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 村 蓝 图
二零一零年二月
姚村蓝图 青云巷·姚华红
姚村 又名霞姚,广义指上姚、中姚、霞姚。位于吴川市吴阳镇南部,距镇中心五公里,四百左右年历史。坐东南向西北;前有田,后有山(俗称沙岗);前有鉴江,后濒南海。以姚姓为主,多姓氏聚居;其他姓氏有:文、伍、张、朱、邱、吴(按笔画由少到多,及第一个字母排列),人口一千多人。老一辈以耕田、打渔为生,年轻一代多集中在深圳做装修行业,少数经商。 关于“新村”的说法 有的人把村里新规划的宅居地叫做“新村”,本人在此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 我们村是一条完整的自然村,新宅居地只是我们村的一部分,怎么可以叫做“村”,如果叫做“村”,那就是“村中村”。我们村在附近算是一条中等的村庄,在管理上要有统一的规范,本人在此有如下建议: 1.在村级的名誉下细分“区”,以门楼为界,门楼以东叫做“东区”,门楼以南至公路叫做“南区”,公路至堡城边界叫做“西南区”,新宅居地叫做“西区”。 2.在区级的名誉下再细分“巷”,给每一条巷都标上巷名,方便于在行政上的管理及别人查找。 3.为了在行政上及申报宅居地,以地段为准,标明地段地标。特别是新宅居地,必须标明道、路、巷,以规范管理。林场也应该标明地段地标,方便管理及能准确、快速到达突发地。 也许有人会顾忌“西区”个“西”字,其实,名牌是靠人们去打造的。广州市有个西关,也有个“西”字,是个非常出名的地方,恰恰是西关文化代表了广州文化。“西区”能不能出名,关键在于有没有文化,能不能打造文化?在此,寄希望于村民打造出“西区”文化,能够代表霞姚文化。 林 场 地名叫海山挖,总面积2000多亩,主要种植木麻黄树,种植已有几十年了。林权证书界定海山挖地界是东至海边、竹排地村林带,南至堡城村林带分界的道路,西至姚村林带,北至芷寮村林带虾池、姓徐村虾池、梁氏祖坟以南30米处的马笠巷。解放初,沙岗是荒山野岭状态,后来经过人工植树造林才有郁郁葱葱的林场。林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钛矿,已被开采多年。 青云巷 爱好读书,学业有成,中山大学莘莘学子——康福;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三个孩子拉扯养大的伟大母爱——梅英;改革开放,敢于吃螃蟹,第一批建筑承包商——焕森;开厂创业,商海弄潮儿——康贵;始终坚持养鸭致富——胜荣;凭着坚强毅力,艰苦奋斗精神,人力用板车拉着柴丝贩卖,微薄收入养家糊口——宝元;继承传统渔技,凭着一人的毅力在大海里摆弄一大张虾网挨虾——胜潮;起早摸黑磨豆浆,煮豆腐水、制作豆腐,卖豆腐、豆腐花,摆弄墨宝,主持庙祝,多才多艺——瑞荣。 崇尚知书,阅读为本。以“青云”为巷名,“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为口号,体现本巷居民的生活追求目标和精神面貌,打造具有本巷文明特色的文化。聚青云之精神,育青云之后人。 文 化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习惯积累形成的风俗。文化,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化村的建设并不在于一个村庄里有多少高楼大厦,有多少有钱人,有多少权贵,而是村民的日常生活里有着文明行为,老祖宗遗留的良好传统习俗得到传承与发展,及有效保护。
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地方,如应在店铺里设置书刊角落,供人们阅读,提高人们的文化交流水平。打扫公路上的泥沙,在路灯下散步是很悠闲、浪漫的事。吃晚饭后,到田野、江边去散步,看晚霞,也是很好的。
希望以《姚村蓝图》为蓝本,记录姚村的历史及对未来的设想。今天的设想将是明天的姚村。 建立核心文化 在村集体的物质文化基础上建立全体村民认可、认同、有归属感为核心的核心文化。团结必需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不能互相嘲笑,贬低别人的人格来提高自己。尊重每一个个体,鼓励、赞美、认可别人,任何一方以某种方式凌辱、取消另一方,都不利于全体的团结。出现矛盾由内部协商解决,任何一方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而采取强硬、偏激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出现矛盾必需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解决,才能取得民心。营造轻松、快乐、令人奋发向上的生活环境。 教 育 教育,先育人再育才。学会做人,学会独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思考,学会独立能力。 学习是快乐的,体现在探索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人增加幸福感,修身养性,非唯分数论。当一个群体以丑为美,以美为丑时,已经到悲哀的地步。只要仔女有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审美观,健康、快乐成长就好了。人生夫复何求? 能不被社会淘汰的人,并不是头脑有多聪明的人,而是懂得学习的学习型的人。
庙里古钟 2004年9月庙里古钟被人盗窃,当得知此事,心里一度陷入悲痛,那是唯一有文字记载的庙里物件,“道光癸未年仲秋造”记载着该物件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该钟有约一米高,直径约有四十厘米宽,铁制品,敲打起来声音很响亮、清脆,是现代工艺无法替代的。
村庄地图
疑似古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