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徐北文先生论大舜文化(节选) 张华松 在中华文明发生史上,论山水没有比五岳四渎更重要的,论人物则没有比大舜更重要的。因为“了解大舜,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有助于理解中国人的心态内蕴,也有助于探索人类精神活动的密码”(徐先生语)。先生研究大舜文化也是近二十年的事,其成果主要体现在《大舜传》及所附录的《大舜行迹考》等一组论文中。 先生研究大舜文化,首先对种种现存的文献资料进行一番辛勤的爬梳和缜密的考证,将古籍中大舜的传闻分为三项,即神话中的大舜、传说中的大舜和史传中的大舜。先生认为研究史传中的大舜,比较可靠的资料应是孔子、墨子、孟子等早期儒墨两家书以及他们所传习的《书经》之类的经典,这不只因为这些典籍中有舜的最古的记载,还因为儒墨两家都以传习历史见长,其记载必渊源有自,轻易不会信从民间传说神话中的离奇成分。故而《大舜传》也就以这一部分典籍所述事实为骨干,以诸子书以及汉以后的《尚书大传》、《史记》为重要参考而写成的。 在一般人心目中,虞舜与唐尧、夏禹都是上古圣王,地位和贡献难分伯仲。而徐先生却认为三位圣王中,舜不仅是承上启下的人物,而且是主题性的人物。先生参考近人的研究,考证指出那位早于舜的陶唐氏的尧王,可能是由“皋陶”一名衍生出来的,且为铺垫、陪衬舜的存在而存在。至于比尧还要早出许多的炎帝、黄帝,则是战国阴阳五行家出现以后才产生的概念,并且在当时部分人那里,黄帝就是舜,舜就是黄帝。那么,大舜无疑是我中华第一圣王了,也就是“垂儒家道统,开华夏文明”的第一人了。《大舜传》对大舜时代的文明程度给予全面而科学的评估与描述,对大舜文化的来龙去脉尤其与后世儒家的关系给予深刻的阐论。在先生看来,大舜是古代明君、贤臣、孝子的典型,爱民、奉公、无私的圣主,在他身上体现着儒家所倡导的“忠孝仁恕”等一切道德纲目,“大舜是东夷文化的产物,也是齐鲁文化的代表,更是儒家文化的典型。他蕴涵了丰富的中华精神文明,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大舜之能成为中华第一圣王,先生认为除了得益于发达的东夷文化这个大背景,也与其特殊的家族背景有关。关于大舜的行迹,从《墨子》到《史记》的七种古籍中有各种的记载,出现的地名据徐先生统计共有十二个,这些地名因注家观点不同有许多争论。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并考出一个最近乎真实的大舜行迹呢?徐先生有两个原则,其一:“我们认为首先是就其出现于何种书籍,其出现于该书是在何种语境中来追本溯源地全面来考察,而不是用后来出现的大一统的九州框架来硬套,方能探索出真相来。”为此先生援引大量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史记》中所谓舜是冀州之人的说法是后起的,是难以为据的。其二:“从诸书所说大舜行迹诸地来看,可知各家所叙述的主要用意所在,即:舜在登位之前是迁徙于各地的,登位之后也是死于行旅之地。因此各个地名的方位决不会在一处,都有相当的距离,然而却不出东夷地区。”之所以肯定不出东夷地区,是因为《孟子》有言道:“舜……东夷之人也。”有了这两条原则,先生便从考察古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历山的方位入手,用无可辩驳的事实首先否定了郦道元的今山西永济说,接下去又排除了孙星衍的今山东菏泽说,然后在宋代文史大家曾巩观点的基础上,举出四条理由证实大舜所耕稼的历山实即今济南的历山(俗名千佛山)。落实了历山这个坐标,徐先生又依次考察了与舜有关的其他地名的方位,勾勒出一幅可能最近乎事实的大舜行迹图。 大舜文化是齐鲁文化尤其儒家文化的源头,而泰山文化其实是可以视为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 (张华松、石万鹏主编:《永远的海岱居》,济南出版社,2007年) H3 o8 A& ^8 s# Z; E# u6 `1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