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闽南姚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崇研究辑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5:22:01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四、以人为本而实是求是的唯物论者9 K; Q: Y% x1 T
        姚崇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作为政治家,他不是一个夸夸其谈、坐而论道的空谈家,而是一个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在实践中,惟以国家兴盛为重,以黎民冷暖为重,不管是儒家的“天人感应论”、还是佛教的“修福报应”之说,只要妨碍了人民的安危,统统不放在眼中。愈到后来,他对事物的认识愈接近唯物论者。
# e" O8 E$ [9 |# t        开元三年到四年(715~716),中原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蝗灾。老百姓受迷信思想影响,只是用在田旁设祭、焚香、膜拜的办法来消灾,而坐视蝗虫食苗。消息传到朝廷,百官众口一辞,都说是朝政有失,老天降蝗灾警示。今天看来,这本是汉儒董仲舒“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的“天人感应论”,纯属无稽之谈。但那时朝廷上下把此论奉为圣经。谏议大夫韩思复甚至上书,要玄宗皇帝“悔过责躬”,“以答休咎”。紫微令姚崇清楚地知道,如果蝗灾蔓延下去,人民将流离失所,国家将失去稳定。如果发动灭蝗,朝野上下,阻力甚大。就煞费苦心地在古代的籍典上找依据,以《诗经》上有关灭蝗的诗句和东汉光武帝灭蝗的诏书为凭据,并拿出用切实可行“焚瘗”之法,说服了玄宗。但朝廷争议仍然很大。就连平时同心协力、百依百顺的黄门监卢怀慎也劝他:蝗是天灾,灭蝗有伤和气。外议甚多,请公思之。姚崇以人为本,严肃批评他说:“今蝗虫极盛,驱除可得。若其纵食,所在皆空。山东百姓,岂宜饿杀!……若救人杀虫,因缘致祸,崇请独受,义不仰关!”于是下公文、派驱蝗使督促各地灭蝗。但汴州刺史倪若水却有令不行,还上书朝廷说“蝗是天灾,自宜修德。”姚崇闻报大怒,就去牒文批评他:“古之良守,蝗虫避境。若其修德可免,彼岂无德致然!?今坐看食苗,何忍不救!因以饥馑,将何自安?幸勿迟回,自招悔吝!”倪若水阅书后,不敢怠慢,督促百姓,“乃行焚瘗之法,获蝗一十四万担。”(见《新唐书·姚崇传》)二年来,灭蝗成效显著,百姓不甚饥饿。1 s' n1 F5 |+ w+ U
        唐朝,佛教盛行。上自皇帝王公大臣,下至一般百姓,无不崇信佛教。就连武则天登基,也托言“弥勒”转世,普渡众生。姚崇的母亲也一个虔诚信教者。姚崇不可能不受佛教的影响。长安二年(702),他曾为母祈福造像。神龙三年(707)母亲亡故后,姚崇兄弟姊妹还为母亲造一功德窟。但是中宗以来,贵戚争先营造佛寺,从中谋取利益,滥渡人为僧尼,逃避国家赋役,人们“抄经写像,破业倾家,乃至施身,亦无所吝”。他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现实主义者,反佛并非其根本目的,但当他看到佛教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时,就开始坚决反对佞佛。开元年间,在姚崇的建议下,朝廷沙汰僧人一万二千多人,还颁布了禁造佛寺的法令。到后来姚崇越来越对佛教有了正确的认识。临终前,他在《遗令诫子孙文》中写道:“佛者觉也,在乎方寸。……但平等慈悲,行善不行恶,则佛道备矣。”可见他仅把佛教看作一种宗教信仰。他又说:“夫释迦之本法,为苍生之大弊。汝等各宜警策,正法在心,勿效儿女子曹,终身不悟也。”这样的认识,同唯物论有何区别?! Q' `1 ~( y) t  t8 E' R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姚崇不但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并倡导“为政以公”的伟大政治家,还是一个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伟大实践家;不但是一个善应变成务的伟大改革家,而且还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唯物论者。他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人民将世代铭记,永远不会忘记!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5:23:27 | 只看该作者
浅论唐名相姚崇唯物论之思想
( p) o5 E3 K8 F7 m$ H0 M/ f$ X* E0 A; J
        毛泽东爱读史,他读史联系实际,不囿于前人的评说和结论,而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每有所感,便在书的天头地脚信笔写下他的批语评说。他读《二十四史》、古诗词等文史古籍,作了许多批注、评论,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丰富的文化思想遗产。
4 U+ [% J9 ~/ ^        毛泽东在阅读《新唐书·姚崇传》时,竟在天头上批注了四段话。其中,分量最重的一条批注是“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9 c8 u' a( p* n1 x& Y, g2 t# o- U
        毛泽东为什么称一个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姚崇为“唯物论者”呢?笔者不揣绵薄,对毛泽东这一论断进行分析、论证,期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5:24:52 | 只看该作者
一、 姚崇唯物论思想之表现5 M( e# ^2 o* k+ H# [
        姚崇(651~721年),原名元崇,因避讳开元时玄宗皇帝尊号,改名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县东南)人。少不悦学,长乃好学。以制举入仕,在地方及中央任职40多年,因才干出众,办事果敢,经验丰富,三次出任武则天、睿宗、玄宗宰相十多年,以善应变成务著称,尤以辅佐唐玄宗李隆基开创开元之治,而载入史册。在《资治通鉴》中,宋朝大史学家司马光赞扬姚崇为有唐以来四大贤相之一。
9 z# k/ K/ ^6 D+ y! P    笔者认为,姚崇之所以被称为唯物论者,有三大表现,即一是反对宗教迷信,二是反对天命论和“天人感应论”;三是反对厚葬,提倡薄葬。( z* k9 {) @& l2 ^" g/ t  x
        1、 反对宗教迷信。
( H! E$ t" d3 H; v4 F7 c, a% G        唐朝以来,佛教、道教盛行,从皇帝、王公贵族、各级官员,到豪门富户、一般老百姓都崇拜宗教迷信。皇帝出于政治需要,也都崇拜信仰宗教。不过佛、道排列次序不一。唐初,唐高祖李渊认道教祖师老子李耳为宗,于是下诏叙三教先后,“老先次孔末后释。”(见清陆心源《唐文拾遗》,又见《续高僧传·释慧乘传》 )武则天改唐为周之际,又因佛教为她做皇帝大造舆论,于是又“以释教开革命之阶,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见《资治通鉴》天授二年条)结果,滥度僧道,广建寺观,侵占大量土地,耗费巨大资财,国家财政日益亏空。许多老百姓也因笃信佛道,写经铸像,搞得家败人亡,无以生计。
6 n/ {0 q/ h4 p' u        看到当时佛道宗教迷信猖獗的现象,姚崇认为必须批判佛道危害社会的弊病,抑制佛教和道教的过度发展。# M7 _. ]5 |, ^: c. e0 M9 F/ |
        从目前收集到的史料来看,姚崇对佛道的认识观点如下:! b1 E  T) E  }4 Z* v
    佛道宗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弊病,必须限制其发展。姚崇在遗令诫子孙文中说:“夫释迦之本法,为苍生之大弊。汝等各宜警策,正法在心,勿效儿女子曹终身不悟也。”1 X" ?" L$ {6 z1 @. ^: W+ K# B* h
    他从历史的经验教训出发,从历史上历代王朝因崇佛而亡国,当代的中宗皇帝、太平公主、武三思、韦后等佞佛而难免家败人亡的教训批判了佛教。他说:+ n: n* E7 w; N$ N( Q7 d: t, n2 l
        “今之佛经,罗什所译,姚兴执本,与什对翻。姚兴造浮屠於永贵里,倾竭府库,广事庄严,而兴命不得延,国亦随灭。又齐跨山东,周据关右,周则多除佛法,而修缮兵威;齐则广置僧徒,而依凭佛力。及至交战,齐氏灭亡,国既不存,寺复何有?修福之报,何基蔑如!梁武帝以万乘为奴,胡太后以六宫入道,岂特身戮名辱,皆以亡国破家。近日孝和皇帝发使赎生,倾国造寺;太平公主、武三思悖逆庶人张夫人等皆度人造寺,竟术弥街,咸不免受戮破家,为天下所笑。”    [# K* D$ p+ ]0 R$ H2 H
        他针对佛教所谓今世信佛是为来世修福的因果报应说法,批判说:' k6 J: [9 q" ]$ L+ v  O5 u9 {
        “经云:‘求长命,得长命;求富贵,得富贵。刀刃段段坏,火坑变成池。’比来缘精进得富贵长命者为谁?生前易知,尚觉无应;身后难究,谁见有征?”
% W* h; l) b/ z        他又从中国古代历史证明,佛教没有传播到中原之前,人们安居乐业长寿,来批判佛教说:0 C! N- D, {( P) `  X% s
        “五帝之时,父不葬子,兄不哭弟,言其致仁寿无夭横也。三王之代,国祚延长,人用休息,其人臣则彭祖、老聃之类,皆享遐龄。当此之时,未有佛教,岂抄经铸像之力、设斋施佛之功耶?”# E! Y! |4 {" }* b& L1 Y9 t* i' h
        他还从佛教的教义出发,批判当时的佞佛现象,他说:
9 r9 H- G! T; m9 p$ A* D+ ]“且佛者觉也。在乎方寸,假有万像之广,不出五蕴之中。但平等慈悲行善不行恶,则佛道备矣,何必溺於小说,惑於凡僧,仍将喻品,用为实录?抄经写像,破业倾家,乃至施身亦无所吝,可谓大惑也。亦有缘亡人造像,名为追福,方便之教,虽则多端,功德须自发心,旁助宁应获报?递相欺诳,浸成风俗,损耗生人,无益亡者。假有通才达识,亦为时俗所拘,如来普慈,意存利万,损众生之不足,厚豪僧之有馀,必不然矣。且死者是常,古来不免,所造经像,何所施为?”  ]8 f* U1 L: k) ?/ J3 V/ ~( k
他还批判道教受佛教影响,背叛了道教初义,也成为社会弊端。他说:
1 q3 o. |, x8 x: t" U* r“道士者,本以元牝为宗,初无趋竞之教,而无识者慕僧家之有利,约佛教而为业。敬寻老君之说,亦无过斋之文,抑同僧例,失之弥远。”(以上见《旧唐书·姚崇传)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5:25:06 | 只看该作者
姚崇不仅从理论上批判了佛道,而且在实践中采取许多措施抑制佛道发展。
" T& y5 O4 A( ^* W/ Y        一是禁止创建佛寺、道观。
  r7 [. e/ G9 c! d. R        姚崇历经三朝,目睹度僧造寺的危害,先天二年(713年)十月,姚他在拜相时向玄宗提出的《十事要说》中提出:“太后造福先寺,中宗造圣善寺,上皇造金仙、玉真观,皆费钜百万,耗蠹生灵;凡寺观宫殿,臣请止绝建造,可乎?”玄宗也认识到造寺观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就动情地说:“朕每睹之,心即不安,而况敢为者哉!”(见《资治通鉴》(附考异),吴兢《升平源》)开元二年(714年)二月十九日,朝廷下制令:“天下寺观,屋宇先成。自今以后,更不得创造。若有破坏,事须条理,任经所繇,陈牒简验,然后听许。”(见《全唐文》卷二六)" n, g' `1 _& s6 x4 c& J0 l" B
        二是“检责天下僧尼。”开元二年正月,姚崇任紫微令不久,针对“中宗以来,贵戚争营佛寺,奏度人为僧,兼以伪妄;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所在充满。姚崇上言:‘佛图澄不能存赵,鸠摩罗什不能存秦,齐襄、梁武,未免祸殃。但使苍生安乐,即是福身;何用妄度奸人,使坏正法!’”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调查沙汰天下僧、尼,结果这次查出滥假僧尼三万余人,勒令他们还俗从事生产劳动。(见《唐会要》卷四七)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5:25:13 | 只看该作者
三是“禁止民间铸佛写经。”姚崇认为,“佛者觉也,在乎方寸……但平等慈悲,行善不行恶,则佛道备矣。何必……抄经写像,破业倾家,……损众生之不足,厚豪僧之有馀,必不然矣。且死者是常,古来不免,所造经像,何所施为?”于是就说服玄宗在开元二年七月二十七日,下制书《禁坊市铸佛写经诏》说“如闻坊巷之内,开铺写经,公然铸像,……百姓等或缘求福,因致饥寒,言念愚蒙,深用嗟悼。……自今已后,禁坊市等,不得辄更铸佛写经为业。须瞻仰尊容者,任就寺拜礼,须经典读诵者,勒于寺取读。”(见《全唐文》卷二六)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5:25:22 | 只看该作者
四是“禁止士女施钱佛寺。”佛教的三阶教竭力提倡布施。欺骗人说:“夫布施者,今现在世有十倍报,后世受时有亿倍报,不可计数。”他们创立无尽藏教派,骗取财物,积居钱帛。对此,玄宗下《禁止士女施钱佛寺诏》:“闻化度寺及福先寺三阶僧创无尽藏。每年正月四日,天下士女施钱,名为护法,称济贫弱,多肆奸欺,事非真正。宜禁断其藏,钱付御史台、京兆、河南府勾会知数,明为文簿,待后处分。”。(见《全唐文》卷二八)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5:25:29 | 只看该作者
四是“禁止士女施钱佛寺。”佛教的三阶教竭力提倡布施。欺骗人说:“夫布施者,今现在世有十倍报,后世受时有亿倍报,不可计数。”他们创立无尽藏教派,骗取财物,积居钱帛。对此,玄宗下《禁止士女施钱佛寺诏》:“闻化度寺及福先寺三阶僧创无尽藏。每年正月四日,天下士女施钱,名为护法,称济贫弱,多肆奸欺,事非真正。宜禁断其藏,钱付御史台、京兆、河南府勾会知数,明为文簿,待后处分。”。(见《全唐文》卷二八)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5:25:42 | 只看该作者
五是对僧侣的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旧唐书·五行志》记载:“姚崇秉政,以僧惠范附太平乱政,谋汰僧尼,令拜父母,午后不出院,其法颇峻。”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5:25:57 | 只看该作者
儒家认为孝是“至德要道,百行之首”;“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见《孝经》)把孝敬父母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佛教却认为“识体(灵魂)轮回,六趣无非父母;生死变易,三界孰辩怨亲?”甚至认为当前的禽兽虫蚁,前生可能是自己的父母;当前的父母,后生可能是自己的子孙。孝敬父母是无意义的事。(见范文澜《唐代佛教》)所以,历朝历代的朝廷抑佛都令僧尼致敬父母。开元二年(714)闰二月十三日,朝廷下诏书:“自今以后,道士、女冠、僧尼等,并令拜父母,至于丧祀轻重,及尊属礼教,一准常仪。庶能正此颓弊,用明典则。”(见《唐会要》卷四十七)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5:26:10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措施的实施,无疑地对安定国家局势,抑止寺院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税收入,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U/ `/ ^( T& M
        2、反对天命论和“天人感应论”
; x4 c' r! Z$ b* E        姚崇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作为政治家,他不是一个夸夸其谈、坐而论道的空谈家,而是一个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在实践中,惟以国家兴盛为重,以黎民冷暖为重,不管是儒家的“天人感应论”、还是佛教的“修福报应”之说,只要威胁到国家的安稳,妨碍到人民的生存,统统不放在眼中。愈到后来,他对事物的认识愈接近唯物论者。
+ M; J# w, G2 @5 [- ^        开元三年(715年)六月,“山东(古指华山以东、黄河南北地区)诸州大蝗,飞则蔽景,下则食苗禾,声如风雨。”(《旧唐书·玄宗本纪》)田野里,蝗虫飞过之处,空中黑压压一大片,遮天蔽日。蝗群落到哪里,哪里庄稼就被啃个精光。
5 ^2 ]! t. k  g9 _9 o        古时,由于科学技术落后,没有农药,加上人们对蝗虫发生和消亡规律认识不清,无法抗御蝗灾的侵害。古来都把蝗虫视为神物,列为“八蜡”之一,进行祭祀,以期消灾。加之佛经认为,“一切有情(动物)都有佛性”,不能杀生。(见范文澜《唐朝佛教》)因此,受灾州、县的地方官昧于迷信,把蝗虫视为“神虫”不敢捕灭,却驱使农民焚香祭拜,祈祷苍天福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2 19: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