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903|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衮公讨论”之七:哪些安徽姚氏奉“汉龙骧将军姚衮”为始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9 06:19: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11-9 21:10 编辑

                   “姚衮公讨论”之七:哪些安徽姚氏奉“汉龙骧将军姚衮”为始祖?


在了解和研究安徽姚氏时,发现几支安徽姚氏以“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为一世”; 发现姚衮公派的前四十七世的世系表或世系吊线图与众大不相同。这是中国姚氏历史人文的一个奇特现象,我甚奇异和感兴趣。

在了解和研究安徽姚氏时,发现几支安徽姚氏以“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为一世”; 发现姚衮公派的前四十七世的世系表或世系吊线图与众大不相同。这是中国姚氏历史人文的一个奇特现象,我甚奇异和感兴趣。
一、哪些安徽姚氏以“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为始祖

表1  自称始祖为“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的安徽姚氏
序号
支系名
族谱
远祖姚崇
族人
1
贵池姚氏
贵池姚氏宗谱,1989年七修
铜陵姚维侃
2
桐城桐西姚氏
桐西姚氏宗谱,万历年修
(不明)
不明
3
寿县隐贤姚氏
寿县隐贤姚氏宗谱,民国三十五年修
姚网站长姚尚明
4
歙县叙伦堂姚氏,或称歙县深渡“湖州姚”
有族谱资料(或旧族谱)
(有姚思廉和姚崇神位)
黄山市审计局退休干部姚国瑞;南京理工大学物理系退休教师姚安居
5
繁昌春榖姚氏
260-0117繁昌春榖姚氏宗譜1920年修1940年继述堂续修十八册
(不明)
不明
6
庐江沙湖山乐善堂(存耕堂)姚氏
有新旧族谱
姚孝元138 9982 3897,QQ 276 628 201;姚嗣满137 0565 3083
7
铜陵八井堂姚氏
有旧族谱,正准备修谱。
姚时欢1395625 3667,QQ 903 276435;姚能文
备注
  
①     是否“远祖姚崇后代,是根据安徽省姚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秘书长姚大发文章而著录,是,用不带圆括号的“是”(见  姚大发,安徽姚氏支派源流及其传承状况,“世姚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资料汇编,2013-09,P92);而带圆括号的小字号文字是我的判断或说明。
  
②       族谱名前的数字表示在《中国家谱总目》中的编号;
  
③人名后的数字是电话号或QQ号。
  

以“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 为一世,是某些安徽姚氏特有的世象。自称始祖是“汉龙骧将军姚衮公”的安徽姚氏有7支姚氏,详列在表1中。然而,依我看,其中“有真有假”,本文将分析这7支系的情况。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3:4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1-20 16:06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14-11-24 16:33
三、唐相姚崇公系不属“西汉龙骧将军姚衮”派     在《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中,不见“西汉龙骧将军 ...

四、分析深渡“湖州姚”的崇德位
安徽歙县深渡有两支姚:俗称深渡“湖州姚”和深渡“四川姚”。前者始迁祖来自湖州骆驼桥,正称深渡叙伦堂姚氏或深渡富昌里敦本堂姚氏,姚国权族人姚国瑞(13705590260),姚贞佑(13635594319),姚安祜 (13955964847),姚安居(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后者始迁祖来自四川(成都)武担,正称歙南武担姚氏,族人深渡渔梁上门三十世姚士龙等(qq892212008,13684902322)。
因为深渡“湖州姚” 貌似或比较像唐相姚崇公后,因此,我于2014-07-06在姚网发表了《安徽歙县深渡“湖州姚”该不该认西汉龙骧将军姚衮为鼻祖?》一文。此后,姚国瑞先生在姚网发表了《安徽歙县深渡姚姓起源》,附有崇德位等6页(族谱)资料,姚安居老师也给我回信。因此,便就这些新资料(特别是崇德位)再说几句。
㈠、   深渡“湖州姚”的崇德位
姚国瑞在《安徽歙县深渡姚姓起源》说:
吾姓鼻祖为汉龙骧将军衮公。姚姓系历代望族,远自吴兴徙于陕,后又迁徙至洛阳,二十四世祖彝公南迁湖州苕溪骆驼桥,宋绍兴二十八年三十六世祖应轸公掌教歙(庠)。当时歙尚称州,人烟稀少,他郡狼烽未靖;但人文之雅,山川水秀,左黄山,右白岳,遂有卜居之意。至三十七世祖继鲁公,承先志迁徙深渡梨岺(岭)下铁店坞。会元纪兵乱,深渡为要道之衡,盗贼出没,难遂乔迁之志,故改迁昌源,继迁羊产,居无定所。至四十六世祖九如公,复迁深渡市头。五十四世祖寄师公生五子:长曰道、次曰义、曰保、曰荣、曰镇。嗣后枝繁叶茂,称为五大房。(姚钟尧加红)
姚国瑞这么说,主要依据是深渡“湖州姚”的“崇德位”和“叙伦祠规”,见下图。
      
  
  
  
图“崇德位(3图)和“叙伦祠规”(1图)

       国瑞正筹备修族谱。姚安居说深渡“湖州姚”有旧族谱,但姚国瑞上传的这6页不是族谱。深渡“湖州姚”有没有旧族谱呢?
      深渡“湖州姚”可说我族“汉龙骧将军鼻祖衮公”或 “汉龙骧将军衮公” 是一世祖,但不应说“吾(姚)姓鼻祖汉龙骧将军衮公”。吾姚姓鼻祖或始祖,是虞舜重华姚公,不是龙骧将军衮公。
      我很看重姚国瑞公布的含 “崇德位”等6资料页。这些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编写的?或源自哪里?
      叙伦祠规说明了定居深渡的始祖。
      崇德位是“享祀历代列祖崇德位  崇德牌二十八位敬奉正寝头座”,即是受祀的历代28位先祖名单。可以看到:“崇德位”页,开头写着“本音有虞开派,姚氏门中历代发祥宗祖”,含28位先祖名讳及其世序、衔头等。 因此,我将“崇德位”看成神主牌位或“家神牌位”(潮州话),一般是这一家或这一家(宗)族奉祀的直系先祖。本来往往凭此可确定祖源。
       崇德位比不上世系源流图,但记录的先祖数量比较多,有28位;跨越的年代特长,一世汉龙骧将军衮公到五十四世道公等5位,跨度达一千多年。应当重视。——五十四世是什么时代人呢?还有遗憾:世序跳跃性大,从“汉龙骧将军鼻祖讳衮公”(一世)开始,一下子跳跃到“晋京兆尹十六世祖讳正东公”;排序没有连续性,“宋歙州儒学教授始祖讳应轸公(深渡“湖州姚”的一世)和“宋迁深渡二世祖讳继鲁公”(深渡“湖州姚”的二世)是几世?在应轸公和继鲁公后面诸公(三十九世直到五十四世)是不是深渡“湖州姚”的直系先祖?
      姚国瑞指出“应轸公是三十六世,继鲁公是三十七世”。凭什么?能否以此推断应轸公和继鲁公后面三十九世直到五十四世的深渡“湖州姚”世序?
      崇德位有一个好处是,远祖名字之前,大多加了冠,便于识别他们是谁。例如,“三十五世舜民(应是舜明)公”之前有同位语“宋监察御史徽猷阁学士 制赠太师”;“三十六世姚宪公”之前是“宋端明殿学士 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尹”。我由此可判断“舜民”是“舜明”之谬;不是“舜民公”, 应是“舜明公”;舜明公和姚宪公是父子关系(不知为什么,在五十一世祖之后的14公几乎不戴帽)。
     下面分析几位可识别人物与“汉龙骧将军姚衮公”是什么关系,与深渡“湖州姚”是什么关系。


         ㈡、    深渡“湖州姚”究竟是唐思廉公后、还是唐相姚崇公后、或是哪位先祖的后代?
       既然深渡“湖州姚”认“汉龙骧将军姚衮公”是鼻祖或一世祖,那么与贵池姚氏谱前48世世系表和寿县姚氏谱前41世世系吊线图相似,在崇德位中同现“汉龙骧将军鼻祖衮公”“、“二十一世祖察公二十二世祖思廉公”和“二十三世祖崇公 二十四世祖彝公 (二十五世祖发公)”是不奇怪的。
       我在以前已发表的文章指出:属京兆姚的思廉公与“汉龙骧将军姚衮公”无关联,属陕州姚的姚崇公与“汉龙骧将军姚衮公”无关联,也就是吴兴武康姚的这两分支与“汉龙骧将军姚衮公”无关联。然而,从神主牌的角度看,却又是奇异的和叫人疑惑:
       歙县深渡“湖州姚”是思廉公后还是唐相姚崇后呢?因为,察公-思廉公和崇公-彝公两对父子分别属万年姚和陕州姚;“二十五世发公”是什么人?是彝公的儿子(是崇公的孙子)吗?为什么名字不带“门”字偏旁?在崇德位中,又不见姚崇其父姚懿(或姚果毅)的名字。或者,在唐宰相姚崇的世系表(《新唐书》或姚氏韶溪派族谱)中,为什么不见这位“发”公呢?
       还有,“二十一世察公,二十二世思廉公,二十三世崇公,二十四世彝公,二十五世发公。”这个说法有世序的错误:思廉公(舜系八十八世)与姚崇公(舜系九十世)应是祖孙辈(关系),而在“崇德位”中却成了父子辈。

表    深渡“湖州姚”崇德位中一些姚氏先祖的世序
先祖
崇德位世序
贵池谱和寿县谱世序
姚察
二十一世
二十世
姚思廉
二十二世
二十一世
姚崇
二十三世
二十三世
姚彝
二十四世



  
  

       综上所述,深渡“湖州姚”貌似是唐相姚崇公后,然而,却无法确定他们究竟是唐弘文馆学士姚思廉公后、还是唐相姚崇公后、或是哪位先祖的后代。
       深渡“湖州姚”是不是姚崇公派?关键是必须确定:“南迁湖州苕溪骆驼桥的二十四世祖彝公”是不是姚崇公的长子?“二十五世发公”是什么人?“掌教歙庠的三十六世祖应轸公”与姚崇公是什么关系?
        在讨论了深渡“湖州姚”是不是姚崇公派后,应该来说说崇德位中的“三十五世祖舜民(明)公” - “三十六世祖(姚)宪公”和 “三十九世祖希得公”。

(4)未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3:46:24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1-20 13:44
四、分析深渡“湖州姚”的崇德位安徽歙县深渡有两支姚:俗称深渡“湖州姚”和深渡“四川姚”。前者始迁祖 ...


㈢、姚舜明-姚宪父子与“汉龙骧将军姚衮公”无关联
前面已指出:舜民公即是“宋监察御史 徽猷阁学士 制赠太师三十五世祖讳舜明公”,“舜民”是“舜明”之谬;不是“舜民公”,应是“舜明公”。姚宪公即是“宋端明殿学士 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尹三十六世祖讳宪公”。舜明公和姚宪公是父子,故两者之间用连字符“-”连接。
还应当指出:三十五世祖舜明公和三十六世祖姚宪公父子,在崇德位中处于深渡“湖州姚”的一世祖“宋歙州儒学教授(三十六世祖)讳应轸公”前面,姚宪公与应轸公同是三十六世。可以认为姚舜明-姚宪2公不是深渡“湖州姚”的直系先祖吗?
姚舜明,舜系103世,宋徽猷阁学士 赠太师。有四子:宏 江山令;宽 编修;寓 知监;宪知参政事。他们都是历史名人。
此姚舜明不是福建浦城南溪姚始祖的姚舜明(所谓岳飞的娘舅),姚恩健《八闽姚氏源流考》P82错将此舜明公当为“浦城南溪姚氏祖姚舜明”。
3年前,我曾撰文《浙江宋代同一时期有两位姚舜明——其一是岳飞娘舅》应征姚道信主办的萍乡2011年10月姚姓历史文化研讨会。两位姚舜明,一是宋徽猷阁学士 赠太师姚舜明,一是浦城南溪姚始祖姚舜明。由于在宋史和其他方志找不到后者痕迹,我在开会前断然撤销此文,并且在姚网发表了撤销声明。
存世的两本《晋溪姚氏宗谱》(260-0084和260-0085)“就是(赠太师)姚舜明-姚宪的族谱”:始祖承太,字知几,行十二,五代人。宋姚舜明出是族。见附录。
在莆田姚氏韶溪派旧谱(260-0139)中,记“剡溪永福系”始祖承太公为舜系97世,舜明公为舜系103世,是[唐]姚班公的裔孙。姚班(有人称“姚珽”)是思廉公之孙,宰相姚璹之弟。姚承太-姚舜明的世系关系是:
1世  承太  传四:文清、文远、文玘、文琰。
2世  文玘  传四:德琼、德荣、德嵩、德嶶。
3世  德荣  传一: 延禕
4世  延禕  传一:仲甫(赠少保)
5世  仲甫  传一:举夔(少傅)
6世  举夔  传四:舜察、舜瑞、舜明、舜由。
7世  舜明  传四:宏 江山令;宽编修;寓 知监;宪 知参政事。
8世 宏 江山令;宽 编修;寓 知监;宪 知参政事。
参见附录⑴⑵⑶。
姚舜明-姚宪二2公属思廉公派,实际上与“汉龙骧将军姚衮公”无关联;与深渡“湖州姚”又是什么关系呢?
㈣、[宋]参知政事同治枢密院事姚希得与“汉龙骧将军姚衮公”无关联
在崇德位中有“宋兵部尚书 端明殿学士 太子宾客 三十九世祖讳希得公”,紧接在深渡“湖州姚”的一世祖应轸公和二世祖继鲁公之后。是认希得公为深渡“湖州姚”的直系先祖吗?
存世的[江蘇常州]毘陵姚氏宗譜(明恕堂)等(260-0023和260-0024)“就是希得公的族谱”:始祖景彻,号铁山,宋代人。始迁祖希得,南宋时由潼川(今四川三台)移居毘陵(今常州)。见附录⑷。
今江阴市山观镇许姚村姚忠华(QQ535308026)宗亲也是景彻公派,收藏有清同治年《毗陵姚氏宗谱》和1929年《蓉江姚氏宗谱》。姚忠华说姚希得:
姚希得,字逢源,一字刚叔,号橘洲,家于毗陵,登嘉定癸未(1223)进士,仕至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晚岁退隐宜兴大芦寺,咸淳初年宋度宗赵御笔赐“南山明恕堂”匾额。常州有多支姚氏堂号为“明恕堂”即源于此。希得卒于咸淳五年,享年71岁,葬宜兴山亭乡龙耳山之源。著有《橘洲文集》。
就我所知,姚希得是历史名人,宋潼川人,在宋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度宗时,任参知政事同治枢密院事。有《续言行录》、《奏稿》、《橘洲文集》。
有人将希得公算为姚姓宰相之一。我撰《姚姓宰相》,不列入姚希得(也在姚网发表),因为“参知政事同治枢密院事”不是宰相,只能算是副宰相。
根据毘陵姚氏(明恕堂)宗譜和/或姚忠华的介绍,可知景彻-希得的世系是:
我族尊姚景彻(号铁山)为一世祖(景彻以上因宗谱散失,世系不清),景彻子姚祖,祖子姚胜之,胜之子姚章,章子姚渊。渊生三子端桂、端懋、端恕。端桂子姚希得,希得子姚巌为第八世孙。姚巌子三:奕翰、有翰、制翰。
景彻(号铁山)—祖—胜之—章—渊—(端桂、端懋、端恕)—希得—(巌、訔、崑)—(奕翰、有翰、制翰;巺翰、维翰、书翰;英翰、文翰)
参见附录⑷⑸。
虽然景彻以上世系不清,而景彻以下至希得乃至希得的子侄,却是清晰的。因此,姚希得公,实际上与“汉龙骧将军姚衮公”无关联;与深渡“湖州姚”又是什么关系呢?
本文分析了深渡“湖州姚”的“崇德位,虽然未能判断深渡“湖州姚”的祖源和派系,却也分析和讨论了一些问题。
我和姚安居老师虽未谋面,却有多年的文字交流。最近他在回信中提到:
关于衮公,我曾试图找一些历史记载,可惜至今未有收获。不过,既然有不少族谱中以衮公为鼻祖或始祖,恐怕也事出有因。所以我以为尚需慎重。
还有,我个人以为,族谱不可不信,但可能也不可全信。那么多姚氏,似乎大部分有姚崇,难道只是姚崇这一支枝繁叶茂,其他分支都人丁稀少?令人怀疑。我们深渡昌富里姚氏的族谱,我认为始迁祖以下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始迁祖以上,我不敢断言。
我认同以上观点。分析崇德位,也是我与深度“湖州姚”宗亲的交流。欢迎姚安居姚国瑞等宗亲批评指正。

(5)未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6:3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11-24 16:37 编辑
姚尚明 发表于 2014-11-9 09:50
至少说明7支安徽姚源自同一始祖系列的谱头修撰,期待教授进一步研究成果。越是复杂,越是想搞清楚。无论历 ...
三、唐相姚崇公系不属“西汉龙骧将军姚衮”派
     在《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中,不见“西汉龙骧将军姚衮”的位置,可知源于吴兴武康姚的陕州姚与“西汉龙骧将军姚衮”无关联,即等同于:唐相姚崇公系与“西汉龙骧将军姚衮”无关联。这已在《“姚衮公讨论”之六:姚衮公派前41世世系表乱拉名贤》中论述了;《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姚氏宰相二人(姚璹和姚崇)》也早已记载了的。因为安徽铜陵八井堂姚氏自称是姚崇公后代,所以我直说:安徽铜陵八井堂姚氏不该奉“西汉龙骧将军姚衮” 为一世祖(已在姚网发帖,以此为标题;也见《虞舜姚姓百世源流之二: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铜陵八井堂姚氏自称是姚崇公后代,我看也确是姚崇公后代。在这里还应加一句:凡确是唐相姚崇公系姚氏,都不应该奉“西汉龙骧将军姚衮”为一世祖。
       铜陵八井堂姚氏,称26世姚冲是姚崇曾孙,官任义安即今铜陵顺安教谕,以官籍居今铜陵县西联乡(大姚村)八角井,子孙奉公为铜陵始祖,“八井堂”源于今铜陵西联乡大姚村村里的一口八角井而名。冲之父姚温(登进士第,知桐城县)。后来,其子系迁徙各地,其中迁徙于繁邑三山、南邑犁峰、秋浦、宣城、皖城等。
       我看铜陵八井堂姚氏确是姚崇公后代。
      台北姚昶老先生,出于安徽繁昌三山姚氏,抗日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参加了桂北反攻战(其中河池龙江北岸六甲战)。这位抗战老兵晚年用了十年的时间学习和研究了姚氏历史文化,撰写了《舜裔姚氏世系研究》一书(2001年8月,台北市姚氏宗亲会发行)。昶先生在繁昌三山的侄子有此书,大连(平远姚)姚江南于2012年专程到繁昌三山阅读和拍摄。姚昶先生在书中确认繁昌三山姚氏是姚崇后,明确指出繁昌三山姚氏宗谱、繁昌三山姚氏统宗谱记载以下繁昌三山镇姚氏和安徽铜陵八井堂姚氏等10分支都是姚崇后(见《舜裔姚氏世系研究》P252~254等):
            繁昌三山镇姚氏
           铜陵八井堂分支
           铜陵东溪分支
          安徽铜陵君山分支
          安徽无为洲火烧圩分支
          安徽秋浦分支
         安徽绩溪分支
         安徽舒城桐乡石门门镇分支
         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张村分支
          安徽南陵石塘冲分支
     从铜陵八井堂姚氏宗谱和姚昶的的著作看,繁昌三山姚氏始迁祖还在安徽铜陵姚氏八井堂位下。
      既然铜陵八井堂姚氏是姚崇公后,陕州姚百世世系表清清楚楚,姚崇公系世系明明白白,为什么铜陵八井堂姚氏要奉与自己不相干的“西汉龙骧将军姚衮” 为一世祖呢?
      铜陵县西联乡姚时欢(联系电话13956253667,QQ 903276435)出于八井堂,2014年4月12日在姚网发出“铜陵八井堂姚氏宗谱续修(五修)启事” 为了铜陵八井堂姚氏不再认错祖宗,我不怕人烦人恶,一再呼吁;信不信、改不改,便是姚时欢、姚能文等铜陵八井堂姚氏的事了。



(3)未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5-1-20 15:00:53 | 只看该作者
舜都蒲阪和蒲坂  

http://yjb.yongji.gov.cn 2012-03-06 信息来源:永济报社

作者:邓解放   杜开合

  据古文献记载,远古时代,从今河北燕山一带迁徙到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带的有虞氏部落,在这一地方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发展到一定的繁荣时期,这个部落就设想出了一种尾长于身,不食生物,只食自死之肉的一种兽,它象凤凰、麒麟一样享有美誉的一种仁兽,就把这种兽称为“虞”或“驺虞”,作为本部落的图腾。该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时,虞幕在古虞封国。虞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勾芒,勾芒生乔牛,乔牛生瞽叟,瞽叟生虞舜。舜受尧禅,国号虞,仍其旧也,传至商末犹存。古虞之地多有石墱、山坡,所以古虞人称当地为虞阪。舜帝时代,中条山北洪水过后,河滩之处生长着大量蒲草、芦草等众多水生植物,所以古虞之地,又被称为蒲阪。
  据《图解汉字》注释:阪,山磴或山坡。阝在左是山的符号,代表山。阝在左在古字典或辞典中归在“阜”字偏旁部首。而“阜”也代表山,阜的甲骨文为β,金文为阝。可见蒲阪是在山上或山坡上。
  那么蒲坂是怎么来的呢?据《中国古代诸侯国存亡譔异》、《中国古代姓氏来源》、《清一统志》、《山西通志》和《永济县志》等记载大致相同,古蒲,因河滩生长着蒲草称为“蒲”,商称为缶邦,春秋称蒲反,战国魏地称蒲邑,秦时称蒲坂,汉王莽称蒲城,北周明帝改泰州为蒲州,一直至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从南方巡视回秦都路过蒲反,见一长坡,称“坂”也,遂有蒲坂)。
  舜都蒲阪,早在夏商就有记载。而蒲坂则是秦朝才有这种称呼。舜都蒲阪与秦时蒲坂相差二千年左右。
  那么就有人会问,为什么会有舜都蒲坂的叫法呢?这里有几种原因说明如下:1、明清时代虞乡县属蒲州管辖,常把原虞阪、蒲阪称为蒲坂。2、随着文字的演变,尤其是《辞海》等字典、辞典的编纂,将“阪”和“坂”的注释渐渐拉近,因而有人阪、坂不分,所以就蒲阪和蒲坂不分。3、有人笔下之误,传承下来,阪、坂不分。4、还有一些好心人,想把舜都蒲阪写成自己境内之地,好搞旅游文化产业,这些想法和做法人们可以理解。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明白,舜帝时,中条山以北洪水泛滥,洪水过后,一片河滩,舜帝能把都建在河滩上吗?所以舜都蒲阪指的是古虞一带某地。
  那么古虞的舜都蒲阪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据本人近年来的考证,认为应在今山西永济虞乡镇一带山上或山坡上。
  现在虽然暂时无法准确判定舜都蒲阪的准确位置,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探测仪器的不断涌现,再加上考古工作的深入展开,舜都蒲阪的历史真象将大白于天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3:4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1-20 16:13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15-1-20 13:46
㈢、姚舜明-姚宪父子与“汉龙骧将军姚衮公”无关联前面已指出:舜民公即是“宋监察御史 徽猷阁学士 制 ...


附  与本部分㈣有关的几部姚氏族谱(《中国家谱总目》收录)

⑴260-0084[浙江嵊州]晋溪姚氏宗谱四卷世系十一卷[ (清)姚则唐修,(清)姚起元等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会宗堂木活字,十二册。书名椐版心、书签、书名页题。
始祖承太,字知几,行十二,五代人。始迁祖舜迎,字廷举,行六十,南宋时自剡西永富移居晋溪村(今属金庭镇)。卷一新序、宅图、祠图、世系图、凡例、仕宦、乡贤,儒绅等,卷二隐逸、祠墓,卷三艺文,卷四源流图、总系图。又南大房世系二卷,东二房世系二卷,西三房世系二卷,桥东长二房世系二卷,前宅马家塘官完派世系等三卷,宋姚舜明出是族。
上图

⑵260-0085[浙江嵊州]晋溪姚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姚肇全等纂修。1935年会宗堂木活字本,十六册。书名椐版心、书名页题。谱初修于明景泰四年,此为七修本。
先祖同上。卷一源流图,卷二至十三世系,卷十四乡贤、忠义,卷十五至十六艺文。
南开大学  嵊州市金庭镇晋三村姚作尧  嵊州市金庭镇晋一村姚佰余

⑶260-0139[福建莆田]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  姚天赐等纂修。复印1995年抄本,一册。书名据封面题。
始祖天明,字世祯,唐代人。始迁祖榘,宋代人。
福建图

⑷260-0023[江蘇常州]毘陵姚氏宗譜三十卷首一卷  (清)姚師傳等纂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明恕堂木活字本,二十八册。书名据书名页题。版心题姚氏宗譜
始祖景彻,号铁山,宋代人。始迁祖希得,南宋时由潼川(今四川三台)移居毘陵(今常州)。后裔散居武進、金坛、宜興等地。
吉林大學  國圖(卷七残)  上圖(存卷四、五、十四)  日本东洋文库  美國国会图 美國犹他

⑸260-0024[江蘇常州]毘陵姚氏宗譜  纂修者不详。  民国明恕堂木活字本,十四册。存卷二至四、六、七、九、十二、十三、十九至二十二、三十四、三十五。书名据卷端题。书衣题金臺(台)姚氏宗譜。
先祖同上。卷二恩荣录、诰敕、行传、祠规、诗文、墓图,卷三谱序、墓志寿序、行状,卷四传略,余卷为世系表。
上圖

(6)四未完,全文未完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发表于 2014-11-9 09:50:35 | 只看该作者
至少说明7支安徽姚源自同一始祖系列的谱头修撰,期待教授进一步研究成果。越是复杂,越是想搞清楚。无论历史有多久远,在古代交通与信息均不顺畅的情况下,七支姚氏能保持高度一致的世系图谱,充分证明是一脉相承的。

签到天数: 67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3#
发表于 2014-11-9 20:48:28 | 只看该作者
姚氏了不起!姚氏真正棒!姚氏是中华伟大的始祖之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21:14:28 | 只看该作者
姚尚明 发表于 2014-11-9 09:50
至少说明7支安徽姚源自同一始祖系列的谱头修撰,期待教授进一步研究成果。越是复杂,越是想搞清楚。无论历 ...

  (对原1#做了修改和编辑)  

二、这些支系是唐相姚崇公派吗?
姚大发以表的形式叙述31支“安徽姚氏支派源流及其传承状况”,如表2所示。该表也是照录和节录原著中与“汉龙骧将军姚衮公”的4支安徽姚氏(4,5,6,7)和与唐相姚崇公派有关的其他姚氏。

表2   (姚大发)安徽姚氏支派源流及其传承状况(照录和节录)
序号
支派名称
始迁祖
远祖
迁徙年代
来自地区
传世数
现有人口
本支堂号
4
寿州隐贤支系
受公
姚崇
元末明初
英山姚家湾
24世
20000
乐善堂
5
贵池荡里支系
源清公
姚崇
唐朝中叶
江西新建
22世
700
四有堂
6
芜湖三山支系
姚须
姚崇
唐朝末年
铜陵八角井
48世
10000
大德堂
8
庐江沙湖山支系
月公

明洪武年
宣州
25世
4000
崇耕堂
9
桐城麻溪支系
胜三公
姚崇
宋末元初
浙江余姚
姚鼐17世,姚莹18世.
10000
麻溪堂
27
宿松支系
木一公
姚崇
明朝末年
江西瓦屑坝
22世
2000
乐善堂
28
太湖晋熙支系
真一公
姚崇

江西浮梁

500
成务堂
30
铜陵支系
姚元一
姚崇
五代宋初
河南陕郡

600
  
无老谱记载
  

应该指出:
①姚大发没有说明是凭什么编 “安徽姚氏支派源流及其传承状况表”的。我估计是调查了解或各支系提供情况。
②“4 寿州隐贤支系”和“5贵池荡里支系”是以“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为一世的,既不是姚思廉后,也不是姚崇后,不知为什么成了姚崇后。
③“9 桐城麻溪支系”和“27 宿松支系”,读桐城麻溪姚氏谱和宿松姚氏谱谱序,知其先人对是否是姚崇后比较谨慎,都未予肯定。不知今人如何考证是姚崇后的。
④“28 太湖晋熙支系”,旧谱言来自江右豫章。不久前认祖归宗于南昌姚氏,而南昌姚氏是彦国公派,不是姚崇派。
⑤“30  铜陵支系”是鲜为人知的安徽姚氏,原著只介绍这么多。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4-11-15 16:51:42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安徽滁州全椒的,我们这边姚姓也很多,不知道我们属于哪个支系呀?

签到天数: 117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6#
发表于 2014-11-15 21:12:02 | 只看该作者

始祖琏公(迄今469年),居江西饶州附鄙阳县瓦拽(硝)坝五里埂明中兴,迁至六安东南
乡携三子姚邦禄 姚邦卿姚邦忠至此。祖上显达者有唐时建相功为救时宰相姚崇,清益州刺
史姚铸 姚寿,学士姚思濂,宋时姚雪波,

谱中记载我们是从江西瓦家坝来的,吴兴郡乐善堂,乐善世泽长,吴兴振家声。

现字辈:先 修 惟 立 德,厚 道 永 家 传;正 大 同 成 继,光 明 定 守 延;中 才

裕 仁 贵,建 宏 万 代 福。

请问我们属于哪一支?期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4 21: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