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6-7 23:03 编辑
二、关于“姚思廉《姚氏世谱》”的百世世系和著者判断的新世序 《源流》“世乘篇 圣祖舜帝姚重华世系表(二)”(见P31~P44)是“姚思廉《姚氏世谱》的一世舜帝直到八十六世(宣业,僧坦)世系表”,实际上就是莆福韶溪天明公派莆田姚氏世谱(或姚氏家乘)中的百世世系表;见姚天赐编纂《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1989年中秋初稿,1995年季夏定稿),或我于去年5月在姚网“潮阳及广东姚氏专栏”公布的《[虞舜姚姓百世源流之一]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 我因此思忖:18部棨公派旧谱不含舜帝百世世系表吗?福建棨公派姚氏没有百世世系表吗? 姚崇公派[河南省渑池县]姚学谋发表了研究万年姚和陕州姚世系文章——《“万年姚”和“陕州姚”渊源之新考》(见《萍乡2011年10月姚姓历史文化研讨会》纪念特刊上集,P36~41;或见 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2012年期(总第五期),P42~44),他的研究对象也是上述的莆田旧谱的百世世系表。我因此推测:河南省姚崇-[明]姚才公派姚氏族谱也不含舜帝姚姓百世世系表。 由此想起了莆田姚天赐公1989年在《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中说的话:“河南省陕县工商局姚正学联系宗族情况,才知八十六世宣业公裔孙在河南开族;其族谱以宣业公为一世,至姚正学共计四十二世;但宣业公以上至舜帝,和僧坦公系世系均无记载。巩县鲁庄姚氏宗祠柱联‘系出虞后莫能考;代当明初有可详’。应河南再三要求,寄去《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依据我谱,河南重新修编姚氏族谱” 所以,我在公布《[虞舜姚姓百世源流之二]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时说:“1991年莆田姚天赐公,已向鲁庄姚氏祠堂姚太松提供了他编纂的《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简称姚天赐谱),其中含一世虞舜直到九十世姚崇公到九十三世合的世系表;如果再有九十四世祖到一百零七世姚才和姚钦、一百零八世恭(宽、信、敏、惠)等的世系行实,则可编成陕州姚百世世系表” 《源流》“世乘篇 圣祖舜帝姚重华世系表(二)”,也可看成姚恩健研究莆福韶溪派姚氏莆田旧谱舜帝姚氏百世世系表的表述。下面讲2点看法。 ⑴我们受不了著者重新断定的舜系新世序 姚恩健考订虞舜姚氏百世世序,认为: “姚期(期)失国,姚发复国,正处于夏商交替时期,时间在公元前1598~公元前1587年,即汤太乙时。自夏禹大约于公元前2069年封商均,至姚期姚发失国复国于公元前1598~公元前1587年,约相距471~482年。夏王朝有王(无王未算)传17代;而商均只传11代,平均每代43年。若按平均每一代25年算,应传19代,相差8代;期发应为商均二十世、帝舜二十一世孙” 即是:姚恩健认为在原十一世宗石、祖妫与十二世世期(宗石子)、发(祖妫子)之间有欠缺,缺了8代,将原第十二世世期、发都断为第21世;由此引起原第十三世后面各世人物世序的相应变化,见下表1。 改动的另一处是在第卅七世慎公(名圉戎),改为第52世。姚恩健认为:史记脱漏周夷王。夷王卒,子胡嗣立,是为周厉王。从胡公满至慎公,约207年,仅传3世,每世51年,显然有错:应为9世,脱漏6世。此6世讳不详,传承姑乃思廉公谱。由此引起原第卅七世及其后面各世人物世序的相应变化,见下表1。
表1 (吴兴姚)部分标杆式人物舜系世序对照表 原世序 人物 新世序 十一 宗石/祖妫 11 …… (9代人物空白) 12~2 十二 期(宗石子)/发(祖妫子) 21 三十三 阏父 42 三十四 胡公(即是妫满,或陈胡公) 43 三十六 孝公(名突) 45 …… (6代人物空白) 46~51 三十七 慎公(名圉戎) 52 四十四 田完(即敬仲陈完公) 59 六十一 (齐)王建(亡国之君) 76 六十九 姚平(即曾是妫平) 84 八十六 姚宣业/姚僧垣 101 八十八 姚祥/姚思廉 103 九十 姚崇/姚璹/姚班 105 九十六 韶溪派始祖姚天明 111
著者这个思路有道理;而做法,用代的平均年数定量代数和世序的方法,却不严谨,完全可能出错。平均值(例如世或代的平均年数),只是表示一种趋势,可以用来粗略估计,不宜作精确的标示。从世伦原则来讲,一个家族的世系和世序是不能有一代一世之错的。现在,网民用“被平均”来调侃自己的工资、收入或住房面积,因为平均值不能反映特定阶层或群体的真实情况。 夏王朝有王传17代;若算无王的应是多少代?夏王朝有王传17代,商均家族也一定是传17代吗? 著者破了旧却未能立新,从新世序第11(十一)世到第21世之间,人物是完全空白的;或者说,在第11(十一)世【宗石/祖妫】到第21世【期/发】之间,天知道这几世是哪些人! 所以,我韶溪派姚氏也受不了这种,即使原有的世序有问题有缺点。新世序比原有世序毫无好处,只会引起(世序的)混乱。原有世序已流行几百年了,也并非只有姚姓人用,舜裔妫汭五姓也用。我读过陈氏和田氏族谱的世系表,他们奉妫满(陈胡公)为得姓始祖,是舜后三十四世。 著者自称“圣祖虞舜大帝151世孙、姚棨39世孙、琴亭肇基始祖钟琼12世孙姚恩健”。这151世应是“新世序”吧,够吓人的。我是舜系132世孙、韶溪天明公37世、潮阳姚廿七世,依然用原世序——舜系132世。
⑵是姚思廉撰《姚氏世谱》吗? 姚恩健研究和考订虞舜姚氏百世世系表,利用的参考文献是莆福韶溪派莆田姚氏新旧谱——姚天赐主编,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1989年中秋初稿,1995年夏季定稿(简称“姚天赐谱”)。姚天赐谱内含几部旧谱(明显可辨识的4部谱:姚氏家乘,姚氏世谱,梁溪姚氏世谱,)的大量谱页,特别是百世世系表部分。 姚恩健认为该百世世系表是“唐姚思廉(撰)《姚氏世谱》”(见P31表头、P36、自序页2)。我却以为唐姚思廉未必撰《姚氏世谱》或未必编纂虞舜姚公世系表。的确,在姚天赐谱(或《姚氏家乘》)含下面的记载: ①姚天赐谱P81,即世系表开头,有“姚氏世谱 姚墟肇姓 史记帝纪、世家汉太史令门司马迁著宋中郎兵参军闻喜裴駰著唐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撰 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明李元阳辑订高世魁校正”9列文字 ②姚天赐谱P91,即在世系表第六十六世之后、第六十七世之前,有“姚氏族谱 唐丰城瀛洲学士裔孙思廉奉敕创修 贞观六年”3列文字。 ③姚天赐谱P9:,即在世系表第八十六世之后、第八十七世之前,有“唐史姚氏宰相(二人)璹、元之年谱 宋宋祁奉敕撰 ……”一大段文字。 此外,在闽粤两省韶溪派姚氏谱百世世系表中,几乎都含2段这样的话: 在世系表第六十六世与第六十七世之间,有“唐丰城公修文馆学士裔孙思廉奉敕创修 贞观六年” 在世系表第九十六世与第壹百世之间,有“宋进士第江南西路提刑副使前吏部郎官裔孙宗之重修” 虽然韶溪派族谱说“贞观六年思廉公奉旨创修姚氏族谱”,但迄今未得确凿的史证和文证,我倒是很愿意虞舜姚公世系表前86世是思廉公创修的。然而,我对上面文字⑴补充和加注,从这段文字看,从家谱的姓氏源流历史看,虞舜姚公世系表的编纂或完善,应是在明代:
姚氏世谱 姚墟肇姓 史记帝纪、世家 汉太史令门司马迁著 (南朝)宋中郎兵参军闻喜裴駰著(姚钟尧曰:裴駰著《史记集解》) 唐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今沁阳)司马贞撰(姚钟尧曰:司马贞撰《史记索隐》) (唐)诸王侍读宣议郎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姚钟尧曰:张守节著《史记正义》) 明李元阳辑订(姚钟尧曰:明明嘉靖年杨慎、李元阳辑订《史记题评一百三十卷》,高世魁校正) 高世魁校正 (姚钟尧曰:以上原著这段话,表意有些含糊,令人不易理解。现在已在相关处加注,我的理解是:姚氏百世源流,首先是根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编撰的。请注意原著的“明李元阳辑订高世魁校正”)
根据我的了解和掌握的资料,我以为:姚氏百世源流,首先是根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及其衍生的其他人的著作和《新唐书》[宋]宋祁撰唐宰相世系表编纂,还可能根据姚最公或思廉公有关遗著、[南宋]宗之公修的家谱续修,经历代先贤直到明代完善编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