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6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氏子孙三次搬迁记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4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南阳生活网讯

正如史家所说,_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的迁移史。_对于淅川县金河镇姚湾村姚姓移民来说,_300余年前是逐水而居,_而今年这次搬迁却是因向北调水。_

  相传,_姚湾先祖姚思读、姚思讲是淅川县盛湾镇姚营村姚氏支系之一,_大约在康熙年间(1682年前)定居姚湾——汉江支流鹳河之滨。_而盛湾姚营始祖姚武林,_是在明末清初年间(1636年—1643年)从山西省洪桐县柳树沟徒步迁居到此的。_

  关于从洪桐到淅川迁徙的起源与个中辛酸,_姚氏子孙在修订家谱时只字未提,_但令人心酸的"大槐树"故事广为流传。_史载,_明末李自成起义,_南阳盆地饱受战乱之苦,_人口锐减。_为解决田园荒芜、劳力匮乏问题,_清政府实行"滋生人丁,_永不加赋"政策,_大批人口由山西等地迁入境内。_

  从先祖定居姚湾至今,_姚氏子孙香火不断,_共有十七代。_在村里姚小富家挖出的老祖坟石碑上这样排列着宗谱:思国士志维天,_希登德义辛,_书基景相军,_克昌广兆瑞,_万世永贵仁。_人丁兴旺,_除了鹳河带来的沃土和丰收,_还有他们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_村民姚玉岗之父姚增福曾传给子孙一首《劝君歌》,_其中不乏"世事莫见偏"、"教子书与田"、"大家结一团"、"邻居无争端"等醒世警语。_

  如今,_世纪工程使姚湾村172米以下居民全部搬走。_在今年的大迁移中,_村里千余移民中姚姓后代达700余人。_与300多年前南移不同,_因适逢改革开放30年国强民富,_这些姚氏子孙北迁时的心情与以往已迥然不同,_并被赋予了更多的奉献意义。_在大时代"和谐搬迁"的实践中,_姚姓移民将得到前所未有的优厚待遇和帮扶。_

  未来的新家园——中牟县刘集镇马杨农场,_姚家代表不止一次去看过,_离黄河不远,_地块平整,_沙土地适合种植蔬菜、西瓜。_最吸引人的是,_距离郑州很近,_坐大巴进省城不过个把小时,_娃儿上学,_打工做生意,_机会更多,_这是先辈们无法比拟的。_

  当下,_姚家后生考大学、找工作的首选城市,_已经不再是广州、深圳,_而是他们的搬迁安置地——郑州。_村民姚伯奇说,_小儿子已于去年3月在郑州一家公司做职员,_侄儿也在去年秋天考进郑州大学。_因此,_今年的姚湾大迁移对他们来说,_是别离,_更是团圆。_

9 Q; D# [  i4 Y! M5 O
http://sh.01ny.cn/Article/HTML/90708.s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0:05:18 | 只看该作者
建中家门应该知道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8 03: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