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82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朝和明朝主要姚氏人物介绍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5 14:5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天福(1229—1302) ! c4 i) f" \' ]7 K' ?

/ [8 n6 D6 q+ k: B- u  字君祥。絳州人。元朝官員。
2 c# u3 N7 t) q# `# t1 D9 D; \1 ~  x' y- @) T  ^0 ^$ s
  姚天福的父親姚居實爲避亂兵而遷徒雁門。姚天福自小讀《春秋》等書,通曉大義。長大之後,以文才任懷仁丞。至元五年(1268)詔立御史臺,每廷折權臣,帝嘉其真,賜名巴兒思,謂其不畏强悍,猶如猛虎也。乃厚賜以旗其忠,姚天福説:“臣職居抨彈,惟負爵禄是懼,敢貪厚賞,以重臣罪?”當時御史臺設置兩名大夫,紀綱無統。姚天福就對世祖説:“古稱一蛇九尾,首動尾隨。一蛇二首,不能寸進。今臺綱不張,有一蛇二首之患,陛下不急拯之,久則紊不可理。”帝詔玉速貼木兒及孛羅諭之,孛羅以自己年紀輕自劾。姚天福時按畿内,其時有出使者欺凌百姓,收受賄賂,姚天福明查暗訪,終於取得其罪證,將之繩之於法,懾服了豪富官吏。
* v( `- x9 h/ O3 P  w7 R, a; g  Z* g% e
  至元十二年(1275),詔罷各道按察司,姚天福對玉速貼木兒説:“是司之設,所以廣大視聽,虞非常,慮至深遠,不但繩有司而已也。”大夫駭然説:“微公音,幾失之。”夜入帝卧内,奏其言,帝大悟,詔復立之。這樣觸怒了當朝權臣,姚天福被降任朝左列大夫,衡州路同知,未任,後任河東道提刑按察副使。當時北鄙兵興,轉輸煩急,河東平民苦於徭役。姚天福根據民情,劾彈執政者的失計,憂患官逼民反,上奏取消徭役。其後任中順大夫,治書侍御史。 : e, n1 r) M! \: r% q
# ~& m/ F- n# O, z
  至元十六年(1279),江南既平,姚天福授嘉議大夫、淮西道按察使。淮旬當兵中,將吏有豪猾爲民害者,悉鏟除,民大悦。其後任湖北道桉察使,揭發懲治奸臣枉法貪贜數十起事而名震一時,朝廷嘉其功勞,因其頗有政績,州郡稱治。至元二十年(1283),遷任山北道按察使,當地平民百姓還不懂得耕種樁稼,姚天福親自授教他們有關耕種的技藝,飼養禽畜的知識,使百姓家家自足。他們爲其建祠紀念,刻石立傳。至元二十二(1285)年,姚天福官至刑部尚書,後出任場州路總管。至元二十六年(1289),復任淮西路按察使,查治巨姦一人,没收巨姦家産,政化大行。
. T, `0 n6 M  P
- m5 z$ d* v% u2 l0 R; `  至元二十八年(1291),桑哥亂政敗露,黨徒多爲平陽人,當時姚天福任平陽總管,其嚴肅治理此事。不久任甘肅行省參知政事。之後其以母親年老辭職。至元三十一年(1294),任陝西漢中道肅政廉訪使,再任真定路總管。真定驛傳之需,多爲民害,姚天福更議措置之方,使不擾民,憲長争之。省臣以其事聞,詔從之,頒其制爲天下式。
& T: X( N/ |' L1 b6 U+ [. n+ L2 i$ a! Q
  大德二年(1298),姚天福授江西行省參改,以疾病辭職。大德四年(1300),姚天福拜參政知事,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府尹,畿甸大治。後之京尹者,以姚天福爲稱首。 1 R. P3 X& i# T; A
2 _( W0 |( Y1 o  `$ e! e2 T6 U+ X
  大德六年(1302),姚天福因病去世,終年七十三歲。 - k! n, S6 _. [" A1 i- p% t

9 }; l0 g$ z! K  起初,姚天福任御史的時候,其母親就告誡説:“古稱公爾忘私,委質爲臣,當罄所衷,以塞其職。勿以未亡人爲恤,俾吾追踪陵母,死之日猶生之年也。”姚天福亦請於憲府説:“監察責當言路,有犯無隱,荀獲遣,乞不爲親累,”或以聞,帝讚嘆道:“巴兒思母子雖生今世,其義烈之言當於古人中求之。”
* G: S: h8 f! f5 q" N% }7 x: E, \! d+ t$ w8 K/ D2 J3 \! K) Z$ x
  姚天福有二子,長子姚祖舜,官任秘書監著作郎。次子姚侃,仕任内藏庫副使。 $ C/ G2 K. ?6 d( B/ ]4 \
8 N( q! _5 y7 W- R5 k/ u: O6 d
  姚奂(元朝時期)
7 N& j& F3 q) r1 S4 ?( u5 V7 f3 x
7 ~& K( I" D; Z2 F  字子章,號婁東生,居室稱書聲齋。崑山(今江蘇)人。詩人。
4 U8 M  L  ^+ I- c( J: B5 S
2 ]- I. i. a" D% c  姚奂自幼聰敏好學,有過目成誦之才。博覽經史群書,於學問無所不究。後被推薦任浙東宣慰司令史。雖然公務繁忙,但其不廢吟咏、寫作,常把酒論詩,十分瀟灑超脱。姚奂常與名士郯韶、顧瑛等應酬唱和於玉山草堂,並以此爲樂。 1 l- i$ b6 B9 F" A" S' R! t
( I, J0 \0 f& g+ @* q" c) k% Z
  因家中有野航亭,人們稱其爲姚野航。姚奂有詩存於《草塘雅集》内三十五首,《元詩選》内入三十三首。
) S9 J4 w- o+ q+ T8 Y5 @* h6 {: S" f* ^, n. [
  姚文龍(元朝時期) 8 Y6 O% d, B5 s: x% m

( Z- j- V% D/ V$ x. N0 Z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元朝官員。
2 D7 L8 f. B2 [1 x3 b% D
; m1 [" w- C4 w  姚文龍於宋末任端州(治今江西高安)安撫使。至元十四年(1282),昇江西道宣撫使,兼措置茶法。
$ F) R# [5 G) M6 T( A. J5 X
4 ~/ `1 X3 E" Y0 u+ }1、出处: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尚明收集
( X7 N: {0 E$ T6 A2、姚樞、姚煒、姚燧和姚守中(网上收集)1 h7 u( f! O' H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141&fromuid=1, h1 j5 T' J6 S8 c8 m& |: W9 c4 E
(出处: 中华姚网)
% Z! `" Y" R$ F) ^
* U7 U6 R4 T6 L, G. ~# `
+ @# z- L; e, y4 [9 Y" 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5:09:02 | 只看该作者
  姚霽雲(明朝時期)
4 ?- `& D+ a+ `$ p( F8 a# \0 n1 M  M; t
  廣東潮陽人。書法家。 4 ~  V% D) j6 q% {* R* z

5 e4 x( T3 h# y0 ^9 u1 s  姚霽雲爲明朝科舉諸生,性嗜學,工書法。及明朝滅亡,姚霽雲赴和平橋投水死,以身殉國。
: o' \+ r2 a6 A9 t' z7 N2 X& k. y$ J$ g' H' P2 {8 _9 Z
  姚希孟(明朝時期) " m1 U9 y- L+ `
6 _/ a/ w1 x+ z: M
  字孟長。吴縣人。明代官員。
# X/ J0 Z, w$ P9 k8 g% m0 c1 w
4 D% r' q# ^* R5 J+ w, c+ n  姚希孟剛出生十個月,父親就去世。由母親文氏撫養,從小教其立志發奮讀書,及漸漸長大, 姚希孟與其舅舅文震孟爲同學,二人出類拔萃,於當時頗負盛名。 2 v4 B3 N- I# Q. C& U
6 o" X. [  e5 D
  姚希孟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科舉進士及第,改庶吉士。座主韓,館師劉一燝都很器重姚希孟 ,其時兩人共同執政辦事,遇到大事都找姚希孟一起商議决策。天啓年初(1621),文震孟登進士第,進入翰林,這樣外甥與舅舅並一齊主持請議事務,名望甚重。其後姚希孟請假還鄉。於天啓四年(1624)冬歸朝,趙南星,高攀龍等臣悉去職。一時黨禍大作,姚希孟鬱鬱不得志。次年母親去世,姚希孟歸家守孝道,才出京城,就被給事中楊所修劾其爲繆昌期的同黨,被削去籍位。
$ ]" h# x5 C4 A  Y
( `" a9 N& }. T' T  及權臣魏忠賢貪敗後,其黨人倪文焕怕被誅殺,便以重金賄賂有關部門求得解脱,姚希孟主審辦案,其不懼邪惡,嚴勵公正,名震朝野。 ) a- V+ y. g4 Z: p# `: q) \

3 Q& X! C% q3 B' V  姚希孟於崇禎元年(1628)任左贊善,歷右庶子、日講官。崇禎三年(1630)秋,姚希孟與諭德姚明恭主持順天鄉試,有兩個武生冒籍作弊,給事中王猷論議此事,却被遣還。
. p& o9 d+ M0 L7 j' `
* {' k- s5 K2 F7 O  姚希孟雅爲東林黨所推崇,韓等被定爲叛逆一案,受到牽連的原因是他們辦案常參照姚希孟的建議。朝中奸臣小人多妒忌其,每逢决議皆事先商量。本來屬華允誠彈劾温體仁,閎洪學二人這件事,但温,閎二人都懷疑疏奏是出自姚希孟之手。於是,温體仁就借當初鄉試之事造謡結怨,無中生有:擬旨覆試,黜兩考生屬所司,論考官之罪,擬停俸半年。姚希孟當時任詹事,結果被貶爲少詹事。   n0 W0 z( J9 @$ ^

/ j7 C1 i# M* O0 L3 R+ p  姚希孟掌南京翰林院。其爲官清正廉明,剛直不阿,且文才出衆,治學嚴謹。爲當時人雅稱其爲“太史”。
# M& @5 j* {% `2 O1 n3 _  F6 k
) m7 ~" w  z& a6 l8 d  晚年,姚希孟以病老請辭歸還故里,在家閒居,吟詩撰文,兩年後去世。 - l1 F3 }# Y5 N5 U- O

: l9 a( D1 X) U4 p" g, J! A! S  姚岩(明朝時期)   A; c  K& e9 t

* H# L" m1 }# k# L3 n  字會昌。生卒年、籍貫不詳。明代畫家。 / ^, G. ^. j7 V6 D% B, s

0 s; j+ Q( f: V: i6 J8 i) X4 ]+ s  姚岩善畫,今存有其作品《五月江深草閣寒册頁》,爲天啓六年(1626)十月仲冬所作。 , I; ]& D8 M/ L- s' |
; a7 e- ^, g: x) U, j6 p
  姚明恭(明朝時期)
7 C( n) @5 Z5 `+ s# _+ m4 @# e* z/ d+ j
  蘄水(今湖北浠水)人。明代宰相。 & `0 X" `1 O' o4 L3 Z" z
! ~" N' R" j. O3 o' i/ t  H! M
  姚明恭於天啓年間科舉進士及第,後授詹事一職。崇禎十一年(1638),姚明恭昇任禮部左侍郎、教習庶吉士。不久又兼任東閣大學士,入閣參予機務。後加太子太保,進户部尚書,文淵閣。
9 }0 `  k, `' L- T' I. P/ ^6 f, C5 w) {: N7 Z6 G% u" F; ^5 b. ^) z
  當時朝廷既要鎮壓亂民暴動,又要扺禦清軍進攻,屢屢遭敗,經常處罰辦事不力的官員,因此造成人員調動頻繁。有時甚至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到後來就乾脆濫芋充數,姚明恭被任爲宰相。盡管其具有一定的才識,但爲相能力不足,既不懂爲官之道,也有性格方面的問題。最後,姚明恭因辦事不力被革職還鄉。 # Q& ~8 T% e, |8 C5 Z+ G

% I* w+ Q) k$ b1 e6 E- y8 O  姚孫棐(1598—1663)
% Z4 ]8 ]( P, z6 I. O8 p
! s. r8 T! f; g& x7 C  字純甫,號戊生。自號樗道人。安徽桐城人。明代詩人。   h: L/ H7 H, Q

$ }9 h8 T  ^. @) ^. |% ?  於崇禎十三年(1640)科舉進士及第。歷任浙江蘭豀、東陽知縣。叙兵部職方主事。姚孫棐因忤逆奸臣阮大鋮,結果被捕入獄,正遇清軍大部南下,因此得與解脱。
2 Y! `5 Y# e7 v- r9 B) Y) A! T: _3 D7 e: m6 K, k9 j
  姚孫棐後歸隱於小龍山,自傳稱“樗七歲知文,十歲曰詩,三十餘後成士,五年而廢。性好名山水,所涉歷輒徘徊不能去。性急,少容忍,有逆於心,必冲於口。過輒忘之,胸無宿怨,以是容於人焉。”其風骨可見,詩隽永。 4 d2 {0 ^* w$ Q' {" w5 ~
9 v. N0 P( |5 R" i
  姚孫棐有八子三女,均有才名,一門文采,亦足多也。姚孫棐著有《亦園詩集》六卷,《戊生詩集》數卷。
7 h8 ?: V: w& S
# j$ M0 b' A( s! Q. v. h( E  姚鳳翙(明末清初時期)
. F5 x) X' h4 ~6 ^. u+ M" [3 @: P" v. M$ C
  字季羽。安徽省桐城人。清朝女詞人。
0 F) n% D8 G. i1 P0 C8 b6 H7 q/ C) \8 y, _, K, a! G, k
  姚鳳翙爲姚孫棐的次女兒,生性聰慧伶俐,自幼好學,多才多藝。後嫁方雲旅爲妻。著有《癢噫集》。   `5 o2 _( _2 J1 e8 f+ h0 p

- s% _* t( P- O  j. w  附詞一首:
; A, H. g, @7 q
/ p! Y. P/ t7 \1 H  桃源憶故人春閨 6 w, K( w( L$ [: q3 |: f( a2 z/ V

9 c) d0 m8 t" _  乍晴乍雨清明候,
  j' Z* d9 h" W& a, M: G/ ~; y8 e0 U8 g0 j" K. x" _% O
  初試羅衣寒透。
$ f; `5 k  ]- t" e& X4 o" t) u% f
& W  E. m& A4 g1 F: F  滿目繁華鋪綉, 4 q& t0 z! ~- B, }4 I+ _4 y: @

. Y9 v/ K% G) C$ G: S2 A7 X* a% i  @  恨煞東風驟。
+ D4 r$ x$ A- z$ J  T% A7 \' Q
) T+ d6 Z! g, Z5 d7 T  春光歲歲猶依舊, 9 ~% c& ?; o+ U4 }) C0 g
: g. U# P0 W/ z. S8 Y
  不管愁人消瘦。
# Q2 }* A1 v6 \& J6 x+ r- P2 a
* c: d& A5 Q3 x( _" _  百舌唤殘芳畫,
3 A" }. Z+ S  z% @" f# [
- }. ^7 I+ M1 b( @  羞擲相思豆。 3 A6 @% x, e& f$ j8 f

' }* |0 t2 S; T1 W0 U  姚允恭(明朝時期)
4 o7 Y! R6 F# T' t
8 _- V: @, Z4 K2 z( E# _  明代官員。義士。
( J' {4 e, G+ C- [) u/ H
! I: E( O$ U* R  崇禎四年(1631),姚允恭曾任霍山縣訓導。姚允恭與霍山縣教諭龔元祥友好,私交頗深。崇禎八年(1635),有叛亂的賊兵攻佔了鳳陽,準備攻打霍山。龔元祥,姚允恭與縣令一起做好抗戰守城的準備。但當叛軍攻打霍山城的時候,縣令等官吏却貪生怕死棄城而逃。龔元祥、姚允恭等人只有堅持固守。有人勸他們棄城撤退,龔元祥説:“吃國家的糧食,領皇上的奉禄,如果因禍難而避去,是不忠;臨危而棄城逃生,實爲不義的行爲。我平時所强調的是什麽?如有不測就是死吧!”
* L- l6 P" l" s( [! T- k) c( D( N# A1 Q8 E
  叛賊終於攻破霍山城,擒獲龔元祥,叛軍要其屈服歸順,未果,將龔元祥殺死。過幾天,姚允恭將龔元祥的屍體收斂埯埋,然後上吊自盡。恰逢縣令及衆官吏歸來,將姚允恭解救。次日,叛軍又一次入城作亂,姚允恭被叛賊抓住,最後不屈身亡。之後,朝廷下詔表彰姚允恭爲忠義之士。
0 o7 A' R: l( L* P) A* ?. U1 F
5 H3 I' u5 I" ~2 Z  姚瑞楨(明朝時期)
5 x5 V4 M/ w/ H# U* I, |7 j3 U0 h* I3 Q5 A1 i: R9 u
  字紫之。浙江平湖人。明代畫家。
, O- ?, R2 t8 o7 F* M2 ~
2 n7 o8 [# u; Y3 h, U  明朝天啓年間,平湖縣令程楷組織編修平湖縣誌期間,曾聘請本縣畫家姚瑞楨繪畫縣誌内的插圖。 - l" @( [! W2 d+ |
, V! b0 `3 ^, w4 u; H5 m+ }
  姚履施(明朝時期) , J1 Q$ \* o+ n6 n6 @
9 k- W; J. q9 [6 R. K" D3 w) i- ^2 t
  字允吉,  號玉寒。江寧(今江蘇江寧)人。書畫家。
& k4 b" |! e; x' V7 T1 v$ x
! a0 M2 |, V2 P4 S2 d2 Q, F& }  姚履施爲明代萬曆戊午(1618年)貢生。姚履施善書法,尤工畫折枝梅花。
2 C  V; ]/ T# S2 B* R1 V4 m+ ~' |% z+ Q0 [
  姚潜(明朝時期)
6 B8 F5 |+ d/ W: \( R2 s+ j
% q" Z- q; \. a! @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明代畫家。
* L8 e% k  l6 `" G( W# p1 e5 y" [$ p, d9 D
  姚潜善畫。其曾於崇禎年間爲汪珂玉寫《王摩詰詩圖》。 * |. k6 p& x$ S  n( S- i. K

" @* C: V, \* m7 n  姚氏(明朝末期)
+ z: {5 ~4 h8 t2 I1 }. D
6 a) F: @1 C  e5 `! M& I  安徽桐城人。烈婦。
* I- |( M# e8 [" X
1 L% u8 q' {1 f& s& c9 f  姚氏是湘潭知縣姚之淇的女兒,諸生吴道震妻子。姚氏十九歲那年,丈夫吴道震突然身亡。當時兒子吴德堅還在襁褓中,姚氏忍死决心將兒子撫養成人。 8 s# z' o" I6 i; y$ B$ V8 l
. g  E" H9 A1 p/ u4 I0 V0 R
  經歷了二十六年,到了崇禎末年(1644),亂賊搶掠桐城,一片狼籍。兄弟孫林奉母親逃往深山避難,與姚氏同行。寇賊追到,孫林與亂賊格鬥而死。吴德堅揹負母親姚氏繼續逃走,姚氏説:“事已危急,你一介書生怎麽可能揹負我一起遠逃,如果亂賊追上來,大家都會死。你不可因爲保全母親的性命,因而斷了家道傳宗!”大聲叱兒子赴快離開,但兒子吴德堅跪着哭泣,不忍心丢下母親,姚氏乘機將兒子推墜層崖下邊。不久亂賊追到,大聲喝道:“交出金銀財物可免死。”姚氏説:“我流離失所,遠道而行,那裏有金銀”亂賊命令其解衣驗正,姚氏駡道:“那裏的盗賊,作此罪孽!”亂賊聽了大怒,於是刀斬了姚氏。 - v4 R8 n" {9 W' _! w6 L. l+ V
3 ~8 C4 `; |1 g. V2 E: c6 w
  姚若時(明朝時期)
: k. n* }, [2 e- P( l
# C2 A0 ?# f; k  明代官員。
3 G" ]; z6 x9 k- Z" A" V. A$ d
- C( U% @  B4 `) @# k2 V  崇禎十三年(1640),河南省封登縣民李際遇因當年歲灾饑荒造反作亂,在半個月的時間内聚集了數萬人。 ( T, u, p% N2 O
% s9 @, h6 q, i
  姚若時當時任鳳陽通判,居住在魯莊,被亂軍圍攻,後被擒獲。亂賊首領李際遇勸誘通判姚若時與其共舉叛旗,造反朝廷。開始時,李際遇還對姚若時很客氣,但姚若時軟硬不受,堅决拒絶,並大駡李際遇是謀反朝廷的亂賊。李際遇大怒,最後殺死了姚若時及其族諸生姚不顯。 4 u7 ]2 l$ v" R+ H) I0 W

8 h9 Y) }2 E1 T; j% {% c- R  姚若時的兒子姚城,不忘殺父之仇,多次上書奏請朝廷出兵征討叛賊李際遇,但都未如願。姚城於路上行走時被亂賊抓住,遭李際遇威逼,姚城痛駡叛賊亂國害民,不屈而亡。 ' _  _% a+ R# p6 w. Q- I

4 k+ g( [3 }- Z6 B( ~5 t& M) i  姚萬憲(明朝晚期) ; f! q) f$ w3 s) S

8 s2 ^; P8 R, A1 u3 n  浙江會稽人(今浙江省紹興)。明代武狀元。 ! t2 T  E* x" H9 ?: X

. n8 e& Q" Y( y% u0 J4 X  姚萬憲於明朝熹宗天啓五年(1625)乙醜科武舉第一名。世稱武狀元。此科共録取武進士一百名。
8 C4 b6 A0 m# U# Q7 h! Z# s% \6 W0 O, ^! G
  武科舉到了天啓年間也出現了一些科場舞敝的現象,如泄露試題,冒名頂替等。爲此,御使陳朝輔向熹宗提出:武舉考試,一定要監射公平、二要試題秘密、三要磨勘(對鄉會試已閲試卷進行復核)嚴格、四要廣收遺才。御使石三畏也提出了四條:一查代替;二嚴監射;三擬試題;四創廷試(殿試)。最後這條是繼天啓二年給事中甄淑上疏請開武殿試之後,又一次向朝廷呼吁武科仿文科舉開殿試。 1 Y* M3 A9 O: Z; ~

: a; O" _' S% u  針對兩大臣的建議,兵部回復:“武場上的舞弊主要是代替、挾帶,應該是場内官員的責任。請各位考官忠於職守,謹慎從事,共同維護武舉大典,也可以按照文舉的方式,由兵部復閲卷。監射的問題較大,要改變以往的監考方式,嚴格紀律,如果發現有人作弊,立即取消考試資格。至於遺才問題,實屬非法。
% E* ?: e, c* M+ Z+ F1 {# U* _8 B0 Q7 E/ _& L" ]0 e3 G: ]
  至於比照文舉創立殿試之事,雖是鼓舞將才之意,但武科舉士重在弓馬,而兼取其策試,這與文舉有本質上的區别。如果武舉也開殿試,則會誤導舉子們熱衷於書本學問,而荒廢了弓馬技藝,這恐怕與選拔將帥之才的本意不相協調。况且,按照祖宗定下的規矩,武科從不開殿試,我們不能隨便改變祖制。”熹宗同意了兵部的意見。武舉殿試又一次擱淺。
" u9 A$ b) O4 U1 I0 k; G" f2 f7 H* \" i3 J7 M' f
  天啓年是明朝武舉興盛之年,這一方面是内亂不斷使然。熹宗大力提倡武舉但大明王朝早不已不是三五名狀元、幾百名武舉所能保得住的。
' E! @7 V) s3 A$ p% y5 U1 M3 M% ?7 d1 O; K# \; ~
  在關姚萬憲的史料,只從《明實録》和《浙江通誌》上得知,姚萬憲爲浙江會稽人,明天啓五年武狀元。
  g4 v  P' ~' d- T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5:04:54 | 只看该作者
姚琛(明朝時期)
8 h" u0 T, c. g+ Y5 m4 z
0 G8 B4 }  Q  H$ P5 F* b  字弘璧。遼寧朝陽人。明代官員。
  `$ {, ~0 Q1 v! z& \2 q% j
* `) e" Z7 B: a/ I2 L  姚琛的家族曾四世同居,聞名一時,在成化年間爲京關第一家。 姚琛爲官清直,爲人尤善,在任撫州通判時,曾多用俸禄撫養孤寡老幼。後昇任順天治中之職,不久即疏奏以老歸養。姚琛晚年在家以孝聞名,鄉民百姓多爲其所感化。 . }/ ~  j6 l) y# ?) Y

/ e+ j) b& L9 C9 e. W- F  姚蒙(明朝憲宗時期) 6 z( M5 Y  f7 p5 a

9 o+ B- ?0 n2 f6 Q6 n2 X( W  字以正。江蘇松江(今上海市)人。民間醫生。
# P1 J* x" B1 W! r' Z3 T6 }) V6 P$ s" Y3 E
  姚蒙生性怪异,每診皆中,被譽爲“怪醫”。 姚蒙精太素脈,“言人生死每奇中”。對貧困病人,常常給予方藥不要酬金。
; m" ?, T3 h1 e& U% S& l& }
* }/ U7 L) g0 B( p* b% O7 D0 X" |  時江南巡撫鄒來學有病召姚蒙醫治,姚蒙欲辭不願,被强迫帶去。去到官署,鄒來學端坐高堂,頗爲傲慢。姚蒙則目光直視,作發呆狀,也不作聲。鄒來學伸手令姚蒙診脈,姚蒙却一動不動地坐在原地,鄒來學忽然明白,招呼姚蒙上座,姚蒙診斷後説:“大人根器上别有一竅,常流污水,對否?”鄒來學大驚:“此乃吾之隱疾,事甚秘,汝何以知?”姚蒙曰:“以脈得之”。 鄒來學始露出笑容,謝而求方,姚蒙説:“不須藥也,至南京即愈”。並搬手指算計説:“今日初七,待十二日可到”。鄒來學遂行,待十二日扺達南京,竟然死去。《奉賢縣誌》、《松江府志》均有此事記載。
5 j1 X- m# L8 m% _& B! w- V5 [0 \/ e+ C9 Y3 m  ]/ W1 f2 i: `
  姚蒙那樣,“言人生死每奇中”,看似虚玄,如有遇仙之感,實則是多年修練的真工夫,所謂“博涉知病,多診識脈”是也。
$ B1 t# d, \/ P5 \8 ]4 M: b, v7 |% W! z$ J5 i2 k: P$ K
  姚鏌(明朝時期) ; ]9 S) y5 b' I# u4 Q! Z

$ F$ T- e" n1 g' H0 c5 l( P  字英之。明浙江慈豀人。明代官員。
' l2 M1 T5 V- S% ?/ k1 L2 ]- X$ A' y, o. B2 Y
  姚鏌於弘治六年(1493)科舉進士及第。任禮部主事,進員外郎。擢廣西提學僉事。 + Q6 p9 a% H9 u3 G. F0 U) T

6 @0 g# o" L' F# V4 o  姚鏌創立宣成書院,延五經師以教士子。初赴廣西省任職,桂人(廣西)祀拜山魑卓旺。姚鏌毁其像,俗習改變。後姚鏌遷福建副使,未幾改督學政。正德九年(1514),姚鏌擢貴州按察使。正德十五年(1520),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上邊務六事,皆議行。 % O/ i$ Y3 y: s
9 g7 h0 w. [+ R' p7 ]
  嘉靖元年(1522),吉囊入侵涇陽。姚鏌遊擊彭横出西路,當時指揮將卜雲蒙冤於獄中,姚鏌當即釋放卜雲,並任命卜雲爲副統領。姚鏌率軍半夜襲擊吉囊,斬其二將,吉囊慌忙逃去。朝廷下詔令嘉奬了姚鏌,不久之後召爲工部右侍郎。
3 H+ i2 i2 s& D  M  u" Q1 ~0 Z, L: \. G( \: N" T% A) s
  嘉靖四年(1525),姚鏌任右都御使史,提督兩廣軍務兼巡撫。田州士官岑猛圖謀不軌。姚鏌調遣永順、保靖兵馬,命令沈希議、與張經、李璋、張佑、程鑒各統兵八萬,分道進討。姚鏌則與總兵朱麒等將領攻破羅定 、丹樑。采用沈希儀的計議,結合岑猛岳父岑璋使爲内應,結果大破岑猛。斬殺了岑猛的兒子岑邦彦。岑璋誘殺了岑猛,獻上岑猛首級。
) m; E9 M- B. O  I* X* j
. L4 x+ l& U. r7 Q! X8 ]  朝廷詔進姚鏌爲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諸將進秩有差,姚鏌請改設流宫,陳善後七事,制可。遂命參議汪必東、 僉事申惠與參將張經率兵萬人鎮田州等地。汪必東、申惠移疾他駐。岑猛餘黨盧蘇、王受等詐言岑猛不死,借交阯兵二十萬至,夷民皆相信之。盧蘇等攻城,張經等不敵突圍而去,城就陷落敵手。王受亦攻入思府。巡撫御史石金劾姚鏌失策罔上,並論前總督盛應期,皇帝以姚鏌有功,許便宜撫剿。盧蘇、王受數次請求赦免,但姚鏌不准許,打算準備大力討剿。正當朝廷議起王守仁督兩廣軍,令姚鏌與之共事時。姚鏌却以病請辭,由驛站歸。 ! [$ y5 D+ X2 k& M

' z9 I0 L* c, [& K0 t  起初,廣東提學道魏校毁諸寺觀田數千畝,盡入霍韜、方獻夫諸家,姚鏌到廣東之後,將數千畝寺觀田歸還原主。霍韜、方獻夫因此恨姚鏌,便與張璁桂聯合排斥姚鏌。説大同應當征收反而撫振,田州應當撫振反而征收,皆費宏謀國不成,釀成南北患。姚鏌既得請願,方侯代、千夫長韋貴,徐五攻復思府。姚鏌上其狀。詔先奬賞韋貴等,而以撫剿事宜俟守二處置。既而姚鏌奏辯石金的前疏,詆金阻撓養寇。石金再疏詆姚鏌。無奈皇帝先聽張璁等言,結果姚鏌落得閒職而居。
9 S# X  V& ~- a0 s" W
1 c& Z( Q, x; d$ @5 w9 x  後來,盧蘇,王受又復叛亂,皇帝又想起姚鏌而任用其。嘉靖十三年,姚鏌任三邊闕總制。大學士費宏、李時同召對,費宏推薦姚鏌,不時亦相助姚鏌。遂命姚鏌以兵部尚書總制三邊軍務。姚鏌未曾赴任,費宏去世,姚鏌又辭職,令皇帝很不高興,結果姚鏌又落閒職而居。 $ _! C: \0 M$ g- ~* t

3 ?! `9 L& g4 E3 d0 o  姚鏌既己罷職,而推薦者至二十疏,不用。姚鏌在家閒居數年後去世。
6 O# ]- K3 g  }1 B( }) y3 u" e+ K9 X$ M
  姚鏌著有《錦囊瑣綴》八卷等。 , G+ C' H+ }" y- G

6 P$ a1 x" [2 B/ E, V4 j  姚淶(?—1537) & R4 u/ U6 b0 O
1 |: S1 S' U# {. o9 J8 s  t  v
  字維東,號明山。浙江慈豀縣人。狀元。 9 p/ b3 S- G! O- w

- O# p  F6 M7 |6 o' {0 v, o- r$ b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姚淶於癸未科舉榜登進士第一人,世稱文狀元。 ( w0 Y8 G7 U2 M( P) w; U6 h

1 h$ G, X$ i6 ?$ n  姚淶爲兵部尚書姚鏌之子。據説姚淶的母親張氏有一天夢上五色鳥投入懷抱,後生下姚淶。姚淶自幼天資出衆,勤學苦練,博聞强記。七歲時開始學習,長大後相貌奇偉,學識超群。姚淶懷有青雲壯志,以天下爲已任。傳説:有一天,姚淶正在刻苦讀書,突然有一個美麗的女子翩然而至,對其説:“你如此用功讀書,打算做什麽呢?”,於是贈一粒玉髓丸給姚淶,並説:“此丸能助你科舉高中!”。
7 A  T0 ~+ @7 z3 s4 h, o! }5 h, W0 H; Q( g2 \
  正德十一年(1516),姚淶鄉試考取第七名,但會試却連年不第,姚淶從不餒氣,而是更加勤奮努力,其曾放言: “讀書當與天下後世争雄,長一方不足爲也!”嘉靖二年(1523),姚淶會試奪得第二名,於殿試中終於登進士第一人,大魁天下。
7 _6 d0 _" B8 S( |" L4 \' G! k9 J% ?& m
  姚淶狀元及第後,授翰林院修撰。其時,正值世宗想尊生父興獻王爲皇考,令群臣商議準備行大禮。姚淶與楊慎、舒芬、楊惟聰等大臣都認爲不可行。上疏奏諫極力反對,甚至跪伏在左順門前哭諫,以至激怒了世宗帝,結果姚淶等大臣被罰廷杖。姚淶曾上疏請黜世祖祀,以正祀典。世宗命禮部復議,多數官員認爲:元朝歷九世而亡,元世祖最賢,其一代之治也有許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古人有:“夷狄而中國則中國之”的説教,而且,自古帝王對亡國之君都加優遇,以昭忠厚。明太祖神謀睿斷,將世祖入祀,迄今已有百餘年,宜尊舊制,廟祀如故,此千古不易之論也。世宗采納了他們的建議。後來,邊患頻繁,禮部主事傅伯棟再次上疏,世宗遂詔令撤其塑像,革其祀。
- m' O" o! u# z7 J9 T8 N
; u- \5 _* |6 N' ]9 \- U! k  世宗詔姚淶預修《明倫大典》,姚淶懇辭。不久,姚淶充經筵日講官,昇左春坊左諭,奉敕校注《累朝寶訓》完成後,世宗賜宴内廷,姚淶加錦衣襲衣,晋昇學士,出任鄉試主考官。 * \/ M5 j4 i; u5 ^1 R
1 a0 a9 k; x2 D* u# J: @
  次年,姚淶爲父奔喪,因過度悲傷而去世,世宗曾問:“髯狀元安在?”臣告之已去世。世宗深爲惋惜,特賜祭葬。 $ j2 m+ _/ S; Q
5 b! s9 b' S3 [: l( i
  姚淶生性至孝,六歲喪母,執禮如成人,對繼母也很孝順。朝廷曾以尚書例蔭,姚淶却將之讓與异母之弟姚汲。姚淶明達魁岸,長於史學,讀書務爲經濟,畫不拘文辭。他曾説:“三代而後漢與外戚共天下;唐與女後宦官共天下;魏晋經下與膏粱子弟共天下;元與族類共天下;我朝皆無之,可謂盛矣。但邊防、海運最爲今日急務。”遂作,《諸邊圖》,凡道路,往來關隘險阻盡在掌握之中,曾説:“海運當講於平居時。”
$ E+ `# T# x3 b+ ^: H- }
- L, y; ^$ u5 s1 [  姚淶在當時有“翰林三絶”之稱,即經學、詩學、史學。他論兵,認爲:“創業之兵强,守業之兵弱。蓋草昧法簡而嚴,中世法繁而寬,簡而嚴故用命,繁而寬,故多敗。”姚淶論學曾學説:“大凡學不可立黨,立黨則必多争。昔朱、陸之辨,虚心求是;今辨朱、陸者,乃私心求勝也。”等等諸多言論,對於今天仍然具有積極的科學的現實意義。
4 c( q1 i3 i5 A, L* X8 s, Q7 |2 h/ G" d, d/ d% h/ R5 S
  姚淶著作豐富,僅存有《明山集》。
* r5 F( F9 m& L: i1 Q: u2 x/ n1 {" C7 i8 P2 d
  姚福(明朝時期) " H1 E4 I& `5 }/ Z- |

) W9 X& @* a9 S+ v  字世昌、一字宋素,上元(今江蘇南京)人,明代詩人。 $ J# A  D& e$ \$ d- @

# r" C! k- G4 \8 \$ ]% b6 K  姚福世襲錦衣衛千户,大至活動於明成化年至嘉靖年間,姚福作詩注重煉句,追求高聲亮調,描寫景觀尤有特色。姚福著有《鳳樹亭稿》十二卷、《明文苑通編》十卷、《清溪筆暇》二十卷及《定軒詩話》、《窺豹録》、《避喧録》等。 . p, \6 x4 E- `0 e; L+ p# N  B: d
8 ~) Q0 ?- F! \
  姚繼岩(明朝時期)
! k+ w" G1 }8 \+ i8 [1 |; Z7 a% f' J3 [& Y* [( X- y# y
  江蘇南通州人。明代官員。
0 G: y& w. j- u+ c  s9 n5 f0 i" H6 m& O( u- A2 R8 E
  姚繼岩與張衍瑞同年生。當年遷文選郎中時不就。將昇職的機會相讓給張衍瑞。 ! X7 L# i* i! d3 j3 [0 a3 s

- D" W+ O0 e, `0 Z! @' i5 B5 K  嘉靖初(1522),姚繼岩歷太常少卿職。伏闕争“大禮”,被世宗皇帝廷杖。時同受廷杖者衆人,包括吏部姚繼岩……評事姚知皋、蔡時等,並被摘官撤職。
8 {$ m, L# r5 m# F0 u" t: h: @$ e1 l1 G. w
  姚繼岩爲人清正廉明,甘貧約,遠權勢。及其去世時因貧困而不能辦成喪事。 * |9 w$ I6 M8 z+ c+ m& N# z: E; ^/ Q7 K
1 E: i( b. A8 v0 B+ n5 U
  姚知皋(明朝時期) 1 V; n+ P9 R" g8 l
' [! x6 r+ X, W0 H! c0 ^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 * a; M9 Q0 |5 ^8 @9 R

8 p3 R' j$ \' p) q  有關姚知皋的生平事迹不詳,僅知其曾任吏部評事一職。嘉靖年初,姚知皋因與衆臣伏闕争“大禮”,被世宗皇帝朱厚(火璁)廷杖。
  r+ b4 d5 }* _  c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5:11:06 | 只看该作者
  姚思孝(明朝時期) 8 s, i* y5 t2 G/ A& V- |
- H4 b% [( I5 V8 R
  字永言。江都人。明代官員。 5 z9 R$ G0 [# N- d8 w( p
1 m) `; s0 r, x" q$ `1 J
  姚思孝爲崇禎年間(1628—1644)進士,曾官任兵科給事中一職。
. r7 A7 ^6 E* {  {5 W) o( E* q
  姚奇胤(明朝時期) 2 \! R" m: y: W& n
0 N! S/ C2 H' [: i7 l; c
  字有僕。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官員。
6 k" r! c) K, D# {; d6 P
/ h! v5 d* m% A' V" _  姚奇胤於天啓年間科舉進士及第, 授廣東南海知縣。佛山、南海等地爲富饒之鄉,但盗賊多且猖獗。姚奇胤决心嚴懲盗賊,他組織成立專門討賊隊,聯合各村百姓,加强巡邏,並根據鄉民檢舉揭發消除了多伙盗匪,經過一番整治, 偷盗之風終於平息,一時政聲大起。姚奇胤後被詔入京都任兵部主事,轉任監察御史,巡按廣東,未赴任。
; a3 ^  q8 T! F' r4 S$ o" p7 w  e' M: \# b( A$ K; l* e. Z2 r( X0 T
  順治三年(1646)五月,清朝大軍圍攻江西贛州,唐王命吏部尚書兼右副都御使郭維經與姚奇胤率師前往支援,姚奇胤與郭維經募兵八千人入贛州,與楊廷麟、萬元吉協助守衛贛州城。終因寡不敵衆,及贛州城被攻陷,郭維經入嵯峨寺自焚而死,姚奇胤亦作戰身亡。 : L3 L( C9 p" C; N9 V
8 ~1 r) t0 j5 T# `) w$ G
  姚天動(明朝時期)
. T+ }" m! X4 c! n; O; [
  |  q9 q" X5 P" G6 v- c$ \' m( ~  湖北人。農民起義軍首領。
0 W& x) F9 {5 z9 a8 h% `4 v7 d# m: n& L" ~0 H
  “姚黄十三家”是指明朝末年在四川東北一帶的農民起義軍。起始於崇禎五、六年(1632—1633)間,因其起義軍首領爲姚天動、黄龍,所以稱“姚黄”。姚天動、黄龍等人聯合當地農民與奴僕,發展人數最多時有十萬之衆。他們在山谷中自耕自種自給,與地主武裝進行長期的鬥争。
% u0 \7 p$ U+ U2 U
9 H, q$ U' L$ p, i% A  起義軍爲首領的共十三人,號稱“姚黄十三家”。他們曾經與李自成軍隊合作過。張獻忠入川後,再度與其合作。之後,姚天動、黄龍通過王光興加入夔東十三家,繼續活動於四川東北一帶。 9 S( @0 j  {6 L
. C+ \/ N1 z2 h/ t! s7 ~
  姚珰耳(明朝時期)
# C& \. J! U; V5 w6 j
2 d7 H" N" _- F9 d" j' C7 O  陝西人。烈女。
% V% d$ Y5 e1 G: U' z/ Q7 l+ I3 M7 c. U: G& M
  姚珰耳爲某衙官姚家的一位美麗的千金小姐,許字裏閨中。 & Q( F+ S* P. F2 _
6 S' _1 @0 g+ x2 s
  崇禎末年,陝西某地方亂賊聽聞姚珰耳長得异常美麗,便决定搶姚珰耳回寨做壓寨夫人。衙府的官員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害怕。他們爲了避免同亂賊發生衝突戰鬥,就到姚珰耳家勸告其父母,獻出姚珰耳以换取全城的安全。 , x" m' F* k! W  X4 i% K9 q

/ H) n4 ~3 V* s7 X  起初,姚珰耳不同意衙官的勸告,更不肯答應亂賊的要求。結果賊寇攻城更加猛烈,眼看城墻將被攻破。姚珰耳於心不忍全城百姓遭殃,便答應了賊寇的要求。説道:“就讓我去吧!” , s: |" A5 L0 @7 J& m

5 C% W; _( o3 g! A/ g( r  於是, 姚珰耳經過一番妝扮後,坐上轎子隨賊匪而去。行至中途,姚珰耳拿出隨身携帶的匕首,將自己的一雙眼珠恨心削去,姚珰耳即時血流滿面,慘不忍睹。兇惡的賊匪也爲之感動,留下了她而去。姚珰耳以失雙目而保全了衙城。
1 i, Q2 c) T5 t8 E6 d; h' Y* ?5 A) ?9 ?2 [% C- Q( e) V
  姚維儀(明朝時期) 8 B) k6 n" M# h# j

# T& H% q) f* w& }( \; j  安徽桐城人。明代女畫家。 4 q  ^+ Z  ]1 O( V' R
) N" r0 X: W) B( N1 o
  姚維儀爲畫家方以智的姑母,其善畫,尤長人物、佛像。姚維儀所畫白描《觀士音像》更爲精工。
/ N$ U$ Q+ v' G8 j
9 Y) X; ]- \& G: K; T  姚孝女(明朝時期) ; E' N0 n4 _% q0 N" X$ b
/ O: }2 W7 W, B4 E( N1 P/ ?
  浙江餘姚(今杭州)人。孝女。
  `# s. Z7 U+ k4 u. Y4 `: F7 _
7 e) g$ M. J$ S  u8 C8 X  姚孝女嫁丈夫吴氏。一天母親出門去山邊的小溪取水,被老虎銜去。姚孝女發現後急忙追上老虎,猛拖住老虎的尾巴。老虎想前進,姚孝女更加用盡力氣拉住,結果將老虎的尾巴拉斷。老虎疼痛難受,丢下其母親跳躍而去。姚孝女趕快背母親回家,悉心用藥將母親治好。奉養母親二十年,直到其母親去世。
4 F. m- W+ V" E- _: ^; }9 ^6 c+ q5 I) e% n; l$ `" V
  姚氏(明朝時期) & Q/ G3 ?9 e3 y4 I" B: Q8 B
! b( b" M$ R. i1 [- Z8 S
  湖北孝感人。節婦。
4 G* K1 m! A: u/ ]4 d3 g# a9 ?, j$ w7 W+ J& m% W2 e4 T7 d8 N
  姚氏嫁胡敬爲妻,胡敬爲湖北孝感貢生。 時逢亂賊攻陷孝感縣城,姚氏乘船逃難到南湖,一路奔波流落,希虚不己。 鄰舟的婦人見到她的窘境,便安慰她説:“亂賊入黄以來,從未曾亂殺平民百姓,你怕什麽呢?” 姚氏回答説: “我不是怕被殺,而是怕亂賊不殺!” - P' Q- ^0 ?: [

' b# c+ ?2 I$ r% t. z  及聞到亂賊己進入南湖,姚氏感嘆説: “待亂賊來到被俘,遭受凌辱而死,那才是耻辱啊!” 隨即携帶二個小女兒一齊投水身亡。
: a5 }& ~- b: G" i1 E$ |+ R& x6 ?
+ s% C, s2 E" {3 S5 Y& U, I- L/ K8 `' F  姚倩奴(明朝時期)
3 T7 s: w$ J" ]( `* v6 _9 w2 M$ V! O; o, ^7 ^3 k9 G$ _  s8 H
  自號冷艷樓主人。明朝女詞人。
/ O7 w+ ~( u5 {9 }
7 X3 b3 e/ m# v  姚倩奴生性聰慧,多才多藝,自幼讀書,尤好詩賦,作品清雅脱俗。 3 V6 O2 D9 a+ `' i
8 s6 i" V- u8 a$ d
  附録姚倩奴詞一首: $ F' A+ n. z" t4 X. _
! q2 Y- {6 L- v
  黠絳唇春閨 $ a/ z( N5 }+ d4 L8 x' a: ?

  j/ B, U( F# n! _, @* W  粉綻梅梢, ! s* ^" u& {% R8 P! l* y

/ \8 ^) a' h2 t+ j) C! R  落燈時節風微暖。
" a9 m3 [  [) J1 P! T4 E% j6 ]9 Z; F
  春衫慵剪。
2 ]3 L4 K& n) z; _0 G" W% O# O% G$ J9 f4 h; a7 R: C
  早約尋春伴。 , E/ M6 u' q: W9 n+ D" ?
5 c' ?# |/ Y. n1 S
  轉眼韶華,
8 A3 c) |8 B, |, F0 z
9 c9 N; [' J! ~3 O  @9 {  已緑垂楊綫。
3 i/ b  {- f5 P/ w: W8 l- b) ^( P1 e6 l/ f
  情難遣。
) b4 O0 ^$ Q  Y! c: L# X5 ?) m8 R6 w) f* H' @+ s$ K
  東君情短。
( K0 I- x1 X! B9 M& U
4 Y9 R$ p( p7 S1 F# }/ s+ k- [* T  人比前春嫩。
( ^; w' Y; e8 j) l! i
) a& c/ }# a; G# z" O$ q1 E  姚月華(明朝時期) 3 h' r; K( m9 p/ w. `: m4 B2 S4 |

) Q0 B; C4 G8 }3 T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明代女畫家。
$ p$ P% j3 D5 N; ^2 k' W
% ^. H6 N- s: t  姚月華自幼聰明伶俐,能文詞,善丹青。姚月華所畫的花卉翎毛,生動逼真。 7 {: B% n* d; M
0 K0 \$ Q3 j( \1 e$ B" L
  姚俊(明朝時期)  % ?$ Y* I* m" ]# y$ B
7 Y) [/ c/ c4 N8 g: o: _& M
  字叔又,自號元散道人。吴縣(江蘇)人。明代畫家。 ! |7 h! u. O& y
5 V" g* }) ?7 t6 r! h  h4 J
  姚俊喜吟咏,善畫山水,其作品蒼潤入格。
  X5 m& s" D# _4 g! n+ N3 g* N' a7 I  ?* a+ {
  姚貞(明朝時期)
1 H9 ^  U( }4 X5 ~. u3 y+ _
3 w6 j( a, B8 n4 z6 e+ E  隆萬人。字號、生卒年不詳。明代畫家。
& _6 t1 x, o0 T
$ N9 C4 b  {! R  姚貞善繪事,工畫山水。 3 n+ s. J! l& H  L2 j
/ @9 B0 q0 c$ h# A, Y
  姚元治(明朝時期)
& ?+ N2 I' k: C. w+ D0 X, S) B; s# f# p7 @, s3 z
  隆萬人。字號、生卒年不詳。明代畫家。 # J# P% D0 L$ x7 g4 S0 [8 {
$ T+ C+ @9 d' x# F# {# [
  姚元治善畫,工畫山水。
  t& y2 M* O9 B& m# Z4 L# V& y  b, C
  姚沾(明朝時期) + R  X* {) Q5 O* V. J

: P, p# O4 i" q3 d( s" }( I  字惟恩 ,號墨仙。浙江餘姚人。明代書畫家。 0 |6 D: }9 W1 P' `

, D- G/ z' U; v0 v8 t" w5 E! C+ D/ S  姚沾曾官任錦衣千户一職。工詩善畫,精繪蘭石。姚沾曾游吴門,與吴門諸名士友善。戲寫竹木古樹,意頗清遠蕭疏。
1 d) e; ~" I* d7 a. }/ d4 y& u. x1 z8 ]7 L; ^
  姚淛(明朝時期)
/ k+ {3 }' T) {% I6 }( J& F0 c! V  m# h  {- c
  字秋澗。錢塘人。明代畫家。 ( [- k  |* c& z2 I  J
' ~8 u) t8 _3 M
  姚淛世居錢塘,後徒江寧(江蘇)。姚淛爲人篤學,詩宗大曆,書法趙孟頫。姚淛工寫梅枝,作品具疏逸出塵,無烟火之氣。
0 B! k4 C9 G/ p- r$ w2 Q1 P1 r7 T: H; ]0 \( R  m' I# \/ ^9 |$ q
  姚衍舜(明朝時期)
* X8 x: T; }( V& O5 l5 G3 V/ g  {$ m# u- M) z( i+ o: d
  字光虞。江蘇南京人。明代畫家。 8 J. V% L% Y/ \1 M3 E4 W
* q; Q  Z, l  w% _
  姚衍舜寫鬆蒼勁有法,亦工寫竹。
+ v, h5 s' c, D& ^5 a& m( M( w
- h6 x4 p3 ^2 Z7 U$ G* P. j6 o  姚仲祥(明朝時期)
* o& n6 h) @2 V6 ?" u+ P' C" ?" u: i, \* n; f1 u! _
  安徽鳳陽人。明代畫家。 2 x) }+ t! L  T8 M+ S. v! D

4 H( h! i: j+ R" ?  姚仲祥善畫,尤其精於畫花卉、墨梅。
. U1 B+ i* _+ V! y  d5 F
, W1 p$ h# k- k  A9 Q7 K* @  姚體倫(明朝時期) , I, F0 F4 b& m  ^0 K$ _1 i

& s+ c! S/ ^( V9 x0 Y  z8 [! O' Q  字汝明,號次華。金山(今上海市)人。明代畫家。
6 s' c3 f* |# s! p  Y  p. D- d! M( t- W! L9 L2 J9 e. c- K! O
  姚體倫尤工花卉禽蟲,其畫點綴栩栩如生。 7 [$ S% C! b7 _0 Y# {' i) Y
  L/ ^  @( b9 b- E0 }" F
  子兒姚士騏,畫家。尤善花鳥畫。
# C1 H1 U" c, Y
! N  E' e+ G7 e$ x2 w+ m8 Q  姚一川(明朝時期)
/ o5 ?. z$ |* f0 `$ q0 t5 o% r0 T3 }( _5 {
  明代畫家。 # R+ h; s- L- P& F4 J

( T2 B3 K3 N' B& _  姚一川善繪事,尤工山水之畫。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畫《秋溪漁艇圖》自識(姚一川)。
9 t1 Y$ U/ p( m5 y) ~7 S# i& ?" D. R( M9 d6 ^2 p
  姚士粼(明朝時期) $ P- H7 A( v% ]2 @' K% w
/ `- l0 `; k, x& E: a9 |7 x
  字叔祥。浙江海鹽人。明代畫家。
$ G: ?$ k8 n# B' G$ M7 N" B/ T4 @( `# h1 L4 K+ m" q/ X, K
  姚士粼年二十歲未讀書,以畫像爲生,曾從薑孩爲師,學習詩畫經學。後爲御史沈思孝幕客。姚士粼與陳繼儒、曹學銓等友好。
3 o7 H1 O6 D2 v7 N3 A! W, }  C) Q7 D# `" d  n
  姚士粼著有《見只編》、《海鹽圖經》、及《後梁春秋》十卷。
" |+ Z( {/ r; c! y% r
' ?2 m3 s* @5 @" q  姚丹山(明朝時期) 8 `0 c4 A4 i/ }

& `+ ]2 M) u9 a1 K& {0 g1 ^; S0 f  直隸南樂(今河南)人。明代書畫家。
2 P) {6 c$ i& l2 }3 @7 M/ X' T, u) C; d% P# |/ R1 g9 K/ N
  姚丹山家境貧窮,其爲人勤奮好學,不慕名利,善書工畫。
  e+ l( o2 o" A5 ~
- F2 p& G& S/ x" m, s$ k! G2 j. P3 N  姚亮(明朝時期) ; E! t+ n2 T' s: B. L, a7 S

/ V0 l6 I: M; o5 k  字揆採,號峽巢。居室名絳雪堂。安徽桐城人。明代畫家。 " \. H, y0 Z, I. x9 H2 @7 h

5 J5 P7 {2 G9 s# N* Z  姚亮善畫,桐城人丁倬有《寄姚揆採索畫》詩雲:姚子好青丹。
) |5 P2 y6 [. \2 m. g7 y' V* ]7 T- k. o3 F1 A! \3 {6 Q! x
  姚亮晚年客居福建,自作《入閩詩》有“七十猶爲客”等名句。
' Y# g) X- ]+ u  L
" M. L  E0 {/ }2 h  姚汝錕(明朝時期)
  C2 A2 m$ |& m) v* q4 U4 G5 H. T% W3 Z0 x: X# O/ D: w# w
  字飛泉。浙江嘉善人。雕刻家。金石家。 6 h3 X: H7 {9 }- L
$ C2 k1 Y8 ^9 |; b6 M9 q6 A& d. l4 c- ?
  姚汝錕工琵琶,能刻小印,尤擅於刻竹。 1 ?( i5 F* w$ M4 T+ j- |/ V* g: s
1 W$ R2 P; X/ p- y- `$ v: Y
  姚繼宗(明朝時期) ) Z( a( L' s! b4 ~

% [- B$ o: p; y9 i& h  維楊人。明代畫家。 / Q) [% H& H& I6 h# }. M" |& f+ j

( B1 D9 `4 z3 U+ E8 y  姚繼宗善寫照,尤擅人物之作。
: }% f, h( j5 a& l: d) C. L/ ^) R5 e- g) S7 n5 h) R* ]% c, n6 m
  姚茂良(明朝時期)
( k( S/ j) E+ O: `4 X& L' I; E) \0 U7 C2 f' C
  字静山。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市)人。戲曲作家。 , ?- `* u7 [9 P* B; r
* f- |8 _9 h/ Y% i( o" ?* \, |2 W
  姚茂良約於明朝成化年間在世。著作有傳奇《雙忠記》、《金丸記》、《精忠記》、《合璧記》等。 , I6 _& G. P# Y$ \9 ~2 k- f

1 X5 b8 q5 W/ `! u8 W$ T  其中《雙忠記》叙述唐代張巡和許遠扺抗安禄山進攻,堅守濰陽,城破遇害故事。今存明萬曆富堂刊本。《金丸記》(又稱《妝臺記》),有康熙間鈔本。叙述李辰生子爲劉貴妃所换的故事。《精忠記》,存明汲古閣刊本,叙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合璧記》已佚,内容爲寫解縉的故事。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5:07:21 | 只看该作者
  姚岳祥(1561—1590) / ?. L7 S/ \0 w" ^% k7 t

, ?, Q0 M# d; {  字於定。廣東化州人。明代官員。
, ^3 J7 V( r+ V; }
- `- T% M7 E4 U* t9 \: s1 V5 b& S' ?  姚岳祥曾被敇封十三省都御史。是明朝化州在京都任職中最年輕的著名進士。
) p7 r& ?4 H% l0 M. {8 I  U# T- s, H" P8 }0 ^2 n1 C# G2 X
  姚岳祥出身書香之家,其父姚守轍,字繼姬,由歲貢出任陝西省延安府定安縣教諭,敇授修職郎,集注《性理大全》、《資治通鑒》、《四書·五經》。姚守轍備置明倫書籍,建定安講堂三間,開堂講學。                ' X+ `0 s9 B) `# s1 k+ ^' y, o. Y

9 n' A$ [0 I- M7 l% H, ~  姚岳祥幼時受環境的渲染,在良好的氣氛薰陶下,過目成誦,出口成詩,頗負大志。爲了報效國家,姚岳祥勤奮好學,三更火、五更鷄,苦讀聖賢書。十歲即爲明朝隆慶四年庚午科舉人,人們稱之奇才。
% @' O5 Q. M8 @( m. ~* F! D7 G" @! \7 l1 M" m0 R. v- F
  姚岳祥於萬曆丁醜年(1577)秋闈試,榮登進士,授翰林院落庶吉士,是年16歲。小小年紀能高中,朝廷哄動,羡慕稱之“奇才”。嫉妒者耿耿於懷,於是各種挑剔毁譽接蹱而來,有些權臣乾脆叫他“臭乳進士”。 ! a6 c4 t" y( U% M
9 _1 w6 W6 m) S1 ^! R1 k
  據傳:萬曆六年(1578年)明神宗皇帝壽誕,當舉國歡慶之日到來,群臣朝拜皇上後,即要致祝辭。合謀的大臣們争先般异口同聲地“舉薦”姚岳祥致祝辭。企圖打他個措手不及,給姚岳祥來個下馬威,以 泄心頭之氣。但没有絲毫準備的姚岳祥矜持自潔,稍作謙讓後,正正衣冠,理理儀容,爽步出班,禮拜畢。姚岳祥取出一張祝文再禮拜,隨即朗聲而祝,鎮定自若説:“吾皇壽誕生逢八月天,壽星高照牛鬥邊。壽香高插金爐内,壽燭輝煌玉案前。壽比南山千古秀,壽如松柏四時堅。壽詩八句君前賀,壽願君皇萬萬年”。“雷澤呈祥,羲皇永世,龍河獻瑞,山川出人杰,祖宗應神靈,玉體隆神州,知書明禮儀……登基爲國君,簡政廉明爲黎民……壽比四湖,福蓋五嶽……四海來趨,玉帛即同輅車輻輳……皇門萬壽,太和流暢薰蒸宇宙。”字字珠璣,句句如流水行雲。神宗甚爲歡悦,叫姚岳祥呈辭上來,一看,神宗不由一楞,白紙一份,竟然滿口華章,不禁失聲叫道:“天書!好一份天書!天衣無縫亦無瑕!卿家聰敏,不愧爲廣東大才子!”並將姚岳祥的祝辭遞向群臣傳閲。“咦!白紙?白紙讀祝文?殿下頓時沸騰起來,想不到白紙讀祝文,了不起!”……讚嘆聲、自愧聲和爲一片。
! A( M# E7 p, O/ [' b1 r5 c, m! m$ p  [
4 y. d2 b, I( Z5 L/ i  神宗皇平日也聽到某些大臣説姚岳祥的閒話,從“天書文”這事看來,很有必要樹立起姚岳祥的威信。於是,在散朝的時候,神宗皇從寶座上下來執着姚岳祥的左手,與姚岳祥並肩行出金鑾殿,當着衆大臣的面,親自扶姚岳祥上馬,説:“請看朕的南國靈芝……” 一拍馬背,馬即揚塵而去。從此,貶語斂迹,“南國靈芝”名揚神州。 ! m) O  G6 \% ?: y# w" p9 G
- M1 P/ N  _. x0 B
  姚岳祥學問精深,辦事幹練,而深得神宗皇賞識。他雖位居翰林,但常常下查民情,盡忠國家,據實寫玉案疏儀呈皇上。神宗皇閲了之後驚异其才,尤明其志,遂赦封姚岳祥十三省都御史之職,賜尚方寶劍一把,如皇君親臨,特許岳祥出不辭、入不拜的特權。 1 `$ @: ?6 G% s1 y9 @( K( B* V
6 v* u5 A, j* Z7 w1 C! T5 X  b
  姚岳祥後來因多次進諫而得罪當朝宰相張居正,政見不同而拂袖歸故里,憤懣積鬱成疾,不幸早亡,時年未滿三十,世人甚爲之惋惜。姚岳祥著有《玄珠集》。
9 ?  S' q6 d/ E& _' k
+ N, _  {2 O0 c/ l4 X' @  Y  姚允在(明朝時期)
5 s9 z6 ?5 ?3 H/ W0 O' e
" w: i. `' S" D! s4 F   字簡叔。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明代畫家。
$ `5 u8 q. i- c5 S7 i/ F# H+ V, O+ n
* L/ e" }- D0 l* D0 @  姚允在於明萬曆年間以畫著名,其山水法宗荆關,筆墨道勁,意境古雅優閒。人物畫亦精工秀麗,生靈活現,尤具新意,在能妙之間。
4 a$ K$ ?: Q; D/ d1 I" X
3 s( i$ f; U8 ]/ {  當其時,姚允在能擺脱江浙俗習,另敞門庭,乃真豪杰之士也。傳世作品《仙山樓閣圖》,由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立軸,絹本水墨)。
/ d, A# ]7 V: w5 C/ Z6 I7 Y. H5 }' i; C
  姚文蔚(明朝時期 )
3 c, m8 {* X# h0 y% T% Q  I% m& j0 U% A% o4 I& B0 U' w$ |  j4 W: j- z
  字養谷。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語文學家。 1 U9 @2 r0 c( [" ^- Y; C$ \
, C! C# N8 v5 o* f- C
  姚文蔚爲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少卿。 ' p5 c1 o5 u8 u2 m2 E! g# u

4 {+ `9 y- G1 Z3 A  |/ B" ]% r1 l  姚文蔚著有《周易旁註會通》十四卷、《省括編》二十二卷等。
  B' G& M5 _# z
( U* z7 a2 o- n" F  姚旅(明朝時期)
, p  h( Y" v7 U% u4 }9 k0 M( f/ l( c! p; F. ]" T! b/ c9 Q' Y+ f# _! _# W
  字園客,初名梅鼎。福建莆田人。詩文作家。 ; E3 \, J( o# a+ y8 Y( a& h
. k  K% g% d0 D1 l9 M) [* Y
  姚旅以布衣游四方。曾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在南京,與名家曹學全、張正蒙、柳應芳、臧懋循、吴夢旸、吴兆等結社爲學。姚旅作詩提倡創新,作品清俊雅潔。輯有《金陵詩集》一捲,後卒於燕地。姚旅著有《露書》十四卷。
3 c# c- G7 p: ?$ p4 R* F! s
! s; k# ~: Q9 {: |! w5 B  附其詩一首: / l; W- A  C4 [) ]* u5 H: C  X
1 J/ K2 G. T& d1 J4 v/ L
  元日江行 $ N4 o8 |2 E5 P
1 N+ N; o6 ~  `5 w* T
  春聲得野雀, , T1 h/ s* U# _: x+ l: f% `6 }8 E2 L

; P! e* _% ?& |9 l7 w  歸意競江鴻。 2 U* Y) l7 \' f* G$ L0 t
; T# h' Q" A% j6 R" x
  不道芳年改, * t, B" v# j0 H$ S/ V0 w

4 M) j& g" ~, _$ a2 _  還添衰鬢中。
; w7 q: G6 J4 o) B+ Z* C5 ~2 m* I0 n( X$ h, p4 r2 u
  姚鈿(1570—1643)
" D$ H( J9 t  A' [. A7 L6 {  p, v. _, r8 |/ f; d
  字金生,號谷神。廣東省東莞縣人。明代官員。 : }) c; x$ X. ~6 u+ a1 N+ u( c9 T, z

# q" t$ `$ t" Z: v. d% h$ M( a  姚鈿自幼失怙,由其伯父伯母繼養。姚鈿生性沉耐,始終堅持刻苦求學。萬曆戊午(1618)年登鄉薦後, 姚鈿經數年後科舉中舉人,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科舉登進士第,同期進士及第的還有東莞籍袁崇焕等學子。姚鈿一生坎坷,其中進士時己年四十九歲,可謂大器晚成。 . j( h6 L9 |$ j! o& S  U) z

* o3 I! y7 G8 F/ n  步入仕途後,姚鈿赴浙江嘉慶府任推官, 姚鈿上任後,寬猛兼濟,肅清貪官,鏟除盗賊,秉公辦理,洗雪冤案。姚鈿還十分重視人才,不久政聲大起,獲得百姓稱頌。五年後,姚鈿調進京都,歷任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稽勛司郎中、吏部天官、光禄寺正卿等職。姚鈿曾任順天府丞、大理寺卿。其爲官清正廉明,爲人直率忠誠,因此獲得崇禎皇帝的賞識與信任。姚鈿曾任侍讀學士、太子太師(即崇禎皇帝的老師),後被稱爲“姚尚書”。
; W2 s  x, \  d/ O" {6 x- D: A9 N4 R% i: J8 E
  1642年致仕還鄉,次年去世,終年七十三歲。 ) A; n1 D& v- Q
9 v3 d8 Z; C! u8 r* p$ Z
  姚鈿箸述頗豐,著有《先月樓稿》二十餘卷,《嘉禾讞語》六卷等。 4 ~3 N! N% @) ~+ O! U

2 \. P4 {4 D. }& s! p9 V: P" w  兒子姚文虎,不愧爲名門虎將。姚文虎生得英勇威武,曾任廣東虎門寨守將等職。
* C# l$ `& i$ V+ n3 K/ |
5 X( t4 O7 z, @  姚康(1578—1653) ' m: C) R. `" I+ _4 O: {" s  _

+ _4 ^% v5 d$ ]5 i1 D7 c8 ]! N  原名士晋,字康伯,後更名康,號休那。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代畫家。
! k3 r+ x0 S8 F( c/ h/ u/ K9 f  y; L# h7 a! A& S
  姚康爲明朝萬曆年間諸生。曾得何如寵欣賞,待爲上賓。史可法巡撫廬州,姚康入史可法幕府。史可法所出奏議書檄,多爲姚康經手所作。及揚州陷落敵手時,巧逢姚康早先歸裏,衆遇難身亡,獨其幸免。後屏居田野。 / J2 q( g" J/ a) ^, O4 r
2 a4 e- |" U4 U2 W
  姚康爲文有奇氣,下筆千言,皆清秀雅致,其尤善畫。桐城人丁倬有《題姚休那先生畫松鶴圖》詩雲:
! C9 K: G. @& {# |5 p1 V2 L) Z; i2 G) g
  誰人不讀先生詩歌古文辭, " l# X7 `& ]4 r* I% A
' p- t1 h$ M1 L4 C
  先生青丹妙手無人知。 3 x+ Y2 a/ t7 q, {2 S2 {
$ l3 S5 ]) _+ A8 t8 x
  試看此圖鬆與鶴,
4 R9 M/ g( i: O0 w9 k! i
7 O; w' {. I" x& {5 j1 f. E9 }) I  蒼凉神骨墨淋漓。 * X! n8 R, N2 A: ]) p3 B
' |8 j4 r! a! `4 j6 r8 C+ v
  龍鱗冉冉生烟霧,
. y' c8 ?8 t$ S; B8 [3 }- ], X: g' _9 ]5 J1 X1 n/ ~2 e: p* n; w5 s
  一片空明雙老樹。
; v+ r" @! Q) z' E+ L- {1 k
- p' }7 p- w% j! i* b- P% s# {  羽衣丹頂兩翩遷,
- G6 c3 s( T6 n) N% }/ M# u( I5 Y4 a0 l6 q
  恍惚毫瑞欲飛去。 ! z/ `( M( [% e2 E: H( r

" A/ T$ W  e  V; W. z% M  相傳姚康與何如寵相交甚篤,何如寵入宫爲宰相,姚康贈何如寵一幅畫,畫枯藤朽木,童子卧其下一扇,題詩雲:“莫待藤枯樹倒時。”蓋知明朝將亡,勸其早歸也。 % z9 n1 P: X, N1 ^' G  L) _
2 L6 ^7 P" Y* O4 d0 U
  及入清,姚康持節不仕,悲憤而卒。姚康著有《休那遺稿》,《太白劍》等。
" k& B2 z9 L! f4 B9 `8 }1 J
1 R  b( I7 }4 L  姚子翼(明朝時期) 0 d  T% o7 j7 h" V/ f

8 _1 M$ d$ @) ?, t1 d3 I: u  字襄侯,號仁山。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戲劇家。 ' \5 Q+ C$ G; h( @
0 G% j: y5 T! V4 P7 _8 W1 t) x; q1 Z
  姚子翼約於明代崇禎年間前後在世,其好文學,尤擅作曲本。姚子翼著作有很多種,今知僅存有傳奇《上林春》、《白玉堂》、《祥麟硯》、《遍地錦》四種。
% y, z; G# W! t. g3 S. d/ P) N# E, m1 B
  其中戲劇《上林春》演武則天臘月游上林,摧春放百花的故事,有明代崇禎間鈔本,今所存本不全,僅存二十六出;《祥麟硯》所演的故事見《北宋演義》、《楊家將》。有清代干隆元年鈔本,凡兩卷二十八出;《遍地錦》有清代康熙年間鈔本影印,全劇凡二十二出。 7 c' ^  y) C3 w% A. T% ?- G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5:02:16 | 只看该作者
姚善(明朝時期)
" T# t2 T3 g/ y& l" X/ K- D7 |8 j% X2 W& K
   字克一,陸安人。明代官員。
+ |" i3 K/ U! w& U) B+ q
# V7 H  [8 n2 f" R! c  姚善初姓李,於洪武年中(約1390)鄉試科舉爲官,歷任祁門縣丞,同知廬州、重慶二府。洪武三十年(1397),姚善遷任蘇州知府。當初明太祖朱元璋以吴地俗奢僭,欲重繩以,而黠者更持長短攻汗。姚善爲政主持大體,不爲荷細,訟訴争論方才平息,吴中大治。
; M- o2 M' w0 H& P  T  Q) L5 b% y" Z( n6 B) y* U/ y
  姚善爲人好折節士下,尊敬隱士學者王賓、韓奕、俞貞木、錢芹等輩。其曾於月圓之夜與他們在學宫會談,將錢芹等輩迎爲上賓,請教學問。錢芹説:“此非今所急也。”姚善驚問原因,錢芹就送一捲書給姚善,姚善讀了數遍此書,書的内容多是防守扺禦的戰略。當時燕王(朱棣)已率兵南下,將軍隊集結在鎮江、常州、嘉興、松江四郡鎮守,訓練部隊做好戰鬥準備。 2 E1 J- C4 l6 \1 i

. b6 M0 Q( M0 R' \6 H  姚善推薦錢芹給朝廷,任行軍作戰參謀之職。姚善剛入京城,遇上朝廷因燕王上書貶齊泰、王子澄兩將軍於京外。姚善分析當時形勢,其認爲不可貶二將。於是朝廷復召齊泰、王子澄繼任原職。
, Q9 Z' I- j$ ?5 h0 {+ T, Q4 Y- ]6 C" c3 h8 \, d
  建文四年(1402),上詔姚善煎督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嘉興五府兵守京勤王。但未待五府兵馬集結,燕王朱棣已入京都。當時王子澄匿藏在姚善的家裏,王子澄勸説姚善一齊海上起兵,姚善謝絶説:“公,朝臣,當行收兵圖復興。善守土、與城存亡耳。”
% R# C, |2 \, Z- i' |4 |" D- Q0 n5 @# s8 M3 i  T5 T) b
  王子澄離去不久,姚善却被部下許千户綁住獻給了敵人。最後姚善不屈而死,年四十三歲。其兒子姚節等四人被俘虜,後發配邊塞充軍。 ! y7 I/ I% M( G" p& ^! h

* B" n/ |, F' l! I姚文(明朝時期) 6 t' a9 f0 y8 b" [$ G1 v
, `* j- ~) i' t' O4 ]
  字敏學。崇德人。明代官員。 8 p4 U  d( k! J/ Z8 E' O1 }
, o+ d! f: `9 z* {
  姚文爲明代永樂年間進士。後知廣西慶遠府。姚文爲政大力發展農業生産,同時十分着重各個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瑶、壯之交往都是極坦誠相待。當地百姓無不感服。 " Y  l: Y" o! s! g' F! r* F

* f8 b9 Q/ p& r( p7 W  X  姚文後改知袁州,在任職期間去世。百姓父老鄉親都去悼念,集中哭泣於庭裏,一時悲痛難舍。姚文任職四十年,一介不妄取。世人贊其一生爲官廉潔自律。
  ^9 d2 `; g4 ?$ m
4 I% J0 J% T- c( `姚顯(明朝時期)
/ w( P& ~; N) G0 V# ]: K7 v9 ^' h4 @6 S$ m5 x
  咸陽人。明代官員。 9 Q0 {4 Q" F( @8 E" _

9 B. Y! G5 _' I  姚顯以鄉試科舉進入國學。當初權臣王振佞迷信佛,請明皇帝另外一剃度僧。王振興建大興隆寺,日征勞力萬人,費用數萬計,閎偉壯麗居京都之首。 * n. b' ?# t6 s

& o! y& b' x7 {) q9 ?3 H  姚顯上書言:“曩者修治大興隆寺,窮極壯麗,又奉僧楊某爲師,儀從侔者王。食膏糧、被組綉,藐萬乘若弟子。今上皇被賊庭,乞令前起瓦刺,化諭也先。誡能奉駕南還,庶見護國之力。不然,佛不足信彰彰矣。” ; o3 j8 O- v4 d* E- N! W
& ^! f4 O) h2 J, S: W! x7 Q* b/ O# Y
  當景泰時,朝廷衆臣諫議迷信佛道的現象,皇帝始終不能杜絶此事。以南昌中官興安最爲嚴重,他佞信佛道甚至超過王振,曾奏請皇帝修建了大隆福寺,規模壯大可以與興隆寺肩比。景泰四年(1453)三月,大隆福建成,皇帝欲綴朝辭宫臨幸,河東鹽運判官濟寧、楊浩、姚顯切諫才没赴幸得成。 & n3 F2 b. W. D( K7 g0 a* @* T: N8 f
# L9 W9 e0 e1 t( z
  姚顯好學有文名,三爲縣丞。曾任齊東知縣、移武城。姚顯爲人辦事公廉剛正。後經巡撫翁世資推薦,擢太僕丞。
$ `7 F7 S! O4 M& l) V+ v
6 ]9 J- @: _3 }0 G' X姚德誠(明朝時期)
% H. a% d/ B! r/ ~; E% f
8 s2 f! }7 H4 [. M8 h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工匠。
* v  h) ^5 g+ p8 J% k$ w
' X0 p9 r3 x% E  正統四年(1439),姚德誠曾爲吉水楊政重刻《松江本急就章貼》碑石,碑後有其題名。 . J/ A1 l) I7 j" w! C1 }

9 B6 l1 E" Z7 b; q. ^3 V) r+ p( L0 w姚堂(明朝時期)
- ]8 i* d# G9 l/ s! L3 e
7 K* @& W" ~$ z  字彦容。浙江慈豀人。明代官員。 2 E- ~) E+ d$ u+ ~7 ^3 Y/ y- _) u
7 r' k7 C" U' ?% Y4 R8 R% M& u
  姚堂爲明朝正統年間進士。累遷工部郎中。姚堂有清操。其治所在地皆頗著有聲績。姚堂歷知廣信、蘇州、鎮江府。姚堂在任廣東參政一職期間去世。 0 b0 Q8 _6 m- m/ V

" r5 b& j$ U% i0 I  姚堂著有《潤州先賢録》。
: L* r9 p8 ^; v% |
/ g( c* k- y- o% U4 Y4 E8 _  P姚夔(?—1473) + r- V3 J3 m* [7 Z5 ?: V
( \$ r9 s( r6 k. ~- u
  字大章。桐廬人。明代官員。 宰相。 8 R' a. C1 `" b' `( X3 o  u! x

: P! t" `0 I9 S, O$ o  姚夔爲孝子姚伯華之孫子。正統七年(1442)進士。姚夔鄉、會試皆第一名。第二年授吏科給事中。姚夔陳時政八事。又言:“預備倉本賑貧民。而里甲慮貧民者不能償,輒隱不報。致稱貸富室,倍稱還之。收穫甫畢,遂至乏絶。是貧民遇凶年饑,遇豐年亦饑。乞敕天下有司,歲再發禀,必躬勘察,先給其最貧者。”帝立命令執行之。
; E' D) A& |6 p- y2 o8 a$ U! }1 {- z* @- |
  景帝監國,諸大臣議勸即位,未决。以問諸言官,姚夔説:“朝廷任大臣,正爲社稷,何紛紛爲?”議遂定。也先薄京城,姚夔請急征遼東,宣撫兵入衛。景泰元年(1449),姚夔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景泰四年(1452),姚夔改任禮部,奉敕考雲南官吏,還朝,留任禮部。景帝不豫,尚書胡黌在告,姚夔强起之。偕群臣疏請復太子。不允。第二日,姚夔欲率文武百官伏闕請願,而石亨之輩已奉上復位,調姚夔出南京禮部。
% L; k; d/ W9 C7 `# H0 ?8 S! T8 v' L& E8 ?5 ^! C* I
  英宗雅知姚夔,知道了這回事,驛召姚夔還,進左侍郎。天順二年(1458),姚夔改任吏部。知府某官貪污敗露,賄賂石亨以求復職,姚夔執政堅决反對,阻止了此事。
; I% X) S0 K+ ~- Q. m7 O! ^! i# g( p& Y* f' F
  天順七年(1463),姚夔代替石英瑁任禮部尚書。成化二年(1466),帝聽從尚書李賓之言,令南畿及浙江、江西、福建諸生,納糧米濟荒饑可得入監。姚夔上奏罷之。成化四年(1468),异灾屢見,姚夔疏請:“均愛六宫,以廣繼嗣。乞罷山西新建塔院,斥遠阿哩之徒。勤視經筵,裁决庶政。親君子,遠小人,節用度,愛名器,服食言動,悉遵祖宗成憲,以回天意。”并且説:“今日守成化初足矣。”帝優旨答之。其所請十事,皆立報可。 , P1 V; P- A2 q0 I8 z2 ^

% E1 f* N+ p; v5 [  慈懿太后崩,中旨議别葬,閣臣持不可,下廷議。姚夔説:“太后配先帝二十餘年。臺葬爲襯,典禮具在。一有不慎,違先帝心,損母後之德,他日有據禮改者,如陛下孝德何。”疏三上,又率群臣伏文華門哭諫。帝爲固請周太后,竟得如禮。後來孝宗見到姚夔及彭時疏,對下臣説:“先朝大臣忠厚爲國乃如此。”彗星出現,言官接連彈劾姚夔,姚夔請辭,但皇上不准許。皇上迷信番僧,有封爲法王、佛子的人,服用僭擬無數。姦人小人羡慕,相争爲徒。姚夔多次力勸這種情勢才得以减弱。 ; b6 D% o; W: _$ K+ I( w

1 [9 R9 _6 q2 a' W  q8 F  成化五年(1469),姚夔替代崔恭任吏部尚書。正直雨雪失時,姚夔陳時弊二十事。成化七年(1471),姚夔加任太子少保。當時天象出現慧星,姚夔復偕群臣陳二十八事,大要以絶請求,禁採爲,恤軍匠,减力役,撫流民,節冗費爲急。帝多采納。第二年九月,南畿,浙江大水。姚夔請命廷臣共求安民弭患之術。每遇异灾,輒請帝振恤,憂形於色。姚夔於第二年去世。朝廷贈少保,謚文敏。
! V" ~3 ]8 f! n9 t8 r9 N: _! A" Z# Z' @. K& }4 a. b
  姚夔才器宏遠,表裏洞達。詔議未定者,其一言立决。其在吏部,留意人才,不避親故,初,王翱爲吏部,專抑南人,北人喜之。至夔,頗右南人,論薦率能職稱。姚夔的兒子姚璧,由進士歷官兵部郎中。項忠劾汪直。璧預其謀。直構忠,連璧下獄,謫廣西思明同知,謝病歸。姚夔弟姚龍,與夔同舉進士,除刑部主事,累官福建左布政使。右布政使劉讓用權不相能。劉讓粗暴,姚龍亦缺乏清操。成化初入覲,王翱兩罷之。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4:59:44 | 只看该作者
姚紱(元朝時期) ( l' d2 W% }- w* D

* v5 a5 _% q5 l* d" [. [' I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元朝學子。
8 J5 z* f% E# c$ @' l( K; Q' Q& \( X. E
  泰定年間,姚紱考試國子監生,名列前茅。餘事不詳。
5 E6 L4 j4 b! g3 f% [/ Y" _- N' \( W  T3 _2 @
姚演(元朝時期) % Y* W/ W+ _9 C7 A+ l2 v. u" R' m
9 E- H5 a+ e) b8 I& w6 _/ e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元朝官吏。
6 T- V' x4 f/ U  B5 B4 X4 v
8 f/ y" w% a5 p1 l( i6 v) W  姚演又稱姚總管。曾任中書省會計、山東東西道宣慰使。姚演爲官山東期間,其曾建議開濟州河,收集逃民屯田漣(今江蘇漣水縣)、海(今江蘇連雲港);又開膠州長海道以運糧,但糧船多遇暴風而沉没。 , |, y& y2 M6 O2 O5 ]
; h& p* L- H. r  z' O
  至元二十年(1283),姚演奉命開神山橋渠,因侵用官鈔被議罪。 3 U1 p' H9 ?$ J6 O: ]

" Z7 ~4 I+ R: Q  至元二十八年(1291),姚演奉命疏通灤河,漕運上都(今内蒙古正藍旗東北)。
& o& X3 g) C/ B1 ~; g6 N6 |
# X2 N: P( L9 J' A4 V姚暾(元朝初期) 0 o5 O7 q* _5 Y! c6 ^: D: m- W
! g; z! {% w9 M+ @0 E
  字號、生卒年、籍貫不詳。學者。 ( T' C8 ^5 E3 E3 M8 ^, }
$ ]# F' v( H; R6 s2 _  ?
  姚暾是元初時代學者,爲許衡弟子。有關姚暾生平事迹不詳。 ; h( t% g3 {/ _$ E% k
: N8 r  N- ^; D# e" c2 W
姚式(元朝時期)
0 A- m8 c: g2 v2 v* j  Q  ~
9 J5 t% C8 T) a" A. I6 N  字子敬,號均庵。浙江吴興人。元代畫家。
! F1 a; k. T7 f/ [4 A4 q0 j4 \, M9 {; K& K- o2 O
  姚式善畫。其畫藝水平很高,在元朝初期的畫壇上,姚式與錢選、趙孟頫、王子中、牟應龍、肖子中、陳無逸和陳仲言被當時世人雅稱爲“吴興八俊”。
$ o0 {& Z3 e8 V* b4 W9 N
6 C2 p% s; o( W# J  姚式文才出衆,在詩畫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後經高克恭的賞識和提拔入朝任校官等職。高克恭曾經問姚式:“人生至貴者何?”高克恭不待姚子敬的回答,就自己直言把答案告訴姚式:“無求。”
; S3 z  i  |) x3 \9 h
: g$ j7 k& }6 d' U# T$ m# g  附詩一首:
( D! ]8 q: f1 T. T8 }4 b  J/ _
* f8 t/ [! _" [0 W: F  題子昂墨梅圖
8 j" {' J8 X+ U1 N& \# G; v& G0 z+ G, l) q2 }. X
  夜月參差秀影, ( E' x  j  r) m7 n4 I( w

  D4 _. ^1 z, \+ s  天風浮雲繁香。 5 s* d1 D+ }( b3 F4 z
( m4 e" X; O  c; h  b2 c/ a* S7 B
  仿沸釵横鬢亂,
0 D) P' [: s/ ]' r# h/ l
9 p' J! }. U' ?) O/ ?  惱人不减紅妝。 3 u2 E" T6 W: R# V% A5 f4 O& ~! F
, o0 P+ G9 [; c+ T! o
  姚登孫(元朝時期)
( h4 B( S: y6 D* l3 ~$ S
0 J* ~; R  C- G3 I0 m  元朝官員。 ) v% p& P1 L8 U$ O( T7 _  C
& c, F: S/ h% g- B, E. L
  仁宗時,姚登孫曾任國子博士。有關姚登孫生平事迹不詳。 8 B3 q# Z, L" v
, o* B* n$ `. W% Y" a3 W- x% Z
姚德貞(元朝時期)
' {3 Y; P; U& u0 N% S0 ?
! ^  ~0 e* R) \9 z  浙江嘉興人。元朝女綉藝家。 0 x: s- ]& ^. v
& Q: H9 S1 M8 ~6 K1 t$ L
  元朝至正年間,姚德貞與姑母李德廉一起爲嘉興路漏澤寺綉制《妙法蓮花經》。合綉《妙法蓮花經卷》第四卷至第七卷。姚德貞和李德廉兩人的刺綉工藝靈巧極至,非常精妙嫻熟。可惜她倆所綉之卷皆已亡佚。   W, w& |$ j; i
6 Y4 p4 S: e* a
姚氏(元朝時期) % W# J0 c: W- P# B

% U9 _- s' S) N0 r  浙江餘杭人。孝女。
) [; g, _. A' m0 Y' o" [
, y- n9 h0 T, ?0 @# R  姚氏一家居住在山谷之間。一天,丈夫出門去收割麥子,姚氏在家中打理家務。其母何氏到豀邊汲水,過了很久仍未回來。姚氏突然聽到桶跌水覆的聲音,就立即出去看。只見一只老虎口銜其母親而去,姚氏急忙跑去追逐老虎。她顧不了那麽多,隨即用手打毆老虎,鄰居知道後也相争拿刀棍等器械來幫助。老虎鬥不過人群便丢下姚氏的母親逃去。   t% i$ p/ g% g& }! @

, ^% m3 }: t& j* f4 s" V8 s# x' L  姚氏背母親回家,細心醫治照顧。一直敬奉母親,二十多年後去世。 . `, S4 v9 v6 J, |% \  T  Z( D+ G
2 y0 D3 B$ B2 Y  l4 I7 q+ H
姚庸(元朝時期)
. X& V3 s; S0 v2 X  j- m4 r- o' c5 e/ v$ k. z! L  r
  元朝官員。
1 ?7 [! }" U% H( t* u
& `; v! E2 D- I' P  泰定年間,姚庸任左司郎中。至順元年(1330)爲參知政事。 2 e; ~" O, w3 ^& h
/ E8 [! z& r8 r( T
  至元二年(1336),姚庸以樞密副使知經筵事。至正四年(1344),姚庸以集賢大學士任中書左丞,九月,爲承旨。 ) P* T3 T6 c' r9 q' Q: L% m. |6 `* X

! {4 N) F) q. g: r+ y* b1 q姚泰亨(?—1325)
5 |9 g" n: A0 E; Q3 ]7 t1 T5 G8 n1 c9 V
  元朝官員。 ( U) ~7 K& g1 N: ~) I8 C! r

2 M% y, D: G8 c6 |+ e6 e. W: S9 i  姚泰亨曾任廣西潯州(今廣西桂平市)都監等職。泰定二年(1325),廣西平南縣瑶族人起事造反朝廷,姚泰亨奉朝廷命令前住鎮壓平息,結果遇難身亡。
$ t2 M* J3 m  e9 N- x& _0 `- f, O9 k& W* N2 I8 p) o
姚廷美(元朝時期) $ D+ I5 ^( ?# J) B8 W
6 j) e) I6 Y5 c
  字彦卿。吴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畫家。 - _% b4 ]- k& r% H* E3 t" M5 X
/ w( g/ u& ^7 O. Y
  姚廷美善畫,尤擅長畫山水,宗法郭熙。與孟珍、吴廷輝同時齊名。
  w( Y* @  P1 u8 ]$ L- a; q4 e  i$ v) T: \
  姚廷美的畫風嚴謹,結合郭熙、董其昌兩派畫法,自具風貌。姚廷美在畫藝上有很高的成就。留有傳世作品。其中作品《雪江漁艇圖》紙本墨筆,收藏於北京故宫博物院。 5 R, a6 Q2 ~" N) E; e- j5 F5 O
# j1 ~7 e. `0 p- x, g! w5 ?' a
姚平章(元未年間)
, @8 f3 C% R8 s0 i$ o$ h; \/ \& W2 f2 e
  元代宫員。 " F/ Z( O* J9 r( W: s/ v$ k2 Q

* {6 b" ]3 B* S  姚平章爲元未漢王陳理屬官,曾任湖廣平章一職。
, q, H" j7 c3 k" I1 y! s: _" b8 ]8 f& w% n4 I5 T  ~$ D7 }' r& a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十月,姚平章與張知院派人向擴廓貼木兒獻計擒殺漢王陳理和夏王明玉珍,結果没有得逞。
) u* `% T5 a6 a" o
8 u' N& n9 m# s姚雪心(元朝時期)
5 {- y6 X- P: }( W+ L# h( e5 z# m! M% f5 N5 [6 f
  浙江台州黄岩人。元代畫家。 3 u: _% r3 c$ |2 [5 I
/ i  _& `9 x( u6 G9 t8 T
  姚雪心善畫,尤擅畫墨竹、梅蘭。
: G# [8 Y) S" t* i) ^8 E
$ Z& ^/ F( C' C9 P" B; Z姚桐壽(元朝時期)
8 q: J9 _: X' M8 x+ K' m
3 }0 W+ I8 [3 H" |( c! |) G  h7 Z" x  字樂年,號桐江釣叟。浙江桐廬人。文學家。
3 R; z( y* _& ]* ~
+ |8 U' z8 s( X3 ]$ e2 L  姚桐壽早年與其兄椿隱居於峨溪,後至元五年(1339),出任徐干州教授,任期較長,後被解職歸舊裏。 時逢江南兵戰,爲避兵亂居於海鹽,與名士楊維貞、貝瓊等善友多來往。姚桐壽或訪舊迹,以聊遣旅懷。著有《樂郊私語》傳於世。
2 x0 l0 r3 A% F5 ?% Y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5:01:08 | 只看该作者
姚安仁(元朝時期)
& P& L4 S: z1 W7 L5 |7 z4 H8 G, y! @8 C% M$ m& h+ O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元代畫家。
4 W% q1 k, X0 T3 q3 ~) z, E2 k# l& b
  姚安仁善繪事,尤擅山水之畫。 - z& G9 ~- {0 }& u
7 I5 u$ W/ ~$ }* p, P6 d4 f
姚淡如(元朝時期) - A. j3 c* U& B2 J. w

' b  J+ G8 q" M  F% V4 q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元代畫家。
+ l3 O' _+ M0 J1 d
1 Y- p$ J1 Z. Z9 Z9 p# Q  姚淡如工繪事,尤擅畫山水。
  S  x0 _, B/ f: R+ \; }
9 h/ D5 }  T. C# E* S' V0 j! Q+ T& T& O姚守德(元朝時期)
3 m# l- p: b9 m5 H4 S" e# o8 {+ T% M% W' i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元末將領。 2 Y9 R% g5 L  L
4 Y3 E  g9 E& v" l) C/ y
  姚守德曾隨察罕帖木兒進攻紅巾軍,當時紅巾軍劉福通部據守的汴樑城(今河南開封)。
/ t+ A! s" O0 l. V: m  @! f/ v/ h$ y3 q
姚顔不花(?—1365) - ~2 l9 D( I* h$ i6 b. J
" C2 _6 V6 U0 I& f
  字號籍貫不詳。元末將領。
- ^9 P# P% s+ ]7 e% H# F' e6 {1 L5 Q4 O
  姚顔不花爲孛羅貼木兒部下的一員驍將,任同知樞密院事。 5 ?* I# F6 U' p& ]
4 ]6 t2 J6 i7 q
  及孛羅貼木兒反叛朝廷,至正二十五年(1365),姚顔不花奉命統兵征討丞相也速。軍隊行至通州,恰逢白河水漲溢,姚顔不花就命部隊紮營於虹橋頭處,築壘以待渡河攻敵。 7 q. @4 ~3 I+ |; q$ ?% T6 d( p

% P; p1 K' Z9 g4 F  姚顔不花一直以來都輕視敵人也速,結果遭到敵人也速偷襲,駐軍被破營而敗,隨後姚顔不花被也速擒獲斬殺。
3 Y" F* E7 Y6 s
- }" ~1 a7 |( H8 }. Z姚玭(元末明初) ! |; i  |% B) ?( |( w
5 e( U  `3 P# e- {% a2 g
  松江人。孝子。書法家。 / `  M6 i: T! {

3 l6 b& w: q1 @1 a+ z  元代至正年中(1354),苗帥楊顯率兵入境侵犯,百姓逃難。姚玭與母親避難伏於野外,一時無法渡河。母親哭着説:“亂兵就要到來,我决不受羞辱。”説完就投水自盡,姚玭急忙跳進河中將母親撈上來。 . c+ c- X; D; Z( A" n

' y; e$ C, R0 V# l; `) i9 }  之後,母子倆奔波逃亡,一路上遭遇了多次搶盗。有一次,姚玭被亂箭射中,詐死伏於亂屍間才得以逃生。姚玭一直陪着母親步行至湖州、江淮等地。母親生病,很想吃魚, 姚玭就去抓魚,但從早上到傍晚都没有抓到一條魚。當時,家中養有一只鳥,突然飛了出去,回來時嘴裏銜着一條魚。 ; f- v' |- Q+ i# O6 K; B

# F: y5 i) \7 X5 }  V4 R% M  洪武年初(1368),省州官府知道姚玭孝敬慈母的事迹後,上報朝廷,明太祖朱元璋下詔令任其官職,但姚玭以母親年老爲由拒絶。 ) K3 N' Y: Q8 o$ t( g$ }: Q
) C8 d! o1 S; d* f" {& R
  姚玭善書法,尤長行書。姚玭曾於至正二十五年(1365)作行書《别去帖》,傳於世。 , ]: f( B+ r* ]- V
; M9 u$ w0 l( ~& S1 B
姚廣孝(1335—1418)
0 f3 M; i: a9 v
+ U; C4 }5 P) Q! V) n. e0 ]" e  名道衍, 字道斯。江蘇長治(今江蘇省蘇州市)人。軍師。高僧。
2 G  l0 s0 g3 j5 i
" g3 d4 {8 X* r# l9 \* X3 V7 r  姚廣孝幼名天禧,自號逃虚子。少年十四歲時正式出家爲僧,拜名家席應真爲師。姚廣孝生自醫藥世家,却偏愛謀略計策;其家道富裕,却自幼出家;其既歸入空門,却熱心政治; 姚廣孝早年與江南著名文士王賓、高啓、楊孟載等人交往親密,互相切磋學問,詩酒唱和。姚廣孝未曾授“十年寒窗”,却主持篇修《永樂大典》,重修《太祖實録》。大學士宋濂、蘇伯衡等人都非常推崇姚廣孝的文才。
; E& o. r+ W* \/ N. A+ a/ K
, @# _, l1 T' A' X( E# [# R4 \  姚廣孝生不逄時,盡管其不是開國軍師,但其力鼎燕王朱棣登基,能定江山,又能安民衆,這需要耗費比開國更大的精力。因爲其要推翻的是一個基礎穩固,没有失去人民的皇權。故姚廣孝的政治才華不亞於張良、劉基等國相。姚廣孝思接千載,視通萬裏,無書不精,無物不曉。每言必中,算無遺物,真是千古一代怪僧。 ) B9 y) y% P( h5 f: N9 S

, R1 V9 P; t6 A  姚廣孝一直都是燕王最信賴和敬仰的老師、心腹謀士和軍師。燕王登基,姚廣孝功居第一,但其始終淡泊寧静。燕王命其蓄發還俗:以封位高權重之功名,但其不肯。燕王再賜其美人宫女:以享榮華富貴之艷福,但其不受,而是數番堅决拒絶。燕王最後只得尊重姚廣孝的選擇:一心歸空門,兩手讀撰史。
2 _# _9 R7 j+ L8 |+ W5 v$ y1 A6 T; O! e) D
  姚廣孝年老去世, 明成祖(燕王朱棣)極度傷心,泣道:“吾不僅是失去了自己的左右雙手,更是失去了自己的心思…”。於是輟朝休政二日,命禮部治喪。
' M+ h- t4 s0 U5 C: c9 [# f. T* ^. M4 ?3 Y+ [
  姚廣孝葬禮的儀式非常隆重:追贈爲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榮禄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謚:恭靖。賜房山縣東北。 . G. z0 n: X* E9 k
  ]$ c! g  s2 J$ E3 q
  明成祖還親書,制刻神道碑紀念其豐功偉績。 & g& a+ f6 ]! c2 o( a& q

8 Y  a4 {7 z* G4 O+ o5 }  姚繼,姚廣孝繼兒。
: M7 e# t! c3 L/ D
% ]; U8 N7 T/ [3 e# F* ^. ?  曾擔任尚寶少卿等職,襲承繼父的爵位。
7 p1 S# E1 M8 P3 p: s8 L* j7 p- }4 v# D+ @4 v. S  V
  姚廣孝詩文有較高的成就。著有《逃虚集》、《逃虚類稿》等。 * a) H# Z0 ?  `9 [$ C! l

- o9 W# c- {& {" I# Q. I- K. g1 T  附詞一首 - a3 K5 X  E0 @# g9 D2 E: o% \4 |4 t

. [$ Y" R3 o/ E  調笑令
: {$ ]" |0 f% r, K, ?( e
4 \2 z" `  I+ e, f% h* A- p* J3 g  斜日,
1 k. y. R' @+ b" y" Q7 T% r2 R" O7 K
9 L7 Q( o% P3 S. F" ?2 V7 H  斜日, $ `3 D" B$ I+ {4 o7 }. y

8 U- }" u9 e7 R- y& C% E  門外馬碲聲疾。
! f) R3 k3 A* Z$ \8 M) w5 ^* Q' R5 p  i( F% b
  林栖鳥盡飛還, ! c/ w, U: b* e
4 o! C' h8 {5 i8 Q% k# A
  霞彩紅銜遠山。
9 P! u$ z7 S6 ^5 p) i+ A
$ j$ _! h, J* E; u! `+ e; c" m  山遠,
9 x' o+ @+ j0 n  ^. T. d, v3 P" u7 X# J" `3 `
  山遠,
$ L" t+ y3 D( J/ _+ w! D2 W
/ a2 w5 z1 S- v; X5 O  莫怪行人歸晚。 4 \9 _% c8 @# u/ E2 O( B  n+ T5 ^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5#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5:03:40 | 只看该作者
姚黼(明朝時期) 0 g. b" d6 Z7 C6 p$ H( q# P
' V" [! G& N! @6 B6 {4 `
  字廷章,號鬆雲。嘉善(今浙江嘉善)人。明代畫家。收藏家。
: K, e+ C3 E, c% J9 y! w$ z( m  ]: |) {! R4 t0 _7 u7 r- x
  姚黼工書,尤擅山水之畫。其生性好古,富藏儲,築室數楹,列鼎彘金石法書名畫,優遊自樂。人皆以閑先生稱之。兒子姚綬,亦爲明代著名畫家。
( i8 Z4 u# [0 p9 d! E; r
% u% X- w! O* n2 j7 e6 V姚綬(1422—1495)
+ P% w0 ?0 {" J; |( Q5 {% S0 [& ]+ F2 ]
  字公綬,號轂庵、號雲東逸史,又稱丹丘先生。嘉善(今浙江省)人。畫家。
+ V* N+ ?* ]- ?* C
! N2 U- `5 ~2 ]* n1 ?1 S* B/ `+ v  姚綬爲畫家姚黼之子,自幼勤奮好學,天資過人。姚綬於天順年(1461)中進士及第。成化初(1465),爲永寧郡守。後解官歸裏,在鄉里築一室名丹丘,於室内吟詩作畫,人稱其爲丹丘先生。 0 t! y  t. x( g( ], n% n- q  y$ Z

" Q9 D: k+ s. H: p2 x4 w5 z' r  姚綬工詩,擅行草書。初學宋克,後法魏晋,書法眉山。姚綬尤善畫,山水之作更勝一籌。畫法吴仲圭,也取法趙孟頫,王蒙。初學水墨,後進而學唐品,並善臨摹趙雪鬆,王叔明二家,墨氣皴法皆妙。姚綬尤好作沙呦水曲景致,墨色蒼潤。亦間寫吴鎮竹石,瀟灑可愛,作品筆筆有神,墨韵生動。相傳姚綬對於自己的畫作,如果出售給别人,其必定重金高價收購回來,可見其極之珍愛重視自己的作品。 # s! n4 D6 R9 Z  W! Z/ W, {$ p7 J; g
5 S2 _; P; Z1 |; Y: S) G& |
  姚綬的傳世作品有《寒林鸜鵒圖》、《秋江漁隱圖軸》、《古木竹石圖卷》、《賞心圖》、《墨竹》、《春山雲樹圖》、《蕉池積雪》、《秋溪弄笛圖》等皆爲精作。姚綬亦善詩,著有《轂庵集》。
' d! e4 q4 c" _+ X' h% F1 T$ H4 @! c) @+ _% E
  附詞一首:     
% j7 L+ I! Q3 J! S. @
0 Q; N% }& R0 c. p) E8 R# W  玉樓春·春日
$ Y' u4 G7 ~! `% n# C3 k
  q5 X. G2 X) ~+ W1 p  東風寒悄人何在?
1 I4 j5 v$ t: `
. Q$ B% P; _% s$ K2 K* e- V+ |' N  百裏幽閒猶未遇。 $ D1 i! F, N- U9 S2 Q* T2 n
! C0 ^- d2 T" [4 ~! i
  看春不覺又清明,
( _1 i( j. J0 J' v, f* n8 l+ U* |
( ~1 C5 s- Z0 n4 F: o! t3 t  檻外梨花開幾樹。 * [2 H  N8 f) W( w  R

' K7 O8 H3 S! G8 W$ B1 K& Q  相思心逐東流去,
9 [* {  V" o% H. [4 f# O4 G4 P
7 q8 m& K6 ^/ k; E; l: |0 i5 Q8 P$ p  老天肯把韶光駐。 ( d, w! @0 B) J! t9 \& O

) N, ~9 Y: c4 j+ [% V1 @& t  陌頭楊柳正青青,
' o0 T4 f1 ]/ k( K6 |# p" b
3 I! `9 N8 |% v- S  莫教容易飛花絮。 " U- Z& M% S0 U* _) l1 z

; R' L0 q$ ?, A7 r' f  姚旬(明朝中期)
1 x. L5 C9 k; L+ h9 ?1 O6 A
9 k" l8 m& t/ B( O/ M1 R! S  字同宣,號可竹、晚又號觀頤。浙江嘉善人。明代書法家。
9 ^+ E* N  A. l) d8 |/ M7 {% ?$ `5 ~+ A' P
  姚旬爲明代名畫家姚綬之子。其詩宗杜甫,字學沈文則,憲宗執政時,姚旬以善書薦直仁壽殿,授鴻臚寺序班一職。 , w* _6 X0 u  j. C. {8 B; J' W

: B/ U3 _& d* u4 w姚惟芹(1479—1526) 1 k' w3 n! D4 \3 O, O
' d/ u9 N5 b/ s- l/ @) H  o
  字惟誠。號東齋。浙江嘉興人。畫家。詞人。 % G7 K: \0 @) f: |0 f1 {* n& q0 H
' J. {$ a3 m* R. b+ g; I* @
  姚惟芹爲名畫家姚綬之孫,畫家。父親,姚旬爲姚綬之子。亦爲畫家。正德年間學生。其好古帖,善畫。姚惟芹尤長山水之畫。其摹寫名迹乃頗具得意之處,幾乎不能辨認爲東齋之筆也。姚惟芹曾作有《龍池曉雲圖軸》,傳於世,著有《東齊稿略》。
1 D0 S# B7 |: J( H1 z7 M! k; T7 g- F7 c5 I( O  t, Q$ t
  附詞一首: - E8 T( C/ b9 z" [, d9 m  r: s+ t3 Y
  S1 b( o; d/ D+ c) s" l9 g
  西江月題醇仙圖
" `) b3 U& d2 J% W9 W  b2 x
4 X/ c1 l4 g* K5 l/ Y! }# N  身處干坤覺小,
1 z8 C  Z. @' d! b
. t) r4 \  q- h# K( C8 H% H  壺中日月偏長。
! i7 n4 ^, |: _
4 b7 o0 e4 I8 U" }: C6 z; a  岳樓沉醉有何妨,
4 M  \$ J; b0 w. P" R
, l5 Y! W3 \. m, w  斜着華巾鶴氅。 , V0 Y% e& [& G2 @" ^' s3 d/ P2 l
1 I6 C. J) j- x3 v3 _" J% ?- f+ Y
  三島霎時來往。 & P% u0 M/ g1 \( L
6 o; _' Q  `3 t6 M
  五湖傾刻徜徉,
4 `1 @& d9 q  t! ]: D  I$ g
2 f- _6 J% O5 ~! }. v' Y2 U9 u  世人笑我甚痴狂, ) h2 q& O' O; x, q% ?$ g
9 E4 ^' L7 B1 W  R2 d& L* \3 K
  一曲清風月朗。
. |5 a* |9 L0 g8 ~! X8 s' |
7 U" h, ?0 z# f8 s5 V姚璦(明朝時期) 9 U/ x# {$ O5 o4 w  \
' R9 h4 x; N4 I
  字弘瓚。廣東潮陽人。 8 h. s( s: F1 t4 k5 O% P

8 M2 R: b9 u; O2 R  姚璦於明朝天順六年(1462)舉鄉薦,授南京兵部司務,調任户部主事,方員外郎,弘治末年任武選郎中。其時宦官蔣琮横行肆意朝中,姚璦與他抗争,疏奏其罪,但皇上偏信蔣琮,結果以姚璦違聖旨之罪被捕,得尚書王恕忠直諫奏,才獲免罪。
* B1 |$ `- _- D# O% p; b( A" ^6 A: `' V
  孫,姚繼先,字世選。 嘉靖七年(1528)舉人,入南京國子監。後授廣西宜山知縣,歷江西撫州府通判兼臨川知縣,代理知府事。以親老乞歸。值海寇猖狂。姚繼先爲鄉里籌謀打擊海寇及防禦之策。
; r& O& `" F% o! G" G" h( r8 a" R
! o. D1 }/ C& z- D1 N, p姚氏(明朝時期) ) l5 D4 P) N" W6 B
# k  k( j6 B- c0 M; m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妃子。 5 u" l' m& l; t# S+ N3 r5 v

9 O7 N7 v6 P: n4 E: K. T6 F; r  姚氏爲明憲宗朱見深的妃子(安妃)。姚氏長得非常美麗,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被選送入宫。姚氏在進宫的初期,由於萬貴妃獲憲宗專寵,所以她一直未得皇帝進幸。   M$ A7 z. T. |$ M$ ^
4 g; M8 k+ {: s/ K. L0 c
  明成化十一年(1475),萬貴妃爲了讓憲宗多生兒子,以此動摇太子朱祐的尊位。因此,姚氏開始獲得召幸。後來姚氏爲明憲宗朱見深生下了皇九子朱祐榰(封爲壽王)。之後姚氏被憲宗皇帝進封爲安妃。
8 G. m. t2 |0 k) ]; M' K
, U* z: K* Y: s: v; c  h4 Y' m姚文灝(1455—1504)  7 t2 C5 c: N1 C: T( z6 ?; Z
/ [( w7 W& l5 x2 W  f$ \
  字秀夫,號鄱東野人,晚年更號學齋。明代官員。 - J  [) e+ W( v5 D

5 v! f2 F+ H! ~4 [  姚文灝於成化年間科舉進士及第,官授都水主事。
5 e) m: N7 I2 Z+ ~3 L, P1 I" Y+ H6 H+ ]% r9 ~' D
  弘治七年(1494),姚文灝參與蘇鬆、浙西治水事,主張疏浚松江及捍海塘以解東南水患。後官至湖廣提學僉事。
: E8 A4 _( [3 O. d
: Q. a" f2 w! D4 e  姚文灝一生以培育人才爲己任。他曾經説自己所不能者有三:第一:毁譽不入;第二:請託不行;第三:賄賂不通。
6 s0 n5 J" h- {5 `3 p
, z# J( ~$ M' N- C+ Z  姚文灝著有《學齋稿》、《心學録》、《經説》、《雜説》、《水道圖集》及《浙西水利書》等。 ; J. T# F8 {! h1 v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5:06:23 | 只看该作者
  姚長子(?—1555)
2 ]0 b6 I  x* N, u* A
; ^7 p8 m2 r: {. U+ h7 X1 s9 _7 `  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抗倭壯士。 , g% d3 _. _# N% g: {
: d" H/ K: L# e" C
  姚長子爲明代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入侵縣境,姚長子在戰鬥中不幸落入敵人手中,被當迫當作向導。智勇雙全的姚長子將計就計,他不露聲色地把倭寇引到了化人壇——一個四面皆水的地方。他事前秘密囑咐鄉人,將唯一的一條通路上的橋給撤掉,以斷絶敵人的歸路。
+ {  u+ {# E( K( ~; g7 f6 \: i$ D! B4 Q7 d0 F: ^, J
  倭寇果然中計,終於被明朝的軍隊全部圍殲。姚長子與敵人同歸於盡,壯烈犧牲。
( J9 Y8 C& q; n" i0 Z2 P/ W- d
% w7 h+ N; I9 W# P9 |! M, F! L" p  姚一元(明朝時期)
, @5 W5 H. A: ^. }/ x! b
2 Y" l7 J3 t. p1 F. T& u7 u   字惟真。自號書溪居士。長興人。明代詞人。 : F# k4 l6 M; |' y- B' D
1 S: g* b) Y: o4 i. Z! {
  姚一元爲明嘉靖二十三年(1545)進士,授行人,官任山東道御史。姚一元於慶隆四年(1571)由太僕卿轉順天府尹。姚一元以忤逆當時宰相致仕而歸鄉。在家閉門讀書,或與同郡諸老結社湖山間。姚一元自號書溪居士。年七十歲而終。 # l# u- }  c- \( n$ V
+ T3 J5 C2 q4 p  h
  附姚一元詞一首:
, [, U3 E, P) H$ ~. @6 w/ U/ k, g! o& k; w7 a
  虞美人萬玉禪院題壁
& `+ k. D0 f( A0 Y
8 D6 `  O# O3 N  招提飄拂戒香菸。
6 ?, c. H- u* a2 N* S: n: [- L1 Z$ @9 U) o
  如來寶相金細。
/ h3 J  H% M+ X4 a% G8 H# y) L  T8 Y& }) i; q8 G
  自是塵寰金地, 6 W1 S3 [! H; J! M& ]
! }9 L6 l' {# Y% q) g
  妙境亦如仙。 ! @( l% Y0 L# o9 w& X& O) F

* M0 H* A: D; x4 ~! P  Y7 z! ~  頻伽鳥弄晴天。 ( a* g( o/ V5 J: l

: p% Z$ w8 P0 g0 u' P6 `. s: J  多羅樹與雲干。 # \$ V* ~1 ~+ s
. f. E  F2 D# [. p) V- p
  最愛一僧入定,
1 E! H) O& W* C$ s& g, p, ~$ I% @& ~0 P  X& ^, N9 L
  趺坐佛燈前。 3 D/ n) i2 r# z
, w. j* G0 R2 n; m# e2 u2 s# u
  姚汝循(1535—1597)
- v2 }6 \5 V) ^. E2 F& ^
' f+ t: o2 c" G; [0 r   初名理,以字行,改字叙卿。江蘇南京人。明代詩人。書法家。 7 h8 J- X  a, |( x
# d6 Y3 ^5 ^: N% J. b
  姚汝循所作詩文清雅和暢,别具風格。還善書法,尤精真、行書。姚汝循著有《姚汝循詩文集》二十四卷。附詩一首:
- l/ H4 l% z+ C% @$ d' b. h9 y: q0 g  ^$ d$ |% C6 _
  秋日登白鶴樓小集 + f" a+ ~. ?+ i5 L" g( {* V
( {7 r6 y3 z* J' b5 w
  江天新雨後,
0 Q0 h, X- q0 G, A# f, t; m; y& e
  仙閣白雲間。
) d0 L7 X9 M0 w4 O2 m: A  a' d3 S8 [' M) R. h
  偶爾一樽共, ; D& k3 ^# p) J. ?3 X& |; S$ X& [

2 r, Y* y  q% C/ J# |# w  蕭然萬慮删。
7 L2 n- g+ y% W3 y% L0 T
4 t. u# v+ h% ^6 ]& c9 l, O  長風送虚籟, ; {* X7 f/ w, Y2 E% U+ t

2 l) u+ Q* i( U+ C  落葉滿秋川。 ( Z! \) o: ]; B8 g9 a

6 o6 U6 ^- r, Q3 Z( @7 w  欲問前朝事,
. n- |5 Q' `) K6 a1 p9 G3 M) p3 D6 u9 [
  江流去不還。
4 Y4 q9 C1 V$ d- q! O2 W( _! j5 f) m5 I
, b  o- d" F7 }& K# x/ ]  姚繼可(明朝晚期)
% V8 U' [! |9 ?
$ i- H( |6 p0 Y  字光父,號又軒。河南襄城人。明代官員。宰相。
; D9 f+ A+ H- u$ L4 C( ^: O1 U
9 S, e" U/ K3 g& A4 w' O% s  姚繼可爲嘉靖進士。後官授知縣。隆慶二年(1568),姚繼可擢四川道御史。萬曆年間姚繼可歷陝西參議、右副都御史等職。 1 i2 d8 E" q7 B/ K7 x$ F2 H" l" l

% E7 a; ?/ k) q) j1 \# O5 Y/ a3 N  1602年, 姚繼可擢工部尚書,位居宰相之職。1605年姚繼可致仕。之後病逝於家中。
( n/ j- \: y# W
, X) [% h" d) e  姚學閔(明嘉靖至萬曆期間) . ]" F% j. x$ r
- w5 \& w0 h, u+ `, |6 B" J
  湖南武陵人。字號、生卒年不詳。明代官員。 ( T8 b, D" T3 ?

4 f3 x# a$ u/ N* U; X  姚學閔爲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進士。官任河南布政司等職,加太常侍卿。 8 v) ], S$ x) F$ n) e. N

6 x8 ^; B' b! _% T$ x3 y  姚舜牧(1543—1625) 8 e7 T5 F, b  s3 a; y0 L9 y' r

, G: N. h& k5 q: G/ G  字虞佐,自號承庵。烏程(今浙江吴興縣)人。明代學者。
9 @  M/ t& Q  r$ N8 O. e" Y3 @8 ]( [3 A9 L4 `( @
  姚舜牧爲明朝萬曆元年(1573)舉人。歷官新興、廣昌二縣知縣。
- n' ]' z5 s: R- p" J
$ D3 W: m% n3 a& n+ [" n/ I8 k  著有《易經疑問》十二卷、《詩經疑問》十二卷、《書經疑問》十二卷、《禮記疑問》十二卷、《春秋疑問》十二卷、《四書疑問》十一捲、《孝經疑問》一捲,均傳於世。 2 Q# J: X' _" z6 j* g9 T" h( \
0 e8 r- [! B, E1 j
  姚思仁(明朝時期)  
' i+ T% }# x% B# s: s# M* M7 }- A( C4 Y/ D+ @# z+ v9 R
  字善長。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明代宰相。 # J5 l2 A0 v) v, s- P
6 f* x+ Y7 G3 |& `
  姚思仁初時授行人,後昇任御史等職。不久巡按河南。天啓二年(1622), 姚思仁官至工部尚書,位居宰相之職。次年以才老致仕。姚思仁去世時年九十一歲。 2 r* s. l6 b" I6 Z; u/ {- q

7 F+ R8 I7 a$ Y$ H( h$ N1 I  姚少娥(明朝時期)
5 W6 i/ M* F; W* h, |
* `" }4 d  W% K5 c6 x1 T  ~) z  又名青娥,號青娥居士。浙江秀水人。明代女詞人。
# v- y/ D1 ^0 P0 d7 K+ }1 s! H% {
# j8 H; d7 D) [! Q" H  姚少娥爲姚元瑞之女。她自幼好學,博通群籍,才德兩全。年方二十六歲而亡。其夫範君和輯少娥所遺詩詞名爲《玉怨閣草》。由著名文人屠隆爲之作序。
" N9 m9 h- u" M+ m- A6 K4 [, T9 T" U
# @1 D- w, w# a+ p# x  姚少娥著有不少竹枝詞。《竹枝詞》是樂府《近代詞》的一種,原來是巴渝(今四川東部、重慶市)一帶民歌。自從唐代劉禹錫開始改作新詞。内容一般是歌咏當地風俗和男女之間的愛情。形式與七言絶句相同,語言通俗,音調輕快。
7 k% O$ f( N* ?2 _" _* K! h6 A: Y9 }5 a
  附録姚少娥詞四首:
" \* d  m* O+ Y. V/ J% @1 ?! ?% B2 H$ I4 A- z# @# w
    其一   
" i- L7 T$ Y% @- n& m( y
" F# M' q, w% P! c# d- z0 j& |' H! E  賣酒家臨煙水濱, - [6 d3 V" w5 ~7 o1 f
! c4 X3 t9 I6 O8 [0 }  G
  酒旗掛出樹頭春。
. L7 c' ?7 u$ q1 K. K
/ M- V! [6 d8 d  e  當壚十五半遮面,
# `, u1 N! p" ]( g1 ^# Q3 V3 k
' @' h6 Q0 n. @+ [! r  一勺清泉能醉人。 ; M: h+ q1 K2 _* n  B
" x& W5 a/ S5 v0 p& g1 _5 Q* Q' m
    其二
5 m5 k7 n3 h: K% Y0 d) S
0 V3 \7 Q& P+ j7 ]  W  燕晴花暖春色饒, 8 l# C$ f. X9 ?

# c: p2 x. t9 `" w! N( R; z# N  游情慾醉魂欲銷。
3 m/ M3 ]" H# S2 ~) `  n8 \8 n& C
  紅衣突展緑江畔,
$ P$ p; a& q6 y9 M. z4 m5 ~0 |* [$ h- _6 H7 R+ Y
  接袖紛紛渡小橋。
7 l( @% R4 r) }. F- L% `, H. b  n4 V0 y9 z5 W4 A$ L
    其三
  f/ [4 k/ ]+ l9 p' q7 I& X) b$ l
  春風無處不羅衫,
  G9 c. u9 L- c8 ?7 |, [. Z2 Q/ }$ t% z/ H) b  v9 ^" J7 D) e9 i
  名姝盪槳弄摻摻。
: C9 `- g3 x% i) `
! L% m4 z: E8 N  歌聲嬌逐彩雲去,
' K4 y) ?5 N( s. |) V6 y: A" a% @
  千片飛花亂錦帆。
" M* }' l0 p( K6 y/ W- q( X
  e- g& s% n  x2 [4 P3 Q  詩歌描寫西湖春色風光,展現人間天堂有景有色有人有物之春,物態情皆寫得异常靈動。書《王鏡陽秋》評其三、四句乃“直是絶妙”並非過譽之辭。 / u  c3 w/ z9 a6 [! E8 X, J5 i

! |; c, Q. }' w+ |, C    其四 * ?4 B3 g, Q  S1 Y  U' x
1 i2 b) E; V2 P
  玉蝴蝶 . b( N. T5 X6 R

+ y& {+ n) |/ p8 m+ e! ?( N4 Y  越羅初綉雙鸞,臂小綰猫環。試點鬱金油。花酥膩粉山。 ' P7 l8 _' {. Z- G% ~0 N
# m, x( x0 T8 A3 N9 M) J1 L
  昵人紅玉軟,嬌妒妬翠眉攢。半醉帶郎冠,暗中試小鬟。
1 Z; U5 s' `1 F3 ^4 U7 T. R' o: i  B#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9 12: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