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b) T/ k: N) G
. _& f; q1 i% u4 A8 t1 ^
◎至元二十三年丙戌 (公元1286年)先生四十九岁。《松庵挽诗序》云:“二十有三年夏,以湖北宪副奉檄趋京。”谓为直学士也。以疾留襄阳。会河南宪佥冯君岵求为其先序,并《冯氏三世遗文序》、《临湘县厅壁记》。又《婆罗门序》云:“余由荆宪奉檄趋京,病留襄阳。冯宪佥由汴梁至,梁宣慰贡父、张总管梦卿,皆由长沙至。三君饮饯汉宾(滨),寿卿赋此声。南阳道中依韵和寄之。”《跋张总管父都漕公手泽》云:“至元丙戌,姚燧观《都漕济江调兵记》、《自题肖斋》。《清富轩》、《先伯父三帖》、《黄门飞鞚图》、《许道宁幽人曳杖图》、《元晖山水图》、《双鹑图》、《补之梅》、《黄华竹》、《时苗留犊》、《江溆鱼舟》等,皆作于是年,肖斋家物也。”先生与之交处最稔(rěn,庄稼成熟),“其人多读书,工于诗,喜蓄书画,襟怀洒落,无尘俗气,居潭之西城,引流种树,甚有清致。武弁中好事者世不一二数”,即所谓张总管梦卿者也。是年又有《临湘县厅壁记》。 " W$ N7 B0 V* v4 P" F/ T
# \" ]% {7 W. v' `( i$ f
◎至元二十四年丁亥 (公元1287年)先生五十岁。时为翰林直学士。有《送畅纯父序》、《太医郑公碑》、《寄卢处道》诗、张天表《遐观堂记》、雷君损之《归来园记》、送余《春谷序》。《参政胡公碑》云:“二十三年始相。其年十月五日薨。明年五月,诸子自江南归葬。八月吉有日,子瓒从其诸父按察使让来请铭。”亦必是年也。(《京师病中六首之二》载:“又顾穰城家,新立四壁单。小儿虽善步,神骨尚未完。吾家三族中,慰意独此看。”据此推定,时年燧公甫迁河南邓州,诗中小儿指其长子埙。)
( D0 \. B3 _3 b/ e. i( ?6 a( J
: b! N+ c8 u2 g+ @3 ?0 s
◎至元二十五年戊子 (公元1288年)先生五十一岁。归自燕,居于邓(今河南邓州,古又称穰城)。有《朋簪堂记》、《牡丹序》。《遐观台序》云:“二十五年,罢直玉堂,与张肖斋、史仲威、宋齐彦、梁贡父、王景韩等游处。”并见集中。有《右三部冯郎中碑》、《肖斋赫义亭记》、《覆瓿稿》诗、《招贡父探梅》及《次探梅韵》、《肖斋父都漕公调兵目记》。书《米元晖山水》末云:“米元晖敷文之画,全法其父,山水树石,不事工细,多以云烟映带。只作横幅,长不三尺,自题曰‘墨戏’。今此独双幅巨帧,岂当时奉诏与朱敦儒辈对画禁中者耶?真旷代希有物也。肖斋以至元戊子夏五月购得之,姚燧为识末幅。”集中无此,故备录之。盖皆是年作。 9 d' y' o5 J9 |
% m. V1 V5 R }, l# o" v2 l* C2 N. W
◎至元二十六年己丑 (公元1289年)先生五十二岁,居邓。有《除日试临安》、《竹丝笔》、《金星歙砚》、《书事》、《答肖斋馈岁》、《海岳堂记》、《阎医隐铭》、《李文纪碑》、《送冯寿卿副宪辽西序》、《金将仕秦君志铭》、《杨彦亨遐观台唱和诗序》。
: Y# E* S! S8 ?* Q8 c
2 i$ u5 f n/ ]
◎至元二十七年庚寅 (公元1290年)先生五十三岁,授大司农丞。《樗(chū,喻无用之材)庵集序》云:“后君没之十九年,至元庚寅,子京出其谱而见其然,且求叙。”是年,先生自汉浮江东游会稽,过江州,见《濂溪书院记》。后四年,再过,记方刻石。《汴梁学记》亦庚寅夏四月,书为“直学士”,岂农丞之后耶?
0 G8 ], q3 U6 a" l
5 O* ]0 w+ l( y* G) c$ L3 {
◎至元二十八年辛卯 (公元1291年)先生五十四岁。按察司其年改廉访司。盗臣僧格、约苏穆尔伏诛。有湖口县学《次曹训导韵》,自跋云:“青龙辛卯三月四日,独步县学,无人,训导曹君饷予诗,为和之。”署衔为“前直学士”。刻石县学。
" ~' a) T3 C$ m# V# g
1 R, ~3 J1 t# B4 v2 F0 C+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