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834|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广州杨箕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6 17:25: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8-16 17:39 编辑

    按语:这个帖子是从网上下载的,不知作者,不知创作时间。现转发给关注姚氏宗祠的宗亲们共享。帖中的几段文字的斜体标记是我加的。根据我的读谱和对杨箕村的了解,认为其中有失实之处;但存而不辨。

    杨箕村,一座九百多岁的古老村庄。地处广州的主要交通干道,在中山一路和广州大道的“夹缝”中,与广州未来的CBD珠江新城比邻。在一幢幢最奢华最现代的高楼大厦的脚下,古老的杨箕村匍匐着身子,如同孤岛,密密麻麻的“握手楼”像杂乱而旺盛的野草,在这里疯长。如果不断东扩的广州是一条巨鲸,那么杨箕就是它如鲠在喉的“硬骨头”。当云淡风轻的郊野风光被高楼大厦代替,当村里的祠堂、庙宇、牌坊被一点点蚕食,昔日眉清目秀的杨箕村,已经被失去个体差异的低矮建筑所充斥。它因为低廉的房价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打工者在此蜗居,同时也因为脏乱差而被冠以诸多恶名。
    公元2008年,它在等待属于自己最后的命运判决。也许过不了多久,这座让人爱恨交织的城中村,就要从广州的版图上消失。
    杨箕村地处广州东郊,毗邻东山口,旧属番禺永泰乡。
    距今960年前,已经有人在这片土地上栖息了。北宋天禧三年(1020年),杨箕村的中部石门口一带,已有黄氏族人在此造田建业。当时的杨箕村,还是一片河滩小墩,被珠江水冲积成块状,形状颇似民间筛米的箕,由此得名“簸箕里”。
  时光荏苒,从宋仁宗嘉祐年间开始,因为战乱、朝廷委派入粤任职或同宗推荐等原因,姚氏竹芳祖、李氏深海祖、李氏赖南祖、秦氏仕豪祖、姚氏君(均)达祖姚氏礼廷祖、梁氏贵明祖,先后进村择地建点开基。他们大都是从陕西、河南、江西、闽浦等地南迁的移民。在这片空白的土地上,勤劳地开拓自己的家园。渐渐地,簸箕里根据姚李秦梁四大姓氏,还有东南西北中五个居住方位,形成“四社五约”、“三姚两李一秦梁”的村落结构。明代弘治年间,改称簸箕村。
  此时,最初踏足这里的黄氏族人已从这片土地淡出。据说,当第一支姚姓家族从博罗回迁杨箕的时候,他们本来是与黄姓人一同在杨箕村的石门口一带开发的。可是到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已经发展到“姚盛黄弱”,两大族群之间无论是人口还是权势都有了很大的差距,姚氏族人开始有意吞并黄氏。他们想出“抽签合族”的办法,向黄氏族人施加压力。结果不出人意料,黄氏族人抽签抽输了,他们从此就跟姚姓入族,改为姚姓。再后来,黄姓人陆续离开杨箕村,石门口一带成为姚姓族人的聚居之地。
  成村之后,簸箕村有了自己的乡政议事机构,名字叫做“父老团”和“雍睦堂”。父老团的成员从四大宗族乡绅阶级中60岁以上的德高望重者中选出,它对村落中发生的事务具有决策权。决策之后,“雍睦堂”的成员负责具体执行。(续见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17:27: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8-16 17:40 编辑

而簸箕村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上世纪30年代。无独有偶,当时广州河南西郊新窖镇也有个同名的“簸箕村”。因为重名,两个“簸箕村”选派代表共商改名大计。最后,新窖镇的“簸箕村”因在河南,改名“南箕村”。东郊的“簸箕村”由于当年沙河涌两岸有数个杨桃园,便更名为“杨箕村”。还有一种说法,当时改的名字其实是“扬箕村”,取的是“发扬光大祖辈荣耀”之意。
    虽然杨箕村拥有珠江冲积而成的良田数千亩,但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它一直是一座贫困的村落。杨箕村老村长姚镇江回忆,建国前,在村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大户人家才能养上一头猪。改革开放前,杨箕村的土地大多数用来种菜,是广州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统一定价统购统销,长期每50公斤蔬菜只卖4.6元左右,上世纪70年代末村民一个月辛苦劳作挣工分只有3元多钱,而工人的月工资是30多元,村民生活的贫困可想而知。
    《杨箕村志》的编撰者之一韩桂棠,有4个儿子,在杨箕村生活了整整78年,见证了这里的沧海桑田。
      村内有祠堂6间、公厅5间、庙宇4间、社学3间,鳌耳举人屋7间、还有400多间蚝壳墙、桩泥墙、红米石脚墙的明清风格住宅。韩桂棠告诉我们,在他小时候,村中姚李秦梁四大姓氏,每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宗族祠堂。
      杨箕村最正宗也是最完整的古建筑是一座名叫“玉虚宫”的庙宇。玉虚宫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数百年来,历经8次大修,在杨箕村民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玉虚宫,实际上是北帝庙的别称。玉虚宫供奉的也正是玄天上帝——北帝。南人拜北帝,说来有些奇怪,却有符合逻辑的缘由:因为南方的水,皆由北方流来。广东人依水谋生,靠水揾食,所以既拜南海洪圣大王(赤帝),又要拜北方真武玄天上帝(黑帝)。北帝位于水源之上,祭祀他,希望他控制水源,好好地流到南方,使南方水源充足,鱼虾大顺,这就是南人拜北神的原因。每年正月十五,杨箕村中都有一次盛大的“北帝游村”活动。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17:35: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12-27 09:08 编辑

以下图片未能插入,以后再说。
图片:杨箕村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北帝庙
图片:杨箕村姚氏宗祠凤仪堂
图片:杨箕村内的两山姚公祠


2010-12-27补记:以上图片在姚网其他相关帖(例如姚尚明等的转帖或Pszyyao的原创帖)已多次出现,不再麻烦人上传。请谅解。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0-8-16 17:52:1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拜读,拜读之后对杨箕村有了更清晰的了解。pszyyao宗亲,辛苦您了!:handshake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发表于 2010-8-16 18:47: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0-12-3 17:08 编辑

配合一下pszyyao宗亲。:lol

杨箕村卫星地图

谷歌地图----(截图)

点击图片可放大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0-8-16 18:51:4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图片未能插入,以后再说。
图片:杨箕村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北帝庙
图片:杨箕村姚氏宗祠凤仪堂
图片:杨箕村内的两山姚公祠
pszyyao 发表于 2010-8-16 17:35

期待看到这几张图片!:handshake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0-8-16 20:21:28 | 只看该作者

再贴一张立体图——杨箕村

请pszyyao宗亲检查是否准确。:lol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8#
发表于 2010-8-17 22:13: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0-8-18 21:07:4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拜读,拜读之后对杨箕村有了更清晰的了解。pszyyao宗亲,辛苦您了!:handshake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0-8-16 17:52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发表于 2010-8-19 20:47:35 | 只看该作者
村民搬走吗?村民不搬迁,祠堂就该原地保留,这是一个整体嘛!怎么落实“以人为本”国策啊?为什么非要伤害群众的情感呢?真是不可思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8 04: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