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启圣自幼生长在豪富之家,但他却毫无纨绔子弟的恶习气。他聪明过人,
' d6 Q" I/ C: r* x; x# T4 ?1 N勤于读书,尤其是对历代清廉之士敬佩不已,常引以为楷模。姚启圣从小就 0 w' {. r- A b) f: k, P+ C$ s( @7 C
很喜欢练武,不但善于使硬弓,武艺也很高强。在清朝的顺治初年,他投笔从戎,
$ U G/ _/ L' I从此走上了军事生涯,为国立功无数,到康熙十七年时升任福建总督。
6 d1 t+ L- S) `0 f4 t% F5 i6 \在任福建布政使时,姚启圣为了尽快平定吴三桂的叛乱,首先捐资助军,将家产
9 Q; m2 K' P# \; ^私财共五万两白银捐出,用于置办军械物资,以增强战斗力。这在当时的一、二品 ! E' v% r/ `. ?; {
高官中非常罕见,致使领兵的康亲王深为感动,在奏折中常常表彰他,为他请功。 . a, X4 @$ `! J. h- ?1 R
姚启圣两年之后,终于使福建全省统一。按照清朝当时的制度,官员捐钱达到五百
7 {1 r8 R1 d( e两就记录一次,加一级。而当时吏部和兵部所列的姚启圣捐献之功,已经加到了五 * M- m6 w1 H, f* Q) A; h2 y
百级之多!
4 Q3 F" T0 B2 X+ M' i) v- @& W守着万贯家财,姚启圣毫无享乐之心,而是捐献国家,不但捐出性命为国征战,还捐出
- {8 e# x- u2 K$ w0 |家财助战,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很少见。
0 [) h/ ]0 A9 C9 H% t为了招抚郑氏官兵,姚启圣又捐出大量财产,当时是康熙二十年,他招抚郑氏官兵已 ' s- u7 B( o* @$ S# U0 o
见成效,为了安置更多的郑氏投诚官兵,他认为给俸发饷是最能得人心的,但政府支出 7 [$ g. K' N* t) Q
的军饷又不可能充分做到钱财充足,这样,姚启圣毫不犹豫地拿出家产来安置投诚过来
9 a7 K5 u2 _# c! h. A' w4 F的官兵。后来统计表明,单单捐献银钱一项就达八万八千两,当时人们称他"用金钱如
T5 Y4 v& b; F. e# E' D粪土",为了国家早日安定,人民早日过上安宁日子,毫不吝啬私人的财产。他的报国忠 4 }& U! R4 o( @6 }8 R; a
心和爱护官兵的真情使投诚者大为感动,投诚的人纷纷慕名前来。 : p' w. V- i; h
作为武将,姚启圣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台湾的统一。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决定进攻台湾
7 W1 L" L& W& Y时,姚启圣已经积劳成疾。在床上卧病的姚启圣仍然时刻想着台湾的统一大业, ' z; p! S: _! z7 ~5 R
对妻子、儿子却不挂念。姚启圣病刚见好,康熙帝便又委以重任,让他负责军队粮饷。姚
. V% p! I# O" ?: K* l- B% P启圣以国为重,没有休养就走马上任了。他多方筹集军需物资,还将自己家中的金银器 7 K' i& I$ _( p
皿捐出来,甚至妻妾的首饰也动员她们捐献给军队充做军饷。当时的清军官兵目睹这一 6 r# {' }8 [3 |1 B# M
感人情景,搬运金银器皿的士兵无不落泪,都暗自发誓不惜死战来报国,报答姚启圣的体
9 W/ e8 _; u4 Z4 s( C恤之情。这在清军攻克澎湖等重大战役中起了巨大作用。清军统帅施琅在奏折中这样写 % Z" |7 [$ J; A2 X' t) Q
道:"今日克取澎湖之大捷,皆督臣(即姚启圣)赏赉鼓舞之功。" ; ^% ]2 F& `4 s9 g9 S7 V; s
晚年,因受他人诽谤诬陷,姚启圣含冤被贬。此时,家中财产捐献将尽,生活非常贫困,加
. ]3 |) ~% A5 X6 Z, N" ]* U上这一政治打击,引发旧病。当年十一月满含悲愤,溘然长逝,终年仅六十岁。
, _2 ~; I6 ~9 D3 K3 W7 ]姚启圣死后,家中无钱入葬,儿子们就卖田来安葬他。许多百姓看到此景,惊诧不已,有的 2 u' x& V/ i+ E% A7 o3 Q+ I
痛苦流涕,慨叹忠良早逝。有些人还不顾个人安危,私下为他建祠堂祭奠。 % [3 k6 G2 P! Q( C5 D" b& u- Q
后来,姚启圣终于恢复了名誉,一代廉吏可以安然长眠地下了。
( R7 G+ ?- P2 n' f& }6 M- V(作者 彭运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