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箕村小学校舍被当作废品回收场地使用,原小学内的祠堂暂时保留。
杨箕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好证实回迁规划17栋改为15栋
■阳光社区记者 李婷/文 孟祝斌/图
“回迁规划改了,由以前的17栋改为15栋,姚氏大宗祠有望原址保留了。”日前,杨箕村民向记者报料称,杨箕村回迁建设规划已更改,已将此前的17栋回迁房改为15栋。昨日,记者致电杨箕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好,她向记者证实,回迁房规划的确做出修改,但对于姚氏祠堂能否原址保留,她表示不知情。
村民极力维护祠堂暂未受损
去年7月1日,备受关注的杨箕村开拆,在杨箕改造方案中,将近300年历史的姚氏大宗祠也被列入拆迁改造范围。在此期间大半年的时间里,姚氏后人通过各种方式争取保留姚氏大宗祠。昨日上午,姚氏后人又同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再次进村,对祠堂实地进行考察。
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杨箕小学内的姚氏大祠堂虽然暂时得以保留,但外观和环境都大不如前,小学已经迁走,教室成了拆迁队的宿舍,而操场也成为废旧回收物品的场所。玉墟宫旁边堆放了大量拆迁过后留下的钢材。看到此景,王则楚呼吁,姚氏宗祠是广州少见的前庙后祠文物结构,希望越秀区规划和文化部门尊重村民感受,尽量做好文物保护的规划。
建设规划更改有望原地保留
“17栋改为15栋,以前说一栋建33层,现在改为39层。”一位杨箕村民告诉记者,经过姚氏后人的四处奔走疾呼,现在终于换来了“破冰之举”。据介绍,3月初,在梅花村街的组织下,杨箕村村委和村里四大宗祠的长老面对面协商,商谈回迁祠堂事宜。其中,对于姚氏大祠堂,杨箕村村委建议不拆,采取平移方式,但姚氏后人表示不满意,双方协商未果。
建设规划更改是否意味着为祠堂原址保留让路?对此,记者致电杨箕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好,她表示规划已修改,“肯定不是之前说的17栋。”但是对于姚氏祠堂能否原址保留,她表示不知情。昨日,王则楚在听取姚氏后人的介绍后指出,“要保护就要先看前期是不是有保护的规划,这跟建设规划是两回事。”他认为,要保护宗祠文物不应该参照建设规划。
“我们希望是原地保留,如果按照新的回迁建设规划,完全是有保留(祠堂)的余地的。”村民姚海胜表示,每一个杨箕村民都对姚氏大祠堂有感情,村中从花甲老人到孩童,都曾在祠堂内读书、玩耍。他认为,不管是从村史讲,还是祠堂建筑风格上讲,都有原址保留价值,“三进三出的结构,在广州都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