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潜夫论中的五德系统(节选)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27 19:0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潜夫论中的五德系统(节选)
顾颉刚
到这里,恍然解悟,王符是要把每个帝王说成有三个父亲的:其一是感生之父,如伏羲之大人迹;其二是母所承之帝,如尧出于神农后嗣的庆都;其三,总是名义上的父,如文王的“以王季为父”。简言之,一是天系,二是母系,三是父系。受命而王的,一定要在这三个系统当中都得到了根据(如文王),至少亦要两个(如黄帝、帝喾),方有做帝王的资格;这原本是汉代人的受命论,以见帝王绝对没有平常人能够挤上去的福分而已。
这样整整齐齐的一套史说固然出于东汉王符的手笔,但这种思想则实发源于西汉。汉为尧后的说法,王莽以黄帝为初祖和以虞帝为始祖的事实,都是王符的历史学说的先导者。
王符发表了这个学说之后,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影响,这因《潜夫论》是一部较僻的书,非人人当读的;而且他排得太整齐了,“谶纬”的成分太重了,又有几处是显违旧说的,容易给人看破之故。不幸得很,清代最渊博的朴学家钱大昕倒很赞同他的说法。《潜研堂答问》(卷九)云:
问:“太史公《三代世表》谓尧舜禹稷契皆出黄帝,稷契与尧同父,尧不能用,至舜始举之。舜娶尧二女乃是曾祖姑。此皆昔人所疑,不审何以解之?”曰:“《史记》叙《世表》本之《五帝德·帝系篇》。惟王符《潜夫论·五德篇》谓帝喾为伏羲之后,其后为后稷;尧为神农之后;舜为黄帝后;禹为少昊后;契为颛顼后:少昊颛顼不出于黄帝,尧不出于喾。则舜无娶同姓之嫌,而稷契之不为尧所知亦无足怪,于情事似近之。又考《春秋命历序》称黄帝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少昊传八世,五百岁。颛顼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帝喾传十世,四百岁。然则颛顼非黄帝孙,尧亦非帝喾子,可以正《史记》之谬,与《潜夫论》亦相合。”
司马迁一方面承认《五帝德》及《帝系》之说,谓尧舜皆出于黄帝,一方面又承认《尧典》及《孟子》之说,谓舜娶尧之二女,把两种不同作用的传说合并起来,于是造成了舜娶曾祖姑为夫人的笑柄,为欧阳修等所指摘(其实这个错误,在司马迁之前的《帝系》等篇已造成了。《五帝德》说舜“依于倪皇”,倪皇就是尧女娥皇,《帝系》说“帝舜娶于帝尧之子,谓之女匽氏”,这是把各种杂说随意凑合的必然结果)。钱大昕用了《潜夫论》和《命历序》的话来驳《帝系》说,意思固然很好,但他不想《帝系》还是西汉初年的作品,而《潜夫论》和《命历序》则是东汉的作品,在时间上已后了二三百年,王符既没有新得的材料,何从知道他的话是可信?又秦汉间因地域的统一而种族亦有统一的趋势,故有《帝系》等书出现,把当时所有的种姓归结于黄帝的一个系统之下;至西汉末则五行思想极盛,加以王莽图谋篡位,用了五行的历史系统作为他自己做天子的护符,所以把所有的帝王和种姓分配到“五帝”(五天帝与五人帝)的系统之下:这在时代背景上也是绝端差异的。我们既明白了它们的来源之后,自然不该用《帝系》的一元说来驳王符的五元说,也不能用王符的五元说来驳《帝系》的一元说,因为它们不是在一个题目之下出现的,而且任何方面都不是信史。
(《古史辨》第七册,开明书店,1941年)

4 N2 G1 B& [: b5 k; z  t; Y6 G3 c, V% U, o+ 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25 22: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