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56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画家 姚治华 击古今之石 迸艺术之光 ——品姚治华画作随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8 21:17: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9 {9 @: \6 \+ d: i( J! S高原牧歌
$ ], G/ B& U; s: v% C
( n" r( K' v% m, z* r, I) m6 Z( }黄河颂, Y3 Y( R2 t' S/ u% Q5 R" D
; g- J; O( a7 k' B8 q/ D
漓江情+ K" j3 A+ @" P9 ?- o7 k" X, g& c; r4 u7 {( x
3 V  T2 p5 g" S$ [7 A

" D, W* {& p0 y1 ?5 H, }雨后青山铁铸成, [- A$ C6 |# y

1 m+ ]9 x: v' v+ C+ u7 I! c芦荡飞鹤- y% }8 B0 B$ T& @- b6 X- l6 J% x: h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入选中小学生音乐教材、脍炙人口的歌曲《黄河颂》,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大时代为创作背景。
5 R' ]# q+ _" P: O  黄河以其一泻千里的雄壮气势,奔流盘旋于华夏大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无不为此激昂愤概,精忠报国;无数文人墨客为此灵感泉涌,佳品迭出。
7 x, J7 l0 f3 }9 y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大厅里,最近悬挂起来的一幅中国画巨作《黄河颂》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画面气势恢弘,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作品奔腾壮观的气势,给每一位欣赏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伫立画前仿如危岸独立,河涛拍岸之声直逼耳膜,夹杂着扑面而来的飞溅浪花。这幅长500厘米、宽200厘米的巨型力作,出自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姚治华手笔。
* [( {! x( V$ X4 J5 G! A9 u  据画家介绍,年轻时候来到了黄河壶口瀑布体现生活和写生取材时,曾被“黄河在咆哮”的情景深深震摄。滔滔的黄河在画家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日军入侵国破家亡,英雄儿女英勇不屈,前赴后继奋起抗战,硝烟弥漫,山河色变……一幕幕史诗般的悲壮凝重和匹夫有责的民族自尊,如电影片段重叠在他脑海,翻腾起伏,久久不能平静。酝酿心头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他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画,饱蘸激情的画笔挥就了不朽的《黄河颂》。
9 n% r% R3 v8 C* J* I5 R2 h% z  欣赏姚治华教授的黄河题材作品,尤感震撼力——他笔下的黄河气势磅礴,令观者无不心鼓雷动。这种雷动不仅来自于汹涌翻滚而来的黄水白雾,也不仅来自于险要奇绝的黑石深谷。动与静这两种强烈反差的内心律动,通过富含变化的笔墨色彩化现出来,方寸间透射出一股摄人心魄的独到神韵。' o4 d! @3 D5 H) n0 U
  除了精于《黄河颂》等山水画,姚治华教授还擅长人物画和风景画,并巧妙将各种画法融合创新,堪称一位多面手。他在1981年他赴四川凉山自治州写生,正好赶上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热闹非凡,将自己亲身所见、所闻、所感,融入作品之中,成就了我们今天欣赏到的中国画《欢乐的火把节》。画面有两个中心,中心之一是一群民族盛装的少女围绕燃烧的火把携手而舞,在飘荡的白烟中火焰腾飞而上,烟雾、火光和人们的面貌及服装均用线勾,色彩缤纷。这种富有装饰风格的手法不仅适合于这种气氛热烈、内容丰富的题材,更强化了浪漫的情调,激发欣赏者的无限想象。另外一个中心是举行斗牛比赛。四角相抵,相持不下的两头牛是最为突出的主角,两旁树荫和棚伞下密集的观众皆屏息聚神,凝目注视,这一部分是以静托动。而火把舞那部分,则用较自由变化的气氛来表现彝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心情。两部分从不同角度烘托主题,异中求同,乃动与静的巧妙结合。2 T! Y( x3 w, n( p1 m
  姚治华先生24岁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师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大师们倾囊相授,使其深得真传,得益匪浅,为日后精于人物和山水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姚治华先生的山水、人物作品,意境深邃,构图新颖,色调高雅,笔墨酣畅。他的作品《暮归》中的人物与牧牛,令人联想起其师李可染的画风,进而对姚治华人物画的艺术渊源有所启悟。实际上,从《高原牧歌》到《暮归》,都表明姚治华从中得益于蒋兆和的神髓;作品《漓江情》的画法是从结合西方现代技巧中走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镜了李可染的人物。不过,叶浅予以速写入画的生动性,却已在姚治华的胸中和腕下厚积薄发,同时化入己法而自出机杼。例如耐人寻味的《芦荡飞鹤》、神韵精致的《花溪温泉》;万泉流淌的《美姑河畔》以及“一夜潇潇春雨过,小舟舶岸群鹤落”的《静静渡口》等无数幅扣人心弦的作品。正是姚治华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造的结果,他开拓了中国人物画的审美领域,丰富了人物画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气韵神动,饮誉中外,多为国内外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9 I6 g6 A. \: M, ~$ r
  姚治华先生1956年考入中央美院至今,执教30多年,桃李满天下。他言传身教,深入生活,曾三次长途跋涉,到过中国传统的艺术宝库敦煌、永乐宫,足迹遍及神州大地,并从中学习、考察中国绘画的优秀遗产,揭开古代壁画之奥秘。期间先后出版了《姚治华画选》、《中国人物画速写》、《姚治华山水画选》、《中国画论文选》,还主编了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山水画技法》、《花鸟画技法》、《人物画速写》等9本系列教材,以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教材19册,并录制绘画艺术片多部。姚治华先生作为一位多产作家,尽管长期主持学院日常教务工作中,异常繁忙,但并没有因此放下心爱的画笔,为数众多的著作几乎都是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完成的。
; q- [* [/ p! D  姚治华先生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美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中日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会长、黄山写生画院院长。并被有关机构聘为《联合国新闻》咨询委员、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咨询委员、美国传记协会顾问委员会研究会研究员等职。
! S& ]6 x5 `2 I; f. b; e( @http://news.artxun.com/guohuajiayaozhihuajigujinzhishibengyishuzhiguangpinyaozhihuahuazuosuigan-1580-7899323.shtml

369506_4.jpg (49.09 KB, 下载次数: 124)

369506_4.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21:19:02 | 只看该作者
5 j# h' J3 S7 Q$ P# E' u
姚治华 (1932-)湖北省孝感市人。
8 W1 o. ?6 g9 {0 R1 e/ p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教授。
1 D* Y* C. Q7 I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兼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校长、北京市中日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会长等职。& ]6 ~2 M- s+ h3 B1 k7 W
曾在北京、山西、山东、海南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在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肯尼亚举办个人画展并讲学;
7 a" N  }0 E1 n1996年和1998年,在美国华盛顿和洛杉矶举

签到天数: 4074 天

连续签到: 3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3-2-18 21:2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3-2-18 21:36 编辑 1 U( T' p) \: H
) M% x$ e4 a! l  O0 x  P; f' f; s9 I
; I7 `" K+ I% h0 m# e' n5 e

2 N9 W5 a2 d, m% p画家姚治华+ A# t6 c, G/ x7 X
4 F$ C- P1 ^  R7 K9 _
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0390&extra=&highlight=%D2%A6%D6%CE%BB%AA&page=1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3-2-20 11:29:38 | 只看该作者
姚治华教授,姚人的骄傲。

签到天数: 1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四品道员

5#
发表于 2013-2-20 16:36:4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姚治华教授的黄河题材作品,尤感震撼力——他笔下的黄河气势磅礴,令观者无不心鼓雷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8 05: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