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4# 姚中友
“拓帖”的说法不一定准确,暂且这么说。就是先用水把宣纸轻轻地喷潮,使宣纸发软,然后把宣纸平整地贴附在石碑上(可用排笔轻轻地将宣纸在石碑上刷平),之后,用一种工具(棉布里面包裹一团较为坚实的旧棉花,匝口处作为把柄,下面形成扁圆形,也就是圆形底部是平底,就像古代酒坛子的口盖。这里姑且叫“棉锤”)在贴附石碑的宣纸上轻轻地锤,特别是有刻字的地方,要多锤几遍(这些地方可稍用力,但不能使宣纸破裂),使刻字上面的宣纸能明显地凹下去。待宣纸晾干后,要用另一个“棉锤”,把它的底部轻轻地、少量地沾上墨汁(注意:不能把“棉锤”底部浸入墨汁!),往宣纸上锤(就是有弹性地轻轻地锤)。一遍过后,再沾少许墨汁继续在宣纸上轻弹(锤),此时要注意不能让墨汁锤进(或浸入)刻字上,所以要轻锤、多遍地锤,可能需要十几遍,直到刻字呈白色、其它地方的宣纸呈黑色时,方可停止。待宣纸凉到将干未干时,轻轻把宣纸揭下来即成。
注意:1、为了使刻字清晰,净锤和墨锤都要在刻字的地方(宣纸上)有弹性地多锤几遍,让字迹的轮廓明显,并尽可能让刻字的飞白也能显现。2、“棉锤”可做4个。2个大的(一净一墨,直径15厘米),用于整体大面积的弹锤;2个小的(一净一墨,直径10厘米),用于刻字区域(精细处)的弹锤。3、宣纸的大小,要把整个石碑全部覆盖,不能因为字少而只用一小块。全部覆盖,是为了避免宣纸在弹锤的过程中移动。
这就是我说的“拓帖”,不能保证十分有效,也比较繁琐。中友宗亲可试试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