X2 j( d, J, T; J) d, r
: T: k$ C* c; K6 V0 N
史料记载  【清】张廷玉等著《明史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节选:
" x* o5 b& r) j- a) h3 O7 i1 E# I  福王时,复原官,不召。鲁王三召之,用其议,定称鲁监国。绍兴破,王航海,逢年追不及,与方国安等降于我大清。已而以蜡丸书通闽,事泄被诛。 + x# N$ N* T0 s/ N* R
  张四知者,费县人。天启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崇祯中,历官礼部右侍郎。貌寝甚,尝患恶疡。十一年六月,廷推阁臣忽及之。给事中张淳劾其为祭酒时贪污状,四知愤,帝前力辨,言己孤立,为廷臣所嫉。帝意颇动,薛国观因力援之。明年五月与姚明恭、魏照乘俱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1 F' S: U) Q1 Z1 l' d6 ~
  明恭,蕲水人。出赵兴邦门,公论素不予。崇祯十一年,由詹事迁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给事中耿始然劾其与副都御史袁鲸比而为奸利,帝不听。明年遂柄用。
2 d$ |! G2 w, |3 Y% ~  照乘,滑人。天启时,为吏部都给事中。崇祯十一年,历官兵部侍郎。明年,国观引入阁。 6 @5 f2 z# K" I- z9 p
  三人者,皆庸劣充位而已。四知加太子太保,进吏部尚书、武英殿。明恭加太子太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照乘加太子少傅,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帝自即位,务抑言官,不欲以其言斥免大臣。弹章愈多,位愈固。四知秉政四载,为给事中马嘉植,御史郑昆贞、曹溶等所劾,帝皆不纳,十五年六月始致仕。照乘亦四载,御史杨仁愿、徐殿臣、刘之渤相继论劾,引疾去。明恭甫一载,乡人诣阙讼之,请告归。后四知降于我大清。
) x! v0 m+ m4 v  光绪《黄州府志》载:
2 u) \* O! X- d  “黄之九属,数百年来,居相位者,惟明恭一人而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20: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人者,皆庸劣充位而已。四知加太子太保,进吏部尚书、武英殿。明恭加太子太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照乘加太子少傅,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帝自即位,务抑言官,不欲以其言斥免大臣。弹章愈多,位愈固。四知秉政四载,为给事中马嘉植,御史郑昆贞、曹溶等所劾,帝皆不纳,十五年六月始致仕。照乘亦四载,御史杨仁愿、徐殿臣、刘之渤相继论劾,引疾去。明恭甫一载,乡人诣阙讼之,请告归。后四知降于我大清。   光绪《黄州府志》载:   “黄之九属,数百年来,居相位者,惟明恭一人而已”。

签到天数: 1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3#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20: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人:为给事中马嘉植,御史郑昆贞、曹溶等所劾,帝皆不纳,十五年六月始致仕。1:马嘉植。2:郑昆贞。3:曹溶

签到天数: 1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4#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20: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绪《黄州府志》载:   “黄之九属,数百年来,居相位者,惟明恭一人而已”。

签到天数: 1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21: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家义 于 2011-8-11 21:49 编辑 3 M6 D# B! B# d2 z; Y

- u% q& R- p6 U! n, a2 B明恭是我先祖,明字辈,因处于明朝末期,朝代即将更替,是非功过很难说清,百度明片:姚明恭(1583-1644),字昆斗,人称"姚阁老",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县)巴河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庶吉士,初任詹事,礼部右待郎。崇祯十二年(1639年)入阁,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任户部尚书参与机要。相位一年,回归故里。明恭宅心仁厚,曾致信告诫其弟居恭(任剑州牧)"洁已爱民,虚心听狱,严胥役,禁家奴。"
( z3 v3 [  C9 ?- d) \2 W功绩" Y6 h0 R* I3 j, {
  明恭回居乡里时,蕲水漕米在蕲州“兑军”(作为年粮缴纳,由军队验收)。路远,又无押运者,军旅任意科旅。他为此向有关方面建议,改“兑军”为“兑会城”(漕米直接交专收粮的机构),百姓得免其苦

签到天数: 1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6#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21: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庸劣充位也末见其佐证,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姚姓阁老也寥寥无几,你我都是姚氏子孙,在姚网家族网上我想没必要抓住这个问题紧追不放吧!本人才蔬学浅,敬请凉解!

签到天数: 1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7#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22: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闽南姚斌 + f1 y, E7 k9 N7 ^

! |5 U' i* r. v+ ~! A. {
9 o1 A0 B* h: d4 u    我也很佩服pszyyao宗亲的严谨治学,但我明字辈先祖姚明恭也非庸劣之辈,人非圣贤,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伟人毛泽东也只给了他三七开,作为姚氏子孙,对先祖的挑剔,我认为是对我明恭阁老的不敬。姚氏宗亲网是弘扬家族文化的。

签到天数: 1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8#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22: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水风光
2 _6 h8 F3 q+ E. m+ y9 ?- A5 c( @9 A9 ^* j% |
  华桂山7 K9 s# [- S3 E
4 X' K. _. {* |8 D
    位于浠水北部的团坡镇,湖北道教名山。山高势险,悬崖峭壁,沟壑纵横,怪石林立,千姿百态。主要景点有天狮流涎、百人险、宾阳寺、箭树、太子洞、冲担石、斗枪石、象鼻石、打儿石、棋盘石、石猴悟道、卧龙石等。其中“天狮流涎”尤为引人注目。远远望去,状如长舌。石板上有白色的苔藓,酷似舌苔。常有一片湿漉漉的水渍,活似“天狮流涎”。
2 R8 u& s" ^$ D2 O8 c
4 B, e3 J0 {, j" h' ^: w+ \+ k    山的西面有一道高几百米似巨斧削成的悬崖峭壁,壁上寸草不生,站立其上向下探望,其险峻程度令人头晕目眩。据传同治三年,攻打山寨的百余清兵在此壁上丧生。由此得名“百人险”。
: y- t2 ]' H& o' @# R, @) x8 D3 h2 k! l  U4 ~5 K
山北,有一石洞,名“太子洞”。传说明朝崇祯皇帝的太子曾避难于此,并在洞门石壁上刻下了“动静互根”四字,至今清晰可见。
3 h. B7 g- `/ N4 G9 j* p
1 M6 L/ H  n8 b     宾阳寺是华桂山又一景观。寺正门石柱上刻有明太子避难时所撰写的对联:
9 J4 `/ G5 V; Y* }7 R( M8 @9 J
柱石落成华桂山菩提永镇! C$ M5 j9 b. |

* \+ x$ h2 D, p; ~$ B1 ~           昊天高覆大明国蔗物长春
" W5 h  o* z5 s  x! @; v' ^
1 Y6 B# C$ R3 E' l/ x: w2 B) T     寺前有一石砌圆塘,名“莲池”。池内有栩栩如生的虾子石、蟹子石、蚌壳石……传说是当年护送明太子来此的龙宫水族,因痴恋华桂山变幻而成。( Y- g4 Q0 f% b; E( z: a

. V6 l3 {# l& v+ Z1 H, E: d" [! ]宾阳寺内正殿供着披发祖师神像,殿内朱栏玉户,画栋雕梁,香火缭绕。传说当年唐玄宗游华桂山时,曾书赐“唐敕华桂” 并题诗一首,中有“眼观西北三千里,胜于江南十二州”句。

签到天数: 1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9#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22: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乙阁与梳妆台
# K9 a" l6 _, F- l6 [0 [! Y0 G9 \2 W0 W4 |; D' e. T! U) F7 w
古巴河镇下街,长江之滨,有一座无顶的楼阁。与这座楼相接的是回廊石级,小桥流水。这就是明代宰相姚明恭的女儿出家的地方。史称太乙阁、白尼庵、俗称梳妆台。9 E. U& o* P8 M3 k( M/ V

! @3 I( s3 a0 [% E( \' ~8 q相传姚明恭与熊文灿是儿女亲家。姚与熊同在明朝为官,姚是宰相,熊是兵部尚书。宰相之女许配给尚书之子,也算门当户对。熊为武,姚为文。熊身材高达,面孔黝黑。但儿子的相貌与之相反,脸庞白净,一介儒生。熊文灿的儿子来到宰相府拜见岳父时,姚明恭很惊奇地说,想不到兵部尚书之子竟如此温文尔雅。姚明恭说这话本是赞叹,没想到这句话竟造成一幕悲剧。儿子回家后,熊文灿问儿拜见岳父的情景,儿子就把岳父赞叹的话对父亲说了。熊听了姚明恭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我乃堂堂兵部尚书,未必儿子是野种不成?一怒之下,竟然把儿子撕了。撕了后,文灿就差人把儿子的骨头,送到了巴河宰相府。姚明恭的女儿知道后,悲愤欲绝,守节不嫁。无奈,姚明恭只好为女儿修了梳妆台,供她修心明志。* G* l3 }  ]3 Z2 ~: l& t

; Y: j4 |  o; ] 这是有关姚明恭女儿的民间传说。巴河人不管朝廷更迭,一代代流传着这个故事。但据史书记载,张献忠在蕲州王府诈降,大败熊文灿。明朝灭亡后,姚明恭降清,得以保存宰相府。张献忠被清军打败,其部将左良玉降清。姚明恭降清后,女儿不肯降清。左良玉带画舫歌女迎姚小姐进城,姚小姐誓不进城,削发为尼,在梳妆台出家,青灯黄卷而终。

签到天数: 1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22: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河藕的传说; Y4 u% m5 }8 D9 b7 M

& ?0 w% j9 c- `# W0 Y在鄂东地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樊口的鳊鱼武昌的酒,黄州的豆腐芝麻湖的藕”。芝麻湖的藕就是巴河藕,比别处多两个孔,鲜嫩白脆,煮不变色。人们都说芝麻湖的藕是宰相姚明恭的小姐变的。姚小姐听说熊公子死了,哭断肝肠,终身不嫁。姚宰相害了女儿,为了让女儿消愁解闷,就在相府外的十里江边,筑起一座高大的梳妆台。官家怕失体统,又从绣楼口做了一个长廊到梳妆台,长廊铺毡挂彩,外面栽花种竹。小姐出入,内外有人防护,小姐望得到长廊外的人物景色,外面人看不到小姐芳容。后来,崇祯皇帝误信谗言,错斩了熊文灿。说也奇怪,挥刀斩人的时候,巴河陡起狂风,将十里长廊顶盖掀了个精光。姚小姐随风飘进芝麻湖,才风平浪静。在她沉尸的清水湖里,长出了一朵洁白的莲花。因为小姐是忠贞淑女,所以这生出的藕,就较别处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2 15: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