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91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陇西历史沿革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4 16:1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陇西地域之概念

打开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就无法回避随处可见的“陇西”二字。因为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上游,是华夏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两千多年厚重的人文历史。

远在战国时期,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使司马错发陇西……拔之。”(《史记·秦本纪》)这是陇西之名首次见于史籍。公元前272年置陇西郡,治所狄道(今临洮县),为陇西建郡之始。谓之陇西,因在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为渭河平原和陇西高原之分界)以西而得名。

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仍置陇西郡,治所未变。辖地相当于现在的兰州市、定西市、天水市、陇南地区一部和临夏一部的总和(《西汉政区地理》)。为当时右拒西羌、左护咸阳之要郡,兵家必争之要地。

两汉时期,实行州、郡、县三级建制,陇西郡(治所仍在狄道)属凉州刺史部。至安帝五年(公元111年),因羌人多次起义,兵入狄道,便移陇西郡治于襄武(今陇西县),又于公元128年还治狄道。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陇西郡治由狄道迁至襄武。

这就是说,秦、汉时的陇西郡,包括六盘山以西、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期间,朝代虽有更替,辖地虽有增缩,治所虽有移动,可郡名未变,建制未变,治所(基本)未变。也就是说,陇西郡治在狄道,凡492年(实475年)。这是不争的史实,是陇西早期的历史文化地域概念。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历北宋、南宋和与之相并存的金、辽二国,直至元、明、清三朝,近1700年间,在今陇西县境内,一直存二三级政区建置。元时,实行中书省、路、州(府) 、县四级建制,改金国陕西西路巩昌总帅府为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府,实行政军合治,统督巩昌、临洮、平凉、庆阳、隆庆(今四川剑阁)五府,秦(天水) 、陇(陇西) 、兰(兰州)、阶(武都)、利(四川广元)、巴(四川巴中)、龙(四川江油)、沔(陕西沔县) 、邠(陕西邠县)等二十七州。明朝实行布政使司、府(州) 、县(州)、三级政区,巩昌府属陕西布政使司,领有三州、十四县。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以右布政使司驻巩昌,辖巩昌、临洮、平凉、庆阳四府、九州、二十八县。1667年改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行一级政区,为首次建省,系甘肃省会之前身。这也是不争的史实,是今日陇西不能割舍的历史,是陇西之名绵延至今且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神秘、可贵之处。


8 Y, h. h, A3 C; ~由此可见,陇西的历史,就是甘肃的历史;今日之陇西县,不仅是历史上陇西郡的所在地,也是串结甘肃历史文化的一根中心线;记述陇西历史上的人或事,必然要超出县域而进入郡(府)的地域范围;虽然历史的陇西内涵与当今陇西的内涵不尽相同,但又确实处于古陇西概念之中谁也无法剥离;就全中国来说毕竟只有一个陇西,这一点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无法更改的。可以说,陇西既是今日陇西县的专用名词,又是一个历史大地域的代名词。沿着历史的大地域叫法,不仅是对历史的认知、尊重与负责,也有利于文化传承的沿续性,和人们对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已知的统一性。(作者:赵定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703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3-1-4 19:29:4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写得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3-1-5 18:2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姚月圆 - x' ]  m* P$ E# w
+ \* ?& }" X+ E3 {
( g% h, b' e* t- V/ q3 T
    赵定有《陇西历史沿革》,怎么没有南安郡的一点影子?是陇西郡是陇西郡、南安郡是南安郡,还是他忘记漏了?! {8 g( R1 N5 v
    陇西,陇西郡,南安郡,陇西南安郡,……

签到天数: 4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1:19:25 | 只看该作者
 汉献帝建安中期(196—220),从汉阳郡析置南安郡。 治原道县(今陇西东南),领3县:原道、新兴(今漳县、武山境内)、中陶(今陇西东南、漳县境内)。 属凉州。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南安郡属秦州,仍 治原道县(今陇西东南)。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秦州并入雍州(治长安,即今西安)。太康七年,复置秦州(治上邽,即今天水)。 南安郡属之。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年),南安郡属前凉河州(治枹罕)。前秦因之。   后赵(319—350)南安郡属秦州。后秦,西秦属之。西秦南安移治今陇西东。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846年),改名南安阳郡,治桓道(在今陇西东南)领桓道、新兴(辖今陇西、漳县、武山部分地域)2县,   北周复名南安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前废。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1-8 11:5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姚月圆
3 R. h/ ~% v3 `5 ?1 k
4 \3 R9 }9 z" o* [' w# |; S) S2 T7 x
    看来,陇西郡是陇西郡,南安郡是南安郡,两个不同的郡;陇西南安郡是(甘肃西部的)南安郡,也还是中国西北南安郡,南安郡。
/ }! P  }* E* y- u) B    甘肃,陇;陇西郡,陇西县,陇西;南安郡,陇西南安郡,(甘肃西部的)南安郡,(中国西北)南安郡;福建南安,南安县,(福建)南安郡,(闽南)南安郡,南安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21-6-20 16:27:52 | 只看该作者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以右布政使司驻巩昌,辖巩昌、临洮、平凉、庆阳四府、九州、二十八县。1667年改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行一级政区,为首次建省,系甘肃省会之前身。这也是不争的史实,是今日陇西不能割舍的历史,是陇西之名绵延至今且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神秘、可贵之处。
( D" E0 H# g: }8 r " H: K% t8 B/ {- h% u% ]5 j$ a0 s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改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行一级政区,为首次建省,系甘肃省会之前身(辖巩昌、临洮、平凉、庆阳4府9州28县)。
" m" Q4 j; L0 N9 Z" b8 t5 y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21-6-20 16:45:09 | 只看该作者
姚月圆 发表于 2013-1-8 11:19, L' {, F$ J8 W. K3 q) s
 汉献帝建安中期(196—220),从汉阳郡析置南安郡。 治原道县(今陇西东南),领3县:原道、新兴(今漳县 ...

: e/ F. Z: j0 s4 f+ \4#的著者和来源或出处?
; _) @3 {& N' T9 j
( p- G8 k" L  C) u* i  ?: O陇西的南安郡
* x9 a; |+ b7 o    汉献帝建安中期(公元196—220),从汉阳郡析置南安郡, 治原道县(今陇西东南),领3县:原道、新兴(今漳县、武山境内)、中陶(今陇西东南、漳县境内,属凉州。  r% x6 X% i0 U( x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南安郡属秦州, 治仍原道县(今陇西东南)。. a6 a, }, f( `: [5 @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秦州并入雍州(治长安,即今西安)。太康七年,复置秦州(治上邽,即今天水)。 南安郡属之。
$ |* ]* L- G* e( S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南安郡属前凉河州(治枹罕)。前秦因之。
+ ?$ ?  [% N2 E, p2 Q   后赵(319—350)南安郡属秦州。后秦,西秦属之。西秦南安移治今陇西东。9 N* n& n  p( y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公元846)改名南安阳郡,治桓道(在今陇西东南),领桓道、新兴(辖今陇西、漳县、武山部分地域)2县。北周复名南安郡。
: m* l: }3 b0 s5 `! F. y$ g( W$ c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废南安郡。/ L* {3 t: c- J' ^

- M, h- R$ ?5 s % F; j; l7 [7 A8 D; ?# B
    陇西郡是陇西郡,南安郡是南安郡。: O  o% @, l/ r- `
    应怎样理解“陇西南安郡”?——陇西的南安郡。陇,甘肃省简称。* [/ Z* |+ w4 s2 K5 m
" E4 r/ `) `/ S" b) L
    赵定有《陇西历史沿革》,怎么没有南安郡的一点影子?
) }' V; [1 b3 z7 ?5 l& A# k
, t+ m6 c! G) U& V1 b! 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4 20: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