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31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送姚姬传南归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9 15:0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送姚姬传南归序》3 ~$ [: V* t: @* M8 |2 `
2012-09-07 10:25:04 中国桐城派研究网
; Z3 V/ e$ u' P5 j& F- _* B4 o+ W  \! w刘大櫆 我要评论(0) ) |( D9 l+ l& l/ P4 i( O0 k7 W  w& S
字号:T|T
' N5 k, D/ _3 U- T9 H
0 i' U* v6 B; O% K* ~  G
4 W4 R2 F/ z  C2 M
8 g+ C1 G; {" |1 l3 Q) A! P- n  ]: G8 c- a& i4 L
1 d+ X' w; P: ?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2),亦将徒劳而鲜获。姚君姬传(1),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3),余甚畏之(4)。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5)。亿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6)。太夫人仁恭有礼(7),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8)。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9),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10),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11),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12),而学殖将落(13),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a2 q  C7 ~$ y9 e) d0 J( X* h
  昔王文成公童子时(14),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15),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16),“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17),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18),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19),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20),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21)。若夫拥旄仗钺(22),立功青海万里之外(23),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24)5 _& l$ P: S" e( n# E
  M1 C1 i/ O' a% V# b
  姬传试于礼部(25),不售而归(26),遂书之以为姬传(1)赠。
7 b' {# D0 S4 m* W, S4 o
7 x  j; R  ~: ~9 }

( y  s  n- t) M9 H4 |* m, @% l
1 X* D# s( F& M1 a: L

; q( }, [. A. M- y6 E
! Y1 m8 R' z! H" M ; Z  P5 I4 n# ^& e* _0 r! {
【注释】
1 `' k2 n" I0 Z( X3 T- [0 |) U2 Q2 c8 O
1 E3 Z- v. {3 R  u9 G: y
  (1)姚姬传:姚鼐,字姬传。
, @% q1 B: I4 F9 H" u  (2)极:穷尽。勤劬(qú渠),勤劳,劳苦。 + c9 B8 g- m2 H0 Q
  (3)商弱冠:刚刚二十来岁。甫:方始,刚刚。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0 ]6 z3 D1 _4 z4 q2 t# r  (4)畏:敬畏,敬服。 $ s- [4 P$ t0 B2 g+ {% x2 E! k
  (5)世父:伯父。南青:姚范,字南青,学者称薑坞先生,乾隆年间(1736—1796)进士,授编修,著有《援鹑堂笔记》等。姚鼐早年受教于姚范。
  D7 A3 L7 V5 u7 B: ?  (6)尊府:父亲。垂髫(tiáo条):古时称儿童下垂的头发为垂髫,后引伸为童年。 1 J$ K: F8 h* v$ A3 m+ _, \
  (7)太夫人:指姚鼐的祖母。 $ W8 N% v  l6 @3 a
  (8)夜分:夜半。
, ~$ C  ?& r& ]3 A5 s  ^  {9 F  Z  (9)倏(shū书)忽:迅速,很快。 8 l0 L6 w8 x6 }
  (10)以经学应举:刘大櫆曾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辞科考试。
" U. q& k: z: d" V: ]* q: v  (11)无何:不久。举于乡:乡试中举。乡试亦称省试,是在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诸生(秀才)俱可赴考,考中者为举人。
! I& [# X! C+ \  (12)曩(nǎng):过去,先前。
3 C0 N) d9 U; v) F# i8 P8 c1 @4 Q: H" Z  (13)学殖:指学问的积累增长。殖:加多,增长。 : C/ a5 I- d  L4 p
  (14)王文成:王守仁,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曾在故乡阳明洞中筑室,世称阳明先生,死后谥文成。 / ?/ D) _- \; n) l
  (15)射策甲科:考中进士。射策:原为汉代考试方法之一,办法是把问题写在“策”(竹简)上,按难易分甲乙两科,被考试者取策,回答策上所写问题,射策甲科,中者为“郎”(官称)。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 q) ?, R" S6 Z3 g) W* ~  (16)莞(wǎn晚)尔:微笑的样子。 1 i+ D8 F0 \& O+ a5 v0 G4 P% C4 S2 K& J
  (17)不世之才:不是每世都有的人材,稀有的人才。 0 \; V- ~; A- ?6 O
  (18)不朽:古人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9 T6 b/ U# b7 ^, _
  (19)人皆可以为尧舜:语出《孟子·告子下》。
. N' d7 Z# }- S' n2 B  b9 C$ [% v  (20)悖天:违背天理。
1 f8 C: g/ L2 ]# ~  (21)漫天:不尊重天理。
5 U/ ~  M1 B6 G9 {" H  (22)拥旄(máo毛)仗钺(yuè月),举着旗子,拿着武器。
0 L4 l( N- f9 `) b: n" z, P! ~+ n  (23)立功青海:泛指到边疆杀敌立功。 9 S5 t' ]3 W- I9 j5 f- S% `
  (24)抑:还是。 2 k; ^9 p6 T- ?* z/ O" P
  (25)试于礼部:指会试。清代科举考试在京城举行的会试由礼部主持。
$ ]6 q3 A) S1 v+ M  H
9 X2 x: n0 w9 A* u  (26)不售:不成功,未考中。  p. p4 _* z3 y
# _% d; ?# j6 {* e3 K1 P

9 C' e  T9 e0 R【导读】" }- b" u- I% f' [) h4 x

) S9 t2 S2 B: b; r$ R' O- P- R! [

0 {6 W- @) f( y  I2 r4 T7 G2 o
4 D/ T# {9 @2 v1 S    刘大櫆与姚鼐的伯父姚范是挚友,与姚鼐父亲姚季和也是好朋友,故早年即与姚鼐相识,正如他对姚鼐所说:“吾与汝再世交矣!”刘大櫆与姚鼐谈学论文,是在他44岁在家设馆授徒之后。因此,刘大槐首先叹息古人“老大无成”,抒发自己“老而后从事”,难有作为的感慨,旨在告诉后人吸取教训,应当在青壮年时期发奋学习,以成就大业。
  q$ Q% g; T! ]7 ?' I7 u( L
* {1 z5 J- V' q5 ^
8 t9 H5 F: ]0 L  Q- x! ]" [8 w; c. [4 z  B
乾隆十六年,刘大櫆已经55岁,姚鼐到京师参加会试,再次见到?“闻所论诗、古文法,甚喜”。其次在文章中,刘大櫆介绍了自己与姚氏家族的关系,以及三十年对姚鼐的认识和评价。乾隆十七年,刘大櫆作此文,称赞姚鼐“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希望姚鼐以“不世之才”,“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3 B/ S; u: V1 k; J/ n
" j3 S0 g. ~( y/ d6 y) b" w4 {

: z0 m' x# b# `
) C2 q8 M, h2 b9 Z" ~刘大櫆在题为《寄姚姬传》诗中,勉励姚鼐“君方及壮多宏才”,“后来居上待子耳”。后来姚鼐成为古文大家,把桐城古文推向鼎盛时期,与刘大櫆对他的栽培、教诲和鼓励是有很大关系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5:05:32 | 只看该作者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5:22:21 | 只看该作者
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6 _" S7 w4 t% q" ?$ q
! c# S2 L7 L: J4 {: l# N9 u

5 ?/ Y+ r% i) W)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 _4 `- W0 V9 ^3 w! U' a: N祖讳錡,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起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1 e6 K+ D  P- d2 Z, O# j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貌,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櫺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5 I! T$ G8 ?7 s6 a1 @  N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 {' S6 m! I( f9 K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 a  O9 g6 e+ s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锺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喜。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
" }% S1 B4 @; I* ~/ W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
; |* @2 K! Q* r% q, G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 7 {# K( [7 z( t7 l' [$ b; d
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
+ e3 G& v4 u' ?5 K, ]; M! y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 e7 Y! F% d( e  i
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3-1-29 20:37:48 | 只看该作者
刘大櫆为晚辈姚鼐作《送姚姬传南归序》,极赞极勉。3 S. M% g! t% p- B% d# @- K
姚鼐为才子袁枚撰《袁随园君墓志铭》。
# \4 G9 |; q5 a+ Q% s: g两帖在一起,有意思。好。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1:31:41 | 只看该作者
《送姚姬传南归序》
9 |4 _' R" B+ i: G( Q2012-09-07 10:25:04 中国桐城派研究网 + I. ^9 o; m/ [9 R7 R7 b4 C
刘大櫆  
# }4 J6 z( n" m: O5 I6 d! m字号:T|T 9 ^" _! y0 I) B, _% S7 z4 U
- l( d; F0 {$ Z$ \: ?
4 y3 I5 w1 m4 h" f, P7 M7 ?9 d# f* _

1 g7 A5 Y0 M7 M. k4 n# |8 \1 b- e
( u8 r( t7 O3 Q' m) r
  古之贤 ...! X: D+ x0 J1 H4 [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1-29 15:05
( N6 ?: m# G) j" s, t( X

$ M* o4 M( B' z
/ @) A" l. a: x* K) \7 H' s    古代有贤能的人,如果天资聪颖,生而好学,不到成年就已经学有所成了。老了之后从事某一职业,虽然日夜勤奋刻苦,也将是徒劳无功,收获很少。! z) z( j9 D" M2 b6 s
姚姬传君(姚鼐),刚刚成人就无所不学无所不知了,我很敬佩他。他是我朋友季和的儿子,他的伯父是南菁。回想起年少时我与南菁游学,他才二十岁,而姬传的父亲还是少年,不曾结婚。姬传的祖母仁德谦恭以礼待人,我去姬传家,她必定设酒席盛情款待,我们畅饮到夜半才结束。之后我在外漂泊,一转眼已经三十年了,回来与姬传见面,他的年龄已经超过了我和他父亲游学时的年龄了。第二年,我因为要参加科举考试,再次去到京城。没多久,听说姬传中了乡试也正赶往京城,他还没娶妻。读过他写的诗赋古文,恐怕要超过我辈在我辈之上了。姬传在当世名声显著,本来就可预知了。唯独我,和过去一样穷困,而学问也并未长进,相比于姬传,真不能不令人感叹啊!' r3 W! Y8 r! u
从前,王守仁在童年时,他的父亲携带他去京城,那些达官贵人对他的父亲说应当把他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王守仁就问道什么是第一流,众人答道:“科举高中,当大官,就是第一流。”守仁微笑着说:“我恐怕第一流的应该是圣贤而不是高官吧。”众人听后深感惭愧。0 q7 M$ f0 F0 z" A1 z
如今上天赋予姬传惊世奇才,而他又深晓古人得以不朽的要义,所以他金榜题名官居要职,也不足以为姬传称道;即使凭借他的文章流传后人,也不是我对他的期望。孟子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贤君。”如果一个人认为不值得成为尧舜那样的人,这是违反天理的,如果他有成为仁君贤士的禀赋,而自认为不能做到,这是不尊重天理啊。至于举大旗持兵器,统领三军,在边疆建立赫赫战功,这是英雄豪杰的作为,我以为也还在其次。
4 F& n9 f% V7 `. \姬传参加礼部主持的考试,没有考取,在他回去的时候,我写这篇文章赠给他以作勉励。
  O- K- D0 ?+ B9 J2 J5 {5 k上海姚燕飞译文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1:4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蓬安姚波 7 u3 y. R7 C* H( t( x  }5 [% w. S

7 `6 s$ g# w) U6 M2 Y: b& }+ w- S6 ?3 J% }: X( I
    袁君是钱塘人,名枚,字子才。他任职期间,在官场中有名望政绩。辞官之后,在江宁西城修建了一个园林居住,称随园。当时人叫他随园先生,这是他最著名的一个字号。祖父名锜,父亲名滨,叔父名鸿,都因为贫困而到各地去当幕僚。袁君年少时,读书自学,有所成就。二十一岁,从钱塘抵达广西,到巡抚衙门中探望担任幕僚的叔父。巡抚金鉷大人一见面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叫他写一篇《铜鼓赋》试试才学,袁君很快就完篇了,文词很瑰丽。恰逢博学鸿词科开考,金鉷就举荐了袁君。当时共举荐了二百多人,袁君年龄最小。结果应试落榜。乾隆三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了举人。第二年成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改派到江南做县官,最后调任江宁知县。江宁本是大都市,不易治理。当时尹文端任总督,最了解袁君的才能。袁君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不久辞官回家,后再次起用,被派往陕西。刚到陕西,因父亲去世而返回,此后一直居住在江宁。袁君本来因文章出色入选翰林院,也有声望,但出乎意料地被排挤外放;等到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从陕西回来的时候,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把他的全部才华都用到了文辞诗歌上。东南地区的山水胜迹,都有他的游踪,那瑰丽奇异、幽邃旷远,全都表现在诗文之中,自我怡悦,随兴抒意。各地的读书人来到江南,都要前往随园投赠诗文,几乎每天都有人去。袁君的园林馆舍,有花、竹、水、石,幽深宁静,景色秀丽。至于建筑、器具,也都很精美,用来款待客人的东西很丰盛。袁君殷勤好客,乐意和人交往,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总要把它说出来。后辈人的诗文,即使只有片言只语是美的,袁君也定能列举出这些字句,诵读给他人听。袁君的古文、骈文,都能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至于写作诗歌,更能充分发挥他的才气工力。一般人心里想说而难以表述的意思,袁君都能表述清楚,因此许多读书人仿效他的诗体。所以《随园诗文集》,从朝廷达官到市井小民,都懂得贵重它。海外琉球国,也有人来寻取这部书。袁君仕宦虽不显赫,然而时论认为,一百多年的,充分享受山林的乐趣,获得文章的盛名,恐怕没有及得上袁君的。袁君刚入仕途的时候,曾任溧水县令。他的父亲从远方来到溧水县衙所在地,怀疑儿子年轻,缺乏吏治的能力,曾隐满自己的姓名到民间察访,大家都说:“我们县年轻的袁知县,真正是个好官啊!”袁君的父亲这才高兴地进了县衙。在担任江宁知县的时候,曾经早晨治理政务,晚上邀集读书人一起饮酒赋诗,著名的轶事更多。江宁的贸易场所中,有人把袁君所审理的案件,编为歌曲,刊刻流播四方。袁君认为这些不值得一谈,后来决意不要别人记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绩。袁君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谢世,享年八十二岁。夫人姓王,没有生子,抚养堂弟袁树的儿子袁通作为自己的儿子。不久,偏房锺氏又生了儿子名叫袁迟。有两个孙子,一个叫袁初,一个叫袁禧。原先,袁君把他的父母安葬在住地小仓山的北面,留下遗嘱将自己与父母合葬。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这一天,袁君安葬在小仓山父母墓地的左侧。因为袁君与桐城人姚鼐的先辈有交谊,而姚鼐又住在江宁,与袁君来往时间最长。袁君去世,于是为他写了一篇铭文:“年高德劭,学识广博。著作丰硕,才思无穷。不事雕琢,自然而工。文士宗法,名播海外。和蔼可亲,清虚淡泊。生于越地,为官滨江。优淋终老,两代同墓。是为铭文,刻此幽宫。”5 C/ g/ z/ [$ r) F; H' K
上海姚燕飞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5 17: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