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62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清时代潮州人怎样的路径上京赴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3-13 08:2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古代,在没有铁路、没有飞机甚至没有公路的时代,潮汕人是怎么去北京的呢?

潮州僻在海隅,唐宋之时,以处迁谪者。然而负山面海,北界汀(州)、赣(州),东联泉(州)、漳(州),五岭之中亦一都会也。——贺宽顺治《潮州府志序》

在清代,对外交通还很困难。何况“粤中距京八千里”(光绪《海阳县志·傅修传》),那时上京的多是会试的举人,其困难重重,可想而知。

遗憾的是,上京会试的举人,都没有人像南宋初的陆游写《入蜀记》一样,把沿途的府县、山川、名胜详细地记下来,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地理资料。在当时,上京怎么走,人们是明白不过的,可是事过两三百年,后人却难以了解。故只有通过屡试不售,多次上京的潮贤,像陈王猷、陈学典父子及杨淞等人的诗题来勾勒其轨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22-3-13 08:22:42 | 只看该作者
明清时代潮州人怎样的路径上京赴考

在探索中发现,潮人上京,主要是走水路。因水路行舟,又快又稳,这与陆游入蜀一样。但行程不是直线的,而是“之”字拐,一条河流接一条河流。这在上述诸人的诗题所记载的沿途城市名称上留下了鸿爪。从府城潮州,买舟溯韩江而上,一直到府治东北端大埔的三河坝。这里是汀江和梅江的汇合处,是潮州北上的门户。然后溯汀江而上,经过福建的上杭、汀州(治长汀),过黄竹岭进入江西南部。

乘舟沿贡水(发源汀州北部武夷山南麓)经赣州(贡水与发源大庚岭的章水在这里汇合)。经万安往北至鄱阳湖(庐山在其北面),再溯注入鄱阳湖的信水往东,经安仁(今余干)、弋阳、玉山到浙江的常山,接衢江、新安江、富春江(富阳有严子陵钓台)、钱塘江到杭州。从这里沿京杭运河北上,经过江苏的苏州、无锡、江阴、丹徒到金陵(今南京,临长江,不在运河边,是古都。一般人都会在这里逗留游览)。然后经扬州、淮阴、徐州入山东。经济宁、东平、德州入直隶(今河北)。经沧州、杨村、河西到达京师(今北京)。

回来时,在赣南还可以从另两处入粤:陈王猷从贡水至会昌、过均门岭,入福建武平、上杭到大埔三河坝;陈学典曾从章水经大庚岭入粤,由浈水(北江东源)到曲江探望时任曲江教谕的父亲陈王猷。大埔的三河坝这漫长的路程,要走两个多月才到京。一路上餐风饮露,历尽艰辛,正如陈学典所咏叹:“吾生踪迹原孤鹤,湖海高飞遍九州。”(《雨中度岭》)“云去云来任飞蓬,历遍关头楚尾(指豫章一带)中。无限客愁烟水外,多情尽付与东风。”(《岁暮有怀二十首》)杨淞咏叹道:“江天方夜泊,秋气剧凄清。……坐看东方白,孤篷又趱程。”(《舟中夜坐》)

考中进士,比鲤鱼跃登龙门还难。下第南归,又多么沮丧。陈王猷《重度均门岭》诗云:“三年此地还相过,绝顶尖风旧布衣。”有的人(像沈文琳、蔡开隆)还不幸病死在南归途中。对比古人,今天的潮汕人出外实在是太幸福了,飞机火车高铁汽车任君选择。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22-3-13 08:25:25 | 只看该作者
北京潮讯选用了我的留言:
其他广东人,例如广州人是什么路径上京赴考?

唐宋时潮人怎样的路径上京赴考(长安,汴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8 23: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