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天狼纵队 于 2012-1-30 13:50 编辑
) N6 n9 H- Q3 Y0 l. ]4 A) D/ y+ k( ^
武状元姚万宪
( p) R+ H, }. O4 w* N* D" M8 O# a* o& v" S
姚万宪在史籍中记录不详,只找到是“浙江会稽人。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武举第一人。”
4 V8 t( K. c6 O3 H4 m
' v7 D8 q! }/ K2 l% J2 u
$ A3 v0 m! P0 U+ E 明代熹宗时代武举考试不考殿试策论。这是因为武科举士到天启年也出现了一些科场舞弊的现象,如泄露试题、冒名顶替等等。为此,御史陈朝辅向熹宗提出:武举考试,一要监射公平,二要试题秘密,三要磨勘(对乡会试已阅试卷进行复核)严格,四要广收遗才。御史石三畏也提出四条:一查代替,二严监射,三拟试题,四创廷试(即殿试)。最后这条是继天启二年给事中甄淑上疏请开武殿试之后,又一次向朝廷呼吁武科仿文举开殿试。$ D' Y: l: f3 }: Q7 L6 @# Q' F) J
针对以上两位大臣的建议,兵部答复道:“武场上的舞弊主要是代替、挟带,这是武场外监试官的责任,今后应严加防范。试题方面的问题,应是内场官的责任。请各位考试官忠于职守,谨慎从事,共同维护武举大典,也可以按照文举的方式,由兵部复阅试卷。监射的问题较大,要改变以往监考的方式,严格纪律,如果发现有人作弊,立即取消考试资格。至于遗才问题,实属非法。至于比照文举创立殿试之事,虽是鼓舞将才之意,但武科举士重在弓马,而兼取其策试,这与文举有本质上的不同。如果武举也开殿试,则会误导举子们热衷于书本学问,而荒疏了弓马技艺,这恐怕与选拔将帅之才的真意不相协调。况且按照祖宗定下的规矩,武科从不开殿试,我们不能随便改变祖制”。熹宗同意了兵部的意见。武举殿试又一次搁浅。. u9 J0 a/ B1 [3 }
/ i- F0 P2 g& i
所以姚万宪就不同姚大宁一样多参加一轮殿试考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