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7-20 18:39 编辑
对1#稍作编辑,供博罗县石湾镇姚屋村宗亲特别是美锦宗亲参考。
石湾姚屋姚氏宗祠简介
石湾屋姚氏宗祠座落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姚屋村,堂号"永锡堂" 据本村祖传的旧谱记载:(舜107世)宗卿公于北宋年间从广州迁博罗宿鸾岗;再迁往增城山吓定居。直到(舜111世,宗卿5世)长房五世逊公,字大化,号居谦,始迁石湾。逊公生于北宋宣和庚子年(公元1120)八月初一,卒于南宋淳熙丁未年(公元1187)五月初一。由此推算:逊公应于1140年至1160年到本村开基,繁衍生息,距今已达800多年。按2015年本村重修的《石湾姚屋姚氏族谱》统计,这支姚姓族人已繁衍到第30代,现本地常住族人约1500人。
石湾姚屋历史悠久,而本村祠堂始建于何年?由于找不到相关记录又没有人能说出具体可信的时间而难以考究。据民国版《博罗县志》记载:石湾早在宋朝已建立“清湾书院”, 因石湾姚屋姚氏宗祠建于“清湾书院” 旁,建筑风格又相似,由此推测本祠堂应始建于宋末或元初。 石湾姚屋人才辈出,名人众多,诸如:清朝同治年间进士姚朝英、举人姚轼、光绪年间进士姚洪階;现代名人有前东莞市副市长姚锦柏等。上世纪60、70年代,祠堂曾被政府征用作粮仓。直到1990年,本村和海外同胞及社会热心人士,几经努力,终于收回祠堂产权。 由于年代久远,日久失修,当时的祠堂已相当残旧。于是在1997年,本村对祠堂进行了简单的重修。2009年,本村得到了本地族人、海外赤子和社会贤达的慷慨捐资,在原祠堂旧址重建姚氏宗祠。重建后的姚氏宗祠仍然是坐西北向东南,砖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578平方米,为3进2天井格局;整座祠堂有正大门、仪门、天井、走廊、正厅、龛殿。大门的楹联是:陶渔耕稼;礼乐冠裳。正厅上方悬“永锡堂”匾额。重建后的宗祠选择了岭南特色的古建筑风格进行建设,选料上乘,木雕、石刻手艺精湛。
祠堂是我们缅怀祖先,族人寻根问祖的凝聚点;石湾姚屋姚氏宗祠从始建到重修乃至重建,是本族族人对祖先开拓创业、团结一致的传统精神的传承。
附 增城正果镇到蔚村姚氏大宗祠前广场,文革前仍有十旗杆夹,其中之一:姚玉麟,清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公元1772年)进士,博罗县石湾镇姚屋村人,翰林。——1#简介未提及姚玉麟。
1#
石湾姚屋姚氏宗祠简介
石湾屋姚氏宗祠座落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姚屋村。堂号:永锡堂
据本村祖传的旧谱记载:(舜107世)宗卿公于北宋年间从广州迁博罗宿鸾岗;再迁往增城山吓定居;直到(舜111世)宗卿5世------逊公,字大化,号居谦,始迁石湾。逊公生于北宋宣和庚子(公元1120)年八月初一,终于南宋淳熙丁未(公元1187)年五月初一;由此推算:逊公应于1140年至1160年到本村开基,繁衍生息,距今已达800多年。按2015年本村重修的《石湾姚屋姚氏族谱》统计,这支姚姓族人已繁衍到第30代,现本地常住族人约1500人。
石湾姚屋历史悠久,而有关本村祠堂始建于何年?由于找不到相关记录又没有村民能说出具体而可信的时间而难以考究。据《博罗县志》(民国版)记载:石湾早在宋朝已建立“清湾书院”, 因石湾姚屋姚氏宗祠建于“清湾书院” 傍,而建筑风格又相似,由此推测本祠堂应始建于宋末或元初时期。石湾姚屋人才辈出,名人众多,如:清朝同治年间进士姚朝英、举人姚轼、光绪年间进士姚洪階,现代名人有前东莞市副市长姚锦柏等。上世纪60、70年代,祠堂曾被政府征用作粮仓,直到1990年,本村和海外同胞及社会热心人仕几经努力,终于收回祠堂产权。 由于年代久远,日久失修,当时的祠堂已相当残旧,于是在1997年,本村对祠堂进行了简单的重修。2009年,本村得到了本地族人、海外赤子和社会贤达的慷慨捐资,在原祠堂旧址重建姚氏宗祠。重建后的姚氏宗祠仍然是西坐北东向南,砖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578平方米,为3进2天井格局;整座祠堂有:正大门、仪门、天井、走廊、正厅、龛殿。大门的楹联是:陶渔耕稼,礼乐冠裳;正厅上方悬“永锡堂”匾额。重建后的宗祠选择了岭南特色的古建筑风格进行建设,选料上乘,木雕、石刻手艺精湛。
祠堂是我们缅怀祖先,族人寻根问祖的凝聚点;石湾姚屋姚氏宗祠从始建到重修乃至重建,是本族族人对祖先开拓创业、团结一致的传统精神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