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5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系家国 大义凛然——海丰先贤姚氏双杰事略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0 00:0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明末清初,在海陆丰诸位先贤中,有两位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那就是明壬戌科进士姚恭和庚午科举人姚敬昆仲。兄弟俩一位驰骋边关,战死沙场;一位不愿仕清,归隐家乡。其抗清殉国,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受到时人的赞誉。
8 L$ Y! I- l5 }" E  H8 ^. j, E0 a9 E, w  n5 f0 s) H: ^
  姚氏昆仲 一门双仕- y0 T- }( U7 I
! E6 A' i( D1 V3 L. Z0 J3 [
  姚恭(1595—1641),字心翼,号云响。明万历二十三年出生于海丰县城内。少年时代,与弟姚敬(1598—1648)就读于其府邸后的海丰学宫,读书颖悟,成绩出群。在其父喜好读书的影响和督学下,诸子百家,兄弟俩无不熟记于心。兄姚恭待人器度宽厚,侍亲至孝,志书谓其“器度天茂,孝友性成”。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时年23岁的青年秀才姚恭学业初成,与同窗吴志高等学子赴广州参加乡试(即省试),中式(考中)戊午科举人,又返回海丰苦读,课业益精。  I  Z8 l* G5 K9 ^

0 b0 M- {. e3 }+ K+ j  明天启元年(1621),翌年春闱,姚恭赴京参加会试,题名金榜,获壬戌科三甲第六十三名进士,授文林郎归安知县,后累迁永安道监军,山东按察司副使。
4 ?! P9 G6 }( `6 J0 i0 s3 t- }% I  V. a0 b5 G5 m) @
  姚恭出任浙江省湖州府归安知县时,遵照其父姚应明临别时的嘱咐,对贫苦学生倍加体恤,为免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放心读书,特创立学田,所得公偿金作为贫苦学生的学资。平时注意扶助农桑,储粮备荒;并开除衙门中贪污公款的县吏,甄别地方上奸猾的劣绅,疏远他们。因此在归安为官五年,廉明勤政,刑罚宽简,政绩显著,受到了朝廷的表彰。. @* t$ M6 ?) i7 w, h! e1 v
) s% |. Z9 U; x! |6 Y; R; Y% A
  明崇祯元年(1628),姚应明老先生逝世。姚恭闻讯悲声哀号,连忙向朝廷请假回家治丧,竟然舍去舟楫和轿马代步之便,徒步跋涉,千里奔丧。其孝心于斯可见。姚恭遵循礼制,三年在家读礼守孝;辅助弟姚敬读书,进取功名,挥笔题联于厅堂曰:“读圣贤书;行平等事。”以此激励自己和弟姚敬。崇祯三年,姚敬与同窗彭光远、吕羽宸等参加省试,一起考中庚午科举人。朝廷授姚敬为安徽省霍山知县。兄弟俩先后获得二举人一进士的科举功名,在当时的海陆丰,实属罕见。
) x% m" c1 k) k
6 b0 U4 D) c- t% C( [1 g9 r0 L4 H  监军纪功 战死沙场
* l7 G3 S" b  i$ t  ?' k* P! R1 m% ]6 q8 k% L% S& K# r) x& o$ U; ]+ H- q
  崇祯四年,姚恭三年服丧期满,被朝廷重新启用。“服阕起典春曹,册封益藩教习驸马。历任怀隆山东臬宪,奉敕监军永安。居家率履坦易,人皆爱重之,士民勒之以石。”所著之作皆载入陶石篑、韩求仲两太史集中。姚恭由于出色的才干,被上司赏识,累获擢升,从行政官员转入监察官员,品位从正七品升至正四品。官至山东永安监军道按察司副使,职掌“分道巡察,负责各道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事宜。”作为地方和军队的监察长官,姚恭在每一个职务上,都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获得了良好的声望和评价。$ W- V& d, w( Y0 |' z

& j* o0 ~9 ^9 B  明崇祯十三年(1640)农历五月,清兵大肆攻击锦州,守将祖大寿告急,朝廷派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出关救援。七月底,吴三桂等在塔山等地被清军击败,先后逃至杏山据守。曹变鲛闻败,率军会合洪承畴固守松山。越数日,吴三桂率军在高桥遇伏大败,先后丧士卒凡五万三千七百余人。自是锦州围益急,而松山城亦被清军围困。时任锦州兵备道的姚恭亦在松山城中,协助曹变鲛守城,浴血奋战。九月,姚恭随曹变鲛带兵突围,均无法突出清兵重围。翌年二月,守城副将夏成德为清将收买,竟为内应,打开城门为清军所入,松山城遂破。在这场决定明朝命运的大决战中,明主力大军全军覆没。姚恭等将领英勇不屈,以身殉国。
9 N' r% P, Y! y' U
" p, l8 Y3 Q/ K  K+ g% `/ |% r% w  古庵隐居 读书明志% l6 f! G. \8 W7 X% G
$ V! T3 ?, ]. N4 ^5 D" a/ I
  当姚恭在松山战死的消息传到浙江省时,兄弟情深的姚敬悲恸欲绝。恰逢任期届满,遂挂冠而去,回到家乡海丰县城内。清顺治三年(1646)农历十二月,清将佟养甲、李成栋两总兵率数万清兵从五坡岭攻入海丰县城北门,于是清第一任海丰知县王候宠入署海丰县,开始了清政权统治。为了安抚海陆丰人民的民族反抗情绪,清廷派来降清的明末最后一位海丰知县李玄,游说当地士绅与清廷合作或出任官员。此时期,怀着国仇家恨的姚敬不愿仕清,因此为避开骚扰,携仆人长途跋涉地登上莲花山顶海拔920米处,在莲花古庵附近的山窝搭寮隐居,读书明志。姚敬携款原准备在山顶办学兴建书院,召集海陆丰、归善一带的优秀学子讲学授课,以度余生。后经过深思,恐清海丰县署以集会造反为借口屠杀学院师生,故将此办学经费用于重建明末被山贼烧毁的莲花古庵两座,请印真和尚重新主持,并捐铸千斤大铜钟一口,悬挂于庵庙之中。清晨,洪亮的钟声,飘荡在山下归善、海丰两县交界处的上空,附近村庄都能听到。当时有海丰文人笔记载:“县里子弟日游者甚众,此亦系丰邑胜景。”姚敬在莲花山顶隐居读书期间,著有《黛永楼集》。其中流传有五言诗两首云:
3 d. k' P) B- Y# y1 N* M2 @% `1 T5 s4 O" ]& |
  寰海万千亩,莲峰别一天。古庵依怪石,新榻听啼鸢。
9 X" {$ ^! w5 k$ X
# G3 S* ?' m. I4 H9 s8 H  赏月愁无酒,沐风喜欲仙。心闲境自适,何必问彭年。: J- V' A9 z+ K" z" N% E( S; B

; J) `8 K. p9 f' D. M8 W- M  吞吐树摇月,卷舒云化龙。初凝玄圃岭,原是莲花峰。% J5 @0 G# H/ u. b* O( R

& c4 `! v, m" ]  r) P8 [; y  对弈轻肥马,赋诗笑紫封。人言兹地恶,我爱万年松。
- w+ [; O6 Z4 v. u1 B
6 y' S( J  A( P$ i" }$ Z* ~  诗中透露出他与寺僧赋诗弈棋的悠闲心境和热爱乡土莲花山景物的情绪。姚敬在山中住了几年的时间,于清顺治五年(1648)夏逝世,享寿50岁,由印真和尚为其诵经礼葬。其在莲花古庵外山谷的读书隐居处,后人谓之“书房窝”,现遗址尚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16 18: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