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1-6-6 12:57 编辑 + _0 _5 ^; q! t. Q9 t
k: x" }& J; [8 y( i5 A2 D
2 d9 F {0 [- G0 c" u* I- F
5月29日,江苏南通大学生举办端午祭祀活动,身着汉服的大学生将特制的香粽投入濠河中。( e S# U6 u5 G g( E; m& T
% `! ~) K% F4 Y8 R2 [
3 t4 U" q! _$ i! O+ S' G 端午节又到了。时值春夏之交,风和日丽,莺飞草长。同中秋一样,都是一年中的最好时节。自唐宋以来,便是官民重大节日,只是从上个世纪中期才趋于没落,以致一些年轻人只知“五一”而不知端午。说得极端些,直到被邻国“抢注”了,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宝贝节日。官顺民意,两三年前端午节终于恢复法定节日地位。虽然一度有地方政府和网友为了促进消费而呼吁恢复“五一”长假,所幸国务院高瞻远瞩,重申法令,不予认可。 G7 M) Z3 D5 s. d
在所有传统节日里,我尤其偏爱端午节。因为它是传说中唯一同文学、同纪念一位诗人有关的节日。这样的节日在世界范围内也绝不为多。足可见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文学、对诗人,特别是对屈原这样忧国忧民正道直行的孤独诗人怀有非同一般的尊崇之情。端午节不仅仅意味吃粽子、划龙舟和插艾蒿,而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唤起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的独特符号。8 D6 R' I* \6 J' k! }# G
毫无疑问,经过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一百年来我们一度亲手斩断了传统文化这个自己的根;同样毫无疑问,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元素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世界文明进程。作为证据,我们有了各种标以MADE IN CHINA的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工业产品。那么文化产品呢?总不好意思说我们有“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以及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吧?总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有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笛卡儿、叔本华以及阿里斯托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卡夫卡和村上春树吧?只能说端午节和屈原。
. M% B9 t" h) h# b8 {5 h) Z% [ 问题是,眼下即使把端午节和屈原喊得再响,恐怕也很难引起多少回声。就连美国许多社会学家都在忧虑日本卡通的流行影响美国的下一代,可忧虑我们什么呢?孔夫子?花木兰还是红高粱、大红灯笼?依我看人家什么都不忧虑,因为我们在文化上没有什么可叫人家忧虑的。此乃我们的文化焦虑所在。但作为当务之急,更在于如何完成深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而其重要载体之一,就是传统节日,就是端午节,就是屈原,就是《离骚》。我们固然需要长假拉动消费,但我们更需要端午节和屈原。这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出生证明”,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DNA,我们的文化血脉。文化上的混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固有的血被“透析”掉。假如真有那么一天,我们只知道圣诞节而不知道
* g+ m5 ~* ~$ z$ s& K" C. s午节,只晓得风骚而不晓得《离骚》,那么我们算什么呢?所幸,我们还可以重拾端午,重新出发。
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亦从事文学创作。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