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6-30 22:38 编辑 2 h; Q" A9 _' `+ Y" I
4 M; l9 F! N5 J1 R$ c; m明增城张文海之母姚氏传 ——谌甘泉寿姚氏贤母诗 潮阳姚廿七世
( d u% P5 j( B( v! b$ b2 Dpszyyao 2011.6.22. 因不满意管林主编的《广东历史人物辞典》(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只收录增城姚氏姚蕙1人(已发帖和发信《请你来提名——广东姚氏历史人物只有这些吗?》),故特意阅读增城县志。在《(民国)增城志县 列传》中可见姚珩、姚蕙、姚玉麟等等姚氏先贤的传。是正经八道的列传,不是附传,更不是仅涉及,完全符合编辞典者的立目标准。又读《嘉靖增城县志 卷十七 列女传 贤母类》,意外地发现了谌甘泉的两首诗(五言40韵先德诗,寿张母姚氏诗)和下列“张文海之母姚氏传”。传中标点、【】及其内的文字是著者加的。 【张文海之母姚氏传】 【野史氏】论曰: 余母姚氏,年二十二归于父家,相父综理家务,勤俭毕力。父早卒,母姚坚苦自守,每晨五鼓兴,至二鼓始息。或亲旧有所馈遗,则储之以需宾客。不肯轻费夜灯,则以竹燎代膏。樽节必使用,有羡余。嘗曰:有时不思无,家用何由敷。平生朴实不事膏沐,食取适口,衣取蔽体,居取容膝。凡世俗之富贵荣华,未嘗有意羡慕,盖其性然也。 父亟嘱之曰:长子未敢远期时伯兄文浩存,至如少子文海,资禀过人,当教成之,勿使中废,吾且瞑目矣。母许之。故其督教文海甚严,小有戏游,则严叱责之,甚至不食二三日,以示怒意。文海自是日就约束,专志于学。以至成立者,父之治令、母之善教也。性又极慈,文海少常多过,母嘗骂之,竟不忍道及死字。 噫!克尽母道如吾母姚者,尚谓之贤非耶。谨附于下方以俟后之君子能秉笔者志余作也,故不敢以余母列传,后有作者幸考实而采之。 甘泉翁嘗有诗以寿吾母云: 海也富文华,素业出熊胆。无孟三迁勤,兼尹二养晚。试归舞斑衣, 不以锦衣换。云母换仙姑,龟鹤呈寿算。鼎鼎显扬身,寿亲千万春。 谌甘泉者,谌若水(1466~1560)也,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去年被评选为历代影响岭南的50(?,20?)家之一。初名露,字民泽,为避祖讳改名雨,后再改名若水,字元明;增城县甘泉都(今增城县新塘镇)人,世称甘泉先生。 张文海,明代增城人,与谌若水相熟,《增城县志》嘉靖戊戌年(1538)纂修者,当时知县文章请其修志。志中自称“龟峰张文海”或“野史氏”,志首有其“增城县志引”文。 《嘉靖增城县志 卷十七 贤母类》用很大篇幅为谌瑛之妻、谌若水之母陈氏立传。除了传记本身之外,还加有许多谌若水的同僚、知交对谌母之述、之赞、之铭以及“甘泉先生四十韵先德诗”(五言八十句),还有“野史氏”的大幅评述,真是异乎寻常。末尾便是上面所列的“论曰野史氏之母姚氏传”。 我笑言张文海利用他的话语权,在县志中为其母姚氏列传是成功地植入广告。这本是不值得称道的举动,为什么反而为他宣扬呢? 明增城张母姚氏确实是贤母。丈夫早逝,坚苦自守,勤且俭,培养儿子成才。能纂修县志的张文海应非等闲之辈。从张母念及我母,其言行身世几乎一模一样,张母就是许许多多贤母的化身,应当颂扬她和她们! 我不讳言,我不满意《广东历史人物辞典》只收录增城姚氏一名。张母姚氏完全够格入人物辞典。可惜未弄清她是增城何地哪家姚氏女。如果有张文海所在增城张氏族谱,应是可弄清楚的。读过多部增城(多村)姚氏族谱,难得见到派字,也难得见到人物列传,不解。如果有新修增城姚氏族谱,如果谱中设传,建议列张母姚氏传。 张文海为其母立传和列传,可谓用心良苦、处心积虑!实际上他已完全达到实际目的,当时县志留存未删此传,当今我还读到此传便是明证。 顺便提及:张文海极推崇谌若水,也与他相熟。谌若水也为张母姚氏作祝寿诗。我记起谌翁也曾应增城姚氏“十四世(?,十一世?)胜坚”之请撰姚氏世系宗图序,称“增博龙著姓,以姚氏为首”。谌翁有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的头衔,虽然是虚职,还是颇显赫的,觉得增城姚氏应与谌若水有密切的关系,其时增城姚氏的地位应不赖。我一直在找含此谌甘泉序的姚氏族谱未果。 (后记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