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重石山 ' p9 r$ N( p: k/ a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上午,王本鑑同志主持在永兴乡快活岭开工委会议,研究袭击回窜广福、积金的国民党省保安队王长全残部的问题。据侦察,王长全部三百余人,三区(广福区)区长蒋柏舟及积金乡长张虎臣等裹胁的乡团土匪多人,分驻积金牛头寨、寿福山、拥有机枪多挺。工委决定组织两个尖刀排,分头袭击。旋得情报:解放军大队人马由遂宁经中江广福、积金向金堂——成都方向进军,伪省保安队闻风溃逃,由广福、积金往重石山——乐至县方向去了。
( z! M- |2 [( u二十六日,工委决定,王本鑑、王德立率队进驻积金,我亦同时率队前往。二十七日晨我支队到达积金。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四九师四四七团宣传干事兼宣传队长艾维仁等十名伤病员,被积金恶霸地主、伪乡长张虎臣及土匪头子伪乡大队长林子善,勾结一批土匪包围于积金下场口小山上。王本鑑同志和我率队前往营救,匪徒们被迫将伤员放出来。张虎臣、林子善随即撤往山头,与我对峙。艾维仁同志等知道我们是党的地下游击队,问明当时的情况后,商定找适当的人去邀请张虎臣上街谈判,以便迅速解放中江全境,其它问题解放以后自然会逐步解决。梁超能是卸任乡长,邓伯瑄是乡公所干事,梁玉山是袍哥大爷,我们就请他们去与张虎臣谈判。但张虎臣坚持要我首先“放下武器”,他才肯上街来。反复交涉多次,均未成功。傍晚,张虎臣带队撤往广福去了。
2 |( T8 E1 v# L4 I3 b
" D) ]! q: [0 J; X: Y! T, O第二天,二十八日,工委决定:由王德立同志护送十名伤病员到永兴将息,再转成都归队;王本鑑同志和我留驻积金,准备解放广福;转进城关。
4 K/ ?; L/ U/ I) C) o3 I( @积金当天逢场(冬月初九),九时许,王本鑑由林子清陪同去广福找张虎臣,准备和平解放广福、打开到中江城关的通道,可却没有料到张虎臣、林子善等匪徒乘机进行反扑,由广福----九节龙方向窜入,控制了积金场后的牛头寨,打死打伤赶场群众三十余人,王本鑑同志在下场口惨遭杀害。
# n+ j- j {7 Z; O* {9 ]7 x
我和工委几个同志十分悔恨:当时为什么没有派精悍武装护卫他前进!为什么让胜利冲昏头脑,麻痹轻敌!为什么没有看透阶级敌人的发动本质!为什么天亮的时候竟招至王本鑑同志血染沙场——血染重石山啊!为什么啊,为什么?......我们要扒掉张虎臣的皮! % j9 c1 R L! w& @
王本鑑同志忠于党,富有领导才干。他在漫长的黑夜里领导工委,发动群众,进行艰苦的地下斗争;在黎明到来的时候,组织游击队进行英勇的武装斗争,他把一生的精力和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6 [! Z' x) q% W0 T9 F王本鑑同志胸怀广阔,大公无私。他把自家仅有的一点祖遗产业捐献出来、购买和制造游击队用的枪械;他为了营救伤病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他把自己初生的女婴命名为“解放”以后,即毅然出征,战死沙场!
2 t+ D$ R3 F, D8 e7 d
王本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王本鑑同志永垂不朽! ( W! N1 M" a1 j
二十八日九时许,张虎臣、林子善等匪徒向积金反扑的时候,我率队沿寿福山一—凉水井与敌激战一天。广兴蒋荣发游击小分队四十余人前来支援。傍晚,三中队及上南路地方武装千余人分散隐蔽待命,由党员王万璞、王泽安负责。我带警卫武装撤回永兴。王本鑑同志的遗体亦同时运回永兴金山寺。工委掩埋了烈士遗体,又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前进...... 3 t: q1 y8 T- O3 r' E. J
入
/ L+ f# W/ z N6 W城
c% A8 c8 X+ |) p$ ^0 Y5 Z十二月二十九日上午,联络员廖涪中同志送来川北工委王朴庵的通知。通知说:解放军进了中江城关,二十六日已宣布中江解放,命令九支队立即进城待命。
" E5 {( x0 R/ s
当晚,九支队抵城关,驻西城王爷庙(镇江寺),中共中江南路工委与中江工委会合;同时入城的还有三台、射洪工委的川中纵队三支队。 9 a3 z: g) E1 j- c
二十九日,敌情紧张:国民党胡宗南部在成都战败,溃逃中江清河及德(阳)中(江)交界地区;罗文广部又由盐亭、三台逃来三台、中江交界地区的柏树垭。王朴庵主持研究决定,分头截击:
0 Q, R1 ?2 W! m' [6 E* U杨俊才带领三支队原班人马即返回柏树垭地区参战;
) t% H5 \4 O( }
解放军镇江队伤员、宣干艾维仁带领九支队部分人员配合坭金游击队赴中德场(现在德阳的新中)截击; ' z3 ?' `0 j8 q# _: _' C8 ~
王朴庵亲自率领卫城武装及九支队赴清河解决胡宗南溃军主力。
9 c/ l3 E) R/ _8 }/ x) R下文先述柏树垭的战斗历程。
% f* k8 \; X9 `7 k
柏树桠之战
4 x7 A# w4 U" y2 C' U柏树垭,三台、中江交界交通要道。川中纵队成立以后,三台、射洪工委召开党员游击干部会议决定:
2 a: s7 Q* T* N& H0 F/ z
由杨俊才、朱邦才、杨泽勋等带领部分队员到中江县城,同中江工委取得联系;
' S. n2 h) m6 K" \ R由李智德、李进贤、李尚裔、赵辉光、杨启宇等带领独立队到通山乡、石龙乡接管政权,建立解放委员会,维持三台、中江交界处的社会治安;
+ ?# v7 @1 ?, m9 W) E由唐庆藩、王良臣、杨俊儒等带队留守柏树垭。
1 |1 W8 e: K, c, o重庆解放后,先后有三支国民党部队路过柏树垭。
5 M8 Z: A+ R% K! a- D. @一是国民党川湘鄂边区绥靖主任宋希濂部从三台景福、鲁班路过柏树,只停留一个晚上就走了。当时三支队没有奉命阻击。
. m: {- g( R1 H' V. R二是重庆市市长、重庆卫戍总司令杨森由重庆、遂宁经三台南路柏树垭去成都。因力量不足,也没有命令三支队阻击。
4 V/ _$ z& g( l% A2 Z2 v" D
现在来的第三支敌军、国民党胡宗南所属七十六军薛敏泉残部三千余人。他们在盐亭县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十一军追击,逃至三台。十二月二十九日三台解放,又被迫出奔,拟逃往成都,当日经古井、上新乡等地逃到柏树垭。杨俊才获悉赶回时,薛部先头部队约一个营的兵力到柏树小学宿营。杨俊才立即命令留守的几个干部朱邦才、杨青山、涂治带队将学校包围起来。 + D, X9 j% Y/ W1 @5 [$ r A
这是已近黄昏。溃军在校门口架起几挺机枪。看样子,薛军非常疲乏,十分狼狈,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毫无斗志。 ! C' E# e q/ k* p
“还叫我们去增援成都!现在,听说成都已被解放军占了,我们到哪里去啊?到哪里去啊......”
1 D3 U: |3 U! ~校工老王头听见那些歪戴军帽的“黄马褂儿”抱怨起来了:
# K! G$ C0 E5 o6 y0 @5 p& x“还叫我们到台湾去呢!现在全国都是共产党的天下,到台湾去,白日做梦!”
......议论得正起劲,一个大兵跑了过来,大声喊叫:“营长!饭熟了!”
) F7 f0 B3 R) ]. r这个炮弹似的“命令”把散兵惊聚拢来,瓢盆叮当,抢起来。三台县城跑柏树垭,一百二十里,好饿啊!
! A% T2 K' _- v6 S9 s8 i
“哒哒!哒哒!哒哒当!” 0 {' G+ ~! q2 r
“咯咯!” ; ]1 c$ N0 B4 K9 W' \( D
游击队的步枪、手榴弹突然响了起来! 4 O u n+ \. u( I, g
这时天全黑了。敌军营长哨音刚吹响,埋伏在校门旁的游击队员也冲了进来,抓住机关枪,掉转枪口对准敌军;两名突击手用手枪抵住营长的胸口:“快下命令:缴枪不杀!”
5 Q, p, `. {' R0 v2 p; E营长颤抖的嘶声:
/ s& d+ D! c& _
“弟兄们,放下武器吧!” ! @* e* H7 l5 k, `
“快说,指挥部在哪里?”三支队队长杨俊才追问。
5 O; c& f* l; v" O6 ]% h“指,指挥部就在那边寨子下面的湾湾里,廖,廖师长就,就住在那里。”营长战战兢兢地信手在黑空中指了指。
' U* X. b$ c! U& |0 \4 V三支队初战告捷。杨俊才叫队员们把收缴的武器送往乡公所,交留守部队保存以后,立即派朱邦才、李俊儒等四人带上他亲笔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中纵队第三支队指挥部”信函到敌师部谈判;同时,又派李方成、李子元送信到通山乡,通知李智德独立中队立即集中柏树待命。
( N. {; \# t0 h+ |
红日东升,李智德的独立中队报到来了,他带来一个会打机枪的“神枪手”。此人姓李名崇达,是李智德的叔父。他当兵多年,会打双枪。独立中队向杨俊才报到时,溃军师直属部队一百多人正在缴枪。杨俊才叫李智德及时作宣传安抚工作,李智德讲了优待俘虏政策,保证他们安全返家,并给予粮食路费。
* \+ S5 V. J, R+ |& e0 f+ A/ n5 ^早餐后,三支队及独立中队都到齐了,但联络谈判代表朱邦才、杨俊儒尚无确切消息。杨俊才立即召开干部会,商定两手策略:以围攻促谈判。具体分工:
# v) h1 t; J! O+ B# `' m大队长唐庆藩守护场镇,队伍部署在柏树垭附近的何家山、白庙子、断石桥一带山头,作好战斗准备,严防溃军反扑;杨泽勋、詹世廷管后勤生活;杨俊儒、戴贤玉收缴武器及管理其它事务工作;李进贤、杨文高、杨文斗负责政治宣传。
4 {# D6 {0 c/ t6 D" B王良臣、李智德率独立大队包围敌军主力,指挥部设师王庙山上,与敌军师部梁家寨高山对峙。李良臣负责政治宣传和安排俘虏工作,李智德负责军事指挥。作战部署:朱邦才中队人多枪好,安排在距溃军几个团较近的唐玉湾右边一带山头;涂治、杨青山中队守卫师王庙半山的唐玉湾左边几个山头;赵辉光、李尚裔中队守卫深垭口古井方向几个山头;乡大队长刘成生则守山下乡公所粮仓。
' J* U3 @4 m+ G! H& E1 o( k
队伍摆布好了,当天赶场的乡民看见四周山头都是游击队,山下又有国民党溃军,大家不赶场了,都跑上附近山头看热闹。各个山头人山人海,溃军们把看热闹的群众也误认为是游击队员,认为他们已处于人山人海的包围之中了。
1 u4 U0 N7 L+ M; o0 i; H3 A游击队指挥部判断完全正确,敌人果然还在作垂死挣扎。当天上午,王良臣中队长带领宣传员,四山开展“土广播,”用铁制或纸糊话筒向国民党溃军喊话,宣读“约法八章”,高呼“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叫他们速派谈判代表,在阵地前谈判。可是,回答的却是敌阵的枪声:溃军进攻了,向师王山进攻了。好啊,这给三支队一次再试锋芒的机会。三支队一夜间已用蒋介石先生“送缴”的美式装备武装起来了。“神枪手们”大显身手,一次进攻打退了,二次进攻打退了,第三次,第四次还是打退了。
^- G0 u9 n4 {0 E+ B/ y* E4 E下午,一百多“黄马褂儿”倒拖着枪支从敌军阵地的后山脚下走过来了,越来越近,呼叫声听得清清楚楚:“请不要开枪!不要开枪!”
/ C+ t7 t; ?& g% K. ~" A: v游击队一看,来投降的。赶紧抬起机枪扫射,封住那一群逃兵后面的追兵。
# U# ~$ T8 j+ c6 g* B
受降的时候,溃军代表说:“走头无路了,粮也断了!让我们用枪弹换点粮食、路费,让我们回老家吧!” 5 j* n! H; j" W. O
与此同时,大队长唐庆藩也从街上派人到指挥部说,他们那边也有溃军要求卖枪换命逃命。 F/ y1 y; V, e
“好啊,敌人动摇啦!”支队长杨俊才立即传令各支队负责人,一面严守阵地,一面加紧宣传共产党对待俘虏不辱不杀,保证安全,给饭吃,给出路的政策,“双管齐下”。 ; q) W6 n9 \- G' d0 m8 ^% N# Q
第三天,红日冲破浓雾,师王庙后山顶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而对面梁山寨山顶上一朵青天白日破旗也在摇摇幌幌。游击队指挥员李智德笑嘻嘻地对他的叔父李崇达说:“显显身手吧,对准国民党的破旗!” + M& K6 Q$ y* S6 q2 Z
“哒哒哒!哒哒哒!”旗杆打断了,国民党军旗坠地,游击队员高笑起来。 . T, M: |, P! h0 O4 g& W5 f
梁家寨一阵骚乱,溃军纷纷跑向屋子里,龟缩在二楼里,不见动静了。 8 k' y( f4 k9 y- x& x, z
游击队没有放枪,只用喇叭筒喊话。 % J3 r' q4 d! d; }6 Z
十点了,师王庙垭口上过来一个人,举起双手,朝后,穿一件破旧的黄色军大衣,边走边喊:“请游击队不要开枪,我是来找你们游击队和共产党代表的!” 7 u3 d/ h! e4 V$ z) `1 H3 J6 I
李智德传令叫他上山来,走拢时他还举着双手呢。 . S3 @4 Q- A( R5 _" h! ?6 W
李智德让他坐下,他先作自我介绍:“我姓邓,一营排长,团长派我来联系谈判的问题,我们团长到那几个团联系去了。要求今天谈判。” / Y7 y: l( Z6 L+ q2 n7 C( T
李智德说:“我们同意停火谈判。时间,今下午。地点富家沟,杨家烧房里。代表,双方各派二至五人,级别要营长以上的。” , b" Y* E# u9 @3 u: x
邓排长也提出要求:“你方谈判代表必须是游击队的共产党员代表。双方各不超过七人。” 6 h: d- B* F/ \ F6 Q: a
条件定了,我方将谈判地点指给他看,他点头同意。
+ A* i% c& v# _送走了溃军联络员,李智德即向支队长杨俊才汇报了溃军要求谈判的情况。杨队长决定他和杨缉光、李智德、三人作谈判代表。
! m, I0 a: i/ f/ U& R. L
代表确定后,杨俊才叫李智德通知几个中队长带一些精悍的队员,埋伏在烧房周围的树林里严密警戒;他自己去乡公所通知仓库主任许明清,打开仓库准备称粮给投诚人员。同时还通知了烧房即酒厂老板杨俊志准备接待。 # F- c0 c* N8 n. l1 s$ _, G8 k( s" L
谈判开始了,围攻招来谈判,“再试锋芒又告捷了!” 2 Z" B( ^( U3 y* H S# s, C6 X
下午三点,双方代表在富家沟杨家烧房楼上入座。游击队代表三人:杨俊才、杨缉光、李智德;随从三人。薛军代表三人:吴营长、胡营长、邓排长;随从二人。双方自我介绍以后,胡营长即将其佩带的手枪解下放在身后桌子上,似乎在表示诚意。寒喧中,吴营长说:“今天好冷啊!”
8 f7 b* m0 R+ j" u1 A4 B1 `李智德赶快令随从人员奉上热茶。
+ q- {' \( P; b& q5 T杨俊才会意,马上说:“这儿是烧房有美酒啊,咱们边喝边谈吧!”
" z* g5 ?: L+ h& l
杨老板闻讯送上一盘花生,一壶佳酿。杨俊长给客人斟酒盅,举杯微笑:“金堂袜子汉州鞋,要喝烧酒中江来!” 4 E P/ @* B+ e- |3 u$ _
语毕,哄堂大笑。谈判席上的战斗气氛给冲淡了。
( H) I- E7 O' Y! S一面喝酒一面谈。李智德首先“约法八章”,然后说:“贵方有什么要求?请提出来!”
, o7 N4 v$ `& s6 ^# m$ f" o9 P胡营长说:“我军司令部和团部提出了三条,叫我们来同贵方商谈。三条是:“一、现在全中国都解放了,都属于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我们愿意立功赎罪,要求留部队当兵;二、我们愿意缴武器,要求从今天下午起供给我们粮食,放下武器后要保证我们的安全;三、有些老弱病残的人要想回家,请给路费和通行证。要求解放军接管。”
- E9 w: t4 t/ z, ?3 `
从薛军方面提出条件,游击队代表磋商以后宣告薛方:“一、我们共产党对投降人员和俘虏实行宽大政策;二、不装骚扰老百姓,武器必须放下述指定地点:乡公所、柏树小学、街头拐角处茶社,由杨俊儒请点登记;三、粮食马上供给,至于其它问题我们请上级派解放军来处理。”
, {: A" M1 |6 c经过讨论,双方代表一致同意:“一言为定!就这样办!”
0 m" V; S% @. c4 }. b7 N5 O谈判结束,杨俊才问胡营长:“贵军共有多少人?”
( X& V: w% S' k9 ^4 c胡营长说:“六千人左右。”
' {) z# f0 ]7 z8 u4 |- s杨俊长立即指着杨缉光:“他是乡长,发军饷就由他负责。”
' z" L5 ^- M2 u) ^" g
双方握别已是五点,杨缉光留客人吃了晚饭再走。胡营长说;“我们还没有吃午饭呢!”
4 z, e% X8 |0 _李智德叫杨俊志厂长准备丰盛酒席,让客人饱餐一顿。
& P1 Y: n" w$ O7 h5 e( x# ^薛方代表进餐的时候,杨俊长立刻通知埋伏在附近的几位队长开会,商量如何处理薛军人枪问题,决定由杨俊长、李智德去石板滩川中纵队司令部请示解决。
9 C0 r: R- H `. O7 M! l( t二人当夜宿通山李智德家,次晨到石龙与党员、解放委员会指导员李智和、赵燮如见面后,又一道去菊河找党员戴荣科。游击队都出去了,司令部没有人,我们先打电话到安居,问该乡有无解放军。中共川西工委委员、十五支队队长孙登寿回电说:“这儿有解放军。你们快来吧!”
& x8 b* a4 L- S" C午饭后他们到安居,解放军决定派三名代表去柏树受降。次晨出发前,三台解放委员会打电话叫杨俊长去三台迎接解放军。杨俊长启程后,孙登寿派孙明沦、梁紫来、黄成美和三位解放军代表共十一人,由李智德带领直奔柏树垭。
- [% x- R$ K3 u$ p到了柏树垭已是一九五零年一月二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部队四六大队郭从戎大队长比李智德他们早到几个小时。中共三(台)射(洪)工委负责人梁紫来、同川中纵队三支队副队长李智德、找到国民党薛敏泉部参谋长一道去会见解放军郭从戎大队长,商谈薛军投诚交接事宜;薛军投诚人员大部分就地遣散回藉,分发路条路费;一部分由解放军收编。枪炮军械军马一律由解放军收缴。
0 h, `8 C* Q5 m S m7 h当天,梁家寨后山的一个团拒不投降,打了一仗,解放军将溃军一千余人全部俘虏了。
8 o, M9 N. R) M5 J6 b
枪声平息,中共川北工委游击队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三(台)中(江)交界的柏树胜利会师了!
, |0 o5 m. v% K9 L' G [当年在柏树垭战场驰骋过的战士李智德栩栩如生的忆述真是感队肺腑!他还说:“这是我们三支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阻击国民党薛敏泉军胜利了。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彭大元、敬文温及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敬浑如等人,组织游击队包围国民党溃军,对溃军进行政治宣传,促使溃军放下武器投诚,以及资遣溃军,收缴武器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1 p' b, R8 |2 s3 {9 G( @" u8 n5 p是的,在中国伟大的解放斗争中,民主党派、开明进步人士、同广大人民群众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啊!
' M D- @- F+ q, Y& E# j下文我们再叙述中江城郊之战,以及九支队在玉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的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