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小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典故故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912 天

连续签到: 12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91#
发表于 2012-10-30 13:33:44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此贴收集整理可作教材了

签到天数: 3652 天

连续签到: 2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9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1:15:38 | 只看该作者
一箭双雕: J3 L  g6 v! F
南北朝时,北周有个有名的武将叫长孙晟(sheng)。他不仅熟悉兵法,而且善于骑射。后来,皇帝派长孙晟护送公主到北部的突厥族去成婚。突厥国王摄图也很喜欢他,常常邀他一同去打猎。
4 ?4 P# y; S- N/ X" J- `  ^一次,摄图和长孙晟正在郊外打猎,天空中飞来了两只大雕(diao鸟名)。长孙晟立即从容地拉弓搭箭对准天空,"嗖"地射出一箭。说是迟,那是快,只见天空中两只大雕同时掉了下来,观看的人不由得发出了一片喝彩声。这个故事后来就简化成为"一箭双雕"。它常常用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能达到两个目的或同时能得到两种好处。另外有个"一举两得"的成语,它与"一箭双雕"意思上很相近。不过,"一箭双雕"多指达到两个目的,是比喻性的,用起来形象些。而"一举两得"多指得到两种好处,意思更直接。
7 C# U2 L- J, H: {9 c6 N& l  l

- z7 F% j, J& ~* `: [! p- h/ q

签到天数: 3652 天

连续签到: 2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9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0:14:24 | 只看该作者
一鸣惊人  r8 ], `3 T0 P; d* b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3 d. G: |7 [' x3 \& p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 x) O( N+ `6 [9 E/ I& U) G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
* F5 E3 c/ g% P, j/ A5 u    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0 B8 p: R8 f  _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4 \% p8 y' {* |  j. d' Q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这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b" d1 T9 i/ P5 H5 d! s/ z    从此齐威王不在沉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 d9 e: y9 M/ J6 z& L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 Z6 y: y& q1 I; T/ Y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 _+ ]! R6 g5 M1 S; d7 i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 E9 U$ o( [  p6 D9 ]; p& G) I; o9 w2 i$ v

/ e# a1 Y$ ^0 @0 m2 }5 o

签到天数: 3652 天

连续签到: 2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9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0:28:11 | 只看该作者
一诺千金
. ?7 A" s) `  _) U" x; G     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 w& d& V3 F$ F/ D, [$ h! x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 U- V2 l0 e  Z! r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 a& ]7 d' y) ~9 M4 M, T2 D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 j! V2 l$ B' \+ n+ R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 K% C* X+ B* @4 V* h
: P2 K# M0 l+ Z, @6 S  x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1 {& y6 |( q! `. P$ Z" [
1 O' w, |9 t, E$ l+ H

签到天数: 3652 天

连续签到: 2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9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0:5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2-11-4 13:05 编辑 6 B% e" e$ N7 r' \
. q% Y9 n. X, q" Q+ x
一丝不苟( [/ s0 ?- }0 W# \6 l2 X4 ?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 E1 k4 @* Z* x8 N/ [1 z2 a2 @    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几个信回教的人拼凑起来的五十斤牛肉。汤知县一向贪赃受贿,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7 M$ C' B. d# ]    张静斋摇头道:“这千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间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 \, s! ~: N! G; D0 ]
    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大胆妄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汤知县听了,连连点头:“十分有理。”便照此办理了。

4 @$ c' Z: [- `! j6 T  b# x
: T" L! j1 ?/ V- y6 Q3 ~9 j7 `

签到天数: 3912 天

连续签到: 12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96#
发表于 2012-11-3 14:24:36 | 只看该作者
小平版主博学多才 此贴的典故故事可以收藏起来好好阅读。

签到天数: 3652 天

连续签到: 2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9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5:2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6# 姚孝中 ( U2 c7 d1 }% k# M' A7 y

; I% ?# x$ ?) A% i+ |9 ?6 K5 D: @. A4 E- t" @8 v
    不敢.多谢关注!

签到天数: 3652 天

连续签到: 2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9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0:40:11 | 只看该作者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k* v7 f( H( J: h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螳螂窥伺蝉时使自己隐身的那枚树叶,来摘取它。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4 H$ W. X( V* ^8 A& y
5 G& w$ H2 v; W7 r% c1 ?
5 T. x6 |8 _, o- v, J

4 D( }- o5 P  i) |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9#
发表于 2012-11-4 12:0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5# 姚小平 . j6 e9 U6 S2 x9 N
& F4 V# o, E+ t, i2 [
9 E  v0 n+ k4 p( ~1 E- e
    "明朝时候,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
3 q; f3 ?7 O2 k4 O+ f& Y' i                      ——这个高要县是哪一省的?广东高要县?
! o0 b4 V! V( P" A$ m - I0 P% g6 M2 x7 v( C1 o
9 B: }) V$ O5 z0 W& s

. b2 m4 C. {9 G, Z6 j- s9 V+ }1 a   “想起洪武年问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4 P- r' ~# x8 E/ h3 ]8 C                    —— 中国典故,讲的应是历史上发生的事,不一定很准确,但也不能戏说和乱说。这段话,书编者(不是小平老!)显然在胡编。

签到天数: 3652 天

连续签到: 2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0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3:2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9# pszyyao
) \# ~+ r4 q! P; B7 X' g( x, Q
" c) k1 L( h0 \1 r+ E/ w8 A4 Y0 j! I0 C6 E
    故事新编.:lo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6 10: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