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2#

楼主 |
发表于 2007-9-23 21:20:49
|
只看该作者
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雄
☆ 南雄
南雄自唐光宅元年(684年)置浈昌县,南汉乾亨四年(920年)置雄州,宋为南雄州,元为南雄路,明为南雄府,至清嘉庆为直隶南雄州。在古代,南雄地域虽小而名闻遐迩,素有岭南第一州之称。在城南耸立一石牌坊,上书"岭南首郡"四个大字。
特有的地理形胜
宋嘉定间, 南雄知州孙崇作南雄州志序云:"南雄斗大州,得文献人物之英,章相典型之旧,州之名遂显,加以岭梅之清胜,池莲之芳腴,望安聚远之豁舒,瑞明蓝田之幽邃,名贤留题,宗工记叙,发越表襮,遂为岭南佳郡。"由此可见,早在700多年前,南雄就已戴上"岭南佳郡"的桂冠了。
到了明代嘉靖间,郡人户部尚书谭大初编修南雄府志,极论南雄形胜"雄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控带群蛮,襟会百粤,内通江汉,外控番夷,东抵循梅,西距郴桂,雄盖南国之纪。"明万历间,广东提学佥事陈性学为南雄府志作序,谓南雄"巾峰青嶂,葱翠屹立,凌昌西注,浈连南汇,控番夷而界江楚,为岭外第一区。而襟带,而岩险,而物华,而人文,褒然烨然,环五百里市城,笳析相闻也。"永乐南雄知府陈赐作序云:"雄之为郡阜于江右,人物风土颉颃中州。"这里又把南雄称之为"颉颃中州"的"岭外第一区"了。
由此可见,南雄之所以誉称为岭南第一州,首先是因南雄具有特殊的地理形胜。清代《广东通志》谓:"雄郡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自秦置戍,视为门户,尝称塞上,横浦、淮浦二关相望若长城焉"。南雄界临粤赣,地处大庾岭南麓。因大庾岭位于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之东首,故日"居五岭之首";又因度大庾岭即入南雄州境,很自然地就有了"岭外第一区"之称。清雷州推官董其生《登雄州城楼》诗便有"地分南北连三楚,人到天南第一州"之句。
深厚的经济文化历史渊源
南雄之所以誉称为岭南第一州,更主要的是因南雄对岭南经济文化发展具有渊源之影响和作用。
南雄有沟通五岭南北之最佳驿道--梅关古道。早在秦汉王朝,当政者为经略岭南,曾在五岭开关辟道,如秦之横浦关、湟溪关、阳山关等。南雄的梅关即秦时横浦关。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岭,劈关筑道,使成通衢,"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朝贡使命,岁无虚日",梅关古道成为沟通南北之首要驿道。《宋史·蒙正传》载:乾德中,宋太祖赵匡胤诏供奉官蒙正规划岭南陆运香药入京,"蒙正请自广韶江沂流至南雄,由大庾岭步运至南安军,凡三铺,铺给卒三十人,复由水路输送。"可见其时梅关古道已为南北交通之最佳选择。至明代,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梅关古道上商旅往来络绎不绝,南雄成为南北水陆联运的枢钮,一片兴旺发达,舟车辐辏,冠盖如云,"摩肩道上马交驰","南来车马北来船",江西、福建、广州、嘉应州许多商家都到南雄开设商店行栈,赣、闽、粤商品在此交流辐射,给岭南带来了经济繁荣。成化间,南雄知府江璞因此而为梅关题名"岭南第一关"。万历知府蒋杰书刻"岭南第一关"石匾, 至今犹镶于梅关关楼之上。岭南第一州与岭南第一关相辅相成。岭南第一关的繁荣胜景增添了岭南第一州的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