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9 s" A9 m2 A' F* c$ t* @
2 h3 `. Q3 q; G. X( `5 i4 Z 周恩来在机场迎接尼克松访华
- N7 |- |# f( r5 E# v! ^8 \
/ R6 |. V* p Y1 W. c9 ] S 摘自《周恩来在林彪出逃后》作者:陈扬勇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i4 ^9 H6 K, J; u: {" g % o u% b9 P: T9 Z+ `5 \
1972年2月21日,一个举世瞩目的日子。尼克松总统乘坐他的专机“空军一号”来到中国,开始了他的对华访问。
+ K, d- I3 b7 H+ N5 F
5 ]# D/ X G1 v5 N5 K 上午11点30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尼克松总统同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机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9 V) `0 i! U* i 7 K! h" b( U4 @
为了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握手,尼克松刻意作了一番安排。
, D/ S& _9 O. x# m; ?# _7 o * o$ y, h) t* j2 u& b9 \/ L, V1 d' a
1971年基辛格来华访问时,周恩来对基辛格谈起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命令美国代表团成员谁也不准和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一事。基辛格回到华盛顿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尼克松。尼克松想在他访华时用他的手抹掉这件中美关系史上不愉快的事情。因此,当他抵达北京机场时,他作了特意安排:在他与周恩来握手时,随行人员一律留在机舱内,不准随他一起下机。为保险起见,他临时又派一名高大的警卫把守在机舱口。" O, }' X+ s; ~& z2 f
0 _$ e: x4 v' X: @7 t& P s4 \ 尼克松要向全美国、全世界突出他与周恩来的握手,旁边不许有任何人。/ l) K! O/ G9 f* Q' B H
3 m! a2 e- C0 [% i2 @
当年拍摄的实况录像确实显示:身穿大衣的尼克松与夫人帕特里夏两人走出机舱门后,身后没有任何人跟随。长长的舷梯上只有尼克松和他夫人两人走下。当走到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尼克松微笑着伸出了他的手,急步朝站在舷梯外两三步远迎接的周恩来走来。周恩来站在原地也把手伸出来了。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 @' @ R( N g: j& g3 r* B8 H
8 W+ D9 v! k* O% d ]8 r4 f5 J# p 摄影师不失时机地摄下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
6 L7 g* D" D" u8 g
6 W$ e8 W% n z 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7 o2 a; w* u N8 S 3 e# S! ]' X6 Q& a8 G+ n& L
在尼克松同周恩来的握手结束后,随尼克松访华的罗杰斯、基辛格等人才获准走出机舱。 r# ?- B$ Q+ }, |: l6 u) m* {4 C
- V: w7 y1 X a
军乐队奏起了《星条旗歌》和《义勇军进行曲》。
% V7 Z1 M4 [1 U
/ F/ C( C. Z9 ?0 C! {" \. C. ^ 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里对这一历史时刻作了这样的记述?
0 t- h5 ?- U v# k+ g ) g( b* x% N* C m( R
周恩来站在舷梯前,在寒风中不戴帽子。厚厚的大衣掩盖不住他的瘦弱。- K! N2 g. u- ?* W
2 t$ J9 Q9 F& `% y r* T
我们下梯走到快一半时他开始鼓掌。我略停一下,也按中国的习惯鼓掌相报。; x) @6 t% _1 N9 D$ z
$ ]8 D( P, J& N/ k- N7 s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 P( H3 N' R( B* ~) R
1 `" S8 T' x% R. n
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m8 q9 Y% [; v u: x, P% x
0 e! ? V4 Z5 `+ |5 s 周恩来陪同尼克松检阅完三军仪仗队后,同尼克松同乘一辆防弹高级红旗轿车,直驶尼克松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
: d$ L6 Q d" `8 r3 ^
; f) q6 B; S' I4 E& n 下午,周恩来陪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会见中,毛泽东谈笑风生,诙谐幽默中不乏寓意。
8 ?- e, s ]' T% I# h% G9 z8 y
o" n8 P+ E6 O- \% k7 d: v, X; k 一番寒暄之后,毛泽东风趣地对尼克松说:“今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一个难题,要我们吹的问题限制在哲学方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应该请基辛格博士谈谈。”
: g: C) c M, _4 a) W% A 7 ~/ x7 f; i9 ^3 R4 ]
基辛格急忙说:“我过去在哈佛大学教书时,指定我的学生要读主席的文选。”& o: ~! w2 K/ [
) W# \3 U& I" U ]/ x$ E0 ?
毛泽东摆了摆手:“我那些东西算不得什么。”: A G. A* A# u: y+ i4 l
B+ w; L- T/ p$ {* \ ? 尼克松称赞说:“主席的著作感动了全中国,改变了世界。”8 z0 ^. O( K: _3 ?9 @; g4 m
6 |/ o) J* N7 I2 c9 w/ p+ P
“我没能力改变世界,只改变了北京附近几个地方。”毛泽东吸了一口烟,接着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就是蒋委员长,他可不赞成,他说我们是‘赤匪’。其实我们跟他做朋友的时间比你们长得多。”
1 \+ C" C& g0 H% @( l! {
( b; b) R ^ _2 N 尼克松问:“蒋介石称主席为‘赤匪’,不知道主席叫他什么?”0 u1 x. m5 R) |3 m J: R _
; G- K$ G! r0 Q% t4 [0 ]1 J5 ^- e4 ? 毛泽东笑了笑。周恩来在一旁替毛泽东回答了尼克松:“一般地说,我们叫他们‘蒋帮’,有时在报纸上我们叫他‘匪’,他反来过也叫我们‘匪’。总之,我们互相对骂。”! c( O; s3 h" }4 F
. B& |/ R& Y7 _! Y. Y
毛泽东说:“其实我们跟他(蒋介石)的友谊比你们跟他的友谊历史要长。”
- N' ]1 L1 _3 p. \
& P6 @) t9 F' b: d( T7 A 尼克松说:“是的。”
, |0 Z+ y/ H/ Z* i5 {( N
7 P+ T/ ^* W" P+ t9 O' k ^' Q 毛泽东说:“在你选举时我是投你一票的。”* {5 I5 s/ F. F0 `: s( |: v
( k; E4 o5 v7 T! ?7 F 尼克松笑了笑:“主席投我一票,那是两恶相权取其轻。”/ f. W1 Y5 {# g* E ^$ J3 t/ V8 ]
+ [5 T* H8 Y& s1 B0 |8 Y9 l 毛泽东说:“我喜欢右派。人家说,你是右派,共和党是右倾。(英国)希思首相也是右倾。”! {% I4 l3 b7 P* P) i3 {7 G
) X8 u2 U# J) k( Y k% I2 ~! `3 W" @
尼克松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看到,美国的左派只能夸夸其谈的事,右派却能做到,至少目前是如此。”
- s" x2 @# T3 Q6 d0 i4 U) _" i 9 k. [& a) ` r3 @: Q; ]
毛泽东和尼克松关于右派和左派的对话,意味深长。对当时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派是一个打击。
/ g- {% i2 a2 I: k, t 2 h# t* \. @7 K& R. u) p
毛泽东又转向基辛格:“你跑中国跑出了名了嘛!头一次来公告发表以后,全世界都震动了。”随即,毛泽东又转过身来指着基辛格对尼克松幽默地说:“他不像个特务。”$ Y4 Y0 ^6 z4 g3 z$ H7 J: A0 B
- \; W7 M1 ~- {1 ~& Z2 E. u8 [. k' Z/ h
尼克松明白毛泽东是指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保密工作做得好。他笑着说:“只有他能够在行动不自由的情况下去巴黎几次,来北京一次,而没有人知道—两三个漂亮的姑娘除外。”
" s8 o* U& k, J( P O) C8 m- D. l/ A2 E
基辛格红了脸解释说:“她们不知道,我是利用她们做掩护的。”! K8 d7 a0 O8 N# \% Q) ^+ V
8 p, j0 W$ d% y 毛泽东笑问:“这么说,你们常常利用你们的姑娘啊?”
. _/ M! Y6 `, P+ {9 D( N
2 ~8 j/ w- l( C/ p' M 尼克松赶忙指着基辛格申辩说:“他的姑娘,不是我的。如果我利用姑娘作掩护,麻烦可就大了。”2 o p4 ^$ Q- _
\! \5 [7 F" ~' b; V6 N “特别是大选的时候。”周恩来风趣地补上一句,引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G" i8 m% V% S! n( R7 I- w( Z
8 w" ?% O( z, A0 T
尼克松想与毛泽东谈台湾、越南、朝鲜、日本、苏联等问题。毛泽东打断尼克松的话说:“那些问题我不感兴趣,”他用手指了指周恩来,“那是他的事。”2 `; q& ~8 Q5 D2 l
/ P6 }" F, D# W# ?* k' m4 A6 \
毛泽东接着说:“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我们两个国家不存在打仗的问题。你们想撤一部分兵回国,我们的兵也不出国。所以我们两家怪得很,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算起两年多了。”
- _9 K D a1 v* ^6 q7 c# A' D ; g9 ]0 Q5 Q" D; j3 A) d
毛泽东吸了吸烟,把烟头摁灭在烟灰缸中,说:“我们办事也有官僚主义,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是死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我们就打乒乓球。”
. Q; V8 u2 H0 q3 f6 f9 G6 x* E 2 m: |; T5 [* s
毛泽东说:“你们下午还有事,吹到这里差不多了吧。”
6 Q) b/ v* s' I! E3 @5 }
; g/ O9 L/ o! U2 \2 ?0 X 之后,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与尼克松举行了一次大范围的会谈。
! N+ A, A5 H6 e' M; Q0 P! H
- {5 P0 O$ _6 k 谈到将要发表的联合公报,尼克松说:“像这样一次举世瞩目的首脑会议,通常的做法是开几天会,经过讨论,发现意见的分歧,然后,发表一篇含糊其辞的公报,把问题全部遮盖起来。”
( O6 d- z$ _ r; v! N2 w* m3 \ |3 v5 G; B( Q" U7 i* f
周恩来说:“如果我们那样做,就会欺骗人民,而且也欺骗自己。”
6 P1 ~3 {; t- K. p6 m2 i. W8 C " J' A4 k2 |& A
尼克松说:“当国与国的会议不影响世界前途时,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的会谈受到全世界的注目,并且会对我们在太平洋乃至全世界的朋友产生持续多年的影响。对这样的会谈,如果我们也那样做,那将是不负责任的。”2 n. I* d2 g: B e
2 R/ B- f' _) Q8 o+ g6 ?/ y
显然,尼克松同意了周恩来去年十月间同基辛格会谈时提出的关于联合公报的构想。" A8 D$ A: | V; U; X1 p2 j
. D8 Z3 w* N5 V( x 周恩来和尼克松又谈起了当年杜勒斯拒绝和他握手的话题。周恩来这是要试探一下尼克松的态度和决心,看看他现在是否还坚持过去所持的观点。
) M: h! H5 I! p5 O
% b, B/ f; I ?! T 周恩来说:“正像你今天下午对毛主席说的,我们今天握了手,可是,杜勒斯当年不想这样做。”2 Q2 H1 \& s/ G2 q8 X
: J* J7 C+ S' M8 W( b( s) X
尼克松说:“据说你也不愿意同他握手啊!”' D, s0 B7 u) j0 _9 D
% T; S; i! f% ~9 _" n% r
周恩来说:“不一定,我本来是会握手的。”
5 O; Y5 i4 H* ]2 C; F/ H. N # b# K) R m$ S' s
“那好,让我们握手吧!”尼克松站了起来,隔着长条桌子和周恩来又握了一次手。
9 e6 K1 |7 }" e - s: m. o4 Q' n. N7 y; i0 Z* J6 w# V! ^
周恩来很有趣地谈道:“杜勒斯的副手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先生想搞不同的做法,可是他不想违反杜勒斯定下的规矩,所以他只好用右手拿了一杯咖啡。因为一般不用左手握手,他就用左手摇了我的手臂。”
( x l$ P! n* ?- M
P }. {% C" N M/ x 周恩来一边说,一边形象地打着手势,在场的人都被逗得大笑起来。0 @6 q6 k9 T4 x1 Z$ P
' C, ^5 v" {9 X* ? 周恩来自己也笑了起来。他接着对尼克松说:“不过那个时候我们不能怪你们,因为国际上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块,现在我们知道情况不是这样。”/ p( _, l7 Z. D$ e: w6 k
' k$ B& p; F. P$ ?) l 尼克松坦率地说:“我想老实告诉总理,因为我是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成员,我当时的观点同杜勒斯先生的观点是相似的。但后来世界变了,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必须改变。正如总理对基辛格博士说的那样,舵手一定要顺应潮流,否则他会被淹死的。”
" P9 T1 k% o1 Y
e7 x; t" ~. W. ? 晚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而盛大的宴会,欢迎尼克松及其夫人一行。- [0 y6 {, x& |! g. S$ Y
' K+ l* }+ Z0 b$ m0 \' o* W' q 宴会开始时,周恩来站立致祝酒词:“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20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7 c# v1 ` p( s* w# F
# ]8 J7 Z" U. C, s: a 尼克松也站起来答谢周恩来的祝酒词。饶有趣味的是,尼克松在致词结尾时引用了毛泽东的诗词。他说:“毛主席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 L* o- V6 E2 A" K8 P$ a. k* Q1 i
: u y4 l I/ ]5 w% u% M! A" g
周恩来和尼克松愉快地碰杯。他们的杯子里装的是馥郁的茅台酒。
7 f+ i+ `2 T9 |! _' T \7 W
& A4 {$ k% F+ K4 n& u+ Q+ n) E5 Q 这时,军乐队奏起了《美丽的阿美利加》。" a5 [3 B3 ^2 N% q
: c6 v1 U! b- _4 }, s 这是尼克松最爱听的一首赞美美国自然风光的歌曲。尼克松访华前夕,周恩来特意指示乐团在人民大会堂练习演奏这首曲子。这又是周恩来过人的细密之处。
' ?( G! R5 f! ?4 d! _- C! ]( L
8 G h5 J- T8 ^- i q 尼克松后来回忆道:“中国人的细密给了我最深刻的影响。我听人说过,也在书籍和引语中读到过中国人的这种细密。当然,周恩来不仅有中国人的细密,而且还有一位世界外交家的广泛经验。”/ ]# d! ]- K% {* N% A3 t \
- i7 \9 Z8 H: e* E 尼克松听到《美丽的阿美利加》,非常激动。他对周恩来说:“这是我1969年为我的(总统)就职典礼挑选的一支歌。”1 n. H1 V. Z; ^) m5 a; j E! k2 l
1 ?9 g' a5 p& H1 t# } 周恩来举杯示意:“为你的下一次就职干杯。”
! e3 |9 g9 K; f " ]. I$ i' o2 }& }3 o/ v
尼克松更加兴奋地笑了。+ Q7 G' [9 J% X) d6 L/ L# y2 i2 H
6 V' @* j1 r5 W8 s0 _* }5 A( P: k0 y
随后,周恩来走下主人席,到每一桌宴席上向尼克松的随行人员逐一敬酒。在场的美国人和太平洋彼岸的电视观众,都对此深为感动。
# u) j1 A+ e2 g; b- k$ T; k # ?9 z* U+ K1 t" j0 d% a
回到主人席,周恩来指了指摆放在桌子上的画着可爱的熊猫的熊猫牌香烟盒对尼克松的夫人帕特说;“我们要送给你们两只熊猫。”
* P! q1 L, O* |- g2 e. ` " A5 v+ x2 `3 P; X3 V4 p: r4 J/ g
“哦,太好了!”帕特惊喜地对尼克松说:“理查特,周恩来总理说送给我们两只熊猫!”& i2 F! E: q+ V4 {
+ @9 n! \5 {6 }
这个镜头通过通讯卫星,传给了美国早晨的新闻节目。这下,周恩来送熊猫就成了这一天美国大多数人和新闻报刊的热门话题。《纽约时报》评论说:“周恩来真是摸透了美国人的心思。”《华盛顿邮报》评论:“周恩来通过可爱的熊猫一下子把美国人的心征服了。”
% X' D2 k3 g' N
9 ` D7 f$ q; X2 |& r7 c* ~' Z 在以后的几天里,周恩来和尼克松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就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及双方关心的国际事务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他们是重大问题的主要对话者。当然,在中国方面,重大问题的最后决定者还是毛泽东。毛泽东始终密切掌握着谈判的整个进程。! T0 @" z- ]" c0 _8 U% Q
$ |, {- m/ t( b 尼克松向周恩来表示:1971年7月他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代表了他深思熟虑的看法,即一个以美、苏、中、日、西欧五个力量中心为基础的新的世界战略格局正在形成。美国对亚洲没有领土野心,他深信中国对美国也没有领土野心。因此,两国之间存在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但是,尼克松又认为:有些地区,如果美国退出,就会出现“真空”,就会被苏联钻空子。% e# m* H$ j$ ^& R& W
+ ]' Q" I! A- x* E4 M! r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