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h6 T( m( @8 i$ h) B) l! x
" W& V) h5 `) {% N% L- Q6 n) M. M
“滴水穿石”:“山光水浊”换颜 浮坵,曾是北中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浮坵高中无人不晓、无人不知。但是,80年代学校烧火做饭靠的是松树柴,长期过度乱砍滥伐,造成大量山场红壤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浮坵被称作“火焰山”。 ( a" e5 {2 ~& U, a$ P
, \% j7 @4 V& ^& I/ ]; ?! ?' g
5 f0 S% @! a6 x) \
2009年,北中镇浮坵村姚畈组村民姚万华,人生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在镇、村和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他投入全部积蓄,承包580亩荒山植树造林。说起造林的故事,“从向山林进军,到搞起油茶育苗,再到今天,变成林下种草药、种茶叶……”姚万华深情地讲述深山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故事。 0 y* a3 W. f% }1 J+ T
姚万华,人生几十年创业之路,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他1992年创办过沙河村砖厂,后又办过食品厂、种植过香菇,到2008年还在太湖县县城卖过大馍。2009年7月的一天,太湖县开始搞农村林权二次改革,他在太湖新闻里看到一则《关于林权土地流转承包》的新闻报道,顿时心中便萌发了开发荒山的念头。家乡有那么多芭茅山和撂荒的荒地,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鼓励大户成片消灭芭茅山,还适当补助,这是天赐的良机,只要把准机会,选对路子,好好干,就一定干出一番大事业。 4 W( n8 T; l) F/ U+ P
开始,姚万华带领村民23户,按三七分成从农户手里流转荒山580亩,种植油茶苗。虽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通过不懈努力,都迎刃而解了。当年他吃住在山上工棚里,利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不仅成片开发荒山580亩,而且还栽上了油茶苗。油茶苗的成活率达95%以上,顺利通过县林业局验收,在群众中树立了威望。群众这样评价说:“姚经理是干实事的,让荒山绿了,森林防火也不怕了。”后来,他逐渐扩大规模,如今深山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发展到4500亩,品种从油茶到茶叶、中药材,社员从开始23户到现在160户,其中贫困户35户。姚万华充分发挥合作社职能作用,以“合作社+农场+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并以此为示范点,向周边村和乡镇进行辐射,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7 N9 L, Q: _: \* _, c
“油茶青果照样能卖钱,油茶籽还能加工生态茶油,价格不断走高,合作社有高山生态油茶基地4500亩,社员将是一大笔财富。”姚万华的话里满是期待。
* U+ [3 q. l+ G7 b8 Q
自2015年以来,太湖县深山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获得了县、市、省级林业“示范社”和省级重点育苗“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让浮坵这个昔日的“光山浊水”换颜“绿水青山”永驻。 / ]8 B' r" o) O$ h
“靠山吃山”:生态“返利”于民
# O8 n# N9 i& l: a J- K4 c4 z. r
靠山吃山,如今浮坵村“吃”的是山里的生态。 / D' q9 l2 s0 V/ n' q2 G
“浮坵村人多地少,村里多数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太湖县深山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姚万华乐呵呵地说,自从村里群众加入合作社,每月能拿到土地租金、管护工资、股权分红三份收入,现巳引领160户社员户家庭致富增收,让钱包鼓了起来。
6 k4 l' [& p2 ?% G/ E9 ~5 Q
: ]2 ? j& ^% D" K i$ V! y
5 f/ N1 w% w% `4 ?
贫困户李国华,3口之家,2017年老婆一场大病,背下10余万债务。自从到合作社上班后,便端起了“金饭碗”,不仅偿还了治病欠下的钱,而且还盖起了新楼房,顺利实现了脱贫。
8 i) [9 R' k& d: ^4 ~
贫困户姚庆街,2口之家,因离婚后,他带着幼小的儿子不能外出务工,2009年就一直在合作社里上班。如今,每年能从合作社里拿到土地租金、管护工资、股权分红三项收入达3万多元,不仅顺利实现了脱贫,今年5月还购买了一辆越野小轿车。 ?/ W/ D3 [" i8 M% W) R
贫困户王百林,5口之家,在合作社里帮助下,2014年新发展油茶32亩,去年收获油茶青果18000斤,合作社按市场价每斤1.2元进行收购,除去费用支出,获得纯利润17400元。面对大片油茶园,贫困户王百林感慨地说:“这些绿水青山就是咱老百姓的摇钱树。” ![]()
$ v% e; e, T2 a5 @% \! ?, H
0 u1 o/ f( ]; W: ]
李国华、姚庆街、王百林,只不过是让合作社分享“生态红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太湖县深山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实施特惠“套餐扶贫”,外加产业帮扶、生态补贴、科技培训“三道菜”,通过抓点示范、现场指导、驻点帮扶,实现“靶心施治”,让社员在产业发展链条上吃上“生态饭”,挣上“绿色钱”。多的时候,合作社里上班有60余人;少的时候,合作社里上班也有20余人。据初步统计,截止5月底,今年合作社已向社员发放管护工资、土地租金、股权分红等资金达52万元。
; n! V( E) m, N7 E; Y: g9 l% A
“选对路子,迈开步子”——浮坵,这个曾经的“山光水浊”之地,如今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成为北中最绿“森林村庄”。“生态还要更优,百姓还要更富,这是咱们造林人的永远追求。”姚万华说。(吴承钺) 0 Y) H/ o6 h' X
来源:太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融媒体中心 ( ?! ~7 ^: T8 f1 m' s% h
|