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 17:3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1-3 09:58 编辑
为了研究和传播姚氏宗族文化,2010年采编和发行《清代姚氏朱卷集成》(在姚网),见姚网《你有或想有清代姚氏朱卷吗?》。
《清代姚氏朱卷集成》全集上下2册,收录清代广州府番禺县姚礼泰、浔州府桂平县(马平姚)姚钟璜等全国姚氏64人的会试卷、乡试卷、或贡卷共72卷(份),A4幅面800多页。
我认为,当你要考证朱卷的主人及其家族或编写他的族谱(尤其是立传或艺文)之时,朱卷特别有用。因此编写了一个具有索引和文摘作用的目录,还发几个帖“宣传”和引导应用。
此后,鲜闻对《姚氏朱卷》的实际利用。总版主为此还跟帖说:“钟尧老在4、5、7、8、9、10、17、18、20、21、22、23、24、25、26、27楼共发帖子16篇,除了旭元宗亲回应了8、9楼巨野姚朱卷外,其他14帖涉及桐城麻溪、广西桂平、广州番禺、河南陕州、安徽贵池、浙江杭州、江西贵溪、江苏南汇、江苏金山、江苏华亭等10个地方,其中江苏金山就有三帖,也就是说,金山县有三位姚氏先贤有朱卷。时至今日,这10个地方的宗亲还没人回应。”
姚学谋毕竟是姚学谋,实际应用第一人。
朱卷者,即举子(清代科举考生)的试卷弥封后交誊录生用朱笔重新写的卷子。
朱卷大凡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一考生履历。先登本人姓名、字号、排行、出生年月、籍贯等。因各人情况不同,也有录其撰述与其他行谊者。次载本族谱系,最简也须明列祖妣三代,此乃应考规定。而其详者,上自始祖,下至子女,旁及同族尊长、兄弟侄辈以及母系、妻系,无不载入。凡有科名、官阶、封典、著作等,一一注于名下,以显扬门庭之昌盛。再录师承传授如受业师、问业师、受知师的姓名、字号、科名、官阶,以示学问渊源有自。其二是科份页,载有本科科份,考生中式名次,主考官或总裁、同考官姓氏官阶与批语,以及该房原荐批语。其三即考生的文章,有三场全刊者,也有选刊自认为得意之作者,而乾隆中叶后,第一场之试帖诗习惯上都予刊刻,附在文后。
朱卷具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例如:考生履历不啻一部家谱的缩影,朱卷第一部分是不可多得的传记资料,朱卷的文章是研究八股文的第一手材料,等等。我则认为,当你要考证朱卷的主人及其家族或编写他的族谱(尤其是立传或艺文)之时,朱卷特别有用。
(2-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