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3#

楼主 |
发表于 2014-2-4 17:04:3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空碗- E, X& E" z3 V/ F$ Y- t
. M. w! u C! I6 t
小时候经常把一个空碗从碗柜拿到切菜的桌子前给爸爸。在这个只有三四米的距离里,我一直被一个问题纠缠:我是该双手捧这个空碗,还是单手提这个空碗。
" w# }/ _5 ^- @8 c2 t& g7 U+ ?* r; v* n
感觉上,该双手捧这个空碗在胸前。但大脑的逻辑推理,该单手提这个空碗。因为单手提,简单,走得快。双手捧就走得慢,会挡住眼睛看地面的视线。
! p* k% ]+ m. s$ ~ |+ E4 @
: S c& @ ^2 i0 J4 D* z0 W我记得,对这个问题纠结好长时间。但没答案。当渐渐长大,我就渐渐觉得,这是个傻问题,庸人自扰,“处女座”的神经质。* P) n4 x- n' W2 R, g& X! Y1 Y
8 A! Z) m7 P$ T( p
一直到二十多年后,30多岁,第一次读《弟子规》。这是古人制定的让小孩守的规矩,如同《三字经》。其中有一句:“执虚器,如执盈。”意思是,你在拿一个空着的器具时,要像它装满东西一样去拿它。
/ y1 F5 o3 N: B9 h
) x2 a6 ]. f. _' I1 [6 D看到这句话,又一次心头一颤,脸上发麻。忽然意识到,那个曾让我纠结不堪的问题,绝不是傻问题,绝不是庸人自扰。而是个真问题,本质问题。
) [8 P2 L3 [: A. z3 U7 p5 t* V: o! h" z5 _
小时候的感觉是对的。就是要双手捧这空碗。虽然当时找不到理由。在大脑和心灵的交锋里,在意识和潜意识的冲撞里,要坚定的站在心灵和潜意识这一边。+ f" z- Z! B& q4 ]5 ?8 V- r
7 @: q% h, g( |
心知道答案。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性德”,或者“自然”。“性”这个字,就是“心生”。% X0 R G/ P' I/ ], s
% Q, y) X7 ]. {《弟子规》在讲这些细小规矩时,并没同时讲述背后的道理。告诉你怎么做,但没说为什么。
+ w+ [; \( j. {+ O4 g2 m* C6 ?$ w: Y- a( {% \
也没必要说为什么。外在的理由常常虚伪,无力。因为是你的心想这么做,你的本性想这么做。本性知道一切,跟随本性去生活。老外也说,Follow your heart。
! o; t) {* K7 _% g0 W5 `+ ?0 w! ?9 g
为什么要“执虚器,如执盈”,只有这样做,你才能表现出对这个空碗的尊敬。心存谦逊敬畏,对万事万物,这是我们的本性。不是一个空碗需要我们敬畏。而是,敬畏是本性的一部分。6 `' e5 _( r' T
/ M" M8 Z- G4 D
后来从一个中医老师那里明白了更多。双手合于胸前,就是一个人自然的表露关爱敬畏的姿势。中国古代,相见就是抱拳行礼。在佛家,礼拜他人时也要双手合十。这不是规矩,而是自性的自然流露。
, A' z# K, B7 Q# l# t
, @, {# e+ X) z# }这次领悟,让我第一次对“神”的本质,有了认识。
: K+ y0 \9 u" M% R& Z: r
8 J! R" x0 j7 w8 T; s p一根针
: H& t' B7 @6 |
2 G5 f' p& y [ _" q从98年大二,一直到09年认识一位卢老师。这10多年身体都时好时坏。体质从小就不好,学习和工作又拼命,怕输,强烈的不安全感,就一直处于跌跌撞撞的轮回中。身体好一点,就工作过猛,累倒,再吃中药,休息,直到好起来,再工作。只可惜没一个中医指出这一点,让我中断轮回。我也迷在其中,浑然不觉。
- R2 q/ y- D6 d& i2 ?
3 b: s3 F4 R1 h' S直到09年。这一年写书,没日没夜,殚精竭虑,又累病了,走路都没力。朋友介绍一位据说医术精到的卢老师,就去找她。她不在医馆或医院,是个体户,都是病人间口口相传到家里来。7 q; t6 W& F" ?5 t, [# [8 P J
5 }8 V2 j, H8 d0 s; w第一次去卢老师家。她四十来岁,家里供着好多佛像,看得出是个虔诚修佛之人。待人很柔,一点不硬,不造作。说话少,三两个字说清楚意思就止住。脸上一直浅笑,静看着你。进门后也没直接问病情,对坐之后就看看我,然后伸手摸下脉,也就十来秒,轻轻说“气虚”,“我给你针灸吧”。% _3 G* a$ a0 u' P2 ^1 _
l& ^% T5 R( [, Q: K4 r后来才知,一个病人进屋来,先看气色,再看表情、动作,再听说话,就大概诊断清楚了。其实就单看一个人的笑,就能看出门道。至于摸脉,可以稳稳病人的心,再佐证一下之前的判断。
! q0 W- } j8 R$ o r$ [" }- Y# n7 Z
当天针了半小时,出门后就感觉到几个月没有过的饥饿,原本紧绷的腰上也松些。当时真有流泪的感觉。那一段我辞了工作,有时间每天到卢老师家里针。病来如山倒,病走如抽丝。几个月下来,身体一点点恢复。每天都跟卢老师闲聊。聊病,聊生活,聊孩子,聊父母,聊性格,聊佛,聊净空法师。( y' Q: |6 _! `
" y* Y& S9 y4 d. V. j2 i; b那是第一次,卢老师把我的病跟性格联系到一起。她间或柔和的提起造病的姻缘。后来送我一本小册子,王凤仪说五行与病的关系。对照了下,我属于“木”性人的病,不服气,求完美,所以遭难。那是第一次对困扰自己十多年的“病”有根上的认识。病是己造,半点不怨人,不怨天。病是心造,性格不改,就一直轮回下去。& K6 O) w; k* L. t, a& w
5 U) b9 \: O7 Z! D. ^可知过不等于改过。几十年积累下的脾性、习气,断不容易变的。那是后话。$ J. }; l+ L$ g& i4 i! L2 I7 J
, \6 {" V0 J8 e8 v9 K/ `
卢老师为人之善。她柔和提醒,但也点到为止,不过激,不指责,不给压力。对于时机未到的人,比如我,不能苛求马上有效果,都留待日后机缘。那时我每天到卢老师家,就那么坐着,也觉舒服。十多年在嘈杂的行业里打拼、沉浮,很少有个安静柔和的环境,就像沙漠里的绿洲。) {. J6 ?; y3 @
, u9 p4 y+ X$ g; h
期间有几个趣事。( S& D @& ?6 Y* j
: K8 B* Y9 T. d1 Y: r7 C6 h8 d( }卢老师是“天斋”。母亲从怀她开始就吃不下肉,勉强吃进去就会吐出来。卢老师生下来就不吃肉。后来当兵,期间就自自然然对中医感兴趣,对佛感兴趣。佛医双修。& V0 e% T7 Z1 X0 v; c) G' z
) K7 X1 r' r. S# U
有次卢老师扎针,扎之前就提醒,有点疼。一针下去,忽然就感觉一道电流唰一下从小腿直冲到指尖,就像道霹雳,也像金庸小说里对“点穴”的描写。我就兴奋。感觉针灸是个神奇事。也就一根细针,扎在身上某个地方,就真能治病。卢老师说,既能补,也能泄;中药能干的事,它都能干。5 T0 z/ Z: O" P8 M: [) p/ U" @% H6 ]
4 [9 h: Y0 k; b( j
卢老师推崇辟谷。也就是在老师护持下,停止吃食物,只从水、空气、阳光里获得能量,让身体休息。身体是最聪明的,本能是最强的,只要不给额外负担,他们自己会最有效的恢复身体。这对现代人的亚健康是最好的治疗。我也试了一次7天的辟谷,有所感触。
( ?# Z' c: t; E, D4 h# Z2 n: W. ^, u' b+ R5 ]4 P
比如对“精、气、神”的认识。辟谷头几天,感觉乏力,走路、举手都难,但说话还行,头脑清醒,如常工作。这是“精”的层面,也就是最表层的能量开始衰减。再过两天,不仅无力,连话也不想说,勉强说两句,话音就在胸口打转,沉不下去。这是入到“气”的层面。再过两天,就开始昏沉,脑袋想问题不利索,就想躺床上。这就入到“神”的层面。反过来,恢复的过程也是由里向外逐渐走。 ^ f/ C& a( U( c*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