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姚寒松
1 o0 t6 S) S( `0 L7 {* a. [3 [% [8 I2 Q+ u3 Q4 `$ q
$ t' P! ?1 B0 M5 P
根据淮阳县志的详细记载,商汤时期曾有一项重要的封地变动——将虞遂的封地从其原属地迁移至宛丘(今淮阳)。为进一步厘清这一历史事件,我们特与淮阳地区的知名学者李涛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借助唐代权威史志《括地志》的珍贵资料,我们得知虞遂实为舜帝的第十三世孙,其原始封地位于山西的永济县。
9 Q; R, G- w0 g- d
7 C" n" s9 C* i6 M! d
, I2 q) Z- S3 @# ]2 Q+ [0 M4 Z% X" A
) z: g7 y, G, ^# l$ Y0 b
为验证这一历史线索,我们深入研读了山西永济县志,并进行了实地寻访。考察结果显示,永济县内确实存在一个名为“舜帝村”的古村落,村中至今仍竖立着一座“大孝有虞舜帝村”的石碑,该石碑作为永济县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更为“商汤移封虞遂于宛丘”的史实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 U2 z: k( e) _% Y- f7 Z
) t8 a2 H b; z5 k1 H
& ] r \' E R/ F& s& ]
/ S# p6 e& b7 G, v
) \ {$ a' Y5 \9 K* `# h. K' G! @
5 u! X6 [, D8 _4 `8 e8 l% M 自商朝初期,虞遂作为舜帝的第十三世孙,其封地自山西永济迁至淮阳(古称宛丘),开启了在此地长达六百多年的生活史篇。随着时间的流逝,虞遂一脉繁衍至舜帝的第三十四世(同时也是虞遂支系的第二十一世),诞生了妫满胡公,他因卓越功勋被周王册封为陈国国君,从而成为了陈姓的始祖。
" z& X6 |& n; P. Y+ F& `
! z/ X. V- Y+ @3 g" a5 E/ s+ k- z% D# o+ f0 A
% }5 B2 K2 J5 I8 Q" E& G
9 Y9 R" `; [! p* t% B这一家族的辉煌并未止步,他们在大姚营(该村名或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府兵制的实施)继续繁衍生息,历经千年的沧桑巨变,直至汉代,姚阁台汉墓群的出现不仅见证了姚氏家族长久的存在,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深刻转型。在这一千多年的历程中,淮阳虞遂后裔中的姚姓一族始终保持着在社会上层的影响力。
" S% X& J$ I1 U4 ~' O
- f2 P' J# g' x- x3 b9 q0 D- m2 h# a- p1 {
: A# j" J8 ]% P, K
! l. j9 d* _7 L( ], g% _" P% B' A7 |( G
随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经历了新朝、东汉、三国鼎立、晋朝的统一与分裂、南北朝对峙、隋唐盛世、五代十国的割据、宋辽夏金的并立、直至元明清的朝代更迭,直至中华民国,大姚营始终作为虞遂后裔的重要聚居地,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梦想,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t% a5 a2 P0 O" Q8 \6 |. ?6 ^
6 I# T$ x, E! c5 Y2 K" b$ F* Q( [/ M5 g" ?1 [+ S1 o! Y
% o# J4 Z: P/ {6 ]+ t1 S& E, f
& E5 S, y2 A9 W$ d1 f) F 如今,回望这段跨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大姚营的寻根问祖活动不仅是对家族血脉的追溯,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一活动的脉络已基本清晰,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桥梁。2 i: v; c U$ ~ Y' Z6 l; _
" f( M& n2 J5 ~6 x0 f: E8 }- d0 c* T" f& B* k; f+ i' o& y
; n) c v. q8 z. V/ f, x5 I+ o4 h& e9 g! _' K* D; y7 X
3 |$ ?4 ]; S6 F% ~( |( B/ D3 G" T+ S% {, W6 w/ U' |$ w$ Y. b# @+ ~
, b& J0 F& h( L2 b0 _4 |7 D3 x 历史学家李杰以这样的视角来概括中国的历史深度:“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八千年则要看淮阳。”这一评价深刻揭示了淮阳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的独特地位。从考古发掘的古宛丘国遗址及汉代粮仓遗迹来看,淮阳地区在古代不仅承载着都城的辉煌与繁荣,还必然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以支撑其运转,同时需要广袤的土地来滋养这些生命。大姚营,这个汉代前被称为姚阁的地方,就坐落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它不仅是人类活动的见证,也是姚姓族人历史的起点。) R% Z' Z5 n. Q. B( y
7 p% y0 ~% }# w5 N* o
9 U: f }* {7 @0 S! r- ]2 R) V" O" e( W
3 I3 k: U6 E& M+ [* b
追溯姚姓的根源,我们不得不提及帝舜姚重华,他出生于濮阳的姚墟,那里距大姚营约三百公里之遥。而虞城,作为舜帝嫡子商均的陵墓所在地,其地名本身就蕴含了对有虞氏舜帝后裔的纪念,它距离大姚营也不过一百八十公里。商汤时期将虞遂从山西永济迁至宛丘,这一决策背后,或许正蕴含着对濮阳姚墟、虞城商均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深思熟虑。7 q' ~9 P9 o# F* t) c+ e
" p! m* G9 l$ K. a5 S! C' t1 a. [6 c$ p
6 a! b- A6 Y3 R) F# T2 q
) a( y5 m% b7 s5 L& H9 h% }. ]& C' v3 B6 u$ t
自商代至今,三千五百多年的悠悠岁月中,虞遂及舜帝的后裔们在这片宛丘大地上繁衍生息,以农耕为生,世代相传。每当国家安定、社会繁荣之时,虞遂的后人们便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向往,纷纷外出闯荡,开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而当天灾人祸、战乱频仍之际,他们也不乏结伴而行,远离故土,以求在乱世中寻得一片安宁之地,共度饥荒,延续家族血脉。
: O% C9 {/ E0 D) e2 m' s) ~1 F$ ?# L
5 ~4 h* y1 h$ {5 t8 Q& O; p0 t8 T h/ l0 v2 o/ [" M% `. L
0 @; ]/ y# Y5 R7 Y* P, R, q y. q
t8 a& ~9 ^- ]) G$ G, H
由于古代社会对族群迁徙的记录相对匮乏,加之族谱编纂的不普及、通讯手段的限制以及交通的闭塞,使得众多姚姓血脉相连的宗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失去了与根源的联系,面临着寻根问祖的巨大挑战。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与传递的困难,成为了许多人在探寻自己家族根源时面临的主要障碍。
6 T: q. ?* U6 }$ u" m% Y/ H" c# R+ v# A3 u
* B: f3 _5 p n
* i5 R3 [+ j5 T6 L% h0 T
3 z& @# u0 ? ~5 e) g3 i, Y, k" `0 n
但是广大姚姓后人始终不忘寻根谒祖,正是这些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得虞遂姚姓一族在华夏大地上遍地开花,他们的足迹遍布四方,姚姓的种子也随之播撒,血脉得以绵延不绝,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s0 d2 @& D3 C* p6 {& G+ m; {
7 z7 k7 a( {+ b9 C* Q"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