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说实在的,在上海师范学院,知道姚蓬子的底细的人,倒 5 q, Y; t0 I# ~5 J8 | F
并不多。 " m- k! _# z4 Y, [! P/ w1 x. |
认真点讲,姚蓬子并非上海师范学院的正式职工。他只是 ; C% m' u, _8 H7 ~' f6 L4 C0 c# g
那里中文系的兼课教师而已,主讲中国小说史。中文系每月发
: t% f8 Y- q& D; E {3 o给他一百元。“文革”开始以后,“停课闹革命”,上海师院也就
0 g+ v+ t/ R: r8 m% J6 F4 h不给他发工资了。他不属于上海师院教师编制之内,没有“教
4 f) Y1 J8 k7 V- g! s C/ i( R6 B授”头衔,连“讲师”职称也没有。上海师院没有姚蓬子档案。
. p: Y" @0 h) S' j8 N( {1 D- p* _) g 姚蓬子甚至可以说是个无职无业的人,一个名副其实的 1 y8 m, M1 C: k# y
“自由职业者”。他本是作家书屋老板。如果说,他有什么工作
9 `3 y- W$ F( Q, o单位的话,那就是作家书屋。自从作家书屋在解放后关闭之后。 ) ^- |# B, x# t. s
他就靠定息和存款过日子。也写点文章,译点书,不过很难算 4 m9 [# f& V. u# R+ J+ {
得上是正儿八经的专业作家。 ' D1 F3 N P9 R8 a: ~' @3 I
自从一九六三年为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兼课以来,他算是 ; k4 q; b+ f6 {1 F
有了正式的工作,有了工资收入。不过,他仅仅是兼课教师而 0 b9 g; K# ]# Y& `3 C0 D h3 i9 {
已。那里并不过问他的政治情况,也没有审查过他的历史——
' S! l& O7 O3 V1 K9 ]因为他不属于那里的编制之内。 % Q* T+ X6 z* U" F
姚蓬子引起上海师院红卫兵的注意。那是在一九六七年三 ) B' g- J( ]4 Y1 n2 J
月。
& S/ f+ o2 H/ K5 X 那时候,上海师院五个群众组织——“红师院公社”、“千
, ?& G6 D* n4 `1 D3 B y钧棒”、“东方红联络站”、”红卫战斗队”、“二二零起义部队”,
8 E- |6 y) X: W( f/ ~4 g联合成立了一个专案组,审查上海师院一个老教师的三十年代 6 M# e$ t2 o! _; f
历史问题。
! p, ~/ v" q" E+ O, }8 f 红卫兵们来到离上海师范学院只有几站路的上海图书馆徐
" Z# H3 R- S' O n) A* u家汇藏书楼,那里收藏着大批三十年代旧报刊。 T5 b/ Y7 ~% s; C5 i3 }8 `2 g
物理系的一个女红卫兵埋头查阅国民党的机关报——《中
' h2 U, ^9 J5 ]5 x央日报》。一页又一页,细细地翻查。
! b! ^6 \4 f) [( G( S7 Z 忽然,她的心收紧了,在《中央日报》上看到一个熟悉的 2 X% B6 V/ |$ g/ H) D1 [. k4 [
名字——姚蓬子! , z ?" T4 S& S2 j7 x2 n/ m
那是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四日的《中央日报》,赫然登载着
+ p/ U# T- i8 Y; D* r% U; p, N《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
3 }% E" L8 g- g0 ]9 `) Q/ ` 姚蓬子是资本家,这,人们是知道的;然而,姚蓬子是叛 * n# X! i! G* Y4 r$ G$ i# c
徒,红卫兵们还是第一次知道。
9 Q b% i K# n2 n 于是,他们全文抄录了《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 , q5 k+ h1 |6 u, D9 w& G
于是,红卫兵们组成“姚蓬子专案组”。
0 @6 H" o4 }8 k9 V- r) O3 J, @4 C 于是,上海师范学院里出现大字报《揪出大叛徒姚蓬子》!
4 N c4 o7 o/ H 心惊肉跳,肉跳心惊,蜷缩在小楼里的姚蓬子,意识到大
5 x% ^$ B K& l/ P6 ~; \1 e$ e4 J事不妙。
2 m2 L2 [1 Z- A' v: K3 R 消息马上惊动了张春桥、姚文元。 6 o/ i: k& ^5 g) A9 b. m
上海师范学院接到来自康平路的电话:一切群众组织,都 ( N+ h7 t6 X6 w
不得成立“姚蓬子专案组”。外调姚蓬子,必须经上海市革命委
) `( d7 i/ S( ]* S( |% {3 K员会批准……姚蓬子历史材料,列为“防扩散”材料。 9 W" l9 B/ ~6 C% ^2 g
“康办”的一道命令,保住了姚蓬子。
# l) r- L5 _! ]; N: D “姚胖子”以手加额,松了一口气。
5 U* u5 U, ?) B 然而,一九六八年四月,从青海省公安厅打来的长途电话,
/ f5 l" P: W/ z2 `, z1 U+ T% p不仅惊动了张春桥,姚文元,连江青都过问此事了…… 5 p5 w$ j; M" ]' \
西宁。青海省公安厅。两个穿军大衣的年轻人,手持“上 5 u8 o: G- u9 n( A9 C% f
海市革命委员会专案组”外调介绍信,提审那里在押的一个历
* t5 k ~3 s- _5 u/ b2 Q4 s6 k史反革命罪犯。
2 q& W* ]- N. X0 u7 ? 罪犯写了外调证明材料料。按照规定,外调材料要经青海省
/ }" N4 m- ]8 r7 p7 H! ]公安厅盖上公章。
5 I+ \# P, x. T7 S 就在盖公章之际,两个年轻人受到盘问。因为青海省公安
6 D4 K+ m0 S" k# |: E厅公安人员看到外调材料上,写着这么一句:“姚蓬子是姚文元 - L7 w9 D1 y; E# B# `) V: Z
的父亲。”
# E7 b1 x4 Y/ I$ X8 @; r1 h: o4 v “你们为什么要整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黑材料?”公安人员扣
+ F$ M8 Q1 ?& L! U- ]! U留了两个年轻人。 " J) i: W1 w: s5 L: W
“我们是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专案组的!我们是经公安部同意
D8 x+ t' _! U6 K4 ^7 b6 _, E5 z到这里外调的。?”两个年轻人挥动手中的介绍信。 7 u+ \0 B7 v. R) ?" r9 a
青海省公安厅电询公安部。公安部一位副部长在电话中明
2 n$ q9 N* c/ G2 l# ~确地答复:“这两个人是经我同意,前往青海外调的。” . x) o o7 \) T2 n
青海省公安厅电询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上海答复:“派往青
1 o H: J# u( n6 k& [. k海外调的杨、刘二人,确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专案组成员。”; H8 }2 I2 S0 [) R7 j% P
+ h7 k: i$ p y" |" R1 |$ k% O 青海省公安厅无奈,只得放掉那两个年轻人。 ! H7 ^1 C! y: U, E. Z6 D* E
两个年轻人知道了这回惊动了公安部,惊动了上海市革命
0 m2 w: \ l7 x委员会头头,虽然未被青海扣留,也不敢马上回上海。他们到
, B* `! ?3 @7 g& _# i$ A重庆、武汉避风头。过了好一阵子,才悄然返沪……
* L! C0 @& Q) U! I6 E5 S 青海公安厅的电话,惊动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一名主犯
; ]* d' x0 |7 ?6 w ~! g! X——当时的公安部部长谢富治。
" h8 [ p0 P3 ^3 L* s 谢富治怒气冲冲地问那位副部长:“他们去青海外调,是你
5 h+ E& v$ `9 L. B同意的?” 0 a, L: y' C! J/ X% v
“是的。”副部长答道,“他们持有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正式
& I0 n9 f4 h3 E1 ^* Y0 W! r介绍信,是符合组织手续的。何况外调的是姚蓬子问题,他 4 s/ f, ]: Y4 a" f
……” ' [" C. h/ s4 J# ~+ T0 q/ C
“他是姚文元的父亲!”谢富治的肺都快要气炸了,他训斥
& z3 H( \/ V$ A" Z副部长道,“你敢答应人家外调姚文元的父亲,你的胆子不小哇!
3 S& G# y0 i2 |2 j! N5 J( M5 c. k你这个副部长还想当不想当?你的脑袋还要不要?”
" Y; X! l0 K) k" j2 R: K; } 谢富治当即报告江青。 . g) |9 w* W# ]1 E4 h
江青大发雷霆:“这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是反革命罪恶 & P; s3 V* c% e* V: y; W: J
阴谋!”
1 q+ q5 l' M& s3 p 江青转告汪东兴,要他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名义,电召上海 9 i% @; c$ q% w c
市革命委员会材料组负责人赴京。责问为何派人前往青海外调
% d0 d: E5 t G- ]1 v; h% ? |; k姚蓬子?
6 W- w# J! j7 l- A+ I6 u- k 与此同时,谢富治下令:“公安部档案中有关姚蓬子的材料,
; _; e) p; r0 U! w$ Y& r6 [* |未经部领导小组批准,任何人不得查阅。” ; g( Q3 O" I! H! o `! [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材料组负责人带着文件,飞往北京。 : w2 l7 `6 K2 Y, |4 ~# m
他当面把文件交给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
: B4 z& `0 t/ y 文件说明了来龙去脉: ! j# e7 w0 S8 M6 m. `# r) j
一九六七年十月,由中共中央审查小组第一办公厅周扬专 5 @9 I+ L* Q: b4 k# G1 z
案组向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建议,应对上海的三十年代文化界人 8 y7 Z! u! q7 D0 _* I6 b
物进行审查,以便为周扬专案组提供材料。这位负责人根据掌
5 A; V& q& C- i% a$ U* @6 M握的情况,开列了三十多名审查对象,内中包括姚蓬子。这份
2 \# n" \9 I( z报告送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张春桥审阅。他批了“同意”两
3 s3 Y0 F+ |& n字。于是,在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设立了
- f& c3 E O7 X' Z“姚蓬子专案组”,该组属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材料组(后来改名 ; h I. z- ^9 k" t
为“上海市专案办公室”)第六组。张春桥曾三次听取过“姚蓬
, E6 |$ [" _, Y7 n子专案组”的汇报。到青海外调的两个人,确系上海“姚蓬子
9 T: f/ @# `4 [. u& R# j专案组”成员。 ) u( |# a1 Z6 M. @! o
原来,这个“姚蓬子专案组”是姚蓬子的保护伞!
5 [8 c7 t# a: U6 ]9 j& J0 U7 X/ ]+ m 这个“姚蓬子专案组”,有如下“保密”规定: : v$ u, y. }; @$ J; e
“姚蓬子专案组在上海建国西路的办公室要单独,不准与其
8 n& k6 F, q, x' Z6 R l! N6 r" L他三十年代专案组交流材料”; # S# v. O( X0 i- g# C
“有关姚蓬子问题的材料不准外泄,一律交市专案办公室”;
x6 Z- @( K- Y( l' N “通知上海师院革委会,不准任何群众组织成立姚蓬子专案
' ~: z4 @! f9 n; U* X" |组,不准批斗”;
$ c1 _& G% R" ~, Z, z “不准上海师院、上海作协的组织组接待外调人员直接找姚
+ D. ?$ o$ n1 f" \8 Y" O蓬子谈话,调查提纲要经市专案办公室审批后方能叫姚蓬子写 / ?+ Y3 K5 a2 i! H% K
证明材料”;
( t" Y% W+ `# m. V “对通过姚蓬子了解情况的单位人员要注意,要详细登记,
1 V$ F6 C, N; D+ E' C严防有人搞炮打姚文元的材料。发现问题要马上报告市专案办 ( D& t7 `+ b8 ~0 Y$ H# V
公室处理”; . {5 h) A1 J2 T5 N
“对姚蓬子的审查不能象其他专案对象那样搞,不能搞隔 ; w: R( J8 _6 J4 g
离。让他在家里,用不着到学校去”;
- E% }% f; [( G$ O& w “专案组要与姚蓬子家所在的里弄党组织联系,要他们做好
' o5 H( X$ i! i$ p1 V9 _& h对姚蓬子的安全保卫工作。如有人问姚蓬子家住在什么地方,回 ' e/ n' J; Q4 B/ ^* {6 q
答不知道”; % ^5 N' s! m7 Z
“专案组对姚蓬子的问题作些外调,也要叫姚蓬子交代自己
4 R9 k# O$ \ e# L. G的问题,但目的不是为了定姚蓬子的案,而是通过他了解三十 . z. |+ `& T1 N6 p4 c
年代周扬等‘四条汉子’的一些情况”…… " P8 O$ K2 G6 \( h/ r
如此这般,专案组对姚蓬子实行保护,那是最清楚不过的。 1 U* g# }) V; G F/ M/ i
专案组成立之际,一位“领导”便定下了调子:“姚蓬子是姚文 # M7 A9 k, K9 E; L) p
元的父亲,有谁能定他的案?”
3 R4 e6 p( F, j 就是这么个“专案组”,江青也还摇头。 1 x+ [$ G# X s
一九六八年六月十日,“姚蓬子专案组”接到王少庸的“四 - E" J& ]- m' \* a9 e. |0 @3 y
点指示”: 8 [* W' W$ D. t* t
“一,姚蓬子专案组不搞了,专案组人员解散。
2 G3 `7 ^! f! y2 W4 w “二,调查材料集中,登记造册,上缴市专案办公室。 ( V/ d) r6 ]( r
“三,不准对姚蓬子搞批斗。如一定要搞,必须打报告,经
" K/ A/ y7 l; P' P上海市委批准。 8 k* b4 V& m: N" L
“四,不准接待外地的外调。如一定要了解,须经中央文革
' m6 h, s% v) {% g! w4 a6 V批准。”
6 _3 J9 ^ K" X Z+ B 好家伙,姚蓬子从此成为“中央文革”属下的“保护人 - k O1 v. q- D
物”,谁也不能碰,谁也不能查。 7 }8 k8 T4 T4 b' X G
姚蓬子专案材料到哪里去了呢?
0 J$ t$ N$ }) G0 U5 _ 王承龙把全部材料密封,送交张春桥,锁入保险箱。 ! E; R* ~# w2 Y% ?
逍遥,安乐,从此姚蓬子躲在小楼里,万事大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