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北宋咸平初(公元998年),太常丞陈尧佐为开府推官,因“坐言事切直,贬潮州通判”。咸平二年又以太常丞典惠阳郡(时为祯州),深感惠州文化沉厚,酷爱惠州溪山景物。他居惠期间,创亭于惠州府治东城上(今中山公园内),题名“野吏亭”。公暇登亭远眺,只见沙鸥风帆,东流浴日,令人顿消煩恼,屡尝不厌。特别是咸平二年(999年)陈尧佐写下的一首《野吏亭》诗曰:“野吏厌公堂,开轩出郡墙;残花炎帝圃,斜日尉佗乡。叠巘分诸粤,重城截大荒;耕桑蛮聚落,烟火汉封疆。云势飘蓬岛,天形压夜郎;扁舟闲得侣,嘉树远成行。梅雨千林暮,春风百草香;人家浮浩淼,鸟道没青苍。爽垲吟魂健,虚明夏日凉;他年重回首,牢落愧甘棠。”陈尧佐在此诗中,把惠州几千年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和地理位置勾画得一清二楚,并将其推介给中原国人。特别是“烟火汉封疆”一句,说明惠州前身博罗县是汉朝所置,纠正了现时通常所说的“秦置博罗县”之讹。
3 E3 C' i' g7 _9 w5 t北宋咸平三年,陈尧佐被朝廷召还,以给事中入参大政。后来每当与同事好友谈论风景奇胜,必以惠州野吏亭为称,极力宣传惠州山水之美,并复作五言小诗寄题是亭,促进了惠州与中原文化交流。其《寄题惠州野吏亭》五言小诗二章曰:“罗浮山下郡,楼阁枕沧溟;谁得闲中意,清风野吏亭。”“山好曾留句,城高复创亭;登临千万景,谁与画为屏。”苏轼贬居惠州时,他在惠州《野吏亭记》曰:“公(陈尧佐)比入登台辅,独眷眷此邦(惠州)。”清.惠州知府吴骞重修野吏亭,在《野吏亭记》中也曰:“(尧佐)比入登台辅,复寄诗于惠州,若身在此亭,而忘其位极人臣者。”9 I1 g8 S7 Y0 A5 h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尧佐入京为相后,还遣使来惠州祭姚娘。据宋人刘斧所撰《青琐高议.姚娘记》中曰:“大丞相文惠陈公(尧佐),向授潮州通判税漕。权刺惠州,率潮州之秀民许申偕行。中道舣舟古岸,江风颇净,新月初出水面,舟人方去未久。俄有介胄百辈,乘骑数人,指呼甚明云:‘今丞相漕使宿此,其或疏虞,毫厘不赦。’公与申指对惊喜,固不知孰相也,孰漕也。明日行,询其地只有娘娘庙存焉。公自东复还朝,亲为文祭之。后公果居钧轴,申亦作本路漕,皆如向所言。公尝自京遣人就其地祭享,以神其事。” 6 @# r1 Z" {# i7 [# E" W/ J
据民国《博罗县志》记载,姚娘为汉朝博罗盘陀湾姚氏女(今博罗泰尾靠东江边),在家娴礼义,孝敬父母,人罕见其面,贞淑品行为乡族所称。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7年—25年),姚氏女卒于家,乡人立庙祀之,有灵异,远近称其为姚娘庙。宋咸平年间,陈尧佐和潮州人许申从水路由潮州入惠州,夜宿盘陀湾,姚娘托梦告陈尧佐可当宰相、许申可升任漕运使应验之事广为流传。北宋政和年间,唐庚谪居惠州,在诗中就有“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姚娘”及“何时返栖息,谁为问姚娘”之句。
, l$ c* Z, n. ]
: O+ L8 T/ U! N: l' N, E
# v3 `& s; W' N) k) `& b" N5 P5 H& m
0 K+ i! Q: L2 D' V0 i1 m
|
5 }9 Z% l3 W6 D* U) m( i. ]/ n" e( W6 t. \# r
5 L9 P" S1 a7 a5 Z# |" u
g) E1 P) N4 @
0 a3 ]& o1 ^ r- O
5 W* m/ z/ m: p2 V9 a& o+ _
. a* }: f! v; w* F! [" R* d$ s! ~
' V0 v8 M* w S6 @7 ~
转自惠州西子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