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5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梁书》-姚思廉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8 14:58: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梁书》,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
* x7 l. Z! ~3 i7 i: p# v+ f! k  Z* B. x2 i
最早萧子显写有《普通北伐记》五卷,萧韶写有《梁太清记》十卷,沈约写有《武帝本纪》十四卷,周兴嗣写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许亨写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谢昊又有《梁书》四十九卷,陈代何之元和隋代刘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d% w4 ]& Q, u& c

- O: g' `2 {$ q7 L# {. Y+ _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5 w7 S/ S. g# c  x3 e7 B5 T' D
4 ?, S' t3 t1 c& R% o7 T7 _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 w1 D8 }+ \2 ]0 V) Y' ]
' [& ]2 m8 y) z. P$ D# k# m内容
+ h' L$ ~+ u& U( D# V& k& g3 Z: w( E
本纪* w+ n4 \& _5 k  t! ]# v
本纪第一 - 武帝上 + B% G) l9 D* I. o/ Z
本纪第二 - 武帝中 + m: Y6 e6 ~" ?& @/ X
本纪第三 - 武帝下 - I# |0 j- F  L# |
本纪第四 - 简文帝 ; F: \/ [# C9 \( l
本纪第五 - 元帝
9 K2 d8 w/ J2 T2 i+ g$ g本纪第六 - 敬帝
. I; v8 W5 D2 F
: v- C& L6 w' l  ]# Q  M列传" C( ?) f7 C0 d1 E& R/ H0 J1 q
列传第一 皇后 - 太祖张皇后・高祖郗皇后・太宗王皇后・高祖丁贵嫔・高祖阮修容・世祖徐妃
5 B) v% @- ]7 p$ u+ ~( Z列传第二 - 昭明太子・哀太子・愍怀太子
! R! ]. M/ Q8 y' s列传第三 - 王茂・曹景宗・柳庆远
3 l0 V; I! g5 o- a: }: a& k) e列传第四 - 萧颖达・夏侯详・蔡道恭・杨公则・邓元起
5 \" P0 r" m1 i9 m列传第五 - 张弘策・郑绍叔・吕僧珍
* M5 h6 v4 x$ l列传第六 - 柳惔・席阐文・韦睿
: H) s$ S# P( k. x$ i列传第七 - 范云・沈约・沈旋
3 s: m8 H7 o( s6 O! C1 o" S/ j) S3 r* \  H列传第八 - 江淹・任昉
/ F+ R+ I+ \" }; n列传第九 - 谢朏
. z/ |  x8 `0 G7 u: @& J, o列传第十 - 王亮・张稷・王莹 * S/ Y$ k2 M( N& |
列传第十一 - 王珍国・马仙・张齐 9 W% _1 h' H. Z- _) a0 C
列传第十二 - 张惠绍・冯道根・康绚・昌义之 2 S+ E1 V, p5 ]
列传第十三 - 宗夬・刘坦・乐蔼
0 A8 \# o- w& d* a列传第十四 - 刘季连・陈伯之 ) X6 U3 X+ c  S! J# `, B
列传第十五 - 王瞻・王志・王峻・王暕・王泰・王份・张充・柳恽・蔡撙・江蒨 - [/ Q3 }  V$ S7 R# K7 C* C' N
列传第十六 太祖五王 - 临川王宏・安成王秀・南平王伟・鄱阳王恢・始兴王憺
; y/ d' j! u. ~列传第十七 - 长沙嗣王业・永阳嗣王伯游・衡阳嗣王元简・桂阳嗣王象
0 e* Z  E5 U1 S8 }. Y/ v列传第十八 - 萧景
6 ^) d* h9 c5 a" Y+ ~列传第十九 - 周舍・徐勉
0 V% [. }6 ~: K. n( G列传第二十 - 范岫・傅昭・萧琛・陆杲 ) e. Q% M7 P6 }" o7 ~9 V9 d
列传第二十一 - 陆倕・到洽・明山宾・殷钧・陆襄 1 d- o  a- I1 ]: W$ g5 `7 R! z
列传第二十二 - 斐邃・夏侯亶・韦放
2 |& L7 O5 h" N" ]0 h4 a列传第二十三 高祖三王 - 南康王绩・庐陵威王续・邵陵携王纶
# L4 c# N& e+ M3 c* w2 h; D/ u7 s列传第二十四 - 裴子野・顾协・徐摛・鲍泉 4 e7 n* i9 N$ ~" _$ p4 u" d
列传第二十五 - 袁昂
! }; F) m- z# k- K4 ~列传第二十六 - 陈庆之・兰钦 & u; L& f3 I6 @( P7 p
列传第二十七 - 王僧孺・张率・刘孝绰・王筠
' R5 F8 c. D& Y: M: t0 ]6 V列传第二十八 - 张缅
# o% R' p# I$ f3 K+ l. G列传第二十九 - 萧子恪
, V8 S% u! v; R4 i列传第三十 - 孔休源・江革 9 u/ A& v, p8 ]8 Z- |
列传第三十一 - 谢举・何敬容
; A0 r! m9 |* z$ ]列传第三十二 - 朱异・贺琛 2 _. H: }5 M; `' R5 d* K# U
列传第三十三 - 元法僧・元树・元愿达・王神念・羊侃・羊鸦仁
1 g# C2 A' T' T6 n列传第三十四 - 司马褧・到溉・刘显・刘之遴・许懋
% x8 T& `3 m5 ~9 N% b列传第三十五 - 王规・王承・褚翔・萧介・褚球・刘孺・刘潜・殷芸・萧几
& X/ r+ g. K' c- C9 L: q& g+ j列传第三十六 - 臧盾・傅岐
1 B) }6 H1 d: ^* i2 ~! i3 |列传第三十七 - 韦粲・江子一・张嵊・沈浚・柳敬礼
3 `% ?, M  ^4 U列传第三十八 太宗十一王・世祖二子 -
; ~6 V! j1 `2 }. s; w0 s4 d9 Q列传第三十九 - 王僧弁
8 V4 f; S' x7 y! |列传第四十 - 胡僧祐・徐文盛・杜崱・阴子春 ) |" D4 G, J) p+ e3 a+ B: D
列传第四十一 孝行 - , C5 ]+ \! \& B9 E2 ~
列传第四十二 儒林 - ! L( r. u+ a, p5 I. z% N6 D( J* a
列传第四十三 文学上 - 到沆・丘迟・刘苞・袁峻・庾于陵・刘昭・何逊・钟嵘・周兴嗣
, P+ O, Q5 p: u5 u7 n列传第四十四 文学下 -
3 t  D+ {$ ?& z2 w列传第四十五 处士 - 何点・阮孝绪・陶弘景・诸葛璩・沈顗・刘慧斐・范元琰・刘訏・刘歊・庾诜・张孝秀・庾承先 * `$ Q  f% v0 K
列传第四十六 止足 - 顾宪之・陶季直・萧素 ! r$ j7 J3 w1 m- L( \
列传第四十七 良吏 - " i# T" k% P: y$ [1 X6 o: J% O  z
列传第四十八 诸夷 - 林邑国・扶南国・盘盘国・丹丹国・干利国・狼牙修国・婆利国・中天竺国・师子国・高句骊・百济・新罗・倭・文身国・大汉国・扶桑国・河南王国・高昌国・滑国・周古柯国・呵跋檀国・胡蜜丹国・白题国・龟兹・于阗・渴盘陀国・末国・波斯国・宕昌国・邓至国・武兴国・芮芮国
7 b3 E6 e3 C* J$ l: C, ~0 \列传第四十九 - 豫章王综・武陵王纪・临贺王正德・河东王誉
: F( R. E  S) H( k: o( y6 P% Z. `列传第五十 - 侯景・王伟

《梁书》.jpg (11.49 KB, 下载次数: 186)

《梁书》.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15:04:47 | 只看该作者
1# 逍遥随风
) z/ R3 K; {/ F! c. Q
0 @* _& Q1 X% B0 a

: ^' S) L5 i) ?, }4 e
    《梁书》,唐姚思廉撰,主要记述南朝萧梁一代五十余年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1 \! U' p3 F) Q  A! `) Z9 M# j

7 d, T3 e/ m0 G" X' i4 o    姚思廉(557-637年),字简之,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时官至散骑常侍。《梁书》是姚思廉在其父姚* M, d, G- Z* D7 i1 P

. p( V$ \6 m/ e! B6 C) ^( L    察旧稿的基础上修撰而成的。姚察(533-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陈时即开始撰梁、陈二史,官至吏部尚书。入隋后,举家迁往关中。姚察奉隋文帝诏继续修撰梁、陈二史,未成而亡,临终前遗嘱姚思廉定要“续成其志”。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姚思廉一人承担梁、陈二史的编撰工作。贞观十年(636年),《梁书》书成,时年姚思廉已经八十岁。 6 f6 l5 E+ u- f! s7 }
1 }: w7 r# O: P4 w/ Z# J* t1 m3 ], S
    《梁书》共五十六卷,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其中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可见这些部分出自姚察之手。唐修五代诸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诸史总论都出自魏徵之手,因此本纪之末总论梁朝一代兴亡的论赞署名“史臣郑国公魏徵”。 ; b0 a- V* K# i* u  j" Y( V
1 |( w5 X6 O: o- N4 E
    梁朝历史短暂,而《梁书》列传却多达五十卷,对于各类历史人物的活动,叙述比较全面、详细。《梁书》收录了大量诏敕、表疏等原始资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梁书》行文简洁,尤其是在骈体文盛行的时代能以散文作史论,开唐中叶古文运动之先河,为后世所称道。
: S! @4 }8 ~$ E! G  F- ^. [) M2 t* z- k5 B8 p3 x3 @( ~
    姚氏父子都是历仕数朝,对朝代的盛衰兴替、历史的发展变化,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在史论上阐发了一些可取的观点。 ) B/ q) R* [7 B2 `2 P0 e, h3 W
0 G3 b1 b/ A% ~8 q& F+ {' W  }
    《梁书》最大的不足之处是无表、无志,另外“有美必书,有恶必讳”,曲笔回护现象也比较突出。(郑任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4 22: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