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送姚姬传南归序》3 ~$ [: V* t: @* M8 |2 `
2012-09-07 10:25:04 中国桐城派研究网
; Z3 V/ e$ u' P5 j& F- _* B4 o+ W \! w刘大櫆 我要评论(0) ) |( D9 l+ l& l/ P4 i( O0 k7 W w& S
字号:T|T
' N5 k, D/ _3 U- T9 H
0 i' U* v6 B; O% K* ~ G
4 W4 R2 F/ z C2 M
8 g+ C1 G; {" |1 l3 Q) A! P- n ]: G8 c- a& i4 L
1 d+ X' w; P: ?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2),亦将徒劳而鲜获。姚君姬传(1),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3),余甚畏之(4)。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5)。亿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6)。太夫人仁恭有礼(7),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8)。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9),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10),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11),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12),而学殖将落(13),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a2 q C7 ~$ y9 e) d0 J( X* h
昔王文成公童子时(14),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15),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16),“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17),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18),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19),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20),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21)。若夫拥旄仗钺(22),立功青海万里之外(23),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24)。 5 _& l$ P: S" e( n# E
M1 C1 i/ O' a% V# b
姬传试于礼部(25),不售而归(26),遂书之以为姬传(1)赠。
7 b' {# D0 S4 m* W, S4 o
7 x j; R ~: ~9 } ![]() ( y s n- t) M9 H4 |* m, @% l
1 X* D# s( F& M1 a: L
; q( }, [. A. M- y6 E
! Y1 m8 R' z! H" M ; Z P5 I4 n# ^& e* _0 r! {
【注释】
1 `' k2 n" I0 Z( X3 T- [0 |) U2 Q2 c8 O
1 E3 Z- v. {3 R u9 G: y
(1)姚姬传:姚鼐,字姬传。
, @% q1 B: I4 F9 H" u (2)极:穷尽。勤劬(qú渠),勤劳,劳苦。 + c9 B8 g- m2 H0 Q
(3)商弱冠:刚刚二十来岁。甫:方始,刚刚。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0 ]6 z3 D1 _4 z4 q2 t# r (4)畏:敬畏,敬服。 $ s- [4 P$ t0 B2 g+ {% x2 E! k
(5)世父:伯父。南青:姚范,字南青,学者称薑坞先生,乾隆年间(1736—1796)进士,授编修,著有《援鹑堂笔记》等。姚鼐早年受教于姚范。
D7 A3 L7 V5 u7 B: ? (6)尊府:父亲。垂髫(tiáo条):古时称儿童下垂的头发为垂髫,后引伸为童年。 1 J$ K: F8 h* v$ A3 m+ _, \
(7)太夫人:指姚鼐的祖母。 $ W8 N% v l6 @3 a
(8)夜分:夜半。
, ~$ C ?& r& ]3 A5 s ^ {9 F Z (9)倏(shū书)忽:迅速,很快。 8 l0 L6 w8 x6 }
(10)以经学应举:刘大櫆曾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辞科考试。
" U. q& k: z: d" V: ]* q: v (11)无何:不久。举于乡:乡试中举。乡试亦称省试,是在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诸生(秀才)俱可赴考,考中者为举人。
! I& [# X! C+ \ (12)曩(nǎng):过去,先前。
3 C0 N) d9 U; v) F# i8 P8 c1 @4 Q: H" Z (13)学殖:指学问的积累增长。殖:加多,增长。 : C/ a5 I- d L4 p
(14)王文成:王守仁,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曾在故乡阳明洞中筑室,世称阳明先生,死后谥文成。 / ?/ D) _- \; n) l
(15)射策甲科:考中进士。射策:原为汉代考试方法之一,办法是把问题写在“策”(竹简)上,按难易分甲乙两科,被考试者取策,回答策上所写问题,射策甲科,中者为“郎”(官称)。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 q) ?, R" S6 Z3 g) W* ~ (16)莞(wǎn晚)尔:微笑的样子。 1 i+ D8 F0 \& O+ a5 v0 G4 P% C4 S2 K& J
(17)不世之才:不是每世都有的人材,稀有的人才。 0 \; V- ~; A- ?6 O
(18)不朽:古人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9 T6 b/ U# b7 ^, _
(19)人皆可以为尧舜:语出《孟子·告子下》。
. N' d7 Z# }- S' n2 B b9 C$ [% v (20)悖天:违背天理。
1 f8 C: g/ L2 ]# ~ (21)漫天:不尊重天理。
5 U/ ~ M1 B6 G9 {" H (22)拥旄(máo毛)仗钺(yuè月),举着旗子,拿着武器。
0 L4 l( N- f9 `) b: n" z, P! ~+ n (23)立功青海:泛指到边疆杀敌立功。 9 S5 t' ]3 W- I9 j5 f- S% `
(24)抑:还是。 2 k; ^9 p6 T- ?* z/ O" P
(25)试于礼部:指会试。清代科举考试在京城举行的会试由礼部主持。
$ ]6 q3 A) S1 v+ M H
9 X2 x: n0 w9 A* u (26)不售:不成功,未考中。 p. p4 _* z3 y
# _% d; ?# j6 {* e3 K1 P
9 C' e T9 e0 R【导读】" }- b" u- I% f' [) h4 x
) S9 t2 S2 B: b; r$ R' O- P- R! [
0 {6 W- @) f( y I2 r4 T7 G2 o
4 D/ T# {9 @2 v1 S 刘大櫆与姚鼐的伯父姚范是挚友,与姚鼐父亲姚季和也是好朋友,故早年即与姚鼐相识,正如他对姚鼐所说:“吾与汝再世交矣!”刘大櫆与姚鼐谈学论文,是在他44岁在家设馆授徒之后。因此,刘大槐首先叹息古人“老大无成”,抒发自己“老而后从事”,难有作为的感慨,旨在告诉后人吸取教训,应当在青壮年时期发奋学习,以成就大业。
q$ Q% g; T! ]7 ?' I7 u( L
* {1 z5 J- V' q5 ^
8 t9 H5 F: ]0 L Q- x! ]" [8 w; c. [4 z B
乾隆十六年,刘大櫆已经55岁,姚鼐到京师参加会试,再次见到?“闻所论诗、古文法,甚喜”。其次在文章中,刘大櫆介绍了自己与姚氏家族的关系,以及三十年对姚鼐的认识和评价。乾隆十七年,刘大櫆作此文,称赞姚鼐“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希望姚鼐以“不世之才”,“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3 B/ S; u: V1 k; J/ n
" j3 S0 g. ~( y/ d6 y) b" w4 {
: z0 m' x# b# `
) C2 q8 M, h2 b9 Z" ~刘大櫆在题为《寄姚姬传》诗中,勉励姚鼐“君方及壮多宏才”,“后来居上待子耳”。后来姚鼐成为古文大家,把桐城古文推向鼎盛时期,与刘大櫆对他的栽培、教诲和鼓励是有很大关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