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6#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3 16:23:34
|
只看该作者
姚兴继位后,最需要解决的是两个叔父姚硕德、姚绪的问题。姚硕德、姚绪是镇边大员,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事权利。也有人给姚硕德建议,认为容易遭到嫌疑,宜拥兵自保。姚兴很巧妙的处理这棘手事情,首先,姚兴非常恩遇两位叔父。见面行家人之礼,赏赐源源不断。自己退位称王,依然让两位叔父称王。另外,姚兴专门选择清正刚直的人,辅佐叔父。军事上加以委任,后勤上加以支持。通过姚兴精妙的处理,使姚硕德、姚绪不仅善终,而且长期为后秦贡献力量。姚硕德先后讨伐后凉、仇池为后秦开疆拓土,姚绪则坚守东部边界,使北魏无法进军。 6 Q3 @! A v" r1 O \+ X
=========================================
$ j+ \; q1 z( r! L外交问题上,后秦长期和后燕和东晋保持和平。除去柴壁之战后的一段时间,和北魏也基本和平。凉州方面,自401年姚硕德平定后凉后,凉州诸雄全部上表进贡。在赫连勃勃叛变之前,后秦边境长期安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
' J3 m/ W2 y9 R7 f8 Y) l2 r5 X/ L o; j. b- W
后秦和北魏有两次和亲,第一次发生在403年,北魏派贺狄干带着五百匹良马作聘礼向后秦求婚。刚好姚苌病逝,姚兴继位,后秦没有答应。后来发生柴壁之战,两国交恶。414年,拓跋嗣再次派人求婚,姚兴极为重视,让自己亲生女儿西平公主出嫁。拓跋嗣对姚氏宠爱有加,出入均用皇后之礼。但北魏风俗,如果想立为皇后,要铸金人成功才能立。姚氏铸金人不成功,于是未能正式成为皇后。
; E0 l7 n$ J1 R& n9 [========================================
7 W$ X& e$ O. d) N% [% y. `% c文化上,姚兴并重佛儒,重视文化教育。401年9月,后凉吕隆投降,姚兴由此邀请鸠摩罗什入京。12月,鸠摩罗什到达长安。姚兴以国师之礼对待,请他到西明阁和逍遥园翻译佛经。至413年8月,鸠摩罗什去世。其间13年,鸠摩罗什共译佛经七十四部,三八四卷。姚兴非常重视鸠摩罗什,为鸠摩罗什的翻译提供场地,提供助手。姚兴自己常来听课,而且命令官员来听。姚兴文化上包容万物,一面注重儒家文化的吸收和学习,另一面吸纳佛学,请鸠摩罗什译经。姚兴还带头去听课,两种文化交融互补,使后秦世族的文化水平大大提高。
: X7 ^# y' I5 C8 C================================
6 p/ n/ T& m# Q2 r- r) z# V东晋因桓玄和刘裕的*河蟹*,大量人物逃亡后秦。首先是桓玄起兵时,袁虔之、刘寿、高长庆、郭恭逃亡后秦。桓玄失败时,东晋赦免全部叛臣,唯有桓氏一族不赦。桓谦,桓怡,桓蔚,桓谧,桓胤,何澹之也来到后秦,刘裕控制朝政,剪除异己时,晋王室,司马国璠、司马叔道也来投奔。刘裕讨伐刘毅时,司马休之、鲁宗之、司马文思、司马道赐,马敬,鲁轨,鲁范也兵败赶来。
; f' ~% h0 m/ e, `: ~6 {- @9 \" Q8 P! S: } f) h6 M
姚兴非常喜爱他们,不仅亲自接见,询问东晋的事情。而且官职任务,都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司马休之、鲁宗之给与兵权,让他们镇守边疆。谯纵割据蜀地和东晋作对时,向后秦投降,请求桓谦入蜀相助。姚兴问桓谦,桓谦愿意一去。
# ]5 n& {" B, N, ~7 Z/ Q6 ^' K( Z4 A" d
姚兴还专门劝诫说:“小河里容不下大鱼。谯纵若是足以成事,就不会借你做羽翼了。你应该多考虑考虑。”桓谦到了成都,招纳各地投靠的人士。谯纵对他渐渐生猜忌,最后软禁起来。桓谦流着泪对几个弟弟说:“姚主的话真是神算呵!”% e) K/ P- i+ Q' q, y& L
P' d& b- b- a, Z) T+ B
5 Q* b& c/ W( ~! g7 B后秦灭亡
" E4 m7 y, V# [$ ^- p( ?1 I
8 _, t4 g# [* }+ n- Z/ ], }9 z姚泓,是姚兴的长子。性格宽和,博学喜欢讨论,擅长诗歌。姚兴出去巡视军队,往往留任管理长安。姚泓拜淳于岐为师,淳于岐生病,姚泓亲自在床下拜见。从此,官员见到老师都行叩拜大礼。
6 o4 K9 ^) v5 y% a8 ]3 l! I& @
: B+ I8 W- E- Q. d. H# _当时有人认为政令过于宽纵,提议用严刑峻法。姚泓说:“人遭到挫折污辱,就会生出奋发砥励的想法;政务烦杂严苛,就有天投机取巧之行为诞生。统治者领导百姓,就像风吹草倒一样。你们这些人参与朝政,不想着仁义宽恕,满脑子严刑峻法。怎么实现安定团结!”
* ~# {8 } B& {& a! V/ b/ \+ e
( _" R* D1 l+ s6 ^! m! b7 K2 m一次,姚兴去平凉。有人叛乱。姚泓派彭白狼率东宫禁兵平定。大家都拍马屁说:“殿下计谋神速,讨平叛贼,应该好好宣扬一下,让大家瞻仰瞻仰。”姚泓说:“陛下让我掌管长安,居然有叛贼。是我统治不当,助长叛贼。应当引咎问罪。怎么能自己夸耀自己,加重罪责呢!”
6 ~$ S1 e! {, g' O# c. E( X8 D @1 A9 ?& ]! O3 p0 t7 Y
韦华听说后,说:“太子有谦恭的品行,国家的福气啊。”后来姚弼时时要篡太子之位,姚泓对待姚弼依然一如往常,神色毫无异常。姚绍和姚弼往来极多,姚泓也和姚绍讨论重要事情,不加以猜疑。登基后,给姚绍兵权,姚绍感动万分,誓死为姚泓效力。
* R. f) P+ b; Z. K- u& T% @6 E, z' I+ x7 q9 L6 v5 ~
姚泓不得不面临姚兴留下的危机局面。姚兴疼爱诸皇子,每个人都给了相当的兵权和领地。姚弼虽然已死,姚懿、姚宣、姚洸、姚谌、姚恢都非常的强大。而北面赫连勃勃,南面刘裕都已经虎视眈眈,姚泓一筹莫展。 4 e' u" Z- U' Z& O2 {7 E2 s
6 B M3 H, e$ {( J' A6 S; V416年1月,姚泓登基后,兄弟间又有微妙的变化。姚泓下令让姚恢处死姚弼的党羽吕超,姚恢迟疑很久,才杀掉。姚泓和姚恢埋下不和的种子。随后,姚宣异常的将本部军队从李闰撤出,向南驻守邢望。姚泓连忙派姚绍出兵李闰,姚宣去拜见姚绍请罪,姚绍以姚宣有异心为由,把姚宣诛杀。 7 T1 M7 d# o, }0 c( a3 L2 j
! d+ c7 ~! U7 z8 s
' J* H" F: c4 z8 d0 A. M
416年2月,刘裕开始准备北伐。8月,刘裕留下刘义符掌管家事、刘穆之掌管朝政、朱龄石掌管军队。亲自动身北伐。王镇恶、檀道济、朱超石、沈田子、沈林子、傅弘之各自统兵出发。十余万大军水陆并进,直指洛阳。
$ ?% M' `: ~4 N3 t+ q! N- J' R4 F( B( ~, l
危急时刻,后秦展开了是否迁徙安定的讨论。姚绍说:“晋军过了许昌,安定遥远孤立,难以救援,应该把安定的百姓全部迁回,充实长安的力量,又可以得到十万部队。就算晋和夏轮流入侵,也还不至于国家沦亡。” + }' A; U# d$ w
" o$ N7 t- L4 X* e, y: e
梁喜连忙反对说:“姚恢在岭北一带有威勇的名声,那里百姓和赫连勃勃结下深仇,会拚死拒守。赫连勃勃很难越过安定,远征京师。如果没有安定这座屏障,赫连勃勃奔袭关中,又怎么办呢?” 5 y B, b, a6 }+ R* F0 R! S
: T2 P$ ?/ j- ]懿横说:“姚恢原来有大功,现在又没有得到封赏。把他遗弃在必死的安定,又不让他参预朝廷的决策。安定百姓认为孤城岌岌可危,希望迁回的人十有八九。如果姚恢拥兵南下,岂不是国家的*河蟹*烦?应该把他召回朝廷,安抚他的情绪。”姚泓最终决定,不迁徙安定,也不召回姚恢,说:“姚恢如果真的心怀不轨,把他召回朝中,不过加速灾祸而已。” 6 j0 I$ B3 T3 o6 q
6 x5 w. F3 @& o2 [9 \7 b刘裕军势如破竹,节节而进。后秦各太守难以抵挡,依次投降。阳城、荥阳投降后,东晋部队到达成皋。后秦镇守洛阳的是姚洸,姚洸一面飞马派人向长安求救,另一面组织抵挡。姚泓派阎生率三千骑兵,姚益男领一万步兵去援助。又派姚懿屯扎陕津,作为声援。
% J) ?: E H g5 p$ x" c. p( R% w% e: F
赵玄对姚洸说:“晋军深入国土,人心动摇。他们人多,我们人少。如果出去迎战,一旦不能取胜,我们就完蛋了。所以,我们应该按住大军不动,坚守洛阳,等待救援。洛阳不被攻克,晋军一定不敢越过我们向西进发。”但是姚洸副将姚禹已经和檀道济勾结,主簿阎恢、杨虔都是姚禹的党羽。他们都嫉妒赵玄,就说:“殿下有英武的能力,才独当一面。现在环城坚守,显示自己懦弱,怎么能不受到朝廷的责备呢?” i: L6 r" m" h Q# q; s
5 {+ L- A& F( R/ V) x姚洸也认为如此,派赵玄带领一千多人,驻守柏谷坞,派石无讳戍卫巩城。赵玄流着泪对姚洸说:“我赵玄受皇上三代大恩,一生奉行的就是以死相报。只可惜您不采纳良言,被奸臣所误,将来一定后悔。”不久,成皋、虎牢投降东晋,檀道济带领部队长驱直入。石无讳抵达石关,一见晋军浩大,马上逃回洛阳。
) v8 Q7 O' F- w8 g
! m p9 S+ K X: u晋军围攻柏谷,与赵玄展开战斗。赵玄的军队失败,身受十几处伤,跌倒在地,大声呼喊。赵玄的副将蹇鉴,顶着箭雨,抱住赵玄痛哭。赵玄说:“我的伤太重了,你应该快点逃走!”蹇鉴说:“将军不脱离危险,我蹇鉴到哪里去?”最后与他一起战死。
, t# V4 _' O* Q* P* x# I$ C& N; Q) V( M0 A9 r/ r3 s
柏谷失利后,洛阳更加人心动荡。姚禹逃出城来投奔檀道济。檀道济逼近洛阳第二天,姚洸出城投降。阎生、姚益男还在赶往洛阳的路上,听说洛阳已经沦陷,各自驻扎,不敢前进。
0 N& l- e% n4 G2 W) _+ t* N4 ^: P
1 r- T4 T( K9 Q/ o2 a5 T* E. P刘裕拿下洛阳后,休整军队,修理西晋陵墓。上表朝廷,请求朝廷给自己加九锡。刘穆之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既惭愧又害怕,生病卧床。刘裕本来打算做一段时间的休整,再动兵西进,攻打长安。但是后秦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刘裕再次得到天赐良机。
/ T2 X$ T; U1 Q- V9 B- [7 r3 {
* T5 p1 ]! J8 w2 A+ w2 x1 h" e4 K& }+ e1 P姚泓的弟弟姚懿镇守并州,兵马粮草都非常充足。孙畅劝姚懿回击长安,杀死姚绍,废掉姚泓,自己登基。姚懿把并州粮仓里的粮食发给百姓,以此收买民心。有正直的人劝阻他说:“殿下是陛下的同母弟弟,坐镇一方,自己的安危悲喜,与皇上是一样的!现在晋军侵犯,领土沦陷,西边的敌人也骚扰边境,朝廷势如垒卵。粮食是国家基础,殿下无缘无故地把它散掉,空耗国家的储备,将来怎么办?”姚懿勃然大怒,鞭打他们至死。
; D" Z4 x& c8 r3 d7 v7 A8 b0 ^8 w: a& W# {' |8 S/ m& H
姚泓听说消息,召姚绍进宫秘密商议。姚绍说:“姚懿性格卑鄙,见识浅薄,听人话行事,想出这种主意的,一定是孙畅。只要派信使征召孙畅,派姚据守住陕城,我再去潼关调遣军队。如果孙畅接受征召,我就派遣姚懿抵抗晋军;如果他不接受,就公布罪状,公开讨伐。”姚泓说:“叔叔的话是国家之良策啊。”于是依计布置。
9 d- a6 p* v) x* Q% T0 t5 N1 X
- y) t! R4 p) o5 \, n: ^姚懿果然不听朝廷调令,发动大军叛乱。姚懿自己粮食散光,打算用匈奴堡的粮食供应自己。守着匈奴堡的姚成都一口回绝。姚懿派人美言劝说,并送给他佩刀结盟。姚成都依然不合作。姚懿派刺客袭击姚成都,姚成都一一击败。
/ v: h) z9 v5 z; A
: m1 M7 R2 R& D" m姚成都派使者责备姚懿说:“您是皇上的至亲,担当家国重任。国家危急的时候不能解救,反倒图谋指望不上的东西。祖先在天的神灵,怎么能够保佑您呢?我姚成都准备集结义兵,到黄河之上与您见面。”姚成都散发檄文,讲明白对错是非,征集部队准备讨伐姚懿。姚懿也散发檄文,却几乎没有人响应。姚成都渡过黄河,打败姚懿。姚懿手下也跟着倒戈,包围姚懿。姚绍进入蒲阪,抓获姚懿,杀死孙畅。
" u) B+ _( {3 j1 t5 L6 O. Q5 `5 d1 z7 v! c& m, i" b3 _6 h
/ `* ~, W, M" c
417年1月,姚恢率领安定居民三万八千户,焚烧房屋,直奔长安而来。姚恢向所过州县传布檄文,声称要除去君王身边的恶人。姜纪率部归附姚恢,彭完都放弃了阴密,逃回长安。姚恢大均抵达新支,姜纪对姚恢说:“朝廷的将领和军队都在东方,京师空虚,如果奔袭长安,一定能攻克。”姚恢没有采纳,南下攻打郿城。
; t' r$ K. N9 @) u. ?+ x1 K; t8 C4 s! Z
守卫郿城的姚谌被姚恢击败。扶风太守姚俊等人投降姚恢,长安门户大开,百官陆续出城投降。姚泓飞马前去叫回姚绍大军。在蒲阪处理姚懿事务的姚绍率紧急回军,与姚恢的军队在灵台相持。镇守东部边界的姚赞听说,留下尹雅镇守弘农,也率军回到长安。局面逆转之后,姚恢的乌合之众又纷纷投降回来。姚恢进逼姚绍,姚赞从后面进攻姚恢,姚恢大败。乱军中,姚恢和三个弟弟被杀。姚泓听说姚恢死讯,失声恸哭,用公爵的礼仪安葬。 9 g+ l: j8 |+ }
) o4 ^% t& {1 ^) B/ T# ~这两次叛乱,彻底削弱了后秦。姚赞、姚绍离开东面边境,王镇恶借势发动攻击。王镇恶进军渑池,袭击尹雅据守的蠡吾城,生擒尹雅。王镇恶一直向前进攻,抵达潼关。檀道济、沈林子等从陕城北面渡过黄河,攻陷襄邑堡。攻击蒲阪,没有攻克。东晋另一路进攻匈奴堡,被姚成都击败。姚泓没有办法,只好再让姚绍折返东进,姚绍带领姚鸾等副将,率五万人前往潼关。又派姚驴援救蒲阪。
4 t' L7 C/ u: V" R$ e' R4 L! }6 ]" o& e6 c) ^5 {) _% y
这时,东晋仅仅只有前锋部队在前线,刘裕大军还远在彭城。沈林子、檀道济放弃蒲阪,和王镇恶会师,共同攻击潼关。3月,檀道济、沈林子抵达潼关。姚绍率兵出城迎战,被檀道济、沈林子奋勇击败。姚绍退军屯驻定城,依险固守城池。姚绍对手下将领说:“檀道济兵力不多,孤军深入,只能固守营垒,等待援军。我切断他的粮道,就可以生擒他。”留姚鸾把守大路,断绝檀道济的粮道。
) a- u% P) U6 {- X, a1 V) s- j( f
% T& H" b4 u) H4 L姚绍虽然计划的很好,但后秦军队的战斗力之差远远超出他的想象。一日入夜,沈林子偷袭姚鸾的大营,斩杀姚鸾。姚绍派姚赞驻军黄河岸边,企图断绝东晋军的水源。沈林子又率军进攻姚赞,姚赞大败,逃回定城。 ( c) @ L% D/ e8 | D4 \ a5 U
. Y0 `0 R; J( Y; T. t( ^这一边,后秦全国的兵力拿东晋前锋没有办法。而刘裕大军正从淮河出发,准备投入战斗。刘裕向北魏借路,姚泓也派使者向北魏求救。拓跋嗣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派长孙嵩牵制监视刘裕,伺机战斗。 / U. P- k) \+ q; J& R' M+ @
5 X$ G1 [6 j1 m% O
刘裕本来以洛阳为目标,不打算攻打长安。王镇恶自作主张,兵临潼关。王镇恶、沈林子军被后秦兵牵制,既不能前进,又时时有粮草断绝的危险。士卒中恐慌和疑虑,有人盘算着投奔大军。沈林子怒斥士兵,坚持固守。 # W0 @! f7 _3 { T$ y6 i! P
. z3 z H% ^' X! q' @9 i
王镇恶派人报告刘裕,要求支援粮草和兵力。刘裕把王镇恶的使节叫到面前,打开战船的北窗,指着黄河岸边的北魏大军给他看,说:“我告诉他们不能单独前进,如今却轻率地深入敌境,岸上的形势如此严重,我怎么派得出军队!”王镇恶亲自回到弘农,向百姓借粮,晓以大义,百姓争相捐献粮草,军队的粮饷重新得到补充。
* Q6 j# _: {3 f z9 f( V) n8 ]6 T( `( B4 [! V& p# w
刘裕的船在黄河开,北魏军队在岸上跑。一直随着刘裕大军向西行进。有时候,晋军南岸的船缆折断,战船漂到北岸。北魏军就将一船士兵全部诛杀。刘裕派军队登陆,东晋军一上岸,北魏军就逃走,等东晋军回到船上,北魏军又返回岸边。
# ?3 C! p' _, [- E
1 Q$ t; P# c C1 m9 d0 [! h W+ i' ]四月,刘裕觉得这样牵着也不是办法,派人登上黄河北岸,布下新月阵,和北魏决战。长孙嵩率三万骑兵冲锋新月阵,朱超石用巨铁弩重创北魏军,彻底将北魏军击退。 # p* T" r0 {( ^8 x; ~ |" j& O/ ~
) c# }$ K4 A$ f( B3 O" ?8 z2 d
9 p& y% ~! O; [1 O6 y; ^
回到潼关,姚绍依然坚持切断粮道的办法。派姚洽、安鸾、姚墨蠡、唐小方,驻军黄河北岸的九原,依据黄河天险,切断檀道济军的粮草供应。沈林子再次奋勇出击,大败敌人,斩杀了姚洽、姚墨蠡和唐小方。这支后秦军几乎全军覆灭。姚绍听说姚洽等人战死,又伤心又愤怒,抑郁于胸,吐血不止。姚绍把兵权交给姚赞,嘱托后事,便去世了。姚赞代替姚绍之后,还是老样子,正面战场打不过沈林子,截断粮道也被沈林子击败。只是守住潼关天险,不让沈林子前进。 3 J& d: W- @) A1 q9 b
+ V9 }) P P/ I2 q6 G
7月,历尽千辛万苦的刘裕军抵达陕城,困守营寨半年之久的沈林子突围和刘裕会师。沈田子、傅弘之等率兵进入武关,攻打青泥。姚泓准备亲自统兵出征,抵御刘裕的大军,又怕沈田子突袭后方,想先消灭沈田子。姚泓率领步、骑兵数万人,突然抵达青泥。沈田子军一共才一千多人。沈田子力排众议,要主动出击。沈田子利用后秦军立足不稳,发动猛攻。后秦军大败,被斩杀共一万多人。姚泓逃回灞上。如此大败之后,后秦已经再无坚守的希望。沈田子追击敌人,兵临灞上。关中郡县都向沈田子暗中投降。
7 @& R7 C3 O5 `! A8 ~. c7 c) ?+ J4 K+ U- J
8月,东晋太尉刘裕抵达潼关,姚赞扼守潼关不战。刘裕派朱超石与徐猗之进攻蒲阪。被姚璞与姚和都击败,徐猗之战死,朱超石逃回潼关。姚赞派司马国璠作为北魏军队的向导,尾随刘裕大军之后。
. ^% J1 J1 ~0 v: f- D% @7 q' c9 `
9 u# \0 E0 X( _1 H- A, ~0 f1 r王镇恶自请统领水军从渭河进入长安,刘裕应允。姚难在香城扼守,被王镇恶击退,王镇恶沿着渭河一路追击。姚泓从灞上转屯石桥 ,援救姚难。姚难和姚强会师,屯兵泾水岸边,试图再次阻止王镇恶西进。王镇恶大破后秦军,姚强战死,姚难逃回长安。 3 B6 Q7 |( }5 B
% w, [ K# O4 n8 L4 G! J% [这时,王镇恶和沈田子已经离长安咫尺之遥。姚泓布置将士固守长安,姚丕守渭桥,胡翼度守石桥,姚泓自己守逍遥园。王镇恶逆流而上,登陆后,王镇恶砍断缆绳,东晋战舰随波东下,倏忽之间,不见踪影。王镇恶召集士兵誓师,抱必死信念攻击长安。王镇恶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士卒们士气高涨,踊跃奋击,在渭桥大败姚丕。姚泓救援,被姚丕的败兵冲击践踏,不战自溃。姚谌等人全都战死,姚泓单人匹马逃回皇宫。王镇恶从长安的平朔门进城,姚泓和姚裕等率几百名骑兵逃奔石桥。
$ s: U% i4 T: t: U* x& q; D d2 s7 Z8 I8 R, n
这时,姚赞还守住潼关旁的郑城,阻挡刘裕大军。听说姚泓战败,将士都把刀扔在地上,痛哭不止。姚赞连夜返回长安,试图攻下长安城。王镇恶纪律严明,守备紧要。后秦军心大乱,士卒们四处逃散。连姚泓最信任的大臣胡翼度也向刘裕投降。
# L6 |% y3 A% t2 Z; |7 a& M3 n# @: Y+ k; s5 [: `) e* n1 O' G1 F4 d' {
姚泓见大势已去,准备出城投降。他十一岁的儿子姚佛念,对姚泓说:“晋人势必要在我们身上满足欲望,投降也难免一死,不如自杀。”姚泓痛楚万分,没有回答。姚佛念登上宫墙,跳下自杀。 y% Q* M) ~4 k
O" j6 O$ x2 Z4 D4 a& s
姚泓携妻子儿女、文武百官,前往王镇恶的大营投降。9月,刘裕抵达长安。姚赞带军营中宗室子弟一百多人,也跟着投降。刘裕将他们全部杀害,将姚泓送到建康斩首,其余宗室的迁往建康。 ! x2 H* T7 E3 H4 E5 X* `4 w4 M( e
R8 `' l% \! k" x! h后秦从384年,姚苌在羌族豪强拥护下建国算起,到417年被刘裕所灭,共34年。共三帝,姚苌、姚兴、姚泓。鼎盛时领土东达豫州,西至凉州,南到秦岭淮河,北到岭北,占有长安洛阳两都。但养尊处优,重文忘武,终被刘裕雄兵所灭,令人惋惜。2 Y: @ D# |1 _2 \( }
$ c0 C9 q- t7 H" }; f
5 Y/ L/ v. T. O尾声 ( i. ^6 a- G, A+ m/ A: |. o
2 M8 R+ x& _' \. {- r5 q4 K
刘裕出兵讨伐后秦的同时,北魏君主拓跋嗣和崔浩讨论天下,说:“刘裕讨伐姚泓,能攻克吗?”
/ R" j: b7 x! Q, e8 r) d7 }崔浩回答说:“一定能攻克!”
9 ^$ G9 G- d6 b8 N' L F拓跋嗣问:“为什么!” ) N" }2 E' L- B8 L
崔浩说:“姚兴喜欢追求虚名而不做实事,姚泓生性懦弱,身体多病,兄弟间争权夺势,不能团结一心。如今刘裕乘人之危,将士勇猛善战,训练有素,有什么理由不能取胜!”
4 i: j. T" K/ {- X }拓跋嗣又问:“刘裕的才华与慕容垂相比如何?” 1 b6 |3 J* A& V2 E; w3 H' [" O( w8 B
崔浩说:“刘裕胜过慕容垂。慕容垂凭借父兄的威望,复兴原有的基业,国人投靠他,就像飞虫见到火光。稍加凭借,就能建功立业。而刘裕出身贫寒,没有一尺土地可以凭借,消灭桓玄,兴复晋朝宗室。在北生擒慕容超,在南砍下卢循的头颅,所过之处,没有敌手,他如果不是才智过人,怎么会这样呢?” % h" u) M, W. u# |, {/ _
拓跋嗣说:“刘裕已经进入函谷关,一时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我们以骑兵直捣彭城、寿春,怎么样!” 8 A9 u" C* a$ q5 f4 E4 X
崔浩回答说:“我们西有赫连勃勃,北有柔然,时刻准备来攻。我军虽然有精兵,却没有良将。我军大举远征,却看不到实际利益.不如按兵不动,静观发展。刘裕回国,一定会篡取皇帝宝座。关中地区汉戎族杂居,民风强悍。刘裕用教化荆州百姓的方法统治秦国的百姓,必然难以奏效。人心一时难以信服,志趣习俗又不一样,为别人入侵提供了好条件。陛下停止出兵,休养生息,观察局势的变化,秦国的地盘终究会为我国所有。我们这样坐着,就能到手。”
/ \/ m4 w u- T6 U! G( c$ R6 f拓跋嗣笑着说:“你分析得很周详。”
7 i2 l* x# h! v2 E崔浩说:“我曾经评论过近世的将领和宰相:王猛治理国家,是苻坚的管仲;慕容恪辅佐幼主,是慕容暐的霍光;刘裕平定桓玄祸乱,却是司马德宗的曹操呀。”
$ p* j I( ?. [' X拓跋嗣又问:“赫连勃勃怎么样?” 9 [5 w2 ^$ ^* f/ A+ M l4 |
崔浩说:“赫连勃勃当年国破家亡,孤身一人,寄食在姚家门下,接受姚氏的官禄。不但不想报答姚氏的恩情,反而乘人之危,占据一方地盘,与四邻结下了仇怨。像他这样的撅起自我竖立的小人,虽然能强大暴虐一时,终究要被别人吞并。” ' Q: O) `0 w) I$ C+ [. y$ P8 \. ]
拓跋嗣非常高兴,君臣二人一直谈论到深夜,拓跋嗣把御用青白色醅酒三十升、水精盐一两赏赐崔浩,说:“我听了你一席话,就像品味这盐和酒的滋味一样,所以我想和你一起共享这种美好的感受。”http://bbs.hupu.com/385885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