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8-28 07:28 编辑
下文行将显现的《贵池姚氏源流述》和《贵池姚氏源流》(节录),完全照姚维侃提供的录出,只是:改变了一些标点符号以便表达原著的意图和便利阅读;文中,斜体文字表示笔者有疑(是错,或可商榷),蓝色圆括号文字或蓝色圆括号小号字表示笔者所加的注,加红文字表示笔者的关注或无言的点评。
一、“江叔坡绵潭”敬述的《安徽贵池姚氏源流述》 笔者开篇时已指出,视此文为贵池姚氏前48世的世系简表。文章末尾署“岁皇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季秋之月份谷旦 洪万公裔孙 江叔坡绵潭 敬述”。因此可认为,贵池姚氏到了五修谱时,即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公元1907)有了族人“洪万公裔孙江叔坡绵潭”编写的本支姓氏源流。很抱歉,笔者实在分不出洪万公裔孙“江叔坡绵潭”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或 哪是名哪是字;也不知道“江叔坡绵潭”是什么人,更不知道他凭什么编这个源流述。
贵池姚氏源流述
洪万公裔孙 江叔坡绵潭 敬述 皇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公元)季秋之月
者祚土命氏,或以国氏,或以官氏,为系之传,自春秋而上历历可考,自炎汉而下始有锡姓易氏之事。 一世衮公 按,我姚氏出自有虞,舜生姚墟,子孙因氏焉。至西汉曰衮,孝武帝时为龙骧将军。 二传道洙。 三传曰纶、曰定。定封列侯。 四传南美、祥、南祖。 五传曰平、曰恂。平受易于京房,汉元帝朝刺史;恂封侯。 六传曰智、曰期。期,东汉光武朝大将军,封安成侯。 七传曰参、曰镮。参,都督建安;镮,汉章帝时官御史。 八传曰煜、曰耿、曰淿。耿,官宣抚郎侍中;淿以博学迁淮西。 九传学彦、曰晌、曰顗。彦迁浙江;晌官刺史,后隐居不仕;顗为司空,迁尚书(姚钟尧曰:这里九传有学彦、晌、顗3人,而啸月姚永昌却说学、彦、晌三支南迁入浙后定居吴兴。应是姚永昌错了)。 十传曰远、曰道、曰玄。远居吴兴,此姚得郡也;道为常州别驾,亦居吴兴;玄隐居不仕,迁建平。 十一传曰昶、曰旭、曰昱,博士。 十二传叔季、永叔、仲叔。永叔,建安二年官拜宣抚转升侍中;仲叔因客游笈江南龙兴府。 十三传曰佩、曰传、曰仁。传迁太平路;佩、仁俱吴兴。 十四传曰中仁、中礼、中曙、中智。 十五传应猷、应献、应略。 十六传承科、承训。承科迁甯坡(姚钟尧曰:甯坡,是宁波吗?)。 十七传曰炫、曰烋、曰烠。烠居慈溪,封淮安侯。 十八传曰询、曰议。询为南京教谕。 十九传尧臣、舜臣、僧坦。尧臣登进士第,舜臣以通判致仕;僧坦为梁太医正。 二十传廷重、廷高、廷章、廷肃、曰察。廷重迁新建;察官秘书丞。 二十一传思皎、思明、思哲、思廉。思明为秘书丞,迁新建;思哲迁陕郡;思廉,唐时登瀛洲学士,与魏徵同撰梁、陈书。 二十二传曰各、曰果宏、曰果毅、曰怀道,各拜监察御史。源清迁绩溪,果毅以子崇贵,赠光禄大夫。 二十三传曰陆、曰崇、曰中立。陆有奇气,尝挟策游湖海;崇,字元之,唐开元中以十事要说元(玄)宗,翌日拜相,卒封梁国公,谥文献(文贞);中立名秉,官御史。 二十四传震一、震二,曰彝、曰奕、曰异,兄弟三人俱登第,居卿位,有善政,声名赫赫,咸羡为乔梓登庸,棠棣联芳,时不可及。 二十五传曰荣一、曰绍义、曰内、曰晋,居铜陵;合登元和进士,官秘书监;绍章官太尉,迁华州。 二十六传曰岩杰、曰生、曰显、曰角阝。岩杰以诗游江左,有文集二十卷,号象溪子,唐御史;显,字尚晦,居池州,乾符中(唐僖宗李環?乾符中,约公元876),黄巢犯潼关,拒战殒身,熹宗(僖宗)嘉其忠节,追封英烈王;角阝,严州刺史,乾符中避黄巢乱,解官居小贺。 二十七传寿六、寿十、曰鹏、曰鹄。鹄善诗;福一(?)勤学好问,隐居不仕。 二十八传庆五、庆六、察一、察二。察一善楷书。 二十九传承三、七九文(?),文一五文(?)。成广信,官湖广提学,教以三能著名;文五迁江右(姚钟尧曰:是“七九文”,“文一五文”吗?是“文一五文”还是“文五”?)。 三十传祥二、祥七、嗣宗。祥七由豫章迁秋浦,开元(?)见山水毓秀,携子令遂家焉;嗣宗宋庆历中,知寻州,能除虎暴。 三十一传曰鞠辛、曰令、曰恭、曰时、曰镛。鞠辛有隐德;令遵父志,不愆不忘;恭官大司空;时迁瑞阳;镛宋南渡,后人以功除赣州守。 三十二传金一、隆一、曰铉、曰励、曰 勉。金一赈恤贫乏,乡人咸仰;隆一积谷襄金,财雄乡党;铉官知州,宋淳化中春苑小晏诗,赐金百两;勉,号雪坡,宋宝祐中状元,钦除太子舍人,为文数千言顷刻可就,有《雪坡集》行世,时与胡、刘、黄同号“锦江四俊”。 三十三传曰志刚、曰四三、曰论、曰诗。诗居瑞阳。 三十四传隆昂、安一、安二、安三、德怀。安一官枢密院使,兄弟五人并显有声;德怀裔衍族盛,号称姚村。 三十五传怀升,与弟四三同隐黄墩;四二隐歙之南、昌溪麻榨巷口;四五奔豫章;曰渐,号仲升。 三十六传国寿、六九,并迁建德杨河口。六主(?,九?)由豫章迁池州路秋浦北冲,念十世居姚村(姚钟尧曰:是“六九”还是“六主”?)。 三十七传浚六、贤三、原茂、正明公,俱功德崇隆,瓜瓞绵衍。 三十八传小十、真一、节二、文卿、文辅。小十孝友性诚,五世同居,父浚六与叔贤三携公及弟贞一(?,真一?)、节二同迁秋浦霞湖石城; 三十九传一万、四万、永贵、永富、显宗、显祖。四万任安庆桐城教谕。 四十传魁一、魁二、魁三,迁淮,魁四。魁四入大都;成一、大二俱赫奕有声(姚钟尧曰:是“魁一、魁二”还是“成一、大二”?)。 四十一传归一、寅一、一来、一新、仁英、仁仲、仁叔。 四十二传才三、曰源、曰南。才三德重乡评,世敦雍睦,沅(源)数世居,有雍睦风。 四十三传宗庆、宗福、庭兰、庭玉。庭兰智略过人,丕创事业;庭玉居霞湖祖宅,乡人重之。 四十四传胜祖、玉兴、庆郎、厅二、万春。胜祖自祖宅霞湖迁居南边;玉兴则朴实老成,大振基业;厅二有碧桐翠竹之状,光风霁月之怀。 四十五传胜富、彦忠、彦文、彦武、彦斌。 四十六传德置、德升、德昌、与明、景寿、德城、德荣、德琪、德敬、德琳。德敬身列禀序,才学超群;德琳孝悌恭俭,惟承先启后是务。 四十七传铜山、武山、衡山。铜山天姿俊伟,以诗酒自娱,山年享大耋,践履敦厚不愧古人。 四十八传文彬(字子均)、文作(字子兴)。 兹序原委,俾后代有所仰承,知我祖之所自出,益勉家修而克绳勿替也夫。 岁皇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季秋之月份谷旦 洪万公裔孙江叔坡绵潭敬述
读了上列的《安徽贵池姚氏源流述》,读者是否与笔者同感: ● 此述,上下世之间没有明确的血缘关系说明,故不足用作世系录(行实,或行状),只能作为前48世的世系简表。好在安徽寿县姚氏有对应的世系吊线图(待见 “汉龙骧将军姚衮”派寿县姚氏世系吊线图),可弥补此不足。世系简表和世系吊线图两者可相互相成,完整地表达世系关系。 ● 此述,不见姚平-姚敷在吴兴地复姚姓;只有“十传曰远、曰道、曰玄。远居吴兴,此姚得郡也” ● 此述,罗列了诸多不同支派的历代姚氏先贤于“汉龙骧将军姚衮”位下,即他的裔孙:汉懂京房易的姚平,汉光武帝云台大将銚期,南北朝太医姚僧坦及其长子(隋)姚察和孙子唐弘文学士姚思廉(本是万年姚或京兆姚),大唐姚果毅(姚懿)及其儿子大唐宰相姚崇和3个孙子彝、奕、异(本是陕州姚),宋状元姚勉(本是彦国公派姚氏)。 ● 我潮阳姚氏属莆福韶溪派天明姚公季房,也属万年姚或京兆姚姚僧坦-姚察-姚思廉的后代。史书和“我们韶溪派的家谱”都载有我们的舜后百世世系,其中没有“汉龙骧将军姚衮”的位置,可见拙文“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 (也是万年姚、或[唐]思廉公派世系表); ● 陕州姚和万年姚同是吴兴武康姚,史书、姚崇公派姚氏族谱和“我们韶溪派的家谱”都载有舜后陕州姚百世世系,其中同样没有“汉龙骧将军姚衮”的位置,可见拙文“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也是唐相姚崇公派世系表)。 暂且先谈以上几点读后感。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